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传令兵今年九十六 老营长已驾鹤西游 [打印本页]

作者: 失败的匈奴    时间: 2013-1-14 03:53
标题: 传令兵今年九十六 老营长已驾鹤西游
[attach]160161[/attach]

[attach]160162[/attach]


台儿庄一战,两战友自此别离。70多年后,一封书信知消息
  阅读提示
  连日来,随着大河报“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的持续刊发,散居在河南各地的抗战老兵信息源源不断汇集过来。
  根据这些线索,郑州热心志愿者李百泉和才让卓玛与本报发行人员一起寻访到多名抗战老兵,独居在郑州黄河路一民房内的87岁女兵拒绝了志愿者们的捐款,她说她更愿意过平静的生活;而就在20天前,另一位在郑州市高新区靠卖报纸为生的老兵刚刚去世,这让志愿者们更感到了寻找老兵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了。”才让卓玛说。
  老兵很孤寂,我们在找寻。时光倒流到1938年,当年台儿庄战役中,一位是时任部队营长的胡金山,一位是时任传令兵的孙殿修。台儿庄大捷后,两位血战疆场的战友自此天各一方,再未谋面。直到去年底,现居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街的96岁抗战老兵孙殿修,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挂号信,而写信人正是胡金山的儿子胡冠军。捧读老战友后代的书信,孙殿修老人不禁潸然泪下,时隔70多年的那场惨烈战斗的记忆之门再次被打开。
  □策划 特稿部 执行 记者 朱长振 文图
  孙殿修:俺们举着大刀血战台儿庄
  我是1917年出生的,我记得我上学那时候,土匪老多呀,没有国咋会有家?就因为这,我去当兵了,当时我17岁。
  我们叔伯兄弟7个都去当兵了,俺们这片(一带)就有一百多人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我在26路军孙连仲部,30军31师185团2营6连。我当时在营部是传令兵,负责将营长的命令传达到每个连。
  我们装备差,部队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大刀。每天练习耍大刀,还学打拳,增强作战本领。每天跑操,认字,训练,唱歌。
  卢沟桥事变后,俺们就时刻准备着去杀小日本。俺那刀可是好刀,四五斤重,碗口那么粗的树,一刀砍下去,树就断了。这把刀,我一直保存着,后来弄(找)不见了。那刀法,俺们一群人一起练,才叫好看呢!扫堂腿扫起来能把那地上的土给掀老高呢!我这腿脚现在不方便了,也没刀了,就不给你比划了。
  我第一次参加的战役,那叫一个惨烈呀。那时候,冯治安的部队从北平后撤,我们部队就迎上来与日军开战了。我们去那个地方叫房山,一进县城,发现老百姓都逃跑完了,城都空了。当时部队让我们都轻装前进,除了大刀、手榴弹一类,俺们啥都没带,更别提粮食了。连长说,咱也不能白吃白喝,还按平时那价格,就给老百姓那里放了点钱,这我们才吃上饭。 唉,我们还没攻到山上,营长就牺牲了,他也是俺们西平人,叫程西治。虽然我们后来打赢了,还活捉了8个日本兵,但是我们伤亡更惨重,一个营600多人就剩84个活着了!满地都是战士们的尸体,咋不痛心呀!我们也顾不上去埋,还要接着去打仗!
  还有一次最厉害的,是在湖北大别山里(枣宜会战)作战。我们打了整整18天18夜,我们军长是池峰城,好像是河北人,喜欢跟我们摔跤,听说他以前是卖油条的,好扯着嗓门吆喝,哈哈。遍地都是尸体,惨得很哪!
  我们打的最大一仗就是台儿庄战役,消灭敌人1万多名,俺们那大刀可是派上大用场了,但是我们也是伤亡惨重呀!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所在的93旅团长叫禹功魁,营长叫胡金山,是保定人。我给你找找看,这不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信,就是俺们营长胡金山的儿子从北京给我寄来的。
  前段时间,我孙子把我情况发布在那网上,俺这营长的儿子看见我提到了他父亲的名字,就顺着这地址给我写了封信。那时候,俺营长还没这个小娃子呢,现在他也都是70多岁的人了。信里说俺营长胡金山在1996年就病逝了,唉,我这心里难受啊!都是一起打仗的,感情都深呀,叫人咋不落泪呢!
  打仗回来后,我就回家当农民了,与以前的战友们都失去联系了,没想到70多年后,还能收到一封来自俺营长儿子的信,那叫一个激动呀!我这年龄大了,也没给他回信,耳朵也听不见,电话那头的人说的啥话也不知道。你要是回去了,可得帮我跟俺营长这个儿子联系一下,给他说我这身体好着呢,等我过百岁的时候,还想邀请他们来呢!
  抗战胜利后,我就回家当了农民,我的孩子们现在也都是农民,孙子在咱这村上开了个修电器的铺子,就是他把我想俺老战友的心愿发到网上,俺营长胡金山的儿子才看见我了,给我联系的,因为我提到了俺营长的名字,你说这神奇不神奇,我想了六七十年也没见到,现在竟然有机会看到营长儿子来信了!
  俺们叔伯弟兄7个当年都去当兵,后来就我自己活着回来了,我已经很知足了,很幸运了。虽说现在住在农村,条件不是太好,但能跟自己儿子、孙子、重孙子在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已经挺幸福了。
