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五月同怀》
文/潇湘听琴
猎猎蒲风,清江万里,云高峰律。
阔岸潮平,舟行浪迹,巨石横波壁。
秭归故里,左徒贤士,原是楚公芈籍。
悲哀哉,骚人屈子,九歌问天吟惜。
艾香苇柳,彩舫舣楫,画鼓喧雷鸣笛。
杯酒深祈,戎词浅酹,髙咏同怀戚。
江湖缥缈,四海淆离,堪笑蛟蛇螯螫。
纵千古,精魂不悔,沧浪荡翼。
按:潇湘听琴这首,运意深远,用笔幽邃,气势如洪,炼字炼句,迥不犹人。从选调来看,《永遇乐》牌为越调,词调冷峻风流,跌宕曲直。所谓“题意宽大,宜抒写胸襟者,当用长调,而长调中就以苏辛雄放之作为宜。”(《吴梅讲词·第五章·做法》)潇湘听琴及此,已然胜出一筹;从这首的布局来看,作者可谓花费心思良深,长调布局须周密气连,虚实之间,写尽情怀,作者既深谙其道。为词者,贵乎发端与结韵,此首起拍,作者意想契阔,视野一飞千里之外的楚江上,蒲风,云峰,潮涌,舟行,巨石陡壁,此实为豪放词极佳发端,虽意象未出奇且品味中流,但是紧扣题面的五月端午感怀,为下文逗出三闾大夫做了很好的伏笔。
神思杳渺,笔走游龙,镜头转指屈原故里,到“九歌问天吟惜”止,完成了上片的虚写转而为下片写实提供了稳固的基石。过拍写眼前景物,皆是端午佳节盛况,意脉紧连。值此佳节,我们何须怅古恨今,不如饮酒高歌,酹词咏怀,一任四海飘零,与屈子同涤沧浪水,一笑千古。
此首紧扣题意,气运相连,未多用事出典,却格调高古,咀嚼无渣,是难得的应景上品。
《留春令·一点春心君莫扰》
文/清清
(一)
小桥西去,柳丝摇曳,半坡青草。醉里谁人两三声,说此处、风光好。
一点春心君莫扰。不与争娇俏。闲看农家远山腰,又升起,炊烟袅。
(二)
野村风暖,水流有梦,念谁怀抱?我自清歌尔逍遥,那时节、都年少。
一点春心君莫扰。此事羞言道。还怕春归不由人,落得个,空欢笑。
(三)
小楼依旧,半窗雨色,人儿飘渺。布谷声声最无聊,苦不苦、侬知道?
一点春心君莫扰。怕了闲情恼。听说天真解千愁,去何处,音书杳
按:彭金栗云:“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又云:“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轻丽,而去其浅俗。”
河水清清这首,用词清丽,轻快流畅,很得“取其轻丽,而去其浅俗”之法,自然之中真情蕴藉。所谓“所有景语皆由情语所化,我悲则无物不悲,我喜则无物不喜。”犹从此间,可窥一斑。情到深处,思致无邪,一点春心,风光摇曳,我喜我悲,况不由人。又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辞易巧”,然而,欢快之中照见清愁,尤不易也!作者此组,多见反衬手法。用欢景衬浓愁,实为大方家数,不易把控。然而作者虽未抵臻境,但从山山水水农家田舍楼雨鸟鸣之中,分明有着一丝巧意,于今人而言,实为不易。“听说天真解千愁,去何处,音书杳”此结拍亦警醒摄魄,深得南宋余韵。宋词贵言情,然而言情以雅为宗,语艳则意尚巧,意亵则语近曲,近曲便缺乏词味,盖失词之真味。作者在语言的拿捏上可谓恰到好处,颇具匠心,游离于词曲之间,非方家不可为也。
《怀人》
文/铭小谟
明月在东南,佳人在西北。
清辉一盈掬,鸿雁无消息。
感彼候人歌,迢迢渐难忆。
余岂无情者?念此成凄恻。
按:此首五古很得建安风骨真味。所谓诗之风骨,贵乎气格,气正,则格调高雅,不流于表面。此诗读来,如西园抱膝醉吟,又如危崖几声喟叹,又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一曲哀歌。
词言长,诗境阔。诗,阔在感念之中。因为体裁的限制,古诗的语句编排比较划一,因此易叙事,不易抒怀。然而像此类短篇古诗,在语言的限制下,要发乎几声真性情,实在不易,要写出言约义丰以及孕大含深那就难上加难了。作者以开篇抒情的手法,“明月在东南,佳人在西北”似横空而来,炼字炼句警醒如洪钟。第二联,“清辉”接上的明月,与“鸿雁”互文,婉转地写出相思之苦。第三联继而升华相思之情,歌断离人喉,佳人难相见!多情尽处是无情,无情追忆成凄恻。
这首古风短小精悍,意境浑润,是一首难得的古诗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