北斗六星网

标题: 玩珠峰下谒孝陵 [打印本页]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1-3-12 21:01
标题: 玩珠峰下谒孝陵


  

我们上学时的历史课本,是完全以农民起义为主线的,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真正以一个农民身份参加起义军,最终登上皇位,并能统一天下,传国十数代的,惟有朱元璋一人。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定国号明,年号洪武,做了三十一年皇帝,在七十一岁时驾崩,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后人称为明太祖。永乐元年,谥号增加为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再次增加谥号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他安葬于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孝陵。六百年后,我有幸拜谒了这座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陵寝建筑。

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一八五三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生、方城明楼下部等主体建筑,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还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其中多处是朱元璋亲自指示设计的,它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的某些元素,如陵宫前设置神道、神道两侧设置石像生、勋臣等,但至少还有六方面创新。

一是先于朱元璋而薨的太子朱标的东陵与父母合葬的孝陵共用一条神道,北京十三陵也采用了这一制度。

二是神道蜿蜒曲折,一改明以前神道笔直地处于陵墓中轴线的作法。

三是神道石刻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融为一体,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以形体高大取胜,皆为巨制。在雕刻技法方面,注重写实,寓巧于拙,线条圆润流畅,细微处精雕细琢,代表了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四是排水系统熔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炉。南京为雨量充沛的多雨地区,孝陵所在的钟山岩层由北向南倾斜,必须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让雨水排泄,确保陵寝的安全,于是在陵区内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排水系统,将陵区划分为导引区、神道区、前朝区和后寝区,同时通过御桥,将这四个区连接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其更为完美而富有生机。

五是建筑风格、技术和构件样式具有典范意义。

六是孝陵首创了在封土及宝城前建筑方城和明楼的布局格式,使后寝部分显得气势雄伟,凌驾于其他区域之上。大金门、碑楼、享殿、方城等大型建筑,普遍使用石质须弥座作为基座,使建筑显得厚实、坚固、庄重、高贵,大型建筑的顶部则根据建筑自身在陵寝中所处主次位置,覆盖尺寸不一、釉色各异的琉璃构件,显示出高贵、华丽、崇高和威严。大金门、碑楼、享殿、陵寝门等大型建筑的门顶均为拱卷形,特别是明楼的拱卷顶隧道高大深长,颇为壮观。宫殿台基上使用大型鼓镜式柱础,有别于宋代以前宫殿建筑的覆盆式柱础和江南民间流行的鼓橙状柱础。建筑顶脊上的琉璃龙吻形制,在南京首创到北京则广泛使用了。

尽管孝陵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垣周长达二十二点五公里,纵深二点六二公里,但给我们参观的时间是十分钟,只能粗枝大叶地看,园林学家陈从周所谓“速则速矣,其奈失去了游的意境何?”独龙阜高一百五十米,林翠山深,紫气蒸腾,云霭山色,变幻无穷,有“发地多奇岭,千云非一伏”的说法,坐北朝南,是风水宝地,风水学本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帝王陵寝更要讲究。古人认为埋葬死者就是乘生气,生气是宇宙间运行的最基本的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生气没有凭借,地无生气不能承受万物,因此生气磅礴天地,贯通万物,无处不有,无时不动,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父母子孙,出于同一个生气,能够互相感应,如山势象真龙发迹,老远来结成一个穴,山势到了穴前,则峰峦相簇,众水环绕,叠幛层层,形穴选得恰当,则山川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融会于其中。人如果能够得到这种精英和灵秀,将父母的遗骨埋葬其中,子孙的心灵也就寄托在这里,因其心之所寄,遂能与之感通,以致福于将来也;因此生者的富贵贫贱、长寿夭折、贤惠愚蠢,都与先人的墓葬大有关系,“非葬骨也,乃葬人之心也;非山川之灵,亦人心自灵耳。”世上往往有人把先人遗骨抛弃到水里火里,却没有祸害,则是心灵早已分离的缘故。

我们日常所用“形势”一词也缘自风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言阔远,指一枝山之来势;形言浅近,指一穴地之成形,势来形止,叫做全气之地。碰上全气之地,就要在生气止处的地点下葬。势如万马,自天而下,这样就可葬帝王,此下言真龙降势之大略,可总括天下山岚之行度,若想逐一分类,则反包括不尽了。这样地方,言其贵也,不得拘之。形如负扆,有垅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凡结穴之地,负阴抱阳,前亲后倚,此总相立穴之大情也。负扆形如御屏,壁立崎急,不可扞穴,法当立于平地,须龙贵朝真,而后可不谓负扆,便能如是之贵也。三国诸葛亮出使时,说了一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后人便看好了此地。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赋诗道:“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有人发现,孝陵布局呈北斗星图,意思魂归北斗,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梅花山为三国吴大帝孙权及夫人的墓地,古称孙陵岗,大汉奸汪精卫死后也曾葬在孙陵岗,后来被炸,存其面向中山陵的花岗岩跪像,我却没有时间去了,想到一首高启的“梅花”诗: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汪精卫年轻时也象个英雄,曾行刺满清大员,可惜后来走上了背叛国家和人民的一面,没有资格与孙权、朱元璋、孙中山等葬在这里的。孙权却是个真正英雄,否则怎会说“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呢?朱元璋便没有移动他的陵寝,让他为自己守卫门户。

