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幸福丽江游
2005年春,女儿特意陪同我们俩老口去云南丽江一游。那次游的十分喜悦,特别是很少出门旅游的老伴,更是高兴,故而我回家整理制作CD时,取名《丽江幸福游》。
为了免除旅途之劳累,我们没有跟团,作为散客自由人。从成都起飞本应一个小时到的,却飞了三个小时。其原因很简单,飞到丽江机场因下雨不能降落,原机返回。到了成都,看见了机场,但尚未下降又接到指令再飞丽江。就这样兜着圈子飞了两趟。我们最多在云雾中多穿梭穿梭,看看兰天白云,这对航空公司来说,也就是少赚两个钱而以,算不了啥。
在丽江,我们没去新城区住“现代化”的星星宾馆,而是在古城中找一家私人客店住。那里私家客店甚多,价也不贵。沿小溪边的临街小市,拾阶而上,在高坡处我们选了一户一楼一底的秀珍客店,总共只有六个寝室,我们租了两间。在古老的房舍里,为了方便顾客,也辟出一个卫生间。由于地势较高,在小店楼道可揽旧城风光。一见有客人入住,导游小姐便找上门来兜揽生意,我们人生地不熟,当然要请一个,也必须要请一个。随我们吃,每天一百元。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之省。丽江是纳西族生养之地,也是昔日滇南通往缅甸重镇,商品集散之地,马帮之乡。旧城为砖木结构,也许这里偏远,也许少数民族“落后”,也许新兴的工业化触角未伸到这里,使之尚能保持着上世纪初的原始风貌。
并立有两条小溪穿城而过。沿溪柳丝低垂,路旁花团似锦。一张张小条白木桌及其长凳,座落其间,供游人品茗观景或餐饮。在此进食,非食其味而在其意也。街市所售之物,决无家电现代科技产品,全是手工工艺之物,仿佛置身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商市。
一个藏族装束的汉子,牵着一匹温驯的老马,招俫顾客,我剩幸而上。女儿老怕我跘倒,千叮万嘱要我小心。她那知道我年轻时常骑马奔驰取乐。
下午,太阳慢慢西去,暑酷也退,在街尽头的小广场开始了纳西族的坝坝舞。许多许多的纳西族男女老人,穿着民族服饰,一个年长男子,在中间吹着芦笙,大家手牵着手,围成一圈跳着。见其舞步简单:向右斜跨两步再抬腿跳一下,我也大着牛胆加了进去。跟着又有两个尖鼻子的老外入伙。乐哉!乐哉!
晚上看了一场原汁原味的纳西族表演,台上好几十人,穿着云南各民族的绚丽服装,在现代声光闪烁下,真美!真美!所演奏的乐器及其乐谱,皆为古代民乐,其声悠扬不燥,碰铃、小罄之声清脆,横笛之声起伏悠荡,月琴之声沥沥,二胡之声缠绵,合而一体,其味无穷。古老之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也。
观赏虎跳峡
虎跳峡离丽江五十余公里,在通往卢沽湖的途中。头天晚上托导游小姐代我们租了一辆出租小车,每天三百元,当天超过一百公里另加价。第二天早餐后启程,沿途湖光山色,不知不觉就到了江边。虎跳峡在丽江西北,长江第一湾的上游。车到了游览处就停下,不能再行了。购票进入景点,右侧为高山,左侧是奔腾清沏的江水。穿过简短隧道沿江而上,到景点公里许,途间有人力黄包车,专供游客乘车取乐。她们母女乘车,我步行,边走边看。
虎跳峡是在两山峡谷之中,两边公路是依山开凿而成。虽说是长江上游的一支流,但由于峡谷窄小,落差又大,江水犹显急湍凶涌。江中有一巨石,离两岸皆有十多米,传说当年老虎过江,必经此石转跳,故而得名“虎跳峡”。江水冲击巨石之声,在山谷中发出隆隆回响,如同闷雷。飞扑的浪花,在烈日下反射出奇光异彩,祖国山河之壮丽,让人由衷地自豪!
