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印象记(6)哈尔滨和长春
哈尔滨是我国最北端的省会城市。
哈尔滨号称“东方的莫斯科”,斯拉夫的建筑比比皆是,尖顶薄瓦,绿色的屋顶,陪伴的朋友说,现在少多了,过去哈尔滨俄国人贼多,当地人多称他们为“白俄”或“老毛子”,“二毛子”“三毛子”更多,后来都走了,好像去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文革的时候,有俄罗斯背景的人都受到了怀疑,日子很难过。市中心著名的东正教大教堂,宏伟壮观,极有特色,非常漂亮,可惜被红卫兵破坏了。
哈尔滨人的衣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像受老毛子的影响,穿戴很讲究,呢子大衣、皮靴、皮帽、裘皮围脖,女人们打扮得很艳丽,那个年代,比北京、天津人的穿戴洋气多了。
哈尔滨的冰点很好,奶油蛋糕、冰淇淋、面包,真让我这个北京燕山脚下来的土包子开了眼界,一种大的象枕头一样的黑面包,当地人叫它“列巴”,应该是俄语音译。
秋林商场是哈尔滨当时最好的商场,过去也是俄国人开的。哈尔滨的商店不论多大,门都不大,可能是怕冬天风大,不便于保温吧。
哈尔滨的地势不太平坦,似乎建在缓起的山包上,道里区就比较高。
松花江的太阳岛夏天很美丽,我几次去都是冬季,只能在江边的抗洪纪念碑转转。开始去都住在兆麟公园对面的军区招待所,楼很小,但墙壁很厚,两层窗间隔很大,中间可以蹲一个人,也是为了防寒吧。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室内却很热,到人家串门,主人会说:“快脱了,暖和暖和。”很多人养了花,放在两层窗的夹空间,从街上看,每家都有一个漂亮的温室窗,红花绿叶,很是美观。
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日本关东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当时叫新京。整个城市的建筑充满了日本的和式建筑风格,长春的街道宽广笔直,听说还是当年日本人设计的。
伪满的皇宫也是仿和式建筑,并未按北京故宫的样子。里面的装饰也一般,我看过的印象已不深刻了,只记得院里有个防空洞,是当时为伪满执政溥仪建的,为了防止盟军的轰炸。
当时长春刚刚时兴养君子兰,花卉市场人山人海,到处都有人在叫卖和找寻名优君子兰,什么技师串、和尚头,我也跟着听了一通什么李某某养花发了大财的传闻,也动了购买之心,终因路途远,又是冬季,不好带才作罢。一粒种子就要五元钱,还不知道好坏,要知道,那时每月的工资才几十元钱。
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里,长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当时是不错的,比较整齐。
前两年又去长春,别的感受说不上,但长春的洗浴中心之多、之大、之豪华,还是让我惊讶的。又想想全国各地的洗浴中心,保不准很多就是长春人开的,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能搞成这样也的确不容易。只是太奢侈了,一般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斯大林大街的苏军烈士纪念塔建得很漂亮,塔顶是一架飞机。由于二战时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击关东军,东北的很多城市都建有苏军烈士纪念碑。
长春的新称谓有两个,“电影城”和“汽车城”,他们都在中国占有霸主的地位。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