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百年性情·民国·北洋·总理篇:【熊希龄和毛彦文的老少配】 [打印本页]

作者: 茉莉雅    时间: 2012-11-23 23:21
标题: 百年性情·民国·北洋·总理篇:【熊希龄和毛彦文的老少配】
本帖最后由 茉莉雅 于 2012-11-23 23:22 编辑


  舆论对老夫少妻的组合向来有点矛盾。大富豪、大军阀们老来娶妾,很少有人说闲话,起码不会当着面说。军阀杨森在台湾娶最后一个姨太太时已是90高龄,姨太太只得17岁,可是于右任老先生居然肉麻地祝贺说:“海誓鱼龙舞,山盟草木知”。而1935年,当66岁的前总理熊希龄与33岁的复旦教授毛彦文结为夫妇时,他们的年龄差异却成为大家揶揄的话题,当时朋友们送的一些对联拿此话题开涮,因为有趣,流传至今。
  
  先来看看这些贺联怎么说的。“儿孙环绕迎新母,乐趣婆娑看老夫”,这是毛彦文的原领导、暨南大学校长郑洪年送的;“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这是毛彦文的同学陈昭宇送的;“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九;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眉”,这据说是一位72岁的老叟崔通约所作;“且舍鱼求熊,大小姐构通孟子。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这是沈尹默送的。同一个圈子里的人说话还比较留面子,外人就直截了当多了。当时北京报纸上的一联说:“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双双如愿,谁知六六无能?”(注释4)。还有一联大概老百姓都能懂:“熊希龄雄心不死,毛彦文茅塞顿开”。
  
  熊希龄本人对他的年龄劣势一直心知肚明。他在当日婚礼的宴席上发表讲话,主题就是一个:我虽然年纪大,但心是年轻的。此前他向毛彦文发起爱情攻势时,填的一首《贺新郎》里也有这样的词句:“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
  
  熊希龄与毛彦文结婚时已成名多年。他是前清的翰林,是清末出自湖南的又一位名人。他的老家凤凰城还出过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民国后,熊希龄历任财政总长、内阁总理。不过他这个总理当的够窝囊,一直处于袁世凯的高压之下。袁世凯在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1月下令解散国会,他这个内阁总理都在命令上签了字,使其正式生效。国会解散后一个月,他也辞职不干了。那以后他对仕途死了心,转而致力于慈善事业,筹建并发展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留了大批孤儿。
  
  熊希龄一生有三位夫人,没见到有纳妾的记载。元配廖氏在成亲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继室朱其慧该算是他实际意义上的人生伴侣。她不但与熊希龄共同生活的时间最久,是他的三个孩子的母亲,而且对他后半生的慈善及教育事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这段婚姻也有一则佳话,说给他们牵线的是大舅哥朱其懿。熊希龄中举那年,在当地任知府的朱其懿把各位举人叫进府内赏花,让他们题诗作画。熊希龄独出心裁,画了一朵棉花,题诗曰“此君一出天下暖”,这下子就显出他的卓尔不群,令知府大人另眼相看,把自己的五妹嫁给了他(注释5)。
  
  朱其慧是大家闺秀,也是一位修养很高的妇女。这一点袁世凯大总统可以作证。老袁在筹备称帝时树立新风尚,坚决不用太监,内宫里打算设立12名女官,同时设一“女官长”管理这12个女官。他的筹备班子千挑万选,最后选中熊夫人朱其慧出任女官长,称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品齐备,堪当此任。熊希龄知道袁世凯的意思,这其实是要逼他出山,他要不去替袁政府效力,老婆就得进宫当人质。他自知斗不过袁世凯,只好从老家回到北京,马上就被袁世凯派去抓全国的煤矿、油矿工作(注释6)。
  
  朱夫人于1931年病逝。熊希龄那时已经58岁,本无续弦之意,但几年后还是感到孤单,决定再找一位夫人。熊希龄与毛彦文虽然很早就认识,可从没往这方面想过。毛彦文是他内侄女朱曦的同学,是他的晚辈。可是有一天,朱曦的丈夫朱庭祺忽然提醒了他,熊希龄觉得毛彦文非常合适,便立刻展开求亲行动。
  
  在毛彦文那里,自然由同学朱曦出面去说合。毛彦文在了解到“熊老伯”有求婚念头时大吃一惊,觉得难以接受。朱曦同学对她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仍不得要领。第二天熊希龄亲自跑到复旦去看她,更让她觉得不好意思,要求熊伯伯以后不要再来了。熊希龄尊重了她的意见,由天天跑改为天天写,自此毛女士收读情书成为每天必备的功课。熊希龄还发动亲友团进行劝说,连当时已经怀孕五、六个月的长女熊芷也千里迢迢从北京跑到上海,替老父欢迎她“加入我们的家庭”。在熊希龄和亲友团的巨大感召力之下,毛彦文终于点了头。
  
  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是比较勉强的,开始那段时间连怎样称呼都费心思。但熊希龄对她十分关爱,很快她就习惯了这种夫妇生活,很自然地称他为“秉”(熊希龄字秉三)。婚后夫唱妇随,毛彦文也投入慈善事业。熊希龄为官多年,本来积累了不少家产,但在朱氏夫人去世后他就把一部分财产分给两个女儿(长子有残疾,没有参与分家),剩下的捐给了香山慈幼院。当时成立了一个基金社,有个董事会来管理这笔钱。董事会本来念在熊希龄再次组建家庭,想把熊老当年捐出去的财产再发回一半给他们,被毛彦文拒绝了。熊希龄对此十分欣慰(注释7)。
  
  熊希龄与毛彦文虽然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却也算得上琴瑟和谐。只是婚后不到三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久已不问政事的熊希龄对时局极为关注,对战事开始时的节节败退深受刺激。淞沪抗战之后,他本打算取道香港回湖南去,但在香港却患了急症,一病不起,就此辞世。毛彦文至为悲伤,以后再也没有结婚。她很长寿,活了102岁。
  
  毛彦文这一生并不只是在熊希龄的婚姻生活中担任一个配角。她有她自己的故事。大才子吴宓当年求她而不得,写下“吴宓苦追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等许多诗句。他们的情话,留到以后再说。
  
  
  (注释4)这副对联全文是:“以近古稀之龄,奏凤求凰之曲,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登朱庭祺之庭,睹毛彦文之彦,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
  (注释5)也有种说法,说知府大人当时出了副对联,上联是:“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希龄对:“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因而得到朱知府的青睐。
  (注释6)朱其慧被袁世凯诏令做女官长一事,参见光明网首发的《袁世凯嫁祸熊希龄事件真相》一文,作者:王淑芳。
  (注释7)参见网上文章《奇缘此生》。这是毛彦文晚年撰写的回忆录《往事》的节选,从她自己的角度回忆与熊希龄的短暂婚姻。

作者: 芳紫陌    时间: 2012-11-24 22:48
:“以近古稀之龄,奏凤求凰之曲,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登朱庭祺之庭,睹毛彦文之彦,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
有意思!
作者: 芳紫陌    时间: 2012-11-24 22:49
“吴宓苦追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等许多诗句。他们的情话,留到以后再说。
这个也很有意思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