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好莱坞大片的拥趸者,也并不痴迷奥斯卡——许多此类影片经常以其艰深晦涩的电影语言及缓慢的节奏,考验我的智商兼敲打我的耐心。之所以乐的一观《生死朗读》,完全是因为凯特·温丝莱特——十年前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中,青春逼人又闪露着纯真傻气的女主角、本届奥斯卡影后。更确切地说,我不是因其获奖而对其青睐有加,而是因其在盛大的奥斯卡典礼上表现:激动地语无伦次,率直地肆无忌惮。向观众席呼唤着亲爱的老爸,像在自家庭院;众目睽睽之下直白地对着好莱坞最有实力的常青树、15次提名、两度获奖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表达自己获胜的得意和骄傲。极其真实可爱!
出乎我意料的是,凯特在剧中有无数肉体坦诚的镜头,以其30多岁年龄、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以及在国际影坛的地位,这样的表现着实勇气可嘉。但奥斯卡影后的的卓越之处在于:其情意缠绵时优美的身体曲线与愤怒时令人生厌的下垂的嘴角、眼中随时变换的感情光芒一样,早已沦为剧中人汉娜灵魂的附庸甚至只是简单的道具,再不见凯特·温丝莱特的任何痕迹。
影片开始,汉娜就是个孤独的生存者,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居室未见一株青翠的植物,呈现狭窄阴暗破败的气息,却有一大块纱帘呈现诱惑的红色。
突然发病被她救助的麦克,病愈后前来致谢。她以三十六岁的成熟第一时间窥破了一个十五岁少年对异性羞涩的好奇。她赤裸裸地迎上前去,粉碎少年的纯真,将其带入肉欲的洪流,并使其终生沉醉难醒。以至于成年后的麦克仍无法全身心地对待任何一个异性,妻子女友皆愤然离去,她们声讨他:“你生活中有没有个女人,能真正了解你到底在想什么!”
汉娜和麦克的畸形情感,即使在现在,也是对人类伦理的漠视和挑战。所以,以我的狭隘,无论如何,不能将这种情感称之为“爱”,即使爱欲在此表现为无限的和谐欢畅,甚至因为有了“朗读”这一仪式化的前奏,而显现些许高雅的情调。爱情里当然应该有这样的成分,就像可口可乐里的主要成分是糖浆,但我们不能畅饮糖浆以期获得可乐的全部享受。
汉娜对麦克的感情,更多是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对同类最简单的依赖。或者说一个孤单之极的人,对一只猫一条狗都可能有的依赖。而她之所以选择麦克,是因为麦克的单纯和目的的单一性,给了她更大的安全感。麦克是她被众多的秘密和灵魂深处的负罪感压得不堪其重的孤独心灵的一个简单的释放端口。
汉娜曾是位纳粹看守。曾眼看着三百多犹太人,在被她亲手锁上的教堂内活活烧死,只为怕引起不必要的逃跑事件。她理所当然要在战后受审,刻意远离人群也不能使她逃脱。
她在法庭的法庭的表现很是不可思议,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透着凛然的无所谓,以职责和忠于职守来作为行为的理由,甚至理直气壮地诘问法官:“换了你会怎麽做?”
我要说的是,当整个社会的集体意志都被某个人控制,能够洁净地保有美好道德情感的人,的确凤毛麟角。(这使我想起文革)。也许汉娜只是整部强大的国家机器上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她无力对抗国家意志。但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比如说留在西门子还是做纳粹看守。对她这是一种职业选择,但绝对是对人的一种道德考量。汉娜对职业的决定以及后来以职责为借口的屠杀,是她对人类本真的善的背叛和亵渎。
群体意识的丧失,不应该成为个人疯狂和残忍行为的借口。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有一颗良善之心,不是过高的要求。即使在纳粹德国,不做辛德勒,也不是非得要做党卫军。只有这样,才使得人类所有的疯狂都是暂时的行为,人类能够坎坷但仍保持前进的方向——少数的良知总能在关键时刻唤醒群体的麻木混沌。
所以,即使有强悍的反诘,也不能说明汉娜的无辜,不能消除她心底隐存的罪孽感。她为此而自虐。与麦克的畸恋,以及放弃证明自己无罪的机会,走向终身囚禁,都是不堪遭受灵魂拷问而选择的释放和解脱方式。
汉娜每一步的人生选择,都让人怀疑她头脑的清醒程度。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基本的反思能力,更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也不会在必要时以较为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她是个文盲,这是她最后的秘密。一生的所有错误,都是为此而起。使错误加剧的,是她强硬的尊严意识,自卑以一种决不妥协的姿态加以掩盖。她离开西门子、离开麦克、放弃自由的可能、直至最终放弃生命。
所以,麦克深情的朗读成为她心目中神圣的仪式。朗读,是她自由时欢爱的前奏,也是她被囚禁时,生命的主题和全部的意义。
How far would you go to protect a secret?为了保护一个秘密,你可以做到何种程度?这是碟片封面上的一句话。
汉娜以全部的人生,包括爱情、生命的丢失为代价,并以人性的暂时泯灭为强化剂,完成了这一壮举。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