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浅谈散文创作的是与非
[打印本页]
作者:
涂鸦
时间:
2010-10-2 07:57
标题:
浅谈散文创作的是与非
之所以这几天在博客里为中国学生鸣哀不平,完全是被几个草根名博的好友给鼓动起来的,当真遇人不淑,哎哎!但饶是如此,那些话确实是涂鸦的真实感受,一早便想“酒放豪肠,酿成十分的恶毒”,挖苦咱们的烂污应试教育制度一番。
倒是因为前日拙作里随笔触到了余秋雨,所以便有新浪某正在求学的好友来纸条,问我为何对余秋雨的玩意儿如此贬低,并且恳请本人对如何进行散文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来今天要续写儒学感悟,不过盛情难却,只好谨闻命矣!当然各花入各眼,我并无统一大众思想的能力和权限,只不过是提供一种最基本的思路,以作他人,主要是初尝文学写作的学生们的参考之用。
其实涂鸦算得上网络“糖尿病”读者中的一员,每每见到一些用五彩缤纷的文字堆砌起来的文章,止不住就血糖升高。或许这就是我浪费大把的才气文思,不一门心思写正经文章,却竟甘心堕落,常常在纸张媒体和网络上,专与言情文章作对的原因。
同样我估计到死也不会明白,余秋雨为何会在中国文坛浪得虚名,几成文学最高意识形态的化身,被千万文学爱好者奉若神明?先不论此人甚至比一个初学古文的学生都不如,竟连“致仕”、“熏风”等简单的古词的解释都搞不明白,而此等文章专靠煽情做作,只会浓墨重彩式的浮华文字的堆砌,却毫无最起码的思维见识和文学修养可言的人,是何以混入文坛第一线,至今居高临下,一览众山之小,能轻易冒充文化大师的?
众所周知,当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度堪称现代文学的“散文圣经”。不过虽然其中的少数文章,涂鸦在求学时期,陆续在<<收获>>杂志上看过一点,只是结集成册,当我捧起这本天书之后,几乎一度无法终卷。在一片花团锦簇,艳丽无比的笼罩下,最后还是念着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十二字真言,才硬是勉强释卷。
尽管余秋雨的散文在当时,无论选材还是行文的方式,确实给人以出奇制胜,与众不同的感觉。但其人在叙述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里,观点老套,毫无新意,思想内涵极度贫乏。抒情部分的文字,几乎成了滥洒狗血!尤其在<<道士塔>>和<<风雨天一阁>>两篇文章中,此人将感情表现至空前绝后的廉价,端得成了其行文的独特风格。或许只有我们的余大学问家才有本事将中华文化的生死存亡,全系在了一个藏书楼上,将中华民族的责任重担,想当然地推脱在一个老道士身上。而到其后的那本<<行者无疆>>,那种无病呻吟的表达被其发挥至了极至,令人看完可以三天米水不进。可惜古人虽然教导我们“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只是直到如今,似乎还是很少有余粉丝能看出这再浅显不过的事实。导致我先前的批余之文不过“夜静冰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罢了。
当然余秋雨的成功虽同文化发展走向畸形有关,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被那种美轮美奂下透出空灵的表面文字风魔得情难自已,从而把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乃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只是在一片虚幻之后,我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即文字只不过是内心思想和感情的载体,只是一篇散文的配角,即使文字的本身再美,但缺乏一种内在的张力,无法自然有效地将思想和感情全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被文字喧宾夺主后的各类散文,意义究竟何在?而即使这样的常识,让那些沉浸在搬弄新华字典的网友迅速改弦易辙,走上写作的正道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其实包括新浪写手的许多散文作者的生活积淀其实非常之深,阅历也十分的广阔,所以在进行散文写作时,所选的题材往往可以比较广泛。只是以写作技巧而言,很多人根本连入门功夫都没学会。而为了掩饰这样的短陋,这些人往往不是动辄把文章搞得天花乱坠,落英缤纷,便是在散文的抒情部分,使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自己的感想和心情,试图用虚伪做作的煽情方式来刺激读者的感情线,达到所谓让自己的文章去打动人心的目的。
可这种文字写出来有何价值与意义?
