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家不远,有一条小巷通往镇外。小巷尽头也有一道门,想必是过去为了安全设的,但后来大闸门也保不了安全,一道小门有何用?也就剩下一个门框了。
水巷子大约有三十米长,一米宽,能过两个人。走出那个没有门的门,便是一条小沟。也许这就是水巷子名称的来由。
沟里常年有水,但只有冬天枯水季节,水才变得清沏。过了巷口的小桥,住着两户人家,全是低凹的茅屋。一户祖孙两人,住了一间靠沟边的小屋,人要低着头才能钻进去。屋内很黑,黑得几乎看不清人的面孔。地下很湿,几乎成了泥浆。墙角处一个锅台,似乎常年没用过。那个老头五十多岁,但看去比他实际年龄大的多。本来人就矮小,再勾着背,就更显又老又小了。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同一件蓝布长衫,头上包了一张变黑而发出臭味的白布头巾。不同的是夏天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冬天长衫下夹着一个烘笼。每逢农历三、六、九赶场,他便在王酱园常年不开的大龙门边摆张条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张,专代一些乡下老汉写个书信。同时也卖一些木版印刷的线装本“三字经”,“百家姓”,“增广”等古老书籍。而这些书,全是经他长满老蚕的手印制装订的。听说有时还为人拆字算命,但找他的人不多。因此,他的张矮子大名下,又加了一个张神仙的绰号。他的正名是啥,谁也不知道。据说他没有啥亲人,跟他生活在一起的那个六岁多的孙儿,也是拣来的。
挨着张神仙右边是一弯一拐三间草房,是一户黄姓居住。黄老汉一家四人,老婆和两个儿子。他们是长脚力车夫,也就是专门为货主远途运送货物。两个儿子身强力壮,各推一辆独轮车。每辆载货四百多斤,推起很吃力,遇到沟坎上坡时,徒步跟着的老汉便拉车帮一把。他们运一趟货要三、五天,所以常年只有老婆和一个小黑狗守家。
在沟的上游竹林边,有一个小小的造纸作坊。以竹子为原料,专门生产搓捻纸用的草纸,捻子就是将纸条搓成空心筒状,专门用来点火的,所以草纸又称为火纸。
作坊的生产十分原始,一个大约有一百立方的窖池,里面一层竹子一层石灰地窖着原料。半月二十天后,那些竹枝被石灰腐蚀后,便捞起放在碾盘上,牵上小黄牛拉着磨滚碾压。待竹子全碾成粉沫后,放在滤网里过滤,把一些太大的碎屑去掉,盛进一个大石缸里。这时工人拿着篱笆在里捞一下,篱笆上便留下一层纸浆,工人便将篱笆翻过来贴在一处。贴很厚了便榨干水份,一张一张分开晒干。
夏天,我们也去沟里泡凉。有时也去沟里洗衣服。
六十多年过去了,小沟不见了,破草房也无踪迹了,张矮子早作古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