对岸公路是通向“香格里拉”卢沽湖的唯一通道。旅游车辆在此也稍作停留,让游客拍照留念。
返归途中,导游领我们到了一家倒死不活的饭店用午餐。我们要了两个肉食,三个野菜,结果被狠狠宰了一刀。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肉食不敢乱要钱,但野菜无谱,全由他说。味之难吃,实能勾起忆苦之情,而且每盘七八十元。反正你吃了,就得付,宰你活该,下次你也不会再来。
石鼓寨
回路绕道前往石鼓寨,石鼓寨座落在长江上游金沙江畔。是当年红军长征时强渡金沙江遗址。也是长江第一湾,上游是从东向西流,到此,“峯回路转”,万里长江水,开始向东而下,孕育华夏子孙。江面宽阔平坦,也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肖克将军率部渡江之处。在古寨高地建有一碑,以兹纪念。我寻迹到此,敬重地在碑前三鞠躬。
镇上有一飞檐凉亭,亭中立置近二米径石鼓一尊,凉亭柱上有一楹联:金沙水画浑如画;石鼓无声胜有声。也许天气炎热,人们午憇,镇上静悄悄无声无影,显得十分荒凉。镇头一户一家,门上贴着对联,但对联的文字似画非画,似字非字。说它是字呢,有的又像虫乌,说它是画呢,又看不出是啥图案。也许这是当地尊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字。
镇侧有条小河,河上架着铁链索桥,桥头也是飞檐牌搂,看来有些年头了。桥头边一个小旧敞房,里面坐着两个银须老头,一个吹着横笛,一个拉着二胡,要是换成一个女士,真像一对土地公土地婆。矮小的屋檐上,横贴了《演奏纳西古乐》的愰子,地下摆了一个收钱的竹篓,对面阴凉处安了两张长凳,供游客憇凉。我们的到来,无异于财神光临,他们演奏更加卖劲。桥的那头,五六个小孩正在水中嘻戏,有的从桥上往水中跳,真激起我儿时的回忆。桥边的槐树,在微风中摇拽。树上的蝉儿,“知了!知了!”地不停歌唱,与纳西古乐争相辉映。我静静地听着蝉鸣与古乐的和谐协凑曲,随意给了两个老者一点钱,陶醉地加入他们行列,坐在他们稍前点的中间小凳上,拿起身边的木鱼棒,拾起铜铃,全神贯注地摇头晃脑地鼓一下木渔,打一下碰铃为他伴凑起来。我女儿在一边看了,惊奇地说:“啊呀!老爸真的还有一手呢”。
云贵高原的紫外线特别强,我坐在付驾驶位上,右臂放在窗口,晒得红痛奇痒,所幸女儿带有较好的防晒霜,抹上就平安无事了。
畅游洱海
洱海是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600多平方公里宽阔的海子,在内陆地带,特别是高原地区实属珍贵而少有,海中有许多岛屿,其中小普陀尤甚有名。千万年来,这里养育着各民族兄弟姊妹,真可谓天美、水美、山美、人更美。
海边上有许多船只供游客租乘,我们租了一只小机动船出海。天兰兰的,没有一丝尘埃,水碧绿的,深不见底。海风拂着船旗哗哗地响,海面也刮起微波荡漾。我站在烈日的船舷上,眺望着远方的山影,仰视着万里长空,一切游人与船艇显得多么渺小。骄阳的威风,又将我们驱赶到舱内,喝着普洱茶,慢慢地随波逐荡,轻轻摇恍。小巧华丽的船舱,与旷野很不协调,一个大,一个小。万物上芲,宏观微观,多么微妙。
我们轻舟小艇,很快超越了一艘大船。那大船的几层甲板船舷上,站满了许多暴晒的人群。看得出,她们在烈日下难受的煎熬。这时,我才更深地体会到女儿为我们考虑的多么周到。
到了小普陀岛,弃船登岸,拾石梯而攀登,随曲径而观尝。尚未到顶,几十米高的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已进入眼底。纯白色高大的佛像,给人一种难言的庄严、纯净、高尚、美丽的遐想。我们虔诚地向菩萨顶礼膜拜,祈求保我子孙平安,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唯一遗憾的是,佛像太高,无法拍照。也许世间上从来就不可能没有遗憾。
游蝴蝶泉
上世纪五十年代风糜一时的彩色电影《五杂金花》,至今还让许多老年人回味。那美丽的白族姑娘,那鲜艳的民族服装,那悠扬的民歌,那涓涓细流的蝴蝶泉,那五彩斑烂的大小蝴蝶,组成了一部立体有声的画卷。
从洱海去大理的路上,就要经过我心中想往的胜景——蝴蝶泉。而且我们又是包车,可以随走随停,当然不会放过这次难得机遇,于是我们专程前访。
洱海去蝴蝶泉很近,不一会儿就到了。这儿是一个游览公园,但附近居住人口不多,冷冷清清,只碰到几个拾柴妇女。我们是唯一慕名而来的远地游客。沿着林阴大道,踏着碎石上的落叶,寻幽揽胜。
在荒芜的园林深处,坚立一天然巨石,镌刻苍劲有力的“蝶泉胜景”四个红色大字。若不是这一标志,我很难想象昔日的《五朵金花》电影会出自此地。
电影中的清泉飞蝶,而今已干枯断流,彩蝶无踪。池边一个小摊的木盒里,装满着大大小小,五光十色,美丽的蝴蝶标本出售。耶!但愿有一天,不要让人也成了标本而展出。
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与世界千亿生物和谐共存。不要在高科技造福人类的同时毁灭了自己吧!
大理游
云南大理是白族聚居之地,也是白族自治州州府。它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又是西南边垂重镇。
白族姑娘的服饰特别鲜艳。过去听人讲“红配绿,肇的哭”,但在她们身上反而更靓丽漂亮。许多游人,专门租借她们民族服拍照呢。
大理的城楼高大完整壮观,特别到夜间,女儿墙、堞楼的彩色霓虹灯光,闪烁着歌舞升平的景色。
城里的店铺,大都经营旅游产品,金银首饰加工,珠宝玉器。我们在一家烙铁画艺屋,选购了四幅春、夏、秋、冬。
城外不远,便是有名的三塔寺。很远很远就可以看到,三座鼎立的高塔。塔身高而细,既有内地浮陀之式,又有缅泰之色,在阳光照耀下,槢槢生辉,甚为壮观。
在这多民族聚居之地,古老文化之乡,山青水秀之所,使我想起了伟大年轻的音乐家聂耳,也许只有这里风情,这里的多民族文化,才孕育了他的天赋,成为一代音乐巨匠。当我整理制作旅游CD时,特意配选了他的旷世民乐《金蛇狂舞》。那欢乐的旋律,明朗的节奏,不正来源于这里乐观向上的生活吗?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