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我的故乡我的根 [打印本页]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28
标题: 我的故乡我的根
本帖最后由 空谷的回音 于 2014-5-24 23:26 编辑

[attach]273731[/attach]
我的故乡我的根
       我的故乡是禹州,因大禹受封于此而得名。禹州城的标志就是矗立南关的大禹塑像,虽然大禹塑像是随着城市建设和根文化的兴盛而树立,但大禹的形象早已深深地钤印在每一个禹州人的心中,成为禹州人遗传的密码和印记。
       我从小就生活在庄严的典籍记载、世俗化的神话传说和随处可见的历史遗存浸漫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真实而又虚幻,抬眼就看得到而又难以置信。
        前三皇的黄帝、后五帝的大禹,禹州域名的缘由,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古钧台,古钧台砖雕的对联——“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台”,距离古钧台不远的另一标志性遗存禹王锁蛟井,禹王锁蛟井神奇的传说,县城西部因少康中兴而得名的康城,不断发掘的上古、远古的考古成果,伴随着我成长的年轮,增添着我对故乡的关注,也促使我不断地思考着追寻着我的根脉。
       长大后我从长辈的口中,慢慢地理清了家族迁徙的大概。我的家族是从山西老槐树下迁徙而来的,屈指算来,也不过二十多代300多年。一个巨大的问号一直在我脑海里晃动着:我是中原的客家人吗?先祖为什么选择了这一片贫瘠的山区,让我们这样世代饱受困苦的煎熬?我经磨历劫的人生难道是上天的安排?人生真的要“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么,天将降何大任于斯人呢?
        几年前回禹州公干,任文化局长的朋友邀我去看博物馆。一列列的碑刻、石刻堆放在露天里,任凭风雨的斑驳,每一件都在印证禹州的历史和传说,但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瓦店遗址的发掘。言及此,博物馆馆长的眼睛一下子闪亮了——这是北中国年代最为久远、遗址面积最大的考古发现啊!他介绍说,专家学者一直对禹州是大禹开创的中华第一都城存疑,历史的记载是“禹都阳城”,而阳城不在禹州在登封,在登封却一直没有发掘可称为都城的遗址,就凭瓦店遗址的年代和面积,禹州就无愧于华夏第一都之称。
    馆长的介绍同样也闪亮了我的眼睛,但我还不能公开地引用这一惊人的考古发现,因为考古学界、历史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对家乡的关爱之情无论怎么强烈,也不能代替专家学者缜密的鉴别与认同,而只能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关爱才会更踏实。
        接着,又一惊人的发现在网上流传。禹州一位青年摄影家用二十年的时间用自己的镜头,在具茨山上发见和记录了中原地区罕有的岩画和石刻,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兴趣和关注。
        瓦店遗址随着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而重新进入国家的研究范围,印证着夏禹的传说和记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处不有、遍布禹州全境的30多处与黄帝和大禹有关的遗址,也佐证着禹州华夏第一都的历史记载。夏代从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的迷茫中中挣脱出来,清晰地站立在人们面前。夏禹封国于禹州,夏朝立国于禹州,禹之子夏启继位于禹州,启之子太康失国于禹州,太康之子少康中兴于禹州,夏桀囚汤于禹州,夏代的历史就镌刻在禹州大地上,密藏于各处的遗址中。作为国家对夏商断代工程的肯定,禹州获得了“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
        具茨山的岩画和石刻具有了国家级专家权威的解读,这些神秘符号在专家的眼中是那么的活泛、生动,它们代表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和最早的星象记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皇历代天文观测证据,它们所代表的石刻地图、河道图谱、石雕水利模型,表现了史前某一特定时期,先民对于生存环境里水流的基本态势。河流格局的描述,是在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自然环境变迁之后,通过人类努力处置和顺应了河流水系之后,对于自然环境和水利科技所做的时代概括和描述,也是中州先民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成果的历史里程碑。大禹之前数百年数千年的灾害、洪荒时期及抗争自然环境的“史迹”就在这星星点点的岩画和石刻中。
        瓦店遗址的发掘,唤醒和激活了我小时候清晰而又模糊的记忆,那些地名,那些神话,那些传说,把现实和历史有机地连结起来,穿越了历史的时空隧道,活跃在我的心中,让我重新打量我的故乡的一切一切,关注学界对禹州历史的解读。
        新的考古发现,对传统的历史结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学者们犀利的历史眼光,透过历史的斑驳,从人们熟悉的历史记载和掌故中,以人们熟悉的历史记载和掌故,发见了那个怒折不周山的共工,就是被歪曲被涂抹的大禹的父亲鲧。
