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走进腴地 [打印本页]

作者: 绿杨丝雨    时间: 2012-8-10 09:48
标题: 走进腴地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9-14 14:13 编辑

  走进腴地
  
  一,桃林
  
  七月,几场暴雨刚过,酷暑又开始迎面扑来,我们坐上由文联和档案局牵头组织的采风车队向腴地方向出发,小车一路颠簸,但车内文友们却一直笑声不断,临近中午时,大家才到达此行的第一站中腴,腴地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肥沃之地,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延绵数里的格子稻田。大家纷纷下车后不觉驻足,十分惊讶此地的好风水。尽情的享受着这难得的乡村气息,远处山峦高高低低,近处虫鸣高高低低。夏天,在这里只比树高一朵云,比花低一条溪。
  
  而我们所站的地方正是漫山遍野的桃林,它们此刻已荡开春的裙摆,把成熟的果子一点一点挂在枝头,当走进桃林深处时,听夏蝉娇羞地躲在树阴中嘶耳长鸣,如此的天籁之音反衬托乡村的宁静,一位张姓的果农在桃山的路边修了三间矮小砖房,大黄狗横卧在路边,它是这片桃林的忠实捍卫者,为维护主人的权益,狗们通常是不怕流血的,狗睡得正香,我们的到来,无疑是惊了它的美梦,于是很恼怒地朝我们飞扑过来,边跑边吼。吓得几位女同胞哇哇大叫,主人连忙出门招呼着,这才免了被咬伤的皮肉之痛。镇定下来后,主人引着大家向山上走去,说是给我们留了好多树结得又大又红的桃子,大家从心里感激当地领导细心安排和桃林主人的热情,我环顾一下四围的桃林,无边的翠绿开始落在一首清凉的词里:
  
  香桃千树,翠托浮云处。犬吠低檐横闭户,闲客林间止步。山前蝉韵清风,丛中硕果初红。且取一枚偿味,乡间野趣犹浓。
  
  吟咏着刚刚出笼的这首《清平乐·桃林》,我们来到了山上的一个小平台时,看见这里的这里的桃树长势特别好,每株大约2米高,冠覆却很大,而且每一株上面都挂了许多果子,游人只要一伸手便可摘下来,主人指着又大又红的桃子,一边向同行的记者和文友们介绍他的成功创业栽植桃树的经验,一边招呼大家尽管采摘品偿。据张老板介绍,他们一家原来都在外地打工,收入还不错,这些年,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家里就留下老人和儿童,肥田沃土没有劳动力办,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荒芜,当地政府面对这样的难题,于是极力动员有胆识,有智慧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并帮扶他们走上致富之路,而眼前的这位土家汉子张老板就是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
  
  他瞅准了农村闲置土地没有打理,于是回乡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向别人学会了桃树的栽培技术,并凭他的智慧在腴地乡成功栽培了2000多亩的桃树,才一年半的时间便开始挂果了,看着他这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桃林,如何不使人兴奋呢?他用他的辛劳和汗水成功的塑造了返乡农民创业的典范,他的勤劳与朴实的精神如何不让人感动呢?今天,我们应邀走进桃林,在品偿桃子的甜头的同时。也分享了张老板成功的快乐。
  
  
  二
  
  
  小桥流水人家
  
  
  离开桃林已是中午12点,我们随车队来到腴地乡的上腴村,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村民们为了迎接采风团的到来,在街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他们整齐地排列成两队,为我们打起了腰鼓,从声声的鼓乐声中,我们最真切地感受到了腴地人民热情好客和朴素的情怀。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悠然恬静地生活着,用智慧和双手,真实的向人们铺开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
  
  
  村长在前面带路。大家紧跟其后,一边欣赏这优美的自然风光,一面感受这里的民族风情。上腴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的,人们临水而居,很好的展示了天地人之道,我们行走在这乡间的田野中。看蜻蜓点水,听蛙声吟唱,尽情地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沿着潺潺小溪而上,横在小溪上的三座小石桥了,还有桥边的古树,吊脚楼等,让我们恍若走进了马致远的曲中,“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意境。与上腴村是何等的贴切啊,偶然兴起,心中便得诗一首:
  
