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文字为何需要打量?也说文字运用的习惯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原红4344    时间: 2011-4-12 23:25
标题: 文字为何需要打量?也说文字运用的习惯
本帖最后由 高原红4344 于 2011-4-12 23:30 编辑

古人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这是大实话,即使是盘中三餐,据陆游说,也是“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关于语言现象,想必更是如此。这世上,援笔成章者毕竟罕少,欲写出龙章凤姿,不全在于词藻如何华丽。精心雕琢词儿,反复推敲句型,合理把握逻辑,也能玉成文章。然而,雕章琢句,想在文章中纵横捭阖,独步天下,也非易于反掌。事实是,在文字运用中的是是非非也会接踵而来。老实说,探究语言现象,是一个很乏味的话题!但是,于写字者别无选择。
  
  其实,这世上更乏味的事多的是!比如,出门前的男人可能要系一条领带,皮鞋也要擦得锃亮;而女人呢,更麻烦,出门前,不定还要对着镜子涂脂抹粉,然后在衣橱前犹豫再三,反复试装,才套上一件所谓心仪的衣服,那一刻或也暗暗地舒了一口气:可以出门去了。
  
  我就在想,出了门,男人就一定要盯着自己的那双脚?女人就一定看得到自己的那张脸?原来,男人女人都有苦衷,出门一刻,不是为自己而打理,而是因为门外有一个世界,那世界里有许多长着眼睛的人类!一般来说,人类视觉中的审美都是为真善美而来的,几曾何时,阁下见到过何人去仔细打量乞丐身上脏兮兮的行头?这就对了,先生们、女士们对自己的穿着要求,是为了满足那些审美的眼光,是为了迎合大千世界中必须要有的一种礼仪文明。在人类的文明意识约束下的诸多行为,其实并不一定总是因为自己要去展示什么!
  
  似乎男人、女人的穿着和关于文字的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也未必,原来那字儿也是要见诸于世界,也是在写给他人看的!世上有否一个人,写字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写字?如果有这种可能,则有且仅有两种情形:或是由一个人构成的世界,或是写字的人独拥一种文字,除此,我想了良久,也没寻得到第三种情形。
  
  看来情态不谓不严峻!这世界何止只有自己一个人?这世界写字看字的又何止自己一个人?网上网下,五湖四海,写字的,看字的,还有买字和卖字的,与文字有染的男人女人,多于牛毛。最要命的是,自己使用的文字,他人都熟悉,当然,最最要命的事,还是他人见了自己的字后,会如何去认可呢?有人或乐于奉献鲜花和掌声,我呢,或为眼睛的使命做点事情。
  
  真话,我或就是这世上不时爱打量一下那些字儿、词儿的看客,最最最要命的是,有些“字儿”、“词儿”撞到到了我的眼前,我确实是会去打量的!那刻,那些灼灼其华的词儿字儿,也许在我的眼中会闪闪烁烁起来。这要谢谢老天爷给了我若干捕捉文字的本事,当然也得感谢我的母亲,同时给了我一双也称锐利而雪亮的眼睛。只是何时,感觉眼睛有些生理上的疲劳,我才得以闭上眼睛歇息片刻,闭眼休息一刻,我通常是两只眼睛都闭上的,据说,那样才能得到彻底的休息和安静。
  
  忽一日,在我睁眼的时候,一个霸道横行的“匪”字,还有一个被“飞短流长”所裹的“非”字,和我不期而遇。认真地说,关于“非”和“匪”,我还并无太多的概念,但是,“受益匪浅”之说,留在脑海中的印象是不曾磨灭的!然而,关于一个“四个字的词儿”,所存的很深的印象又能说明何呢?至少说明两点:那“四个字的词儿”我见得太多,此其一;那“四个字的词儿”来自他人文字运用的场合也很多,此其二。其实,印象中的后者才是尤其重要的!
  
