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与佛有缘茶花艳 [打印本页]

作者: 马成云    时间: 2013-9-23 10:16
标题: 与佛有缘茶花艳
与佛有缘茶花艳

文/马成云


        在翠湖看茶花,放眼茶花之美美不胜收。
        在金殿看茶花,叹服茶花之盛盛况空前。
        在安宁看茶花,见识茶花之质质地绝尘。
        于是我在想:以茶花作为昆明的象征,这个城市会不会心虚?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山茶南方各省皆有,云南尤著。”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的茶花更胜一筹,已被师范写入《滇系》成为不争的事实。师范说:“滇中茶花甲于天下,而会城内外尤胜。”清末状元袁嘉谷“滇之茶花谓之省花可也”的倡议,虽无下文,但看得出来袁状元对茶花抬爱,用心之切!
        之前,昆明人并没有问过茶花愿不愿意,就替她做了一回主,一厢情愿地择了个良辰吉日,于1983年3月10日,将茶花正式确定为昆明“市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形,看起来茶花是默认了。
        事实上,我所知道的茶花,除了代表饱满、阳光、缤纷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之外,无论如何也不可忽略的是,茶花超凡脱俗的隐喻。茶花不仅以花美花盛著称,而且以“花德”闻名。明人邓渼从树龄、枝干、树叶、花朵、习性等方面总结出茶花十德,并非德德得体,然而其中第一德说得比较传神:“色艳而不妖”。这一德,道出了茶花的风骨和气节。茶花、杜鹃、兰花、报春、玉兰、百合、绿绒蒿和龙胆为云南八大名花。茶花能够独领风骚,排行第一,我想靠的就是这种境界。
        “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郭沫若《咏茶花》之赞语并不虚妄。若论“富贵相”,也许茶花不及牡丹,但茶花“色艳而不妖”的气质,实在是令牡丹和其他花卉难以望其项背。茶花之不俗在于她与佛有缘。翻开云南茶花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茶花,总是在虔心向佛的时候修成“正果”并得以长寿。
        云南《陆良县志》记载了一则茶花“朝佛不朝王”的故事,很是耐人寻味:“陆良普济寺在治北五里许,中有茶花一株。枝干茂盛,花瓣较多,颜色鲜丽。清初吴三桂移植省垣安阜园,花忽萎,三桂怒挞还之,仍植寺中,花复重开。”“安阜园”是平西王吴三桂于清康熙三年(公园1664年)在昆明城北山麓为陈圆圆建造的一座林园,因园中池水澄碧清澈,池中浅水处广种莲花,故名莲花池。在这莲花盛开的地方,茶花却活不下去。可见,茶花并不谄媚,她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是有选择的。
        这个并不遥远的故事,是茶花不伺权贵的写照,也是茶花与佛有缘的佳话。大凡流芳百世的茶花,皆与寺庙、道观等幽静之处有关,或许这正是茶花得益于寺庙、道观香火之滋养变得超凡脱俗而倍加名贵的原因。昆明东郊跑马山大村万寿寺里有一株茶花,号称“树大十围花万朵”,茂盛之势可想而知,尽管这株茶花现已无存,但林则徐的一首诗《万寿寺看茶花有作》使之活在了历史的册页之中,散发着墨韵的芳香。诗云:“最宜佛座东偏看,银海光摇红不断;谁抛朱娟树头缠,岂炽洪炉林下锻?”林则徐写下此诗的当年便与世长辞,这株茶花却变成了一个传说。
        昆明种植年代最久远的茶花要数晋宁盘龙寺药师殿前的两株元茶,树龄640余年,其中一株是“软枝松子鳞”,花瓣如绢,银红光亮;另一株是“九蕊十八瓣”,花瓣褶叠,像昂起的狮子头,雄奇奔放,威风凛凛。80年代一阵大风折断树干,“狮子头”最后枯死,只剩下“软枝松子鳞”形影相吊,花再开时,气势已不如从前。
        金殿有一株明茶叫“蝶翅”,正月花开,就像树上落满无数红色的蝴蝶,迎着春风上下翻飞,把整个金殿映红,故,昆明人又给她起了个非常直观的名字叫“照殿红”。金殿,又名铜瓦寺,始建于明代,至明崇祯十年,云南巡抚张凤翮将其移至鸡足山天柱峰,现存金殿为清代仿制。金殿实为铜殿,殿中梁柱、墙屏、匾联、神像均为铜铸。石阶、地板、围栏等用大理石镶砌。殿内有一把20公斤重的七星宝剑乃镇山法宝;还有一把12公斤重的木柄大刀,相传为吴三桂战刀。
        以金殿为核心建成的金殿公园位于昆明北郊7公里处的鹦鹉山(又叫凤鸣山),占地2000余亩,集自然景色、文物古迹、人造园林为一体,系昆明大型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早在明代,鹦鹉春深就是昆明一大景观。如今在鹦鹉东麓建有全国最大的茶花园,正月初九登鸣凤山拜金殿赏茶花成了昆明民俗。可惜,这株照殿红山茶已于1983年枯死,虽说之后移来了一株树龄上百年的山茶补缺,终究是一憾事。
