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从《让子弹飞》到莫扎特的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5 13:43
标题: 从《让子弹飞》到莫扎特的随想......
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2-3-25 19:28 编辑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真有神童的话,莫扎特绝对是其中之一。
  
  英年早逝的莫扎特,在短短35年的生命里,留下了大量不朽的音乐杰作,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二十余部歌剧、41部交响曲、五十余部协奏曲、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以及数部嬉游曲小夜曲、舞曲及宗教乐曲。
  
  前天,芥末姐在艺文推荐了电影《莫扎特传》,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电影《让子弹飞》中六子和干爹张牧之的对话:
  
  六子:爹,今天你这县长干的真漂亮,打武举人打得真过瘾。将来我也想当县长。
  张牧之:你不能当县长,也不许当土匪,你爹死的时候把你交给我,我答应过他,要让你有出息。
  六子:那我当什么才有出息?
  张牧之:当学生,读书,多听这个(张牧之放唱片)
  六子:没声啊
  张牧之:这帮买官的县长,就知道捞钱,唱机都撂坏了。
  六子:嗯,修好了。
  张牧之:这单活干完了,爹挣了钱,我送你去留洋,东洋三年,西洋三年,南洋三年,
  六子:北洋,北洋三年。
  傻孩子,你生在北洋,就不必留了。
  六子:这是谁吹的?
  张牧之:听着像穆扎。他们那边叫穆扎,咱们这边叫莫扎特。
  六子:你还能听出来是谁吹得呢?
  张牧之:得分时候,
  六子:什么时候?
  张牧之:那上面印着他名字的时候。
  六子:爹,这个叫穆扎的人,他是怎么把这东西吹到这里边的?
  张牧之:你去留完洋,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六子:那这个穆扎在哪儿?我留洋的时候要去哪儿找他?
  张牧之:他呀,离咱们很远......
  
  杨逍逍说我总是喜欢牵强附会,恶习难改,我还得再附会一次:
  
  张牧之不希望自己的干儿子六子从政或者经商,在北洋治下,做官都是不学无术的贪官,他不让六子呆在腐败不堪的“北洋”,而是希望六子出国留学,去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这样就能“明白音乐是怎么吹进留声机里面去的”。
  
  姜文为什么选择的是莫扎特而不是别人?不要说姜文是无意的,对于“三年磨一剑”的姜文来说,电影里每个细节都独具匠心。
  
  芥末姐说莫扎特“他离开了父亲,离开了刻板的大主教”,这应该是芥末姐的客气说法。其实那个大主教岂止是刻板?简直就是保守守旧势力的代表,艺术家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在他眼里都是离经叛道大逆不道,不能被容忍。
  
  关于莫扎特的生平,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
   “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伦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
  
  姜文之所以选择莫扎特,其实是让更多的六子学习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可惜姜文最后说:他呀,离咱们很远......不要说在1910年的“北洋”政府里,就算是现在的“后清时代”,自由、平等、博爱同样也是遥不可及。

  六子最后也死了,死在保守势力的强大阻挠之下,死在既得利益集团的阴谋诡计里。
  为什么被自杀的是六子而不是老五或是老七?我如果说六子就是影射1989年的那个事件,杨逍逍之流肯定更不会同意。算了,好在这篇不是《让子弹飞》影评。
  
  莫扎特结识了海顿——这个奥地利继巴赫之后又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那一年,他才17岁。
  海顿绝对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人,他对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说:“在上帝面前、还有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我告诉你,你的儿子是我个人或我的声望所知道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很有品味以及最伟大的谱曲学问。”
  莫扎特对海顿的描述:“只有他具备了能使我欢笑并且深入我心灵的秘密。”
  
  人生得遇到一知己,足矣。
  是吧,诸位?
  



附一首歌吧,和主贴关系不大,但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发哥力作《监狱风云》主题曲《友谊之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0NDYzOTYw.html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3-25 14:07
冷笑喜欢姜文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5 14:12
杜若 发表于 2012-3-25 14:07
冷笑喜欢姜文

喜欢姜文的电影,是个有理想有骨气的导演。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5 15:32
把莫扎特和姜文联系在一起,有思想;洋洋洒洒一大篇字,有功底。莫扎特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力顶!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5 15:34
姜文如果认识你,也要由衷说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3-25 15:40
冷兄好文啊,今年《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为票房争来争去,都没有《让子弹飞》高。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5 15:41
谁帮忙置个顶啊?我手机操作不了。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2-3-25 16:00
好贴子。你这一联想,还真是这回事…
作者: 猫曈    时间: 2012-3-25 18:14
只记得有个胎教音乐叫"莫扎特使你更聪明"
作者: 云飞雪落    时间: 2012-3-25 19:38
姜文之所以选择莫扎特,其实是让更多的六子学习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可惜姜文最后说:他呀,离咱们很远......不要说在1910年的“北洋”政府里,就算是现在的“后清时代”,自由、平等、博爱同样也是遥不可及。


是遥远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2-3-25 19:58
姜文的太阳升起那个片子,看了两遍我才捋出头绪来。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3-25 20:23
莫冉 发表于 2012-3-25 15:32
把莫扎特和姜文联系在一起,有思想;洋洋洒洒一大篇字,有功底。莫扎特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力顶!

