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走进汉柏唐槐的道教神府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兔 时间: 2012-6-24 19:16
标题: 走进汉柏唐槐的道教神府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6-25 10:05 编辑
走进汉柏唐槐的道教神府
黑兔
2003年10月利用去泰安监狱学习的时机,在神圣与好奇的驱使下,走进了汉柏唐槐的道教神府。
岱庙座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位于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泰庙”,又称“泰岳庙”、“岱岳庙”,他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整个布局呈长方形,总面积约9.6万平方米,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岱庙初建于汉代,到唐朝时已殿阁辉煌,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加以拓建,修建天贶殿,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官城的样式,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150余间,是我国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庙宇。
中国封建帝王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开始,凡有封禅泰山的帝王必先至此进行简单的参拜,后入草参亭祭神。草参亭为二进院落,前院为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像,两侧为东院配殿,亭前有石坊,额书“遥参亭”。亭后为岱庙坊、又名玲珑坊,这是清朝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建岱庙时建的,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该牌坊高低错落,造型雄伟,通体透雕,精工细琢,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威震东方。
穿过岱庙坊,远眼望去便是高大宽阔的“正阳门”。正阳门始建于宋朝年间,毁于二十世纪中叶,1985年根据正阳门的建筑风格在原址重新修建的,正阳门,高8.6米,上面的五凤楼高11米,共5间,为九脊单檐歌山顶,覆黄色玻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翅四,墨线大点金色绘,额坊金龙飞舞,犹如翅檐翼然,翩翩欲飞。正阳门有两扇朱红大门,门上镶嵌81个铁制馒钉,有铺首,象征岱庙的尊严。在封建王朝时代,正阳门只能帝王从此门进入,其它任何人是不允许进此门的,两旁配有东西掖门,文武大臣走掖门。
走出正阳门,迎面配天门。配天门是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两侧有碑碣21块;配天门西侧有一块现存最早的龟跌牌,此碑名曰《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此碑高8.5米,宽2.15米,厚0.6米,碑阴“五岳独宗”四个红色大字,为明代题篆,是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号而立的碑。
从配天门前行不远,与配天门相连的是仁安门,它是岱庙的第三道门。北过仁安门走出遮天蔽日的苍松翠柏,来到宋天贶殿,此殿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它殿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2米,为重檐庑殿式结构,上覆黄色玻璃瓦,重檐之间悬挂着“宋天贶殿”竖匾,檐下有8根大红明柱,殿内供奉着泰山神—东岳大帝。据传说,当年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战功卓著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地间的凶吉祸福。天贶殿建筑规模宏大,辉煌壮丽,它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宋真宗为答谢天帝赐“天书”所建,殿内北、东、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泰山神跸启回銮图》,该壁画高3.3米,长6.2米,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泰山出巡时的浩荡壮观场面,同时也表现了当年宋真宗封泰山时的威严与气势,整幅壁画绘有697人和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它已大殿后门为界;西为“回銮图”,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的情景;从壁画总体上来看,画中人与景物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天贶殿内的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间放置着时代铁铸的大香炉和宋代两个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亭内立有清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天贶殿前有扶桑石,殿后设有后寝三宫,中为正寝宫,房五间,两边为配寝宫,各三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诏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地”后,由于缺个皇后,他便封了一个“淑明后”,额曰“权舆造化”,并为她修建了后宫,其她嫔妃居住配寝宫。清乾隆皇帝为其“六十庆辰”和母亲“八旬万寿”时御制了《重修岱庙记碑》。
走出天贶殿的碑廊,来到汉柏院。院中五颗高大的古柏,相传为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时所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柏枝桠交错,虬龙蟠旋忠于职守地守护在这里;树荫下碑碣林立,置身于这些无言的碑林之中,让我像是在读一部中国历史。汉柏院内西侧树干腹中曾被火烧过,以枯死多年,东侧树干靠北面32厘米宽的树皮供养顽强地生长着,因此,这两棵汉柏又称“连理柏”。
位于岱庙西的唐槐院内有唐槐而得名。原树据记载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由于各种原因枯死。1952年,岱庙主持尚士濂在古槐于中植小槐一株,现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手书的“唐槐”大字碑和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的《唐槐诗》碑。院中泰山经石峪刻石,刻于北齐,经文刻《金刚般若菠萝蜜经》,该经文刻石以隶书为主,形制雄伟,书法遒劲,具有极高的史料、佛学和书法艺术价值,共镌刻经文167字,被后人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摩崖刻石。
走出汉柏林院,穿过幽静的花园,进入一个四合院。历代王朝的帝王祭祀泰山时都在这里居住休息,因坐落在东华门内,称“东御座”。殿堂台基下用玻璃护罩着一块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原立于泰山顶玉女池旁,为秦朝丞相李斯书写,他用小篆代替大篆,字迹刚劲挺拔,碑文镌刻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书,共222字,由于年久及战乱,因仅存“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十个残字,为稀世之宝。
岱庙后院分东西两侧,东侧为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铸造。亭内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亭内祀元君铜像。西侧为铁塔,明嘉靖年间铸造,造型雄伟质朴,原有十三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毁,现存三级,1973年从天书观移入岱庙后院。
沿着岱庙中轴线继续前行,来到厚载门,只是岱庙的最后一道门,门上有”望月阁“三间黄瓦明朗,红柱隔扇,为1984年重建,站在空中琼阁。仰望岱庙雄姿,那青山绕着白云绿树生着青烟天门云梯似游龙,浮挂在天边,欲越腾飞。
出厚载门北行到达红门路,过岱宗大街来到岱宗坊,从岱宗坊起步,你将步步登高,直到登“天”。
纵览岱庙里的汉柏唐槐,一眼望去,他们都是上了年纪,历经沧桑的;汉柏唐槐的大多数前辈都已经枯死了,没有枯死的前辈能够站立的却靠外物支撑,像一个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老朽,没有多少气势,但他们却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当你站在那古色古香的城墙上时,你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有高高在上的威严。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2-6-24 21:11
黑兔您好!
为便于更好地欣赏您的文字,请按论坛排版要求发文,再就是最好一次发文不要太多。
祝愉快!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2-6-25 10:06
老师来到家乡了,欢迎{:soso_e142:}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2-6-25 10:06
老师来到家乡了,欢迎{:soso_e142:}
作者: 紫雪 时间: 2012-6-25 10:46
树荫下碑碣林立,置身于这些无言的碑林之中,让我像是在读一部中国历史
作者: 紫雪 时间: 2012-6-25 10:46
纵览岱庙里的汉柏唐槐,一眼望去,他们都是上了年纪,历经沧桑的;汉柏唐槐的大多数前辈都已经枯死了,没有枯死的前辈能够站立的却靠外物支撑,像一个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老朽,没有多少气势,但他们却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当你站在那古色古香的城墙上时,你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有高高在上的威严。
作者: 紫雪 时间: 2012-6-25 10:46
这游记{:soso_e179:}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2-6-25 10:49
纵览岱庙里的汉柏唐槐,一眼望去,他们都是上了年纪,历经沧桑的;汉柏唐槐的大多数前辈都已经枯死了,没有枯死的前辈能够站立的却靠外物支撑,像一个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老朽,没有多少气势,但他们却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当你站在那古色古香的城墙上时,你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有高高在上的威严
------------------------------------------------------------------------------------------
{:soso_e179:}
作者: 黑兔 时间: 2012-7-12 21:13
周施梅 发表于 2012-6-24 21:11 
黑兔您好!
为便于更好地欣赏您的文字,请按论坛排版要求发文,再就是最好一次发文不要太多。
祝愉快!
谢谢朋友提醒,问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