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东山草博文——小说《一个人的圣经》读后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25 10:00
标题: 东山草博文——小说《一个人的圣经》读后
本帖最后由 五月麦芽 于 2012-4-25 10:04 编辑

    去国多年的高行健,凭借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於200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事情,却因其内容涉及文革涉及老毛而不入国内媒体和文艺界的法眼。一个轮回之后我方捧读,实在慢了好几拍,未免心生戚戚。
  
  
  这是小说么?怎么看都像是自传、或者是历史,是一个人的传记,或者说是从一个人的角度书写的历史。从大跃进开始切入,那是“我”的母亲死亡的时间点;而文革十年贯穿全书,一点一滴,丝毫不轻易放过。若说背景,则远自40年代,那是“我”的童年,也是国共鏖战汹汹的十年,很多事端已经埋下了线索,埋下了未来,不仅个人,也包括政党。
  
  
  可那是“我”吗?不是的,全然不是。《灵山》中的“我”,已经被现实扼杀了,故而出现的是“你”和“他”。扼杀并非死绝,而是超然于乱世之上,借助“你”与“他”的称谓得以书写,而“你只陈述,用语言来还原当时的他,你从此时此地回到彼时彼地,以此时此地的心境复述彼时彼地的他,大概就是你这番观审的意义。”也就是说,此时此地的“你”,回看彼时彼地的“他”,这就是“你”与“他”之关系。
  
  如今的你没有主义,“一个没有主义的人倒更像一个人”,因而,“你的天地只在纸笔之间,不当人手中的工具,只自言自语。”,而当初的那个“他”,却是年轻气盛冲锋陷阵,死过几次又活过来几回。当头也不回地出离这个国度,“他”被留在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上,“你”却被带走了。说白了,“他”是“你”的过去,“你”是“他”的现在,而“你”与“他”诉说的,都是被现实扼杀了的“我”的故事。这不是自传么?只不过借助“你”和“他”得以叙述而已,人称代词变化了而已。
  
  1981年,高行健在国内出版文论集《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引发文坛一番论争。《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创作手法的先锋,是理论落实在写作实践上的尝试。
  
  
  当然,并非仅仅是称谓的改变那么简单。正是“我”之抽离,才具有审视的眼光。面对这段让全民族遭难的、后人看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不能没有审视的眼光,不能缺省审视的思维。审视与控诉不同,控诉触及的是苦难,审视则希望进入哲学的层面。从哲学的层面审视这段历史以及这段历史中的人及人性,才是作者最希翼、最着力的。
  
  作者严格按照历史进程,叙述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在十年文革中的生活历程及思路历程,并借助他的经历,全方位地切入彼时彼地中国大地上的疯狂与荒诞:政治泯灭了人性,人性的恶推波助澜了政治的丑陋;政治对人类的伤害,以及人在政治中的渺小与脆弱……。
  
  
  此前,有关文革的资料看过不少,甚至视频资料也见过一些。革命与反革命、造反与镇压,自杀与他杀,随着承受力的逐渐增强,心已不再诧异。唯有冷静到了极致的审视与思辨,方能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你死我活的斗争把人都推入到仇恨中,愤怒像雪崩弥漫。一波一波越来越强劲的风头,把他推拥到一个个党的官员面前,可他对他们并没有个人的仇恨,却要把他们也打成敌人。
  
  赤贫与灾难原来也是可以歌诵的。
  
  他就要把生命消耗在年复一年长起来又割掉的稻田里。一代代生命如同稻草,人同植物一样,不用有头脑,岂不更为自然?人类的全部努力积累的所谓文化其实都白费了。
  
  自由是一个眼神,一种语调,眼神与语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你并非一无所有。……自由不是赐予的,也买不来,自由是你自己对生命的意识,这就是生之美妙,你品尝这点自由,像品尝美好的女人性爱带来的快感,难道不是这样?
  
  
  说到性爱,这部沧桑之书俯拾皆是的性爱描写着实出乎意料。而且,在我看来,作者语言表述之美恰好停滞、阻隔在性爱之描写上。相比于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性爱描写之分量,该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境界及语言描述却远远不及矣。《查》给人美好之遐思,而此书的此类描述却相当粗糙甚至有点龌龊。文学作品之性爱描写不以追求快感为目的,美感远在快感之上,这正是文学与生活之区别。70年代的中国,性爱远不如今日之开放,断非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滥交,当时的社会也绝容不下如此之滥交。诚如书中所言,现实中得不到的,只能依靠想象去获得,视之为满足现实之不可得的幻想,可能较为恰当些。不过,**关系原本就是社会的基本关系,从中窥视女性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个人命运,却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窗口。
  
  
  性爱描写之外,该书的语言臻于至境,当代文学语言似乎还未有超越其上者。它在西方获得普遍的认同,除了直面这段历史之外,语言的隽永当是折桂而归的重要因由。作者坦言,他与这个国度已经没有任何牵连,除了语言之外!
  