孝陵在洪武十四年动工,到永乐十一年才告结束,前后历时三十二年,动用十万军工。由下马坊就步入了神道,四方城是朱棣为父亲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有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八点七八米,朱棣撰写二千七百四十六字的碑文未暇细看。

石像路排列着十二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马、獬豸、麒麟等六种动物,每种两对,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上雕云龙的华表,还有四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过了“明孝陵”的大门,东侧是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所建的“治隆唐宋”的碑殿,四个字是康熙三下江南时亲笔题写。享殿后是甬道,过了此桥便是仙界,进入方城,过五十四级台阶,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有明楼,现仅存四面砖墙,极目远眺,北面是宝顶,为一直径约四百米的圆形大土丘,石刻昭示:“此山明太祖之墓”。说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但真假就没人说得清了。相传朱元璋驾崩后,为防止有人盗墓,于同一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完全相同,使人难辩真伪。其实,我们考古也不必非把古人的墓全扒开来研究,就让他们沉睡吧。即使我们自己,又何尝愿意有人掘我们的墓呢。周恩来夫妇连骨灰都不肯留于一穴之中,就是怕有掘墓人的。朱皇帝驾崩前,遗嘱中说:“丧祭仪物,勿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勿妨嫁娶。”他尽管对开国功臣通过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杀戮许多,但对于天下百姓,他却是爱护的,因为他崛起布衣,奄奠海宇,所以了解百姓的疾苦,澄清吏治,杜绝腐败,做了一系列工作。如我们迄今在金融业和财会界使用的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就是他制定的。“忧民益切”的他对于贪官绝不手软,即使是自己的驸马经济上犯了罪也一样死刑,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因为当时法律对茶叶贸易管理甚严,就走私茶叶到国外牟利,有一些地方的官员也不敢管,甚至用公款征集车辆人员帮助走私,被一小吏告发,朱元璋非常愤怒,坚决赐死。因此大明江山才能子孙承业二百余年。

马皇后与朱元璋是贫贱夫妻,夫妻感情甚好,朱元璋把她比做历史上唐太宗的贤后长孙氏也是当之无愧。难得的是马皇后性情仁慈,经常劝谏朱元璋,救下很多无辜的性命,并且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曾问朱元璋:“今天下民安乎?”朱元璋说不是她该问的时,她反问:“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对治国方略也有独到见解,曾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她坚决不同意朱元璋给她的亲属封官,不能以私废公。即使今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洪武十五年逝世,年仅五十一岁,朱元璋伤心恸哭,不再册立皇后,谥曰孝慈皇后,永乐元年上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随朱元璋又谥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她薨后,宫中人思念她,做歌唱道: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有了这样的国母好内助,朱元璋才能不为家务事而乱了朝政。

孝陵的游人并不是特别密集,既比不上中山陵的十分热闹,也不如北京十三陵的摩肩接踵。其实参观一个通往幽冥世界的陵寝,原是不应如集市一样吵吵嚷嚷的,还是需要一些阴森的气氛,有一种压抑和敬畏的神秘,充满一股对生命轮回的沉思和对历史岁月的缅怀精神为妥。


作者: 若艾    时间: 2011-3-13 01:57
算算真有数年未见楼主了。诸多感慨不言也罢,问好。
作者: 凌云享耳    时间: 2011-3-13 09:13
跟着楼主的文字拜谒了这座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陵寝建筑。
问好楼主!
作者: 凌云享耳    时间: 2011-3-13 09:22
其实参观一个通往幽冥世界的陵寝,原是不应如集市一样吵吵嚷嚷的,还是需要一些阴森的气氛,有一种压抑和敬畏的神秘,充满一股对生命轮回的沉思和对历史岁月的缅怀精神为妥。
-------
确实如此,参观是需要气氛,这我深有感悟,第一次去关帝庙时,我是与家人一起去的,那时游人不多,在悠扬古朴的音乐声中,我走进庙堂,不知怎的,那里肃静神圣的气氛让我产生了敬畏。
可第二次去参观的时候,正是旅游旺季,那里游人如织,声音嘈杂,我努力找也找不到最初曾有的那种感觉。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1-3-13 10:48
算算真有数年未见楼主了。诸多感慨不言也罢,问好。
若艾 发表于 2011-3-13 01:57


问候老朋友啊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1-3-13 10:49
跟着楼主的文字拜谒了这座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陵寝建筑。
问好楼主!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1-3-13 09:13



    谢谢热情的鼓励.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1-3-22 15:57
其实参观一个通往幽冥世界的陵寝,原是不应如集市一样吵吵嚷嚷的,还是需要一些阴森的气氛,有一种压抑和敬 ...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1-3-13 09:22



    同样的感觉
作者: 知母    时间: 2011-3-22 17:49
这样的游记,史实,叙述,都很到位,学习一下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1-3-26 15:46
这样的游记,史实,叙述,都很到位,学习一下
知母 发表于 2011-3-22 17:49



    互相学习
作者: 知母    时间: 2011-3-26 15:49
本帖最后由 知母 于 2011-3-26 16:00 编辑

回复 9# 运涛
真的向你学习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1-3-26 15:53
回复  运涛
真的像你学习
知母 发表于 2011-3-26 15:49



    呵呵,也真的互相学习啊。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