        道光年间,林则徐在昆明担任云贵总督时,曾去求过雨的黑龙潭,也有一株明茶叫“一念红”,又名“早桃红”。黑龙潭位于昆明北郊12公里的龙泉山麓,汉代建有黑水祠,唐宋建有道观,元代叫龙泉观。黑龙潭公园茂林修竹,古木参天,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梅园,占地427亩,种植梅花6000余株,而且茶花满园,颇有仙风道骨之气节。冬末春初,碗大的茶花开得“城北楼台一株红,五云缭绕黑龙宫;忽惊碧树花千朵,疑有晴霞倚半空。”这株明茶早桃红与唐梅、宋柏并称“黑龙潭三异木”,其中,明茶资历最浅,但开起花来毫不逊色。郭沫若1961年游黑龙潭时曾赋诗一首:“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醒唐梅睁眼倦,陪衬宋柏倍姿雄。崔嵬笔立天为纸,婉转横陈地吐虹。黑水祠中三异木,千年万代颂东风。”
        太华寺,又名佛严寺,由云南禅宗第一师玄鉴创建,位于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太华山上,太华山东临滇池,是西山最高峰。太华寺雄峻庄严,清幽恬静,至今已历经七百余年的风雨驳蚀,明清两代多次扩建、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寺内有一株“松子鳞”,已于1962年枯死,相传为明代建文皇帝手植,乃“皇花”也。树高三丈,垂及半亩,飞丹如茵,列绣如幄,曾令徐霞客和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髯翁赞叹不已。
        这些元明时期的茶花,经过风风雨雨,见证着朝代更替,时光轮回,或已死去,或已垂暮,但她们与寺庙道观相依为命的生存过程,无可辩驳地告诉了我们,“艳而不妖”的风骨和气节是修炼得来的结果。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一行8人于昆明2013年茶花节期间前往安宁采风,在安宁市老年诗书画摄协会副理事长朱正才的引领下,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安宁市八街镇樟富营村牛王庙观赏“樟富营古山茶”。
        我们看到的牛王庙与想象不太一致,映入眼帘的景象是“有庙无佛”,破旧不堪。长时间的闲置,已经嗅不到香火味了,隐隐有一种被世人抛弃的孤寂。进了那道沾满灰尘,以为锁着其实是虚掩的门,看见两株古树,皆用石条子围起来。左边一株是桂树,长得郁郁苍苍;右边一株是茶花,系大理茶,与楚雄紫溪山茶花同类,高7米,比桂树高出许多,虽说树龄无从考证,但看得出这是一株饱经风霜的老树,尽管牛王庙几近荒废,但这株茶花坚定地绽放出自己的光彩,有了桂树的陪伴,才不至于输给时光之寂寞,也许有一天牛王庙装不下这株茶花的成长,但这座小庙永远是这株茶花的家。
        离开樟富营村,向东南方行三四公里,我们来到了八街镇兴街村关圣殿。关圣殿,是由乡绅董绍于明嘉庆初年倡议集资建盖的,后毁于战乱几经重建,素来香火很旺。关圣殿对面是一座古戏台,遗迹依稀可见,不难想象,这里一直是兴街村的中心位置。关圣殿内两株古树的种植格局与樟富营村牛王庙内情形相似,也是左边桂树右边茶花。这株茶花也有来历,据说是明嘉庆年间种植的,树冠开张,参天古拙,看上去有点像“靖安茶”,其实不是。后来才知道是一株“宝牡丹”。当时的安宁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将这株宝牡丹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并没有写明茶花的品种,只写了“茶花”两个字。
        这株宝牡丹往年开得十分茂盛,春风一吹满地落红,整个院子变成一个童话世界,让人联想到《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的桃花岛桃花绚烂的景象。然而奇怪的是,今年我们来到兴街关圣殿时宝牡丹还一朵未开。是我们来得太早,还是茶花开得太迟?殿里的僧尼告诉我们,茶花是隔年旺,头年花盛,第二年必然开得稀疏。如若这样,倒宽了我的心。怕只怕,又一株名贵的茶花在我们赶到之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生有涯,万物莫不如此。即便知道这个道理,面对一种风范的濒临消逝,难免还是黯然神伤。
        从安宁市八街镇返还昆明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樟富营村和兴街村究竟哪一个村是袁嘉谷所说的“安宁古泊”村?哪一座庙曾经改为“三泊学校”?袁嘉谷在其《三泊学校茶花有序》中写道:“安宁古泊一古寺设小学,校岁费由售春茶供之而有余,花盛开可知。吾尝谓国有国花,省有省花,滇之茶花谓之省花可也。”袁嘉谷诗如下:

