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转帖)岳飞书《出师表》真伪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15 18:27
标题:
(转帖)岳飞书《出师表》真伪之我见
旅途飘絮朋友发来据传是岳飞书写前后《出师表》碑帖欣赏,我跟帖说,“字写得好,可惜不是岳飞所写”,我的理由是:
岳飞一介武夫,终年戎马,三十多岁就被杀,字不该写的这么好。而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岳飞的真迹流传于世,无法佐证此碑帖的真伪。岳飞不是书香门第出身,幼年习武,弱冠从军,哪来的闲暇时光练字?这个字帖的字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写字和绘画音乐等艺术一样,需要勤学苦练也需要时间。
除了这想当然的理由之外,还有考据上的理由论证此书法不是岳飞所写,安忠科先生考证的很详细,珠玉在前,无需我来赘述,转发至此,以飨诸君:
原文地址:安中科的博客:
http://agsazk.blog.163.com/blog/static/13171313720124584911518/
二十年前临写过几次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我感到其书法水平之高,在宋代书法家之中是属于上乘的。其字体飞扬起伏,感情激荡,抑扬顿挫,响彻云霄。牵丝映带,又极有法度。随着诸葛武侯表达出来的忧劳国事,力主北伐“报先帝,而忠陛下”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体现,岳飞书写的也忽大忽小,忽急忽慢,如天马行空,略无滞碍。又如壮士挥戈,力士托天。“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刚健婀娜,像初月之出云霞,又像众星之列河汉。我临写的时候,仿佛看到挺枪跃马,驰骋疆埸,奋勇搏杀金兵的岳武穆。通过书写,岳飞的一腔忠愤的形象,淋漓地展示在纸上。
岳飞被害时三十九岁,一生戎马倥偬,其书法写到这个份上,足以和当时的书法大家相比肩。我当时赞叹之余,也没有多加思索。此后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一份读书杂志,上面披露说,这是明代人白麟伪托所书。是对还是非?渐渐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如今我把这些疑虑概括如下几点。
首先。从文献记载看。墨迹本《出师表》为明代人白麟伪托所书。
这是根据欧阳辅《集古求真》考定,此作为明成化,弘治年间白麟所伪托,岳飞的真迹目前无存。按照此种说法,我查阅过现代人编写的高等教育教材《书法学》,书中没有一字提到岳飞书写的《出师表》。除去宋代书法名家以外,倒是还提到了诸如周越、林逋、范仲淹、邵雍、王安石、秦观、赵构、赵孟坚、吴悦、白玉蟾、朱熹、陆游、文天祥、姜夔等人。这就含蓄地告诉我们,《出师表》书写者定为岳飞,存在问题。
近人书画文物考证专家杨仁恺先生主编专著《中国书画》(由国家文物局主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两宋部分,介绍了众多有名书法家,但没有记载岳飞书写出师表的情况。相反,在明清的书画作伪情况一节(见该书626,276页)。明确告诉我们,地区性作假有河南造,又叫做“开封货”。他指出,明末清初开封地区有一批人,专门造唐宋元名家书法,不造画。其中提到造苏黄米蔡、也造岳飞、文天祥、包拯、朱熹等文臣武将的字。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其次。从时间地点上看。
墨迹《出师表》后有一段跋语云:“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以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这段话有助于我们判断书写此表的时间地点。
按照此说法,这年是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农历八月十四。,地点是南阳。岳飞时年36岁。我们看看这年这月岳飞在哪里、在干什么?是时岳飞从鄂州(湖北境内,隋朝置名,唐宋沿用,治所在武昌)往临安(今浙江杭州市)途中,不可能去南阳(河南境内)。今天人写的岳飞年谱倒是根据墨迹本《出师表》整理编写的,无有《宋史》(元·脱脱撰)的原始证据。
再次,从避讳上看。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讲究避讳,到了宋代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避讳本字,还要避讳同音字叫做“嫌名避讳”。臣民犯讳要受到处分,轻则罢官降职,重则丧命。宋太祖的父亲是五代名将赵弘殷,其祖先名叫赵玄朗(这是宋代追认的)。帝王名字与《出师表》有关的有太宗赵光义,钦宗赵桓。统观《出师表》,不见避讳用字。应避讳的字,计有用“弘”一次(恢弘志士之气);用“朗”二次(侍郎,王朗);用“光”一次(以光先帝遗德);用“义”一次(引喻失义);更为明显的是文中竟然不避“桓”字(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是同时代的皇帝钦宗之名讳。书写《出师表》粗心的人怎么会是精明过人胆大心细而又甘冒犯讳风险的岳飞呢?
墨迹本《出师表》有夺文,有衍文,有改字。遗漏如“于”“五”;改字如“贞良”为“贞亮”,不像避讳用字。由于对书写者材料的缺乏,不知其有无用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中该避讳的没有避讳,而留下了重大疏漏,不能不叫人生疑。
最后,从印章上看。我见到的墨迹本《出师表》,除去收藏章外,有书写者岳飞印章三枚。一曰“少保”,二是“岳飞私印”,三是“征西将军”印。既然1138年秋岳飞书写此表。那么至少在此以前岳飞就担任了“少保”这个官职。事实如何呢?今查岳飞担任此职是1140年(绍兴十年),也就是金人撕毁第一次绍兴和议大举南侵的时候、岳飞第四次北伐前夕。见《岳飞新传》第十四章。按照宋高宗新的任命,岳飞自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晋升正一品的少保。当时太师、太傅和太保称“三公”,少师、少傅和少保称“三孤”或“三少”。岳飞的官位至此已跻入三孤的最低一阶。但岳飞仍恳辞新命,他上奏说,“臣闻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赏,量力而受官,不为苟得,以贪爵禄。况师旅方兴,事功未著,臣方同士卒之甘苦,明将佐以恩威,冀成尺寸之功,仰报君父之德”。“候将来功绩有成,臣将拜手稽首,祗承休命矣”。这就露出了书写着作伪的马脚。岳飞书写《出师表》时根本就没有担任少保的官职,怎么会在两年前就用“少保”的官印呢?他只知道岳飞做过“少保”的官职,却没有注意时间,而疏于考证。本来想证明此表是岳飞所书,反而给后人留下了作伪的把柄。
至于“征西将军”印,正史无法稽考,作伪手法更明显,不值一驳。
诸葛武侯《出师表》所表达出来的忠君爱国,攘除奸凶,北定中原,统一全国的精神主旨,是与岳飞的抗金意志息息相通的。成了作伪者的最佳选择。作为者的心态,无非是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对岳飞悲剧式人物的巨大同情;第二更是借名人书写之名谋利。
当然,作为书法学习,本表的艺术性还是无可非议的。这就是书法界看作的“伪好物”之一。作为岳飞的手迹来看,应该慎之又慎。如果看作古人墨迹也是难得的尤物,毕竟明朝人的墨迹也属稀罕之物,况且还是杰出的书法作品呢。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15 18:29
平心而论,这字写得洒脱飘逸,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实属书法中的精品。
作者:
旅途飘絮
时间:
2012-7-15 19:41
冷笑 发表于 2012-7-15 18:29
平心而论,这字写得洒脱飘逸,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实属书法中的精品。
呵呵,借岳飞之名留下自己的作品~~
虽有伪作之嫌,但字却是好字~~{:soso_e120:}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