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无人认领 [打印本页]
作者: 红尘散仙 时间: 2010-8-25 20:03
标题: 无人认领
本帖最后由 红尘散仙 于 2011-7-14 17:51 编辑
他
作者: 野妞 时间: 2010-8-25 20:27
发这么长的,我要过会再看,现在有点眼睛疼。
作者: 雪天使君 时间: 2010-8-25 23:05
很逼真,心理活动描述的很到位。
最后我以为散仙会让他疯了,和范进中举一样,结果直接去了天堂。
作者: 雪天使君 时间: 2010-8-25 23:07
那块两袖清风的匾颇具讽刺意义。
不得不佩服散仙的脑子~
作者: 梦m 时间: 2010-8-26 07:31
首先有疑惑
“别张扬,大后天就是仲秋节了。”
散仙老师是故意把“中秋节”写成“仲秋节”的吗?
作者: 红尘散仙 时间: 2010-8-26 08:14
首先有疑惑
“别张扬,大后天就是仲秋节了。”
散仙老师是故意把“中秋节”写成“仲秋节”的吗?
梦m 发表于 2010-8-26 07:31 
是,仲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而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所以叫仲秋节。 仲秋还是中秋呢?其实古人“中秋”与“仲秋”通用的。秋分这个节气一般与中秋相距最近,偶然也有碰上中秋的。何谓秋分?就是“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那么什么时候才有中秋节的名称?最早明确记载有一个“中秋节”的,应该是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卷八中有“中秋”,之后,同是南宋人的吴自牧模仿《东京梦华录》作成《梦粱录》,卷四“中秋”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月饼与中秋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可能是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此书卷二十《熙朝乐事》中明确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作者: 红尘散仙 时间: 2010-8-26 08:15
很逼真,心理活动描述的很到位。
最后我以为散仙会让他疯了,和范进中举一样,结果直接去了天堂。
雪天使君 发表于 2010-8-25 23:05 
其实这个结局也有点俗,车祸用得太多了,只是我一时想不出更好的。
作者: 红尘散仙 时间: 2010-8-26 08:15
那块两袖清风的匾颇具讽刺意义。
不得不佩服散仙的脑子~
雪天使君 发表于 2010-8-25 23:07 
谢谢夸奖哈:lol
作者: 竹林吹箫 时间: 2010-8-26 12:25
哈,把个阴险,狡猾,虚伪的贪官刻画得太逼真了,“两袖清风”匾额的背后,竟然藏着钱;查出胃炎,不是胃癌,竟然高兴得发了疯,也许是报应,亦或是乐极生悲。
作者: 梦m 时间: 2010-8-26 12:27
是,仲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而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所以叫仲秋节。 仲秋还是中秋呢?其实古人“中秋”与“仲秋”通用的。秋分这个节气一般与中秋相距最近,偶然也有碰上中秋的。何谓秋分?就是“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 ...
红尘散仙 发表于 2010-8-26 08:14 
哦,原来如此
谢谢散仙老师
作者: 红尘散仙 时间: 2010-8-27 06:32
哈,把个阴险,狡猾,虚伪的贪官刻画得太逼真了,“两袖清风”匾额的背后,竟然藏着钱;查出胃炎,不是胃癌,竟然高兴得发了疯,也许是报应,亦或是乐极生悲。
竹林吹箫 发表于 2010-8-26 12:25 
当官的也不容易,我倒没想太讽刺他们,真的。:P
作者: 红尘散仙 时间: 2010-8-27 06:32
哦,原来如此
谢谢散仙老师
梦m 发表于 2010-8-26 12:27 
不用客气,常来发贴,感谢支持。
作者: 马樱花 时间: 2010-8-27 13:58
真为人师表了?:lol
作者: 醉西楼 时间: 2010-8-28 13:24
一出喜悲剧:lol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