        培土如培树,艰难迥不伦;
        岂知千岁木,翻树百年人。
        天艳霞无色,花浓寺永春;
        雄州古南诏,物与地常新。

        我们一行选择去安宁看茶花,就是奔着袁嘉谷笔下这个茶花故事去的。故事的主角究竟是哪一株?安宁市文联的余松涛说不清楚;我们的向导朱正才只能说,不是牛王庙的大理茶就是关圣殿的宝牡丹;樟富营和兴街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们也答不上来,或许我们运气不好,碰巧没有问到知根知底的人……带着遗憾回家总是心有不甘!
        几天后,昆明作家协会秘书长张菊芝老师经过一番折腾,从金殿茶花园的茶花专家那里打听到,兴街村关圣殿那株连安宁人都叫不出名字的茶花是宝牡丹。袁嘉谷题诗的那株茶花则是樟富营村牛王庙的大理茶。如此一来,“安宁古泊”就是樟富营村,或者八街镇,又或者……算了,想不清楚就不去想那么多,一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世事纷繁,朝代更替,行政区划变更时常发生,地名变化在所难免。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安宁市辖区内与寺庙有关的古茶树不外乎牛王庙的大理茶和关圣殿的宝牡丹。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见到的情形与茶花专家的说法还是比较吻合的。牛王庙已经很久没有香火了,或许正是清朝末年“设小学”于寺内之结果,到了1958年,历史让牛王庙再度改行,改为樟富营村的集体食堂,之后一直闲置,现在又改为该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尘封的景象却告诉我们:这里有名无实。
        我们来到安宁八街镇时,还是大寒节令,关圣殿的宝牡丹一朵未开,可牛王庙的大理茶已花满枝头,于是想到袁嘉谷的记述并不夸张,当年采摘茶花所售收益用于学校开支的耗费尚有结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倘若明人邓渼在世,难说又为茶花添上一德:“茶花育人”。哈哈,茶花之美,不仅美得超群脱俗,美出风骨气节,而且美得深刻而有内涵。如此想来,安宁采风,不虚此行!
        这一趟采风,让我切身地感受到茶花品格之不俗和气质之高雅。一路上,我所听到看到的那些与圣殿与道观与寺庙朝夕相伴的茶花,她们与圣人与真人与佛有缘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是不是茶花的命运亦如人的命运一样有着某种定数,倘若如此,茶花与人,人与城市,城市与茶花,和谐圆融,更容易达成某种默契,达成这种默契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当然是拥有相同的内在品质。
        一个城市若无品质上的追求,便无法脱俗,没有品位,就底气不足,就配不上茶花之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昆明,有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有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繁荣景象,再辅之以追求崇高、正义、自由的人文精神,相信昆明这朵茶花一定会开得独树一帜,绚烂多姿,会超越那一株株沐浴过佛光玉露的元茶、明茶……永恒地留住春天的色彩。

        2013年2月5日星期二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9-23 11:14
昆明的茶花很出名!没有亲眼见,感觉一定脱俗!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3-9-23 11:14
问好,马老师{:soso_e160:}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