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模样
文/兰心儿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他把天堂想象成图书馆的模样,图书管里存放着大量的书,拥有书籍,拥有安静的空间,便拥有的天堂。
应该是这样的吧,在这位文学大师的眼里,天堂就应该是如此的模样。
我们都向往天堂般的生活,但又有几人会把天堂想象成图书馆的模样?我们向往天堂,希望死后魂归天堂。但人们也不过是把天堂想象成是无忧无虑,没有劳累,没有是非之争的地方吧?
曾想过,天堂里应该是四季长青,鲜花盛开,温暖宜人的地方。如果不是如此,为何没有人从天堂逃出来呢?
我们现实中常常向往的“世外桃园“,东晋文人陶渊明给人们假设了一个与世隔绝,安静美好的桃花源境地,多少年来,人们向往着这样超脱世俗的安静之所,但世间没有现成“世外桃源”,这个需要自己的心灵去创造。
杭州图书馆馆长为世人创立了天堂,禇树青这个人的名字将写入历史。看看他的观点吧。
“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在他的眼里,图书馆就是天堂,在安静地图书馆看书,就是在天堂享受生活。
“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样的观点才是真正的现代全民终身教育观点,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在古代教育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多年来,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残留着阶层的差别,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脸面。当别人质问禇树青:“图书室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知识层次有多高?在这个人看来,知识受到尊重是没有错,但尊重的是知识,不是对人。只有全面的开放,才是真正对知识的尊重,与人又有何干呢?禇树青的回答让人拍手叫好:“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是呀,他们也有权利阅读,阅读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全民都在阅读,是不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民素质会更高呢?假设有一天,乞丐们在讨碗饭后纷纷走进图书馆,那么还用说,国民阅读肯定很普及了。
我们总把知识看成是获得权力和找到好工作的砝码,认为知识的用处也不过如此?我们的图书馆又有多少?学校图书室又给孩子们充盈了多少书籍?为了应付上面检查,从别处借书充数,能有多少管理者去充实图书室、图书馆里的书?
这是个知识泛滥的时代,孩子被各种书包围着,他们缺少判断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图书馆,这岂不是也是对孩子阅读的一个引领?图书馆的环境又是怎样呢?舒适?安静?宽敞?既然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反过来想,图书馆就应该具有我们想象的天堂的模样吧?
国外的图书馆又是怎样的?不敢对比,我们想阅读的国民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阅读。那些在白日里疲于应付生活的人们,他们也渴望在书籍里得到小憩。记得在严寒的冬日,有一个摆小摊的女人,趁着昏暗的路灯,沉迷于一本厚厚的书中,这个景很让人感动。我们被生活所迫,只是无暇去倾听自己的心灵。
现代的孩子们学会阅读了吗?他们知道学会阅读是一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吗?家长们功利性很强,逼迫孩子们写练习题,拿高分,忽视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到头来,当孩子们走进大学,却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了。哈弗大学的图书室很早就灯火通明,他们才是真正懂得阅读的人。其实当孩子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才是真正学习和阅读的开始。
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读书会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读书会让心情宁静;读书让失落的自己重新点燃希望;读书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少些纷争和攀比,正确评价自我。书中的智慧是大师们的聪明才智的结晶,读书就是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文学的社会意义不就在此吗?
我不再想象天堂的模样,从此,天堂在我的心中就是图书馆,拥有天堂的人就是拥有了书籍的人。任尘世浮华,只要拥有了书籍,便是拥有了自己的天堂。
2011-5-20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