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画中的乌托邦——魏紫熙篇(续) [打印本页]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1:29
标题: 画中的乌托邦——魏紫熙篇(续)
本帖最后由 十年灵风 于 2012-7-16 15:23 编辑

魏紫熙先生在毛时代创作的作品,如果画卷中人物比例很小,那就是是人劳动的作品——热火朝天的修地球工程成了主角,山川河流依然是处在配角的位置。比如下图:
[attach]129855[/attach]

作者: 尹莲    时间: 2012-7-16 11:45
时代特征太鲜明了

前阵子看中央台说有个国画家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画了一系列

说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大视野

还是政治需要
作者: 莫冉    时间: 2012-7-16 12:40
战战兢兢地进来看一眼,发完了么?可以进来了么?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2-7-16 13:10
正如凯凯所言:当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远的时候,才回眸发现,其实那时的样子,才离那个谎言所说的“彼岸”最为接近。

灵风,敬茶!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5:11
谢谢归隐兄,我对那个年代确实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attach]129884[/attach]

梯田,那个时代造了许多梯田,现在有人论证,梯田效率低下,耗费人力,但那个年代是不太计较经济账的。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5:20

[attach]129886[/attach]
右侧浓墨皴擦的山峦是魏紫熙先生的本色,左侧万顷良田则是政治需要,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5:34
[attach]129887[/attach]

深色的山体,金色的麦田,加上水利工程,一切如诗如画,想来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5:42
[attach]129888[/attach]

过去山水画中,出现的人物大多是峨冠博带,仗藜行吟的高士,在新中国绘画作品中,换成了衣着朴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者,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突破,正像现代京剧改用现代服装入戏,本身就是大胆创新,尤其是《奇袭白虎团》,以现代战士的军容入戏,完全抛弃过去武生一身鳞甲背插靠旗的形象,照样演的威风凛凛英气勃勃。当然这话题有点扯远,就此打住吧。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5:48
[attach]129889[/attach]

画幅中表现的是现代工厂,或许为了美观需要,高高的烟囱冒出的烟长度缩短了许多,我觉得似乎画中可添加一些红旗横幅,方才显得工厂劳动热火朝天啊,不管怎样,过去那种“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景象是完全消失了。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5:53
[attach]129890[/attach]

以前电影《护士日记》中有首著名的歌曲:小燕子穿画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安装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这首歌旋律优美,可惜歌词滑稽透顶,机声隆隆,小燕子还敢来么?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6 16:02
[attach]129891[/attach]

上部工厂烟囱烟雾蒸腾,显然工业建设蒸蒸日上,下面宣传栏大批判大批斗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两边如火的树林做了极好的陪衬,否则实在太煞风景了。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16 17:10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7-16 15:11
谢谢归隐兄,我对那个年代确实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虽然模糊中有点遗迹,但我对那个年代深恶痛绝。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16 17:12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7-16 15:42
过去山水画中,出现的人物大多是峨冠博带,仗藜行吟的高士,在新中国绘画作品中,换成了衣着朴素“敢教 ...

古代的山水画峨冠博带,是那个时代的特征,魏紫熙也是在画自己时代的的特征吧?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16 17:14
十年灵风 发表于 2012-7-16 16:02
上部工厂烟囱烟雾蒸腾,显然工业建设蒸蒸日上,下面宣传栏大批判大批斗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两边如火的 ...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想起我们这里一个当时文革主人,目不识丁,讲话时传达上级指示说,毛主席说,我的农业要学大概,不要太细了。
作者: 冷笑    时间: 2012-7-16 17:15
假设一下,如果魏紫熙活在台湾,能不能成为张大千呢?
作者: 天晴    时间: 2012-7-17 12:41
这一幅画的还挺受看。
作者: 十年灵风    时间: 2012-7-17 17:34
靠,都下顶了?我还有最后一张没贴呢,上不了。

八十年代,魏紫熙老人恢复了创作自由,从此画面中苍莽的山川占据主要位置,“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重新回到“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位置。
[attach]130114[/attach]

作者: 趣评老人    时间: 2012-8-11 17:01
真是一个画山的高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