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自由●发现赞助贴10】也说说沈从文的字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如许    时间: 2013-1-22 11:54
标题: 【自由●发现赞助贴10】也说说沈从文的字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1-22 16:50 编辑

沈从文是我喜欢的几个作家之一,因其散文风格独特,这些年从没放弃或忽略过他的字。这可能源于他的文字能带给人非同一般的深刻感受,言语质朴,气韵清明,多是以客体谨饬语发乎于情。像他的人一样,不温不火,以明净的眼睛看世界,以平和的心态道人生。就文字风格而言,他已经是另辟一门。


沈从文的散文,再纷杂的场景惨烈的画面,他也决计不发主观言论,只娓娓得说,娓娓得讲述。假使你想要从他的文字中寻到一点愤慨,那是徒劳的。沈从文的字是慢火煨出来的,因而这文字的粥品尝起来倍感香浓、濡软。在他娓娓的叙述中,有过去,有当前,时空被拉远又拉近。这里面的有岁月变迁,有山河悸动,有物事悲辛,一幕幕像镜片过滤过的纯粹,明净、丰富、色彩柔和。人事乘除就在场景里起伏跌宕,然而你却感觉不到凌厉,抑或瞠目、剑拔弩张,有的只是悲悯,或者说是悲哀。目前,我的感觉仅于此,读他的散文,这种无奈感和哀愁会隐于心底,徒增江水汤汤,抑或汪洋一片。


比如《老伴》,他一个从伍的伙伴,同是年少轻狂的年龄,同时逢着一个明慧温柔的女孩儿,同是心仪已久,不同的是他懦弱伙伴勇敢。十七年后再相逢,绒线铺里仍站着十七年前那女孩,仍是两手反复交替挽着棉线,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当初,然而眼前的小翠却是当年女孩的女儿,害了烟痨的老伴儿已然认不出自己。面对着循环和轮回,面对充满着邂逅与重逢的人生,他不禁感慨:“在历史前面,谁人能够不感惆怅。”世事云千变,这种熟悉和重现,原来里面还有一种不变,除此之外就是现实锤击着人们心灵的那种交织着遗憾的悲凉。你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力道顽固潜藏于他的内心,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小说《边城》,看到了可爱羞涩的翠翠。他终于提笔写出了心中的翠翠。


他写《一个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写水手和委身于烟鬼老兵的年轻妇人的爱情,写他们的不羁和相守,当然还有无法更改的现实。当船里的熊熊烈火炽烤着饶舌的人们静下来的时刻,众人玩味命运两个字的意义,他已经替他们俨然感受到了一丝痛苦。因而,在下船听到一个人唱《十想郎》小曲儿的时候,他言到曲调卑陋,声音却清圆悦耳,他站在河边寒风中痴了很久......


这些描述,这些情感的认同,人性中的美被他挖掘出来,且极细腻宛然,然而你会不自觉认同他的感受,并提升自己的审美高度-----生活中的卑陋是那样自然可悯。在鲜活丰富的现实面前,他感到“他们”的欲望和悲哀都是神圣的,他甚至觉着自己仿佛是个偷窥者,谨慎的想要避开,“怕扰乱了他们生活上那一份应有的哀乐。”


一份应有的哀乐,沈从文这里应用了“哀乐”俩字,他并非不肯面对现实,他知道“他们”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愁苦,然而这一些在沈从文眼里是平衡的,对应的,“哀”和“乐”是相守的,是自然赋予的,因而别人没有指责和棒喝的资格。这种理解和尊重,是那闲花落地无声,在静默中舒展,自然的人性的美,都是不需惊扰的。我从他的叙述里,可以追溯到远古那些追求天人合一的古人们,那时候的人们讨厌智巧,讨厌人事的规则犹如给牛鼻穿上铁环儿。万事自有形迹和规律,现实已然在那里,无需谁去更替,无需所谓的道德律大加鞭笞,山山水水亘古还在,日升日落都是自然的往复。沈从文就站在时间河上,以悲悯且敬畏的心地去观察这一切,他仅仅只想用笔描摹出来,还原真实真相而已。


