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故乡的原风景 [打印本页]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7 20:33
标题: 故乡的原风景
      姨妈家要拆迁了,姨妈姨夫决定在老房子请最后一次客。于是,五一那天,我们都去了他们家吃饭。
  
  吃完饭,去附近走走。昨晚下了一夜的雨,空气氤氲如薄雾,仿佛轻轻一吸就能渗润心肝肺腑。
  
  芳菲四月已过,一眼望去满目青翠。屋前,田地里油菜结籽麦苗抽穗;屋旁,桃李杏浓密的枝叶间缀满了小巧的果实,竹林里冒出了一截截尖尖的春笋,还有那只大花猫,蜷缩在竹凳上发出轻微的呼噜声。
  
  这样的景色,自小时候一直伴随到现在。如果在以前,肯定会联想到成熟时桃李杏的酸甜多汁,油菜麦子的收成,可如今只能想到不消多久,这一片村庄田地都将被残垣瓦砾所掩埋,然后在废墟上再建新楼新路。而那只大花猫,面对主人的迁离,结局不知道会不会像猫瞳家的妞妞一样悲惨。
  
  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眼见这天地置换人事变迁,从以前的竹林村舍阡陌纵横到现在所谓的农村城市化,故乡,变得越来越崭新,越来越陌生。
  
  如同我的老家,那个地方虽然还在,但我再也找不到儿时爬过的老榉树,掘过的竹笋,摘过的枸杞头,吃过的桑葚,就连最喜爱的那首陶潜的“桑榆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恐怕也只能当成另一种风格所诠释的桃花源记了。
  
  杨明说过:其实,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而我们这辈人,面对大规模的城乡变化,在未知的岁月中,又能够留给自己的儿女怎样的故乡呢?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7 20:33
本帖最后由 梦m 于 2012-7-7 21:00 编辑

      《陌上桑》
  
  “启荆蛮,倡敦睦,让王逊位无人堪匹;开伯渎,教农桑,立国兴邦有口皆碑。”在梅村牌楼两旁的石柱上写着这样一幅楹联,这幅楹联中颂扬的是周太王的长子吴国的创始人泰伯。就是这位吴泰伯,开启了苏南地区2000多年植桑养蚕的历史。
  
  与其他树种相比,惟有桑树会令我想起衣食艰难。
  
  家乡的桑树属于新式栽法,桑枝矮壮浓密,根部拳曲纠结。桑林都在沿河一带,村村户户都种在一起,连绵数里,望不到头。
  
  乐府诗说,“蚕生正三月,春桑正含绿。”清明过后,桑树初发芽舒叶,毛茸茸的,金黄娇嫩,稍稍碰触就会掉落。因此,此时的桑园小孩子一般不许进的。妇女们提篮采新桑,叫做“小口叶”,专门喂乌毛蚕。
  
  母亲在蚕匾里铺好蚕用油纸,把蚕子放上去,用点灯和生炉子的方式将蚕室升温,两天时光,乌毛蚕就孵出来了,拿一根鹅毛轻轻把它从油纸上掸下,移在小匾里,铺上细纱网,撒一薄层剪得很细的小口叶,每天要扫除蚕沙。每眠一次就把蚕分一分,三眠时就可以从小匾移到大匾了。
  
  我们这里对蚕叫蚕宝宝。这个宝宝真的是娇贵的很,食湿桑叶会死掉,温度低了不肯长大,被苍蝇叮咬后会搭烂茧子,所以,蚕室里要挂温度表钉纱窗装纱门。遇到下雨天,还要把采下的湿桑叶摊在整间屋的塑料纸上,吊扇弱档开着,我听从母亲的吩咐,时不时把桑叶翻翻身。
  
  母亲把蚕沙挑到秧田垄头,还经常在蚕沙里捡起遗漏的蚕宝宝,随手安置在衣摆往回走,到家时那蚕慢慢爬到胸前肩头了。这份慎重,好比时下城里人对待宠物。

       也有谁家把生病的蚕倒路边田头,雪白的蚕宝宝满地乱爬,叫人看了怵目惊心。
  
  大眠时,早已被母亲掐了嫩头的桑树,余下的叶子长得宽大肥厚,桑葚也成熟了。
  
  李白的《子夜吴歌》云:“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自古如此,把蚕喂饱是养蚕人的头等大事。母亲养两张蚕子,大眠时可分得几十大匾,喂桑叶要大捧大捧铺上去。父亲在单位请了忙假,用桑剪把桑枝擦根剪下,成捆成捆扛回家。放学后的我一进家门就乖乖地放下书包,搬个凳子,凑着藤篮,和妈妈奶奶一起摘桑叶。村里每户蚕户也都如此,大人小孩起上阵,摘叶喂蚕,夜里也要起来喂蚕,于是三餐茶饭都草草而就了。
  