  
  (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写于1996-1998年法国,1999年4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1月初版第二十四刷。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0:06
没有看过高行健的书,看过这篇文章,兴趣来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2:02
我刨根问底,再摆渡一下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2:03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 ),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他的著作已被译为36种语言,代表作有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2:03
你死我活的斗争把人都推入到仇恨中,愤怒像雪崩弥漫。一波一波越来越强劲的风头,把他推拥到一个个党的官员面前,可他对他们并没有个人的仇恨,却要把他们也打成敌人。
  
————————————————————————————————————————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容不得任何感情。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2:05
1987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1988年,开始在巴黎郊区巴纽里定居,起初生活艰难。1989年,成为法国“具像批评派沙龙”成员,以后连续三年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的年展。1992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1999年,高行健的画作在巴黎参加卢浮宫第十九届国际古董与艺术双年展。

看来,高行健还是位全才。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2:05
可惜,他现在已经不是中国人了。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5 12:34
看看官方的说法:


人民日报:

《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
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真正站立起来的伟大日子。然而,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
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
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
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
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诺贝尔文学奖揭开了中国人民淤积在心底的历史伤痕。早在19xx年,我国伟大
的语言大师,著名话剧《龙须沟》的作者老舍先生即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
竞争者。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舍先生不幸逝世。而瑞典人竟敢冒天下之
大不韪,冒着伤害中国人民脆弱心灵的危险,将一半已经放在老舍先生手里的诺贝
尔文学奖强行颁给日本的川端康成。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与中国人民为敌的
行为!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
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
    瑞典文学院在给高行健的“颁奖书”中说,“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
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我们要
问,其作品何在?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几人知道什么高行健?其知名度,即使
较之其东洋兄弟高仓健,便差之远矣,更不要说广受人民爱戴的两岸三地知名作家
如琼瑶、金庸、余秋雨了。其次,什么叫“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创了新的道路”?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早在唐朝就有剧本出现,在元朝更有光宗耀祖的伟大艺术
形式元曲从天而降,中华5000年戏剧史怎能为一个区区的高行健而改写?自欺岂能
欺人,欲盖反而弥彰。
    此外,在今年全中国盛传台湾民主斗士、作家李敖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李敖
同志的落选,再一次验证了瑞典文学院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众所周知,李敖同
志曾参选台湾“总统”,其远大志向昭然若揭。瑞典文学院视此大文豪如无物,悲
乎!!!

由于高行健1987年流亡法国,以“政治难民”身份在巴黎定居。基于他的政治
立场,大陆当局对当然是持否定态度的。自1989年以后,他的作品在大陆也基本上
看不到。因此大陆的人们对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褒贬不一,名人们的表态
也很为难而慎重。
高行健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媒体上特别是网络上能够
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反应,主要有如下一些:10月13日,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把奖项颁发给高行健,“有不
可告人的政治图谋”。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4-25 18:32
写得真好啊!!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4-25 18:34
你死我活的斗争把人都推入到仇恨中,愤怒像雪崩弥漫。一波一波越来越强劲的风头,把他推拥到一个个党的官员面前,可他对他们并没有个人的仇恨,却要把他们也打成敌人。
  
  赤贫与灾难原来也是可以歌诵的。
  
  他就要把生命消耗在年复一年长起来又割掉的稻田里。一代代生命如同稻草,人同植物一样,不用有头脑,岂不更为自然?人类的全部努力积累的所谓文化其实都白费了。
  
  自由是一个眼神,一种语调,眼神与语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你并非一无所有。……自由不是赐予的,也买不来,自由是你自己对生命的意识,这就是生之美妙,你品尝这点自由,像品尝美好的女人性爱带来的快感,难道不是这样?

  
多睿智的思辨,但他叙事风格几近于诗意!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6 08:27
芥末 发表于 2012-4-25 18:34
你死我活的斗争把人都推入到仇恨中,愤怒像雪崩弥漫。一波一波越来越强劲的风头,把他推拥到一个个党的官员 ...

