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流行唱法的声音训练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雅
时间:
2014-2-8 16:17
标题:
流行唱法的声音训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人对流行唱法存在偏见,认为唱流行音乐只要乐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不需要掌握专业的演唱方法,这就导致有些人在演唱技巧方面,如呼吸、咬字、声音位置等缺乏研究,造成中、低音发音干白,高音干瘪,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尤其在演艺圈,有些演员一到现场演唱,个人的演唱功力就显而易见了。当然,这样的演唱群体毕竟还是少数,无论在国内或者是欧美流行乐坛,很多演唱者还是经过严格的声乐训练的,都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笔者认为,即便作为歌唱爱好者,纵然没有较高的声乐技巧,但懂得一些发声方法,使自己的歌声圆润、松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呼吸方法
自然式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方法,但这种呼吸很浅,不利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上腹部(肚脐以上包括肚脐那一圈,肋骨以下,包括整个胃部)保持膨胀、饱满的感觉,下腹部(肚脐以下系皮带处,也就是肚脐以下约3个指头处)微微地、一点点地、慢慢地向里、向上收,使气息均匀、慢慢地呼出来,保持时间越长越好,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靠气传”。呼吸的关键在于“保持”,也就是指气息保持流动,而不是保持一种僵化的姿势。
具体来说,实践训练步骤应是:躯干站直,胸部放松挺起,腿不要弯曲,面部放松,不要有意识地去吸入大口气,而是直接用下腹的动作来数1(是口中念出来),数完后,下腹立即回复原状,然后再收下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数到10或20,让下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因为在下腹还原时,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的动作,其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气声。数1、2、3、4、5的节奏可由慢而快。开始阶段下腹肌肉感觉会有些酸,这都是正常的,当快速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从1—10,或到30,最多可数到50,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这就是锻炼“保持”的一个基础。
二、喉咙的打开
所谓打开喉咙,是喉咙处于刚开始打哈欠的吸气状态,就是喉咙打开的状态。西洋传统唱法要求在低喉位上打开喉咙,这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得到,这如同芭蕾舞强调演员一定要用足尖站起来跳舞情况相同。流行唱法不强调这一点。打开喉咙的具体含义是喉、舌的对抗,流行唱法至今有很多歌手仍是打不开喉咙的,特别在高音区,用高喉位而不造成声道阻塞在流行唱法中是相对允许的。在流行唱法中,打开的目的不是为了共鸣,而是防止声道阻塞。但就效果而言,适量的打开喉咙对演唱歌曲的效果是相对积极的,所以,打开喉咙这种基本功在流行唱法的训练中的地位较西洋传统唱法不是更重要,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三、发声训练
通常,发声训练的入门是从声带开始,西洋传统唱法的起点是先“放下喉头”,而流行唱法一般不需要经过这个特殊阶段。流行唱法的起点是“让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它和传统声乐在声音效果上的根本区别是:西洋传统唱法的基音是被共鸣所掩盖,而流行唱法的基音本色是完全暴露的。流行唱法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贴近生活,用生活中说话的语气来歌唱。有人说“流行唱法就是用气说话”,而流行唱法要求的“说话”状态是何种含义?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指平时说话时“最低音高”位置,就像自我感觉好像嘴长在喉下的说话。不少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气泡音”,但他们发气泡音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声带,其实,目的正好相反,“气泡音”是声带积极起来的最佳起点。作为流行唱法的入门方法,“气泡音”是比较理想的发声方法,因为它是演唱的最低音高,也就是人们平时说话的音的最低位置,但这种“气泡音”怎样才能过渡到歌唱,就需要从流行唱法最本质的发声特点——收缩声带开始。
西班牙声乐家加尔西亚发明了喉镜,他发现声带的最佳状态是在咳嗽前一刹那的状态,这种方法被另一个声乐家爱金(A.Kin)称之为“用制止的声带发音”;应该说,这种声音既不是真声,也不是假声,是一种独立的声音(传统唱法叫它“混声”),它更具有把真假声“焊接”起来的功能,因而它揭开了歌唱的秘密——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没有“换声”现象,有些人生来不怕高音的道理。因此,用起动的“气泡音”逐渐向这种“声带前的Hm”过渡,被证明是一种可取而有效的入门方法。当这个“Hm”练到人声的自然极限时(女声到#C,男声到#F,这和传统声乐的换声点相比,女声相差正好将近一个八度,流行唱法女声换声点高,男声则完全相同)必须人为地强化对声带的压缩意识,此时可能伴随产生一种意识就好像有一种窒息感,这不要怕,坚持练习就可以闯过去,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常常使唱者感到和原来的中声区不统一,甚至怀疑这种声音的正确性,其实,演唱者大可不必有如此担心,相反应该更庆幸自己已经找到了唱法的秘密。接下来,从闭口的“Hm”转为开口的“Hm”,再从开口的Hm过渡到“Mi、Ma、Me”,再逐渐扩展到其他的元音“O、U、ü”,整个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声带压缩这个原则。具体的要求是——把声音压缩成一个“点”,为了坚持声带振动这个前提,这个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离开声带前端“闭幕式”的这个核心位置。在西洋传统唱法训练中,这种方法叫“关闭——集中”,目的是为了使演唱者的声音通过声带压缩和气息的阻抗作用,使声音产生最大穿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亮度”。在流行唱法中,这种方法被证明:在话筒音响效果的相互作用下,收缩声带同样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因此,很多歌者都会关注个人的嗓音好坏,作为专业音乐教育者,我们可以坦诚地说,不要为演唱表面的好听或难听感到困惑,个人的嗓音条件是可以根据后天有效的训练得到改造的,只要把嗓音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个人的先天条件不是绝对问题。笔者从教10年体会到:一个人嗓音的可塑性通常是比较大的,乐感可以培养、音色可以变化、技巧可以训练出来,通过正确的指导,加上个人的不懈努力,嗓音和乐感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逐步得到改善。
作者:
流星划过
时间:
2014-2-22 20:39
嗯,多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
作者:
流星划过
时间:
2014-2-22 20:39
感谢清雅带来的教材分享~辛苦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