        共工和鲧的历史地位和人生经历几乎完全一致,其罪名和命运也那么一致,同样用堙堵洪水的方法使天下受害;都是与颛顼、祝融部落有过矛盾——祝融本是颛顼之后,乃至被杀的悲剧英雄;其结局也相同,化为黄熊入于羽渊——鲧的部落乃夏部落,是黄帝有熊氏的后代;两人都有一个平治九州的儿子,在当时能有几个九州呢?共工与鲧的事迹实际上只是同一史实在在不同的氏族、部落、地域的分记而已,因对其治水的不同立场而形成判然迥异的记载。在“鲧”系统的传说中,对“鲧”抱有同情态度,将他描述为一个治水不成的英雄,如《离骚》中就有“鲧婞直以亡身”这样的说法;而在共工系统的传说中,则将它描述为一个引发洪水的祸首。
       其实,鲧乃共工的联音或者急读而已。在我的家乡,类似的联音和急读至今还司空见惯,一个不叫一个而叫哟“yuo”;这个不叫这个而叫“zhuo”;那个不叫那个而叫“nuo”;就是被历史学家所熟知的具茨山,恐怕也不为当地人所知,当地人叫作“jue”山。联音和急读好像就是古代的传统和习惯,就像突厥被叫作土耳其一样。我家乡的这些联音或者急读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全都是入声,全都是和广东客家话一样的喉音,带着黄淮河的流韵,带着历史的遗风。语音其实也是历史的活化石,破解历史谜团的一把钥匙,俗称的念转的语音,也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原来的本音,只不过被普通话的格式化忽略了。
       当历史被重新解读时,覆盖于历史人物身上的冤枉服饰就被一层层地揭去,历史的真相给了历史人物新的结论。所谓鲧这样的悲剧英雄,不是死于失败,而是死于政治谋杀,他巨大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功绩妨碍了尧要传位于女婿舜所有意制造的政治童话和历史进程,其人生悲剧其实就是华夏历史令人扼腕的悲剧,可谓华夏民族历史第一起政治冤案。
       后世把对鲧治水失败归结为一个堵字,把禹治水胜利归结为一个疏字,实在是把复杂的历史给简化了,把复杂的政治因素给简化了。鲧创造了一种创举意义的治水之法,加高河道的堤防,加高人民居住地即建筑避水台,这一办法至今仍为治理大江大河的基本方法。别说人定胜天,即使现代科学昌明、时代进步,人定胜天水亦不可能。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是由北向南移动的,一座逶迤而下的邙山阻挡了黄河南下的脚步,而定格于历史的视野。明清以降,为保京城不受黄河的侵扰,在黄河北筑起了一道巨龙般的防洪堤坝,堤坝区域一座座的避水台,连结着滞洪区内座座村落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庇护着华夏世世代代的子孙们。一座避水台,凝聚着具有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巨大智慧,昭示着华夏民族远古文明的光辉。
        这一智慧还在延续和扩展。
        在历史记载中,鲧是中华民族的城市之祖。且不说城市为人类考察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且不说城市对繁荣经济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在远古生产力低下、“滔滔洪水,无所止极”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在防水、抗水作为基本国策的重中之重时,筑城就意味着筑起了一道一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长城,大大增加了免受洪水侵害的保险系数。那道用黄土夯成的城墙,是一方百姓时代之福,是中华民族世代之幸,这是民族智慧的再次彰显,这是远古抗水英雄的杰作。
       这些避水台和城墙,应该首先出现在夏鲧部落所在的颍河之畔即淮河流域,继而推广之黄河流域的洛河、卫河之畔,淮河上游、黄河中游地区的百姓享受着夏鲧智慧的福祉和安康。汛期已到,这些中上游地域的洪水绕过华夏部落的智慧城磊,一泻千里直至豫鲁接壤的广大中原,滔滔洪水,滚滚浊浪,冲击着中原祝融部落拒绝文明智慧之光的失误,也冲击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祝融部落奋起抗争了,其抗争不是接收文明智慧之光的照耀,而是发动战争,迫使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帝尧采取使他们满意的措施。尧在当今禹州城南的羽山画地为牢,囚禁了鲧,杀死了鲧。
       如此的以身殉职对于一位深受信任和爱戴的治水英雄至于吗?公平吗?中华民族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就愤愤不平向上苍发出了质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鲧治水九载,治理川谷也颇见功劳,帝尧为何要对他施以殛刑呢?
        帝尧在召集部落长推荐他的接班人时,部落长们首先推荐了帝尧的儿子丹朱,推荐的理由是丹朱“开明”,但立即被帝尧态度鲜明地否定了——“不用”,否定的理由是丹朱太喜欢辨明是非了。第二个人选就是鲧,因为鲧善于团结号召民众干成大事,也被帝尧坚决否定了——“不可”,其理由是鲧太善于宣传,做事出人意料,“似恭漫天”,看起来很恭敬但实际却欺骗上天。“似恭漫天”之说颇具丰富的潜台词:对上天尚且不敬,能尊重我这个天子吗?