众所周知,散文其实是一种作者性格,经历,修养,趣味等各方面特点用这种文学题材的形式所进行的自然表达。也就是说,这些特点决定了作者在写作中所形成的相应的作品风格,以及由此选择的所适合的写作手法。当不同的作者所具有的不同高低的文学才气和文学修养,融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由而在散文中得到充足的发挥空间,便铸造了一篇散文的格调。
有时一篇同标题的文章,在不同作者的手里,其实谋篇布局到结构气势都近乎相同,却往往在写作的手法上大相径庭。有些散文作者的文章轻盈得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仿佛作者不假思索便一蹴而就,而下笔处毫无痕迹,如天然雕刻而成一般,无娇糅之嫌。文气融入于一种飘逸潇洒之中。这样的文章往往给人无穷的回味,留給读者充分揣摩想象的空间。
而另一些作者的文章乃字字以千钧之力而发,如瀑布般飞扬直下,如大江般一泻千里。阴阳顿挫,刚劲雄浑,下笔处力透纸背,文气直逼读者。这样的文章,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学穿透力。以此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在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这两种典型的写作手法,谁优谁劣,见仁见智。关键问题在于,不同的写作手法,其实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表面文字是关键,而是在于一种笔力,这样的笔力确实决定了一个作者自己独有的写作手法。而即使写作手法不同,仍旧能够达到一篇散文成功的目的。
所以散文写作要成功,对自己散文的格调和尺度把握准确非常重要,然后通过对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经历进行思索然后得到的感悟,在合理的角度上去进行选材和记叙,从而来最终形成自己散文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
但在风格与手法的不同这个基础上,散文写作的好坏还是有一个客观标准存在,在我看来,首先一篇好的散文,文字必须简练。似乎有人觉得在散文中,把一件事情描写得越细致,越具体,越生动,就越成功。而这也是散文的一种写法和流派。但是对于我而言,既然是散文,首先必须做到篇幅短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不同于小说或是杂文两种文学体裁的情节性强以及叙述必须清楚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就是以使用短小精悍的篇幅,写景、写物、写人,并最终以含蓄的手法收场,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若是写得过长,不惜一切地加以详细描述,不仅造成读者对此文的兴趣降低,同样剥夺了读者对此文的思考余地。所以那些动不动就喜欢在凑字数,卖弄文字以作附庸风雅之用的散文作品,必然不会入流。
但必须注意的是,所谓文字简炼的定义其实应为“在保证读者可以准确无误地看懂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而使用最适宜和俭省的笔墨,去进行写作。”因此文字简炼的关键不在于文字的本身,而在于这样的文字是否能让读者一目了然,从而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在读者的情感活动空间中产生共鸣。
其次文字必须朴实无华,如果过分追求那种漫无边际,言不及意的空灵,只能造成了读者的模糊吸引力和这种以为朦胧便是美的假象。这样不仅反客为主式地冲淡了文字中对感情的表达叙述,同时只能将感情刻画得虚假无比。一篇真正好的散文,文字必须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绝不可有一份多余的做作,靠华丽词藻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身就是散文写作失败的标志。
但许多网友在提笔时,总是不假思索地将追求文字美感放在了首位。从而把一篇散文作品逼到了一旦其中的文字若是离开了优美的辞藻堆砌,便什么也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而当这样的习惯以恶性循环的方式形成了这些人头脑中写作的思维定势,那不用很久,他们自己便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旅途竟会停滞不前,毫无突破。
