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太想看《非2》,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不同于陈凯歌高坐云端俯瞰苍生自以为是的悲悯和深沉,也迥异于姜文肆无忌惮挥洒闪耀的激情与思考,冯小刚贺岁喜剧中的人物总带着挥之不去的自卑和和小小的不敢声张的苍凉。无论是多么轻松欢快的表达,都有种逃不出的无奈感,似乎是宿命,是人生的规定。其实,它所显示的只是冯氏精神的高度、灵魂的领地。无论这种结果源自何处,是他相貌的低猥斑驳,还是早年生活之路的苦寒坎坷,总之,就这样数年如一日地在作品中弥漫,从不让人有冲天一笑的欢喜和磅礴而出的快感。
今日偷得半日无聊闲情,窝在家里看了传说中的《非2》
电影的叙事动机很明确,是要继续一个爱情故事,并展开一个有关死亡的主题,这两项都是人间至情之事。以冯导在《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中显现的情感当量,再加老顽主的倾情加盟,多少应该能营造一份悲喜的感动。
但也许是冯导与王朔离别已久?两个各怀心事的老男人令人遗憾地没有形成高度的灵魂默契、兼步伐一致。唱诵的音符多没在一根弦上,不是一个调调,整部片子给了人身首异处的感觉。
前半部秦奋的游蛇戏凤和后半部李香山的深情告别,情节虽有穿插,主题也想要相互成就,但情感的表达却庄谑转换生硬,让人情绪难以沉浸,一时涌起的感动随时都伴着凋零的可能。尤其是其中爱的表达,轻慢混乱,让人心没有着落地飘浮刺痒着。
这是冯氏爱情戏的一贯作风,他总是让葛优一副以“贫”走天下满不在乎的模样,发动嘴功,以“贫”为手段,“贫”尽所有心机和真情。这种“贫”不够大气,抖落的是小机灵,远没有成为一种幽默的力量,难以展示一个陷入爱的男人的魅力。
因为对真情的戏谑表达,更多是一种不太敢承担结果的躲闪、不自信的试探,不相信真情的力量足以感天憾地,不愿无所顾忌地拿出真诚去赢得真情。
片中的笑笑一直不能接受秦奋,与其说她没有忘情于过去,不如说她悲哀于现实。
女人可以爱上一针见血的深情,却无法在轻巧随意的嬉笑中沉迷。真正的爱中应该有一种郑重和庄严,让心底的喜悦在离别后能涌起思念的感动而忧伤的潮。
秦奋有所保留故作轻松的执着中不具备这样的动人之处。这不是喜剧的错,是认识决定的表达方式有误。
但他还有一句台词值得女人回头“谁动感情谁完蛋”。他的绝望里,凸显出一种真实情感的力量。这种对真情的认账,很是动人!
影片没有因一无是处而被狂拍板砖,显然是被孙红雷和仓央嘉措所救。
孙的表演气场十足,笃定从容得无可挑剔,情感张弛有度,既没有夸张做作的悲叹,也没有轻言寡情的冷漠,每一句台词都以适当的力道缓缓道出,带着角色需要的竭力的镇定和关怀的暖意。让人心兢兢地刺痛着,渐渐流出泪来。
这里面有演员的个性也有对角色的深刻心理认同。
李香山指着脚上的黑痣说:这不是病是命!命的认可,有时不是消极,是坦然。人世间总有一些悲喜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香山面对必然结局的态度,是一个男人勇气和尊严的从容表达。
离婚典礼和人生告别会,是片中最灵性最有设计感的情节。让人伤心的喜剧感令人回味。
爱与不爱,生与将死,彻悟式的总结、对尘世痛入心脾的眷恋,对所爱与曾经所爱掏心掏肺的关怀。承担的果敢和体贴让这个男人魅力熠熠。
人真的不知自己将命断何时何处,无论是中途的偶然还是最后的必然,结局都已在我们的不知处写好。再漫长的生命,都是短的一瞬,谁的儿时不是依然历历在目?谁的青春不是恍若昨天?时光的流逝中,加速的感觉强烈得让人心慌,日日晨起西落的景象,不再悠扬悠长,光影转换的节奏鲜明急切得如急奏的鼓点。
而逝去的时光永不再来,今生见过的人来世永不再见。爱与不爱,都不再相遇。
说到底,对时光的不舍,是对人事的眷恋。对自己、对生命中至爱之人。
想起幸福大街一个专辑的名字《再不相爱就老了》,也许这就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电影的最后,以一首《见与不见》来安稳我们被掀翻的情感,虽然,由一个女儿口中颂出,似乎让我们对它情诗的身份认同稍有异样感,但它因此有了更宽阔的意义。它的通透淡定,照耀了更多爱与需要爱的人,化解了人世的纠结烦恼不舍不甘。也给了爱以最大的可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