       当其时,“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抗水、治水依然是基本国策的重中之重啊,派人治水呢?“皆曰鲧可”,但帝尧仍然不同意,很怪的理由—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不是适合不适合,而是看其听话不听话,即是不是服从、顺从,是不是政治上保持一致!被儒家美化了几千年的帝尧,和后世那些昏君用人的标准竟如此一致?!可治水需要的是才干啊,当时实在没有比鲧更有才能更合适的人选了,《夏本纪》说“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帝尧不得以而答应,鲧闪亮登场了。
       古之“贤”字,既有品德优秀、顾全大局、远见卓识之意,亦有能力强、德望高而人不能及之意,“皆曰鲧可”即最有力的证明。
       于是,有了保一方平安的避水台;
       于是,避水台逐渐完善于城市;
       于是,有了祝融部落的武力抗争。
       为什么不学习上游成功的经验,也为民众筑起防水的避水台和城市呢?建筑避水台和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祝融部落难道充耳不闻、无动于衷?难道避水台和城市建造之初,祝融部落就没有任何反映?难道以帝尧之“英明”,部落的反映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道抗争非要动用武力吗?中华民族是早熟的民族,不可高估当时的生产力,但绝对不能低估当时政治人物的政治智慧。其实是,祝融部落的武力表达,给帝尧扫除帝位接班人障碍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以鲧的能力、资历和威信,应当是帝位的最合适的人选。但按照辈分,鲧却是帝尧的叔叔,加之鲧不和帝尧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鲧所有的优势都变成了接任帝位的劣势,成为帝位接班人的巨大障碍。虽然帝尧已经否定了他,但他那样善于宣传群众,做事又出人意料,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皇时代,父传子已是惯例。五帝时代的禅让,亦有一代约定俗成的程序,接任者亦须礼让客气一番。帝尧当初否定丹朱,也许就是一种替儿子客气而已,太喜欢辨明是非,并非什么毛病啊?但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就那么轻松地被彻底否定了。无可否认的是,帝位的推举与否定理所当然地关系着牵涉到部族的利益。儿子接班不成,退而求其次,帝尧选择了可以作女婿的舜。
       经过一番政治运作,黄帝的第八代传人、黄帝次子昌意的七世子孙、连续5代皆为平民百姓但具有高贵血统的舜出现在人们面前,帝尧用联姻的方法,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股脑儿赐予舜为妻,还说什么这是为了考验舜。鲧依然坚持着自己不和帝尧保持思想上政治上一致的立场,试图说服帝尧取消这一决定,结果可想而知,惹得帝尧大光其火,也顾不得维护自己温和宽容的道德形象,断然下手,“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于是,舜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国家的最高殿堂,“用事”二十年,代天子摄政8年,尧亡舜继,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出被儒家称之为理想社会的政治秀完成了。那个为治水奔波9年的英雄,那个被祝融部落误称为共工者,那个极力推荐鲧的欢兜,同时进入了罪人的另册,被历史咒骂着,一直骂了4000多年。一切历史都是统治者胜利的记录,成王败寇是历史铁的规律。
       屈原在《离骚》中说:“鲧直以亡身兮,终夭乎羽之野。”性情耿直是他的错吗?难道可因言获罪而致死吗?
      一位普洛米修斯式的悲剧英雄。
       也有鲧被舜杀死的记载。《尚书》让我们看到了帝舜政治的恐怖和血腥:“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在上演了受禅的大戏之后,舜就迫不及待地诛杀了忠于帝尧的前朝重臣,用杀猴给鸡看的策略,来警告任何敢质疑其权力合法性的持不同政见者。
       中国历史的地名并非全是当今地名,据史学大师和历史地理大师的考证,成为成语崇山峻岭的崇山,即如今之中岳嵩山,三危就是伊河洛河源头的白云山,羽山至今仍然被我的故乡人叫做羽山,幽州大致也应该在不远的地方。对4个历史“罪人”的处理也是耐人寻味的。夏鲧对帝位的威胁最大,一杀了之,永绝后患;欢兜是鲧忠实的推荐者,放逐于大山凉快去吧;数次叛乱的三苗其实最该杀,但杀之无益,还有可能激起苗人更激烈的反抗,必须挖断他们反抗的土壤,迁徙至穷山恶水为良——白云山的开发,仅仅是近几年的事,山水旅游的热潮看重了这片古色古香的山水。这些个充满恐怖的地方,理应距离帝舜的都城都不会太远,太远就会失去有效的控制,有鞭长莫及之危。一系列的铁腕处理,显示了帝舜绝对是个“狠角色”,我家乡话说绝不是个“瓤茬儿”。
       史载尧晚年失德,舜接过了尧的帝位,也接过了帝国的烂摊子。在帝国体制尚未有后世可完全掌控全国的情势下,最高帝位也往往会受控于政绩的大小优劣。洪水泛滥经年,一片汪洋泽国,人民几为鱼鳖,洪水的治理既是稳定天下的筹码,也是祸乱天下的渊源。大禹在帝尧时曾被“举”而未用,很坐了几年冷板凳,现在倒是可作为“可美帝功”的政治棋子起用了,四方部落的推荐也同时给帝舜和大禹提供了机遇,大禹坐在了总理国事的位置上,开始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艰苦历程。
       治国必先安澜,“平水土”成为大禹终生的历史责任。怀抱血海深仇,牢记父亲因治水不成而被诛杀的教训,司马迁《史记》中记录着大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勤俭勤勉的历史形象——“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左准
