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寻艺别裁录(5)傅雷与《艺术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2-3-26 19:54
标题: 寻艺别裁录(5)傅雷与《艺术哲学》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2-3-26 20:06 编辑
寻艺别裁录(5)
傅雷与《艺术哲学》
丹纳的《艺术哲学》其实不算太难读,而且我一直觉得,所谓的“难读”和“易读”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的,当然肯定与读者的爱好有关。说实话,当年在大学我一头扎进这些著作里面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们是如何高深叵测,晦涩难懂。虽然。那时候我的理解能力确实不高,但是,我照样能读得兴致勃勃。
我家里的这本《艺术哲学》如今已经找不到了,我估计是数次搬家的时候,终于遗失了。有的时候未免感到些许遗憾。我是一个很喜欢书的人,而且,我的书我都看的很紧,极少借给别人,别的什么东西都无所谓,唯有书确实是我的至爱。
最早的《艺术哲学》的中文译本,依旧是翻译大家傅雷先生。而且,据说傅先生也就是从翻译这本艺术著作开始,才走向他享誉国内外翻译大家之路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求学在国外的傅雷经常和刘海粟,刘抗等到巴黎以外的其他城市,去捕捉艺术创作的灵感。在那些日子里,他们一起考察和参观了日内瓦,罗马等名胜古迹,以及博物馆,欧洲这些著名的艺术气息和氛围,为傅雷先生的艺术修养和造诣,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带着对艺术的真诚和独特的理解力,三个月之后傅雷回到了巴黎,开始了他第一部作品的翻译,这部书就是丹纳的《艺术哲学》。
翻译国外作品据说最好的境界就是“信达雅”,能做到这种境界的不多。
丹纳是一个实证主义者,所谓实证主义是有实事求是的色彩的,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它的派别鼻祖应当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主张事实是必须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傅雷所以要把这样一本书介绍给国人,是因为傅雷很欣赏丹纳这本书里那种“极端的科学精神”,傅雷感觉到,在那时候的中国,缺乏这种严谨而遵从事实和经验的治学精神。
作为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美学家,史学家,文艺评论家,丹纳是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本书其实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的讲义,编撰而成,在三年的授课里,丹纳系统而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哲学主张,艺术主张,这是一本有关“历史,人文,艺术”的集大成作品。丹纳深受十九世纪兴起的自然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崇备至。丹纳认为:一切是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在的研究方法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之不同。丹纳认为文学研究应当以具体的文学史实为出发点,只有在研究和分析了大量的文学史料之后,才能归纳和总结出它的规律性的东西。
客观地说,这些有关文学艺术的观点,即便是在今天,依旧有着它不可替代的意义。
丹纳因为这本《艺术哲学》而成为一个在世界有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傅雷所以可贵在于,他并没有迷信丹纳,所以,这本译作体现出傅雷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知道这时候傅雷才21岁。他甚至质疑了丹纳艺术理论之中的一些观点。他对丹纳的“三要素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所谓三要素理论是指“种族,环境,时代”。因为丹纳在著作中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的一些不可分的关系。傅雷则在他的《译者弁言》之中,对这种理论提出了质疑。
敢向大师叫板,敢向尊长质疑,傅雷先生的治学求学精神令人叹服。
《艺术哲学》全书包括五个主要论题:
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
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
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
第四编《希腊的雕塑》
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
丹纳的作品《艺术哲学》好比一幅图画,历史就是镶嵌这幅图面的框子。首译《艺术哲学》三十年后,傅先生在《译者序》中用沉稳而老道的文笔,不乏深刻韵味的再一次诠释了自己对这部大师作品的理解:
“丹纳不仅是长于分析的理论家,也是一个富于幻想的艺术家……”
我当年读的这个版本封面是浅绿色的,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得到。
如果有时间,我愿意重读此书,而且我相信我也会有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的。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3-26 20:44
没看文字,先坐沙发,闲散老师,艺文诚挚挽留您,别轻言放弃别说走好不好?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3-26 21:45
《艺术哲学》以前在姐夫家见过,里面不少文艺复兴时的雕塑绘画,但那时太不懂事,随手翻翻就撂下了。
拜读闲散兄大作,获益良多,希望在艺文继续读到您的精彩好文。{:soso_e181:}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3-26 21:48
我是一个很喜欢书的人,而且,我的书我都看的很紧,极少借给别人,别的什么东西都无所谓,唯有书确实是我的至爱。
-----------
我也是,我最不喜欢把书借给别人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3-26 21:49
{:soso_e160:}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3-26 21:59
知道傅雷的名字,是从那本著名的《傅雷家书》中。
我以前一直以为只要曾国藩那样的大家才可以留下什么家书。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6 22:08
凡是傅雷翻译的文章,可读性强,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看译本的时候,选择译者很重要,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定要看傅雷的,《莎士比亚全集》一定要看朱生豪的,大仲马的作品要看蒋学模的……
前几天看了《傅雷谈艺术》,被这位大文学家的人格魅力和才情所折服,也为他维护尊严的方式感叹!
作者: 半糖流年 时间: 2012-3-27 08:48
娘家有这本书,只大略的翻看过。似乎,是我认识的浅薄,看不下去。呵呵,另一本觉得难读的书是忏悔录。
等下了决心,也去好好看看艺术哲学。
作者: 半糖流年 时间: 2012-3-27 09:00
莫冉 发表于 2012-3-26 22:08 
凡是傅雷翻译的文章,可读性强,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看译本的时候,选择译者很重要,比如《约翰.克利斯朵 ...
是!翻译者的水平相当重要!
原本稍嫌晦涩的字,翻译者若将语言翻译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原作者的文字言辞之外的语境恰到好处的凸显。反之,则会呆板无趣。
比方,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我看过于雷版和另外一个翻译版本。相比之下高下立分!一个俏皮一个无趣。前者令人捧读不忍释卷。后者仅能表现字面含义,看两眼,就觉得枯燥乏味。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7 09:29
看过傅聪在音乐会上的演奏,那种沉着内敛、大气超然的艺术家风范让人折服,可见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7 09:34
半糖流年 发表于 2012-3-27 09:00 
是!翻译者的水平相当重要!
原本稍嫌晦涩的字,翻译者若将语言翻译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原作 ...
文字的翻译实际上就是再创作,而且这种创作非常不简单,既要把原著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位好的译者,他不仅要对读者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傅雷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3-27 09:38
冷笑 发表于 2012-3-26 21:59 
知道傅雷的名字,是从那本著名的《傅雷家书》中。
我以前一直以为只要曾国藩那样的大家才可以留下什么家 ...
我一直在纳闷,不知道曾当初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反了呢?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3-27 19:24
哇,还要重读,有点佩服。是文笔好,还是观点好?
反正我肯定不能去读。
作者: 叫我淦英妹 时间: 2012-3-29 14: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