  养蚕最怕桑叶长势不好。有的人家蚕到大眠了,自家桑叶却不够了,那是急得要命的,大家就会一起想法帮忙。村东四奶奶家就有一次,四奶奶急得要命,骂着撵着四爷爷出去找桑叶,后来还是村委出面联系到了大的桑园,才得以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 

  蚕大忙时一般正值五月,青涩的桃杏缀满了枝叶间,新竹已经上了屋檐,布谷鸟叫,声音有时就在近村处,有时又那样渺远。青天白日里,阳光潋滟得像有生命,墙根路侧到处都弥漫着蚕沙的气息,家家的门都是虚掩的,门里传出像风雨一般的蚕食之声。
  
  村子里非常静,庭院门口没有了来往闲谈之况,偶尔碰面也只询问蚕事的好坏。
  
  收茧的日子,父亲骑自行车载去茧行卖,回家后向母亲汇报茧价。数着一张张钞票,两人欣慰而笑,一个多月来的辛苦繁忙总算得以回报了。
  
  隔几天,母亲就会带我去镇上买新衣服,算是这段时间我懂事帮忙的酬劳。
  
  而每年此时添置的新衣服与那些桑树一样,会让小小年纪的我体会到人生的分量。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2-7-7 20:44
先坐沙发,慢慢看~~~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7 20:54
芥末 发表于 2012-7-7 20:44
先坐沙发,慢慢看~~~

四哥对我说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我本想写个系列的
却开了个头就丢下了
现在重贴了
希望能够坚持写下去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7 21:08
  杨明说过:其实,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
有道理。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7 21:55
等待楼主继续。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7 22:05
收茧之时,多么温馨的一幕。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7-7 22:34
在喧嚣忙碌的都市中,想念家乡是最好的休闲方式。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7 22:38
李敖说过,古人交通不便,安土重迁,文人墨客又加以渲染,因此怀乡就成了很重要的话题,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7 22:40
如同我的老家,那个地方虽然还在,但我再也找不到儿时爬过的老榉树,掘过的竹笋,摘过的枸杞头,吃过的桑葚
===============
小梦当年离乡的时候有没有说:Ade,我的竹笋们,Ade,我的桑葚们。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7-7 22:59
冷笑 发表于 2012-7-7 22:38
李敖说过,古人交通不便,安土重迁,文人墨客又加以渲染,因此怀乡就成了很重要的话题,

安土重迁,好词,冷笑的还是李敖的?

家国情怀是贯穿文史的两条线之一。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7 23:31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7 22:59
安土重迁,好词,冷笑的还是李敖的?

家国情怀是贯穿文史的两条线之一。

安土重迁是固定词语。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2-7-8 01:18
冷笑 发表于 2012-7-7 23:31
安土重迁是固定词语。

我知道,是成语。

很少有人用。

作者: 翠花上酸菜    时间: 2012-7-8 06:29
我恰如桌上的一粒尘
落入那等待的杯子
被家一饮而下从此不再分离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2-7-8 19:2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4NzkwNjQw/v.swf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15
冷笑 发表于 2012-7-7 22:40
如同我的老家,那个地方虽然还在,但我再也找不到儿时爬过的老榉树,掘过的竹笋,摘过的枸杞头,吃过的桑葚 ...

百度了才知道
德语{:soso_e136:}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17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2-7-8 19:26

宗次郎的乐曲
一直喜欢的
所以用来做标题了
谢谢二哥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17
翠花上酸菜 发表于 2012-7-8 06:29
我恰如桌上的一粒尘
落入那等待的杯子
被家一饮而下从此不再分离

酸菜
好诗!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18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01:18
我知道,是成语。

很少有人用。

嗯嗯,,是好词
很喜欢
以后找机会用用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19
莫冉 发表于 2012-7-7 22:34
在喧嚣忙碌的都市中,想念家乡是最好的休闲方式。

是呢....
回忆是暖的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20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7-7 21:55
等待楼主继续。

谢谢灵风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20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7-7 21:08
  杨明说过:其实,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
有道 ...

{:soso_e181:}
作者: 梦m    时间: 2012-7-9 12:22
冷笑 发表于 2012-7-7 22:40
如同我的老家,那个地方虽然还在,但我再也找不到儿时爬过的老榉树,掘过的竹笋,摘过的枸杞头,吃过的桑葚 ...

可惜那时候家里没有相机
不然的话就拍照留念了

作者: 旅途飘絮    时间: 2012-7-9 13:22
故乡的风景一定特美~~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9 13:35
梦m 发表于 2012-7-9 12:15
百度了才知道
德语

没看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7-9 15:55
故乡是一旦离开就等同失去的地方。 重返的时候总会发现不是它变了就是我们变了,或者都变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