无可讳言的是,肯定有很多的网友以为我这样的推断乃是危言耸听,只是很简单的道理,太多浓彩重墨的文字,往往冲淡了文章感情部分的表达。而简炼的文字,不仅仅能凸显出情感的强烈,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简炼的文字才能完美地创造出一篇文章深远流长的意境。从而在散文写作中,必须要对散文的格调拿捏准确,即使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和叙写,也要尽力将文字表现得自然和纯朴,毫不拖泥带水。酣畅淋漓地将情感转变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形成作者和读者之间一种动态的心灵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散文在叙述过程中,必须委婉含蓄,不能过分直白,一定要留给读者充分想象余地,做到让读者搁卷之后,仍能觉得余音袅袅,有想去回味的念头。而在回味过程中,去进一步感受作者文中所要诉说的人生哲理,获得一种让自己觉得受益匪浅的人生启示。而这样叙述上的委婉就打造了一个具有深刻感悟蕴涵的散文。
打个比方说,散文跟画国画似的,寥寥数笔中的山水花草树木,最后必然要留白,好比散文中留出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体会感悟,然后完成一副完美的画作。而所有的浓墨细描,或是追求西洋油画的整体明了,只是在画蛇添足,破坏一种意境。
当然这不仅仅只是文字简炼后所得到的效果,同时也与写作技巧中虚实对比等不同手法巧妙地穿插运用有关。但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真是“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一篇散文必须有真挚的感情存在。散文打动人的地方,不在于文字如何的华丽,所叙述的人与物如何的逼真。而取决于潜藏在文字中慢慢向外流露的感情,如何的真实与强烈。即使你有再高的文字功夫,却没有真实感情的存在,写出来的东西只作用在别人的视觉系统上,而毫不打动人心,充其量只是一篇差强人意的文章,因此以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其实对作者文笔的要求并不高。
但所谓的感情表现,也绝不能成为一种煽情作秀(余秋雨,王朔之流的拿手好戏)。感情的抒发一定要自然与纯真,不能没有也要去硬挤强压出来,去煽动读者的感情线,让他们同样虚假地去附和共鸣。而同时所抒发的感情也必须是一种大众所时常经历和拥有的共同感触,即使在描述一些现实生活里绝对没有的那种动人情景,也绝不胡乱描摹。散文的行文风格不需独树一帜,也不必标新立异。
所以在处理各类散文题材时,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这要求所有人在进行写作时要保持平淡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运用文字,这是作者做到文字简炼的最基本要求。只要能够以最平淡朴素的记述手法配上最真实的感情,以最精炼的文字准确自然地表达出读者所共有的心声,那就是一篇好的散文。
可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包括本人在内的很多人,在提笔时,也不能完全掌握那种准度。如果拿捏不了的话,在写散文时,我们最好“宁失于平淡,勿失于浓艳。”
最后希望涂鸦的后辈学子们能从拙作中获得一点启示,不至于如大部分前辈一般那么没出息,除了在网上相互吹捧,把胸脯拍个震天响,便只会到处制造文字垃圾,让传统文化的一丝气息,能够重回我们的中国的现代文化之中。
作者:
淡淡一片云
时间:
2010-10-2 08:11
其实涂鸦算得上网络“糖尿病”读者中的一员,每每见到一些用五彩缤纷的文字堆砌起来的文章,止不住就血糖升高
————————————————
可以超越生活,不可以脱离。
作者:
淡淡一片云
时间:
2010-10-2 08:13
交流是推心置腹的,可以作为样本来学习了。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0-10-3 16:00
这帖子,不知“悍马”看了如何回?期待中!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0-10-3 16:00
这帖子,不知“悍马”看了如何回?期待中!
作者:
真水无香
时间:
2010-10-3 16:32
想当年,余秋雨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直到有一天他跟金文明唇枪舌战起来,我才痛下决心,从此不秋雨!
散文版里谈的散文,好!虽然楼主每每语出惊人,却也是痛快人一个。散文版也不尽是风花雪月,清淡优雅,需要更多风格的融入。期待新帖。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