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九”者极数也,概言大禹之足迹遍布九州四方,居然不能回家温叙天伦亲情,好辛苦的十三年啊!
       背着丈量用的准绳,带着计算用的规矩,成年累月地奔波于山川原野,辗转于河流丘壑,这是一种何等高尚而又空前绝后的领袖形象啊!
       十三年辛劳不寻常,终于换来了“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四方朝贡,诸侯臣服,“众民乃定,万国为治”,“天下于是太平治”。天下者众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大禹以功以德而服天下,接任帝位,已是顺理成章。
       《史记》的记载中没有疏导的字样,但“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不就是导流归海吗?可以想象,大禹决不会摈弃鲧加固堤防、建筑避水台和建设城市的成功经验,洪水按照华夏民族的意志流入了大海,又有了稳固的堤防,有了避水台,有了城市,民众怎么会不定,各部落怎么会不治呢,天下怎么会不太平呢?大禹在开通水道,疏导洪水时,一定会在祝融部落群居之地引导民众加固堤防、建筑避水台、建设城市,现如今遍布黄河滩区、滞洪区的避水台和一座座城市,不就是大禹推广之功吗?不就是夏部落文明的传承和体现吗?加固堤防和疏导河流,再加上避水台和城市,形成了完整的治水思路,治水和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双翼。如果说建筑避水台构筑堤坝是生存之法,建设城市就是发展之道了。夏鲧和夏禹合两代之功,留给了华夏民族生存、发展的智慧。
       颍河水患早已退去,避水台在我的家乡已不复存在,但城市仍在,避水台的有力佐证仍在,这些有力的佐证,就是寨子和墓冢。禹州城东有个大村子就叫寨子。黄帝大臣大鸿的山寨巍然屹立于我的老家西方,这个山寨就叫大鸿寨,远远望去,苍苍茫茫,依稀可见。每当天旱无雨,人们眺望最多的就是大鸿寨,希望云朵给大鸿寨戴上帽子,有一妇孺皆知的俗语叫“大鸿寨戴帽,长工歇觉”。是夏鲧从大鸿建寨受到启发而建避水台和城市,还是后世的大鸿寨部落受到见城的影响而建寨?其实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黄帝族群智慧的结晶和象征。
       瓦店遗址位于颍河之南,其所处联接着逶迤而下的山岗和平原,瓦店以东便是沃野千里的黄淮海平原了。我小时候随大人进城,一路东下山岗,进入平原地带,常常为路旁那一座座不规则排列的高大土堆感到不解和迷惑:这些大土堆种地不碍事么?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汉墓。墓葬干嘛要起个大土堆呢?后来看史书,知道了“起土为陵”。 “起土为陵”,难道不是避水台的借鉴和继承?平原地带防水为要啊。整个汉代皇陵,不都是“起土为陵”吗?这难道对先祖的生存智慧和创新理念不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避水台,华夏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华夏民族的智慧根基。
       也许是夏鲧死的太冤枉了,受益于避水台和城市的上游部落民众难以忘怀夏鲧;也许是大禹的历史功绩太显赫了,受益于大禹治水九州四海民众感怀大禹;华夏历史在大禹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始社会的民主和礼让程序虽然依旧执行着,尧让天下于舜、舜让天下于禹,舜曾避尧之子丹朱、禹曾避舜之子益,尧舜之子都没能得到帝位,大禹的儿子启却继承了帝位。启继承帝位的理由颇耐人寻味,《史记》说“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对启的评价和当初对鲧的评价竟如此一致,启早已成为继承帝位的合适人选,但启之贤并不见于史载,治史严谨的的司马迁并没有为启单独立传,用对鲧的评价来评价启,不是对鲧的肯定和怀念吗?各地诸侯拥戴启的态度和立场竟是那么鲜明,“吾君帝禹之子也”——我们拥戴的是帝禹之子!这是否也隐喻着各地部落对尧舜一定程度的否定呢?
      《史记》中还有耐人寻味的记载,即禹继天子位后前所未有地产生了自己的国号,“国号曰夏后”,显然,这是“家天下”的预告。启继承大统,也绝对是对大禹进一步的肯定。
       如果说夏鲧和大禹的治水创举具有巨大的社会和人文意义,国号的产生、夏朝的建立则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和历史价值——原始社会所谓的禅让制走完了它的历史行程,被世袭制所替代,且历九世而不变,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呱呱坠地,华夏民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开始了。
      当今的禹州人都说自己是从山西老槐树底下迁移而来的,历史的记载中也确有黄帝部落迁徙的记录,来来往往的迁徙是远古氏族生存、延续的一种重要方式。浩浩荡荡的人群跟着部落酋长漂泊在历史的时空之中,寻找更适合生存与发展的土壤,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智慧开拓着自己的未来,也开拓着建造着民族的精神家园,起于禹州最终又回到了禹州,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谱写了民族华丽的新篇章。
       这不就是中华民族也是每个华夏子孙的根脉和遗传吗?
      每个华夏子孙不都应该继承和光大这种精神和智慧吗?
      这难道不是华夏子孙们应该承担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责任吗?