要不也不能平白的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吧?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4-26 16:21
我没读过,也不知道这个人,看了本帖,我想起达赖,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授予这两个人,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印记。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26 17:03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26 20:35
高行健,是大陆官方的痛。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26 20:35
不报道被骂,报道了也尴尬。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26 20:36
高行健是个有风骨的文人。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4-26 20:36
只可惜作品里的性描写我也不喜欢。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26 21:01
冷笑 发表于 2012-4-26 20:35
高行健,是大陆官方的痛。

不知道这个人
作者: 杜若    时间: 2012-4-26 21:02
冷笑 发表于 2012-4-26 20:35
不报道被骂,报道了也尴尬。

冷笑是百晓生啊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2-4-27 09:40
沧桑有行止,毁誉无边际。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4-27 12:54
莫冉 发表于 2012-4-25 12:34
看看官方的说法:



小莫,我没核实,但我断定这不是人民日报的社论。
不仅全篇充斥着愤青语调,有些言辞,比如“李敖同志””大陆当局” ,不可能是中国官方语言。


你再复核一下吧,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27 14:23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4-27 12:54
小莫,我没核实,但我断定这不是人民日报的社论。
不仅全篇充斥着愤青语调,有些言辞,比如“李敖同志” ...

这是我百度来的,不知真假,仅供参考。

作者: 吴策    时间: 2012-4-28 03:35
冷笑 发表于 2012-4-26 20:36
只可惜作品里的性描写我也不喜欢。

我喜欢。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4-29 02:21
莫冉 发表于 2012-4-27 14:23
这是我百度来的,不知真假,仅供参考。

关注即立场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4-30 10:47
吴策 发表于 2012-4-28 03:35
我喜欢。

{:soso_e113:}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48
莫冉 发表于 2012-4-25 10:06
没有看过高行健的书,看过这篇文章,兴趣来了。

我也没看过,一起关注一下吧。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49
莫冉 发表于 2012-4-25 12:03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 ),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 ...

很好,我喜欢刨根问底的人。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1
莫冉 发表于 2012-4-25 12:34
看看官方的说法:

百度不为信。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1
冷笑 发表于 2012-4-26 20:35
高行健,是大陆官方的痛。

是的,不知道过多少年这伤痛才会愈合。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2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4-26 16:21
我没读过,也不知道这个人,看了本帖,我想起达赖,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授予这两个人,带有明 ...

问好醉笑。
是的,而且是有某种目的的。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3
冷笑 发表于 2012-4-26 20:36
只可惜作品里的性描写我也不喜欢。

真的?{:soso_e112:}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4
芥末 发表于 2012-4-25 18:34
你死我活的斗争把人都推入到仇恨中,愤怒像雪崩弥漫。一波一波越来越强劲的风头,把他推拥到一个个党的官员 ...

问好芥末
没看过这本书,所以很向往,也很好奇。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4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2-4-27 09:40
沧桑有行止,毁誉无边际。

问候归隐宋朝,您应该是位现实中的隐士吧?{:soso_e181:}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5
吴策 发表于 2012-4-28 03:35
我喜欢。

问好吴策。
喜欢你的直率与诚实。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4-30 10:56
杜若 发表于 2012-4-26 17:03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问好杜版。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4-30 16:34
五月麦芽 发表于 2012-4-30 10:52
问好醉笑。
是的,而且是有某种目的的。

麦芽好。

正想跟你探讨呢,原来你也没看过高行健的书啊。
再细一看,是转来的帖子。呵呵。

有没有机会看看?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5-1 10:26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4-30 16:34
麦芽好。

正想跟你探讨呢,原来你也没看过高行健的书啊。

不幸我看过这本书,极不喜欢,不管他什么诺贝尔。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5-1 10:28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4-30 16:34
麦芽好。

正想跟你探讨呢,原来你也没看过高行健的书啊。

高行健的性,不同于贾平凹的,而是内心的独白,甚至是孩子设想对母亲的乱伦意淫文字。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5-1 17:56
冷笑 发表于 2012-5-1 10:28
高行健的性,不同于贾平凹的,而是内心的独白,甚至是孩子设想对母亲的乱伦意淫文字。

哦,这样啊,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5-3 14:13
冷笑 发表于 2012-5-1 10:28
高行健的性,不同于贾平凹的,而是内心的独白,甚至是孩子设想对母亲的乱伦意淫文字。

这样我也不喜欢。

作者: 五月麦芽    时间: 2012-5-10 08:35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4-30 16:34
麦芽好。

正想跟你探讨呢,原来你也没看过高行健的书啊。

抽空看一看吧,转完这贴子对高行建挺感兴趣的。看完之后再跟醉笑探讨。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