莫莫对音乐家都喜欢。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3-25 20:26
莫扎特,爱因斯坦说过:关于莫扎特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真的,感觉没法评论。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6 10:41
天晴 发表于 2012-3-25 20:23
莫莫对音乐家都喜欢。

嘿嘿,每首乐曲都是有灵魂的。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12-3-26 11:23
结尾的小视频,我重温了一下
周润发和梁家辉,不愧是大牌,有气场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2-3-26 13:40
冷笑还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的医生不是好版主。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6 13:43
要不,你再写篇《让子弹飞》的影评?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3-26 20:14
芥末姐说莫扎特“他离开了父亲,离开了刻板的大主教”,这应该是芥末姐的客气说法。{:soso_e113:}
照理你这刁嘴巴,这么说我已经是很客气的啦~~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3-26 20:19
不得不捧个臭脚,这文字牛气极了~~~

令,张麻子和六子和八九年6·3事件的关系,语焉不详的,多说些能咋地~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6 22:10
芥末 发表于 2012-3-26 20:19
不得不捧个臭脚,这文字牛气极了~~~

令,张麻子和六子和八九年6·3事件的关系,语焉不详的,多说些能咋地 ...

所有的人都对89事件讳莫如深,不知道为啥。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6 22:13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2-3-26 13:40
冷笑还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的医生不是好版主。

冷笑是医生里面最懂音乐的,是懂音乐的人里面医术最好的。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6 22:16
莫冉 发表于 2012-3-25 15:32
把莫扎特和姜文联系在一起,有思想;洋洋洒洒一大篇字,有功底。莫扎特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力顶!

洋洋洒洒的部分,是从莫扎特生平里来的。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6 22:18
莫冉 发表于 2012-3-25 15:34
姜文如果认识你,也要由衷说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姜文得多荣幸,{:soso_e123:}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6 22:32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3-25 15:40
冷兄好文啊,今年《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为票房争来争去,都没有《让子弹飞》高。

姜文说自己:我就是跪不下去才要站着把钱赚了。

张艺谋已经沦为御用的导演了。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6 22:33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12-3-26 11:23
结尾的小视频,我重温了一下
周润发和梁家辉,不愧是大牌,有气场

这歌曲,大傻成奎安也唱过,感人至深呢。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3-26 22:39
莫冉 发表于 2012-3-26 22:10
所有的人都对89事件讳莫如深,不知道为啥。

89年6·3暴乱事件
作者: 热心    时间: 2012-3-29 10:09
看“子弹飞”一定要看川版,那才有味道,逗死个人了!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9 10:16
芥末 发表于 2012-3-26 20:19
不得不捧个臭脚,这文字牛气极了~~~

令,张麻子和六子和八九年6·3事件的关系,语焉不详的,多说些能咋地 ...

我继续说啊,关于89年那个夏天**********************

警告:你提交的内容含有非法字符。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9 10:17
芥末 发表于 2012-3-26 22:39
89年6·3暴乱事件

姐啊,温总都说叫 风波 了,你咋还说是暴乱?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9 10:18
热心 发表于 2012-3-29 10:09
看“子弹飞”一定要看川版,那才有味道,逗死个人了!

看着热心的头像,我什么话版的也没心看了。
作者: 云飞雪落    时间: 2012-3-29 11:04
冷笑 发表于 2012-3-29 10:18
看着热心的头像,我什么话版的也没心看了。

{:soso_e113:}
作者: 云飞雪落    时间: 2012-3-29 11:10
纵有千山,又隔两地,此情也能相牵。



音乐的题头非常唯美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3-30 16:32
《太阳照常升起》我也不太懂,回去再好好琢磨。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31 00:17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3-30 16:32
《太阳照常升起》我也不太懂,回去再好好琢磨。


《太阳照常升起》看一遍不太好懂,故事初看是独立的,其实都是联系的,既有时间上的延续,更有时间上的交错。

象征、影射、隐喻太多,很多的解读可能被讥笑为牵强附会,

可惜我是个阴谋论者,就喜欢过度解读。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31 00:20
莫冉 发表于 2012-3-26 13:43
要不,你再写篇《让子弹飞》的影评?

《让子弹飞》的影评都被被写烂了,我就不狗尾续貂拾人牙慧了。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31 00:21
云飞雪落 发表于 2012-3-29 11:10
纵有千山,又隔两地,此情也能相牵。

唯美不敢说,但是表现出的真性情却是当之无愧。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31 00:22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25 19:58
姜文的太阳升起那个片子,看了两遍我才捋出头绪来。

没事,我帮你慢慢捋。{:soso_e113:}
作者: 热心    时间: 2012-3-31 19:49
冷笑 发表于 2012-3-29 10:18
看着热心的头像,我什么话版的也没心看了。

姐这么有魅力吗?嘻嘻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6-10 16:17
我特喜欢这贴,顶起来再让大家看一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