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神情 [打印本页]

作者: 胡子麻渣小光头    时间: 2012-4-29 13:35
标题: 神情
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2-4-29 21:27 编辑

  
  王羲之说,生命的价值,不是庄子所说的一死生,也不是俗人所理解的外在,而是在于生命探索过程中的兴趣,那么,缩小这个范畴,文字似乎也可以这样说,过程才是最美的。
  
  
  在这个过程的探索里,每个人的神情一定是不一样的,虞初新志载:佛印,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有生命力的文字,其神情才是生动的、鲜活的、独特的。但这种文字神情的美丽与否,取决于作文者与观者的交互感验。而生动鲜活独特,却是让人记忆的前提;必须是有了生命,神情才有意义。
  
  
  “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无神之字,是死字;“情之于神髓,犹国之有臣也”,无情之字,是瘫字。神与情会,思与字融,发乎至诚,情有所积,流出于心,这种字,是有生命力的。为字而字,似乎有形而上的意思,即使是才华过人的杰出之士也鲜有佳作,只有那些至情所激而发为至文的,其卓尔不群的神情气态当然才会令人击节赞叹。
  
  
  真和诚,大致是文字神情的第一要务,西门吹雪对叶孤城说,惟有诚心真意,才能达到剑术的巅峰,不诚的人,根本不足论剑。虚假的微笑即使再动人,也只是面具。我们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对字不诚的人,不足以为文。因为那除了辞藻的堆砌,以及填字游戏样子的玩乐,你不会看到有什么足以动心骇听的真知灼见,或者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维纳斯虽然美丽,其生命却永远不可能超越一个真人。
  
  
  文字的神情,除了真和诚,独特却也是必须的。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品性、才情、容止、风度是完全相同的,西方文艺关于这个的说法是自我,即文字必须不能脱离自我。千字一面是文字神情的忌讳,因为很容易疲劳,假如我们一看到某人的名字,马上就知道他字的大致内容,那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字的神情呆板而无趣。苏东坡可以大浪淘也可以小松冈,还可以蜉蝣天地,他的字神情多变而美丽,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可以百看不厌。
  
  
  为什么他的神情会有那么多变化?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应该还是神。这个神,可以理解成精神,见识,思想,品性,修养,只有认知上做到了无所不包,绚烂多姿,情致上才能做到妙理自然,韵味天成。
  
  
  从文字神情的审美角度看,那却是变化的,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每个时期以为美的都不大一样,或者在我们眼里,先秦文字有古朴苍劲之神情,但在先秦人目中,那些苍拙或许却时尚得很呢。又如魏晋以神情萧散为至美,在以刚健为主流的当朝,却认为那种神情未免过于颓废。再或者盛唐以神情雍容为大美,而在宋明理学的眼里却视为离经叛道,很不以为然。
  
  
  然而,不管这个标准如何变化,就象银河英雄传说里说的那样: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心却没有多少改变。一些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终极思考的意象是始终存在的,一些人心里最本质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一些性灵里对于美质与涵义的理解是传承和共通的。风致天然,以形求神和,蕴意蓄情,以神领同一;用姿态生动之笔触与技巧来突现自己的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以及追求修养,对自然对生命的领悟珍视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并带给观者以潜移默化的感受和共鸣。这种文字,我想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域什么人,都会觉得其神情鲜活而美丽的吧?
  
  
  吴宽说,“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故落笔无尘俗之气”,文字的神情或者只是表现出来的一个假象,心胸才是修为的跃迁。
  
  
  某家此四字,雷同处多矣,所谓喋喋不休者,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套一句诗来说,那就是,作字,功夫在字外。诸君或有不以为然者,觉有扰清听,则弃唾亦可!


作者: 老树昏鸦    时间: 2012-4-29 15:03
由衷赞同先生高论,今后下笔,肯定小心了。
作者: 芳紫陌    时间: 2012-4-29 19:56
的确!慢慢品读!
作者: 般若山人    时间: 2012-4-29 21:27
对文字充满敬畏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