  碧树摇风过小桥
  
  潺潺涧水映红绡
  
  蛙声断续蝉声起
  
  夏访农家不寂寥
  
  
  小石桥边住着齐氏家族和黄氏家族,此地又名齐家湾。层林绿荫从屋后匍匐下来,到这屋后便看得清楚,高大的岩桑、麻柳、山核桃、将这里的屋子笼罩,衬托下,俨然一幅山水清音图。黄家院子的房屋的建筑格局是传统的撮箕口式的土家族吊脚楼,古老的石围墙和青石板院坝,还保持着以前的风格,过了小石桥,便可直接进入朝门,这是一个庞大的院落,听说民国时期,这家就出过两位县长,一条青石板路从朝门直通中堂,形成一个中轴线,两边是厢房,这样的布局与北京的故宫何其相似,不难看出,这家主人当年是何等的威严。
  
  上腴村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意识非常浓厚,这里基本看不到白色垃圾,也看不到禽畜粪便,每家人的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是我所走过的乡村中所见到的唯一的环保村寨。它充分反映了朴实而善良的腴地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超前的思想意识。
  
  
  在这个层峦叠翠而古老的村庄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温蕴柔和,没有王谢堂前的乌衣小巷,但它却有种另一番绝妙的田园风味,不仅处处有景,而且文化底蕴浓厚,它更象一座民族的博物馆。那一座座典形的土家特有的吊脚楼和古老的窗花,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段段沧桑的往事。听齐家湾一位八十多的老人讲,当年的上腴村每家每户都住过红军,由于地势偏远,贺龙红军曾隐蔽在这里养过伤,红军每走一处,军纪都非常严明,传说有一位战士为偷当地农家的一个南瓜而被枪决了。往事如烟,一段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它却从此给这方水土留下了红色的内涵,我们今天在这里感受的是种植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纯朴,那片婆娑摇曳的青纱帐与绿油油的稻田纵横交错。远离城市的喧嚣,如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农闲时,茶余饭后便可以坐在自家的小院中,闭目养神,随着流水声哼一小曲,那才真是悠然自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但它只是在灵魂深处。而现实中,很多人都想有一处梦想的家园。或高显贵达,富丽堂皇;或现代时尚,阔绰潮流;或闲适清雅,怡然自得。他们为此憧憬,努力,奔波。得之庆幸,失之沮丧。很多对生活奢望无止境,弄得自己一辈子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而上腴村的村民则是知足长乐,他们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把人生的幸福安于这方乐土,如同听小桥流水韵律一般的闲适,在腴地,我仿佛看到了人类的灵魂最终的归宿。那是生活返朴归真后,天人合一老庄思想和谐地融进了大自然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2-8-10 13:44
{:soso__15522515097176715649_2:}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2-8-10 13:44
{:soso__15522515097176715649_2:}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2-8-10 13:45
香桃千树,翠托浮云处。犬吠低檐横闭户,闲客林间止步。    山前蝉韵清风,丛中硕果初红。且取一枚偿味,乡间野趣犹浓。

吟咏着刚刚出笼的这首《清平乐·桃林》,
-------------------------------------------------------------------------------------------------------------------------------
  这首词,我喜欢!问好绿杨丝雨老师!{:soso_e160:}
作者: 赵化鲁    时间: 2012-8-11 15:11
好文,激赏。问候好友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2-9-14 14:13
刚读到这篇美文{:soso_e127:}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2-9-14 14:14
而上腴村的村民则是知足长乐,他们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把人生的幸福安于这方乐土,如同听小桥流水韵律一般的闲适,在腴地,我仿佛看到了人类的灵魂最终的归宿。那是生活返朴归真后,天人合一老庄思想和谐地融进了大自然
{:soso_e179:}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2-9-14 15:29
姐居住的地方美极了{:soso_e100:}
作者: 眼波    时间: 2012-9-15 08:09
洞天福地里的人心如何呢?我不知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