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元散曲断章(4)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1-7-4 09:43
标题: 元散曲断章(4)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1-7-4 09:46 编辑

元散曲断章(4)
   
     诗言志,歌咏言,是对诗经比较精到的概括,而诗从何而来,自然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人之间的交流,来自于人的情感表述,而这种情感表述极有可能就是歌,所以,文学界有一种说法,人类最早的劳动号子有可能是诗歌的起源或者是起码的一种因素。
   
      歌者,抒发情感,表情达意,用词精炼,不受拘束。所以,歌才有着比任何一种文学,文艺形式更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和传承性。我说过,元散曲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曲目,基本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歌词,想一想元代人们,颂歌这种事情居然也是一种很普及,很常态的文化现象,不能不叹服元代统治者其实在文化上并不专制,或者起码是一种宽容。
   
      而这些歌咏之作,除了民间百姓喜欢,更有苦闷失意文人,青楼烟柳女子。但是,总体感觉,元统治者未必喜欢,因为在元散曲里充斥着太多的愤世嫉俗,嘲讽时政的作品,中国古代王权意识里最大的致命伤就是“耳顺”,对逆耳之言肯定打压。所以,我认为,这些元散曲更多的就是在下层人民,下层社会流行,而不被统治者认同和喜爱。正因为它来自于下层,所以它直白,所以它充斥着口语,所以它不讲究遣词用句。其实这种语言风格,迄今我们依稀可以从“秦腔”“信天游”“花儿”等等这些民歌形式里寻觅到影子。我尤其觉得,在陕西,河南中原一带,这种元散曲文化的影响力是一直很明显的。
   
      破长风猎猎铁骑,
      开疆场万里崎岖,
      定中原万方归一,
      叹英雄黄土依依。
   
      我用这一首小诗表述我对元朝的一种慨叹。其实成吉思汗并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浑人,能创一段江山,铸就一段历史传奇,没有点治国方略,怎么可能让疆土安定,百姓臣服?
   
      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后,在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长处,因此,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充满了“汉法”与“色目法”的主导地位之争。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代在蒙古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所以,成吉思汗也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君王之一了。
  
      元代的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但儒生在元代也受到了极大的歧视,甚至在民间有“九儒十丐”的说法。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
   
      所以,大汗忽必烈,注定成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之中很浓重的一笔。
   
      元代时期,北方部族入主中原后,所带来的文化习俗是多样化的,其中有一种乐器至今我们依然看得到,那就是“三弦”,很显然这种乐器直接的用途就在于它多用于说唱艺术,而说唱又恰恰就是元散曲的特性之一。
   
      元散曲真实而不做作,多是率性而为,很有点大实话的味道。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但是朴实的语言后面,蕴藏着机智幽默的大智慧,蕴藏着敢爱敢恨的思想情感,蕴藏着平实朴素的观察,蕴藏着不尚雕琢却丰富的表现力,这才是元散曲所以被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
   
      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元朝的无数吟咏别离,追求男欢女爱的散曲,我们的文学传承之中,爱的主题始终不离不弃。如果说从《诗经》里读到的是一种缠绵形象的爱情,那么在元散曲里更多的是一种大胆直白,不绕圈子的表述,这是典型的北方文化的特性。
   
    【双调.水仙子 相思】
    秋风飒飒撼梧桐,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三般儿一样苦,苦的人魂魄全无。云结就心间愁闷,雨少似眼中泪珠,风做了口内长吁!
   
    这是一首典型的元散曲的相思之作,但是全文却看不到一个相思的字眼,用的都是活生生的比喻,把相思的浑情苦情贯穿始终。
   
   【双调.水仙子 怨别离】
    凤凰台上月儿沉,一样相思两处心。今宵愁恨更比昨宵甚,对孤灯无意寝,泪和愁付与瑶琴。离恨向弦中诉,凄凉在指下吟,少一个知音!
   
    这首也是描写离愁别绪的散曲,画面感十分强,把一个面对心爱的人即将离去分手的人的心态刻画的非常生动,寥寥几十个字,充满着离愁别怨,充满着无奈的叹息。
   
    元散曲很多篇章都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词语精妙,生动有趣。
   
    【越调.天净沙 闲居杂兴】
     近山近水人家,带烟带雨桑麻,当役当差县衙。一犁两耙,自耕自种生涯。
   
     就这么二十几个字,就把一个辞官回乡务农,悠然自得的人的生活状态交代的活灵活现,真实感人。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归隐】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看,轩窗,秋风桂子香。
   
     一个看破红尘的人,一个决定归隐的人,一个逃避尘世俗扰的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写的也是很到位。
   
     读唐诗的时候,记得十分钦佩白居易的《琵琶行》,但是,看看下面的这首元散曲你会别有一番滋味。
   
     【越调.寨儿令 听筝】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相比于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首散曲的句子丝毫不逊色。
   
      描景状物元散曲照样不输唐代山水诗,再看这首【中吕.红绣鞋 秋日湖上】
   
      红叶荒林酒兴,黄花老圃诗情,柳塘新雁两三声,湖光扶不定,山色画难成。六桥风露冷。
   
      数一数这其中有多少质感的画面,秋风之中的红叶荒林是一景,而林中还有一座酒肆,菊花园圃是一景,却还有诗人摊着纸卷诗兴盎然。再看柳塘是一景,柳塘里却传来稚雁的啼鸣。美色的湖光让诗者画者不知该从哪里落笔面对山水十分为难,因为还有一景,六桥畔夜深沉,秋风寒露。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作者: 宜笑    时间: 2011-7-4 10:40
半天不能回帖子,论坛好像出问题了
作者: 宜笑    时间: 2011-7-4 10:42
秋风飒飒撼梧桐,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三般儿一样苦,苦的人魂魄全无。云结就心间愁闷,雨少似眼中泪珠,风做了口内长吁!

---

苦得不能再苦,愁得不能再愁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1-7-4 12:54
嗯,不错,元曲确实是率性而为,没有做作矫情的成份。而且意境清新,通而不俗。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1-7-5 16:04
真是断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作者: 宜笑    时间: 2011-7-8 06:12

作者: 繁落    时间: 2011-9-10 11:24
我觉得西游记之所以能够写的那么跳脱,必然是受了元杂剧与散曲的影响,可从原文中的许多故事及细节描写中可见。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