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饥渴
饥饿,其实不仅仅是缺乏物质补充的食欲需求状态。也有更多的精神需求饥饿。如文化、娱乐、理想、爱情等等。
在封建社会,男女不能自由相爱,如千古流芳的《梁祝化蝶》,陆游的《钗头凤》。她(他)们在爱情的饥饿中挣扎呐喊。
在文化大革命中,人们也经历了痛苦而艰辛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饥饿。只是这种饥饿已让人饿得发昏而无食欲了。当佳肴摆上餐桌时,刺激了你的胃口,你才感到饥饿,随之争抢饱餐。
一九七二年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在中国大江南北上映时,真是风靡全国。许许多多人走几十里路,专程去县城看这部电影。因为那时,除了少的可怜的样板戏是正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产品外,其它皆属毒草。所以当时对电影有三句流行话:“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闹闹”。
一九七七年夏,被禁固的一些所谓毒草老电影逐步解放了,有一天晚上电视台抪放《洪湖赤卫队》,啊呀!硬是真有点像饿慌的人抢稀饭吃。在小小十四吋的黑白电视机前围了几百人,后面的看不见就站在凳子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艺“早餐”桌上又摆上了新的菜肴,《渴望》是人们亲手烹饪的大餐,抪放时电视机前座无虚席。
接着,《霍元甲》和泊来之作《大西洋底来的人》、《一休》小和尚等,让那些饥饿者忙不择食。
春去夏来,晨过午至,午饭更丰盛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