作者: 穿越梅岭    时间: 2014-5-24 22:31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个深深的结,拜读先生好文。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35
大禹像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36
禹王锁蛟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37
禹王锁蛟井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40
得名始于夏的古钧台。所谓钧台之享,就是有资格参加夏王钧台宴请。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44
禹州大鸿寨,就是大鸿部落的山寨。
大鸿是黄帝的四个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亦是最重要的部落之一。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45
禹州大鸿寨山势图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46
禹州大鸿寨风光图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2:52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4-5-24 22:31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个深深的结,拜读先生好文。

小时候,我一直对先祖选择贫瘠的小山村耿耿于怀,后来的寻根热,更使我起了寻根寻祖的愿望。没想到,个人的寻根寻祖,寻来的却是民族之根源。
作者: 基督山公爵    时间: 2014-5-24 22:57
宏篇巨著啊,山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3:02
基督山公爵 发表于 2014-5-24 22:57
宏篇巨著啊,山兄。

我的寻根之一。{:soso_e113:}
作者: 空谷的回音    时间: 2014-5-24 23:27
这么长,先加分 再拜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3:31
《史记.五帝本记第一》: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风后及其部落亦在禹州,禹州北部山区有山曰风后岭,县城有“迎风阁”。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3:32
《世本.帝系》:“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高密,是为禹。”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3:33
空谷的回音 发表于 2014-5-24 23:27
这么长,先加分 再拜读!