他写他《爱惜鼻子的朋友》,仕途从容却还要用抽大烟方式麻痹自己以逃脱政治这个翻云覆雨手的拨弄。他写《静》,写春光里的罹难和悲凉,以此展现春天里也有落叶般的沧桑。他写《八骏图》,这部小说一反乡土气息,描绘大学院校几位教授的精神暗疾,展现知识分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人性。他写自己读社会这本大书的林林总总,写湘西本土人物的游侠气度和野性,写家乡的民情风物,原生态的人事物在他笔下如上元夜穿梭的灯盏,光怪陆离层出不穷一幕幕具现。就如他的《凤凰》,有民情物理历史沿革。在这些民俗风情画面内,你可以毫无障碍获取一种审美情感,生命力处处胶着,真实再现,还有一点点的诗意。“放蛊”、“行巫”、“落洞”这些异俗风习,带点儿魔幻,带点儿宗教的意味,既浪漫又残酷。然而你会感觉这现实是丰饶的,你可以探究底里,感受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质。虽然《凤凰》是散文,但也可寻到像《搜神记》和《幽明录》这类志异小说的遗韵,使你感觉趣味盎然,手不释卷读下去。


有人说沈从文的文字属于乡土文学,他把湘西的一切风土人情再现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的东西涵盖多一些,便具有研究价值,这是一个作家最成功的地方。此外以悲悯情肠和视觉去关注现实生活,不激进不消极,已经是难能可贵。但这一切并非是作家怯懦,《云南看云》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作者发乎于内心的愤懑和无奈。看云一直代表着古来士子隐逸闲适的情怀,须待坐看云起时的寂寥感同化同酬,或许可以把自己从现实里分离出去。显然,这不是沈从文的本意,他的看云更难消解的是萦绕于胸的家国忧患感,一种向内卷的渴望和理想未置于明义,他感喟也痛苦。他在《黑魇》一句“我于是逐渐失去了原来与自然对面时应得的静谧,我想呼喊,可不知向谁呼喊.....”大概可以表明他的内心压抑,得失荣辱早已不计,置身事外总不能够,唯有那忧患还在,这,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已是非常珍贵的品质啦。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2 13:32
艾玛,又是沈从文~~~{:soso_e113:}
作者: 王三麻子    时间: 2013-1-22 17:52
清淡而不寡淡。。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3-1-22 21:49
沈从文的文字,尤其是那篇《边城》,那种文字背后的空寂与辽远的感觉无人能及。

相比他的文字,我更加叹服他的人格,人性的极致体现。有些怯懦,但对于原则、清白视若生命,一旦惨遭诋毁,不惜以死证明。
作者: 芳紫陌    时间: 2013-1-22 21:56
真佩服芥末!读得专而用心!容我细读……向你学习!{:soso_e163:}{:soso_e179:}
作者: 独醒客    时间: 2013-1-22 22:38
边城的结尾一句,不管什么时候想起,都韵味无穷呀。

也许明天就来,也许永远不来。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3 13:56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1-22 16:56
芥末这篇字,赞一个。
对沈从文的阅读如何的深,才能写出这么一篇柔美静谧中泛出大浪?

也是泛泛,顺嘴咧咧的~~
没有弄个一二三条目去琢磨。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3 13:59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1-22 17:04
沈从文开辟的散文之路,至今无人超越。
他的文字华美雕琢,感情却非常克制。他的文字离不开水,离不开船, ...


嗯!真的很感染人!
这样明净的一个人,如果后来不奉周恩来的命去研究那什么劳什子古代服饰,能写出多少好文字啊!
话说回来,如果继续写下去,又会是另一个命运啦,总理也许故意保护他呢。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3 14:01
王三麻子 发表于 2013-1-22 17:52
清淡而不寡淡。。

是这样,他的文字独树一帜!!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3 14:06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1-22 21:49
沈从文的文字,尤其是那篇《边城》,那种文字背后的空寂与辽远的感觉无人能及。

相比他的文字,我更加叹 ...

都说《边城》很好,我读了感觉不那么强烈,总认为他的散文好看得多。
他打小常常逃学,对于这个世界就是用眼睛用心去观察,敬畏和悲悯也许打小就烙下的。
总感觉他的性情和阅历有关,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3 14:07
芳紫陌 发表于 2013-1-22 21:56
真佩服芥末!读得专而用心!容我细读……向你学习!

乱麻秧子而已,根本没有细细去写!
作者: 芥末    时间: 2013-1-23 14:09
独醒客 发表于 2013-1-22 22:38
边城的结尾一句,不管什么时候想起,都韵味无穷呀。

也许明天就来,也许永远不来。

读沈从文的文字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一点,
他从不确定,总是尊重自然规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