  胡冠军:
  父亲爱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我父亲胡剑峰(曾用名胡金山)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半年私塾。后加入冯玉祥先生的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之豫东战役、豫北战役,所在部队后被改编为30军31师。
  我1943年出生在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当时我父亲在前线打仗,我奶奶、母亲带着我作为随军家属从河北来到邓县生活。那时,正赶上河南闹饥荒,我奶奶那年也去世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经常给我讲述他在战场上的故事。我父亲也经常写回忆录,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这些珍贵的手稿。
  台儿庄战役中,父亲曾任国民革命军30军31师184团和186团营长、副营长。
  卢沟桥事变时,我父亲曾与日寇激战在北京房山以北山区,后参加过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鄂西北随枣战役、荆门当阳战役、江防守备,直到抗战全面胜利。
  1987年,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我带父亲去看了,他很激动,但只说了一句话:“电影真实,但惨烈程度远远不够!”   
  父亲1952年到交通部工作,199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生前,他最愿意称自己为“抗日老兵”,每每回忆起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战友时,他总说自己是最幸运的,最爱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2012年6月,我带着父亲的遗愿,和几位老朋友一起专程从北京去了台儿庄,也是替我父亲去的。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看到孙殿修老人的孙子在网上的发帖,文中提及我父亲胡金山的名字,没想到74年后,我父亲当年的战友还能记起他的名字。当时,我就辗转找到孙殿修老人的住址,试着给他写了封信,不知能否收到。   
  前几天,孙殿修老人的儿子给我打电话说,老人收到信后很激动,说要是胡营长还活着,他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北京看望营长的。
  我现在也已70岁了,出远门不太方便,计划年前抽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到河南去看望一下孙殿修老人,毕竟他们和我父亲一样都为民族抗战过,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友谊,值得我们永世珍藏。
  记者手记
  耄耋老人还没吃上低保
  孙殿修老人是入冬才开始行动不便的。此前,他每天都会准时到村头与另外几名老兵唠嗑,扯一扯打仗时的事儿,“他嗓门大,最爱讲台儿庄大捷,也最爱提他的营长胡金山。”邻居们说。
  腿上的劲儿说没就没了,他现在坐下去就很难自己再站起来,更别说独自出门了,他把自己腿上的没劲儿归罪于年轻时当兵练扫堂腿给毁了。
  老人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坐在火炉前烤火,记者的造访让他重燃激情,洪亮的嗓音再次响起,有几次竟然没人搀扶自己猛一下就站了起来,开始比划用大刀砍鬼子的动作。老人的儿媳妇说,公公好热闹,耐不得寂寞,现在最盼望的,是有人来和他说说话。
  老人住的房子是几十年前建的土坯房,不仅四面透风,正对着火炉的房顶还塌了个窟窿,坐在火炉前的老人时不时能抬头看一眼头顶的蓝天,他笑着说,“塌不了,我命大,营长胡金山还没我命大呢”,说着,他就又会站起来去找那封挂号信。
  “晚上睡觉也要抱着,逢人便说营长儿子的来信比他的命还重要。”老人的儿媳埋怨说,“公爹连个低保也吃不上,不是说够60岁都能吃上低保吗?他都96岁了咋还一分钱低保都没有?我昨天又去村干部家问了,人家说还没批下来。”
  (请继续关注“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五)

作者: 洛阳忘忧草    时间: 2013-1-14 06:55
老兵一路走好{:soso_e115:}
作者: 般若山人    时间: 2013-1-14 06:56
致敬
作者: 猫曈    时间: 2013-1-14 07:38
老人走好!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1-14 10:52
走好·
作者: 般若山人    时间: 2013-1-15 06:11
再送一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