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游长白-临江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4-12 11:41
标题:
游长白-临江
回来的时候路过临江,既然到了临江,四保临江纪念馆是一定要看的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那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国共两军力量对比发生根本逆转的关键时刻,为了保住临江这一块,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派陈云亲临临江指挥,林彪则从松花江一侧频频出击牵制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使国民党不能放手进攻民主联军在东北的第二块根据地——临江。
因为此前的四平保卫战打的过于艰苦,才导致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全面被动。四平战最艰苦的时候黄克诚对林彪发了大火,这可是林彪唯一一次忍受了下级人员对自己的发火,他把头转向另一侧痛苦的听着黄克诚略带粗俗的极端不满而不置一词。
一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黄克诚还是不依不饶,找毛泽东辩论四平保卫战,黄克诚对毛泽东说,四平保卫战是错误的,因为那以后东北战场解放军处于全面被动的局面,而毛泽东只是笑了一下说,四平保卫是对、是错,叫历史来说吧。
我很佩服黄克诚将军,对于他战士的无谓牺牲他非常痛苦,多少年以后还是耿耿于怀,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他都要为死去的战士说上几句公道话。跟着这样的头干,挺值得。
其实,当时毛泽东和林彪都很清楚,现在还不是和国民党硬拼实力争夺一城一池的时候,但是重庆谈判在即,为了赢得更多的谈判筹码,毛泽东命令林彪在四平展开保卫战,而此时,蒋介石也同样打着为重庆谈判赢得更多筹码的主意。战斗进行的极为惨烈,民主联军的死伤几乎过万,但是却成功的坚守了月余。面对这样的局面,蒋介石不得不动用他的最后王牌,他调来了在缅甸战功赫赫并具有东方隆美尔美称的孙立人将军。孙立人果然不负众望,来到四平就跳进了坦克,孙立人的到来使得国名党军队士气大振,只一天就突破了林彪的防线,并且一直把林彪达到了松花江以北,投降、逃跑的不计其数。要是依着孙立人和白崇禧,他会把林彪一直打到苏联去。
要说重庆谈判,毛泽东是有诚意的,他甚至找人去扬州考察,以便于自己当上国家副主席住在那里。只是后来蒋介石不能容忍国共合作,才有了后来的“解放战争”。既然有诚意,多搞一些筹码在手就变得可以理解了。毕竟军事只是政治的手段之一。
我知道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队对四野这些狗皮帽子们的惧怕,无论在哪个战场,只要狗皮帽子出现,国军心理上就已经崩溃。
想一想就很感慨,为了争夺中国80%以上工业地块的东北,蒋介石派来了他最精锐的部队,这支队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式装备,带着在缅甸横扫强大日本人的骄气,在人民载歌载舞的夹道欢迎中进入沈阳。这支队伍拥有有孙立人、廖耀湘、郑洞国、卫立煌这些国民党中赫赫有名的将领,当然还有那个叫人啼笑皆非的杜聿明。就是这样一支精锐的部队和善战的将领,怎么就会败在林彪手下?
站在烈士墓前,我深深体验到了这里肃穆的气场,我感受到了当年战斗的残酷。从四平大溃退到辽沈战役结束仅仅两年的时间,林彪的军队从十万就发展到了百万,这真是奇迹。一边是杜聿明和孙立人的明争暗斗,一边是军政大权集中于一身的林彪,他招兵买马、苦练战术、生产军火……“四保临江”在胶着中悄悄此消彼长,完成了力量对比惊天逆转。我要在这里感受一下林彪和陈云当年的韧性和春风得意。
[attach]109031[/attach]
陈云的塑像当然要矗立在临江的山水之间。
[attach]109032[/attach]
来到烈士陵园,已经感受到一股强劲的肃穆之气。
[attach]109033[/attach]
这里就我一个人。回头看同样威严深深。
[attach]109034[/attach]
看到这些墓碑,电视剧中他们的身影活龙活现地出现在我的脑袋里。今天,他们长眠于此。
[attach]109035[/attach]
这里埋葬的最小官阶是排长,可想“四保临江”死去的人会有多少?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4-12 11:43
[attach]109036[/attach]
这是四保临江官阶最大的一位。
[attach]109037[/attach]
看看立碑的年代,还是中华民国呢。
[attach]109038[/attach]
四保临江无名烈士墓。
[attach]109039[/attach]
墓地右侧还有不少墓碑
[attach]109040[/attach]
这些墓碑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有解放战争的,还有抗美援朝的。
[attach]109041[/attach]
这里还有一个合墓。
[attach]109042[/attach]
抗美援朝,两位师长的墓碑。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12 11:50
讨厌战争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4-12 12:48
杜若 发表于 2012-4-12 11:50
讨厌战争
杜若看过日本电视剧《阿信》吗?真经典。阿信就是朴素的反战。
我不禁想起,欧盟总部的两幅画(听余秋雨描述的)。早期欧洲的争斗,可歌可泣的故事,冠与世界任何地方,这两幅画中失败者不必说,胜利者的队伍也是垂头丧气,母亲抱着死去的儿子,儿子死了,希望没有了,胜利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深刻意义上,我们都应当反战!
作者:
热心
时间:
2012-4-16 19:26
都是勇敢的人!可歌可泣!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