  为何满天下的人都在使用“受益匪浅”呢?针对一个词语的运用,其理由往往是非逻辑的,也就是无逻辑道理可言的,而只能通过统计数据,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支持这种语言或文字的使用方式,这种支持往往也是相对的多数。语言文字中的这种随大流的使用行为,是语言学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使用文字的场合必须那样做,其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如果我行我素,直接的后果便是减少了他人阅读中的审美兴趣,因为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众多的文化人,对语言方式的接受几乎都是从众的。
  
  语言本身从来都不是逻辑科学的产物。中国人造字基本上都是来自形象思维,而西方文字的杜撰,基本上用的是符号定义法。这说明了对同一件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文字方式来表达。这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习惯。具体到某种特定的文字,比如中文,对事物、对概念的表达,也是有习惯的。语言中的习惯很重要,你能说习惯也需要道理来解释吗?习惯有时候就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有时候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暗示,有时候就是一种心知肚明的感觉。
  
  那么为何面对“受益匪浅”四个字时,有的人心知肚明,而仍有人只认同“受益非浅”呢?认同“受益非浅”的人是无辜的!那是因为“受益非浅”并没有真正地退出文字的舞台,岂止没有退出,而且还很活跃!何来此说?请看下面两组数据,其分别来自百度搜索和谷歌搜索。针对获益匪浅、受益匪浅、受益非浅和获益非浅,分别获得了相关结果的链接数目。
  
  百度搜索:  
  获益匪浅(200多万条链接)  
  受益匪浅(300多万条链接)  
  受益非浅(200多万条链接)  
  获益非浅(90多万条链接)
  
  谷歌搜索: 
  获益匪浅(96万多条链接)  
  受益匪浅(560多万条链接)  
  受益非浅(接近140万条链接) 
  获益非浅(接近70万条链接)
  
  一眼看出,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受益匪浅”的应用几率,远高于“受益非浅”。从统计学的意义看,这就是人云我云的程度相当高,故而,对文字使用者来说,从“受益匪浅”的身上获得的文字印象最甚,我也不例外。但是也看得到,“受益非浅”的追随者也不可谓在少,其绝对数目也是比较大的,于是,在文字应用领域,“受益非浅”仍然还在继续其曾经的历史使命。
  
  至于“受益非浅”为何在文字运用中还被人们念念不忘,有两个原因:从文字的变迁看,“受益非浅”毕竟是原配。可以有文字中的新欢,但是原配的文字地位是不可能彻底丧失的!这是说“受益非浅”还是具有其文字的基础地位的,其绝非是无根无由的杜撰者。其二,文字运用的习惯使然。犹如饮酒习惯,就爱“二锅头”会塌天吗?确实无可厚非。
  
  说到文字应用中的习惯,一般有两种情形。或者是有选择的习惯,如“受益非浅”的使用那般。或者就是一种默认的习惯,你说,“二锅头”能否说成“两锅头”?还有,前文中所说及的“两组数据”能否说成“二组数据”?这些都来自长久的语言习惯。语言习惯特别对于词汇的固定搭配约束甚严。比如,“96万多条”的说法和“560多万条”的说法,可谓都是坚不可摧的语言习惯,但能否说“96多万条”和“560万多条”?有趣吧!想来阁下做高考作文时,应该还是会老老实实说点常规的语言,写点习惯的文字,那也免却了阅卷者那一刻脑壳生疼:哪位先生教的?此言既出,那篇作文的后果当然就不太妙了。
  
  也顺便说及一件事。在许多人的文字意识中,“受益匪浅”和“获益非浅”之类都是成语,其实,这是不实的。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认为,建议写字的人,不妨在心里喊一声:打倒想当然!因为“想当然”,不晓得葬送了几多的“锦绣文章”!至于为何“受益匪浅”和“获益非浅”之类不是成语,留在其他的字中再说吧!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1-4-13 08:31
坐高原老师的沙发!
作者: 高原红4344    时间: 2011-4-13 12:09
坐高原老师的沙发!
莫冉 发表于 2011-4-13 08:31

呵呵,我这里经常有SOFA伺候的~~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1-4-13 13:15
木门也坐一坐!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1-4-13 13:54
中国汉语博大精深,不仅在写作的上,平时应用上也应该注意,字斟句酌总是有好处的。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1-4-13 19:20
受益非浅——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1-4-13 19:21
又学了一课!
作者: 影子    时间: 2011-4-17 15:19
拜读高老师的好文 受教了~·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11-4-17 22:16
认真学习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1-4-19 22:44
认真学习了。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11-4-17 22:16



    应该准备个笔记本。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