不好意思,就是太长了。{:soso_e127:}
作者: 蹁跹    时间: 2014-5-24 23:48
山哥哥的家乡很美{:soso_e179:}

作者: 蹁跹    时间: 2014-5-24 23:49
“野味”一定不少{:soso_e113:}

作者: 蹁跹    时间: 2014-5-24 23:51
介绍得很清楚,看完犹如读了简史{:soso_e179:}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4 23:58
蹁跹 发表于 2014-5-24 23:48
山哥哥的家乡很美

原来的确非常美,五八年后生态环境被破坏了,这些年逐渐恢复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0
禹州瓦店夏都遗址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1
夏都遗址出土文物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3
北大教授考察夏都遗址出土文物修复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4
瓦店夏都遗址发掘现场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5
瓦店夏都遗址发掘图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7
瓦店夏都遗址局部结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02:29
瓦店夏都遗址有模有样
作者: 益阳乐平    时间: 2014-5-25 09:08
人文历史,有图有真相!好贴!顶!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1:10
益阳乐平 发表于 2014-5-25 09:08
人文历史,有图有真相!好贴!顶!

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首先就是从我的家乡开始的,为家乡而自豪而骄傲。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1:14
蹁跹 发表于 2014-5-24 23:51
介绍得很清楚,看完犹如读了简史

还没有看到有文章清晰辩证地解读尧舜和鲧禹的关系,解释那段历史的真相。

山哥引以为自豪,以此为荣。

作者: 残雪    时间: 2014-5-25 13:23
非常敬佩先生严谨,务实,求真,创新的治文之风!拜读学习了。{:soso_e183:}{:soso_e16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3:40
残雪 发表于 2014-5-25 13:23
非常敬佩先生严谨,务实,求真,创新的治文之风!拜读学习了。

尧舜的确有他们的历史贡献,但古有孔圣人称赞,近有毛太祖称赞,所有对尧舜就只有一个声音了,只会大唱赞歌了。
孔圣人称赞尧舜的是禅让,但接班的不一定是百姓喜欢和需要的,而是当权者所喜欢和需要的。接班后能不能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好事,就要看新当权者是否觉得需要,有没有兴趣了。
我本来是自己寻根,但看了不少材料后,才发现居然寻到了民族之根、国家之根,对尧舜及禅让也有了不同的解读和看法,就有为鲧正名之愿。

作者: 牛芒    时间: 2014-5-25 14:02
先吃饭去,回来细读.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14-5-25 14:12
我从小就生活在庄严的典籍记载、世俗化的神话传说和随处可见的历史遗存浸漫的世界里

---------------------------------

这是一种根本的遗传和熏陶,难怪我所见到的山哥是那样的厚重有底蕴。{:soso_e179:}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4:14
牛芒 发表于 2014-5-25 14:02
先吃饭去,回来细读.

旧作,在知己网上也发过。现在重发,算是给小娘子和小胖哥交的作业吧{:soso_e113:}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4:21
南沙贝 发表于 2014-5-25 14:12
我从小就生活在庄严的典籍记载、世俗化的神话传说和随处可见的历史遗存浸漫的世界里

----------------- ...

历史的密码,需要后世的解读和解密,山哥机缘巧合罢了。贝贝不是也在解读和解密海南历史的密码吗?
作者: 舞婆娑    时间: 2014-5-25 14:24
好文!

民族之根,生命之根,要守住民族的“根”。。。。。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14-5-25 14:28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14:21
历史的密码,需要后世的解读和解密,山哥机缘巧合罢了。贝贝不是也在解读和解密海南历史的密码吗?

海南的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福佬文化的延续和变异,没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如此深厚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4:47
舞婆娑 发表于 2014-5-25 14:24
好文!

民族之根,生命之根,要守住民族的“根”。。。。。

禹州为国家之根、民族之根,华夏儿女的夏,就是大禹三代之夏,华夏,就是华贵的大夏,夏姓的源头。
所谓的华夏文明,史学界公认为源头是河洛文明,河洛就是洛阳的伊河、洛河,都是黄河的支流。但历史上的河洛,也包括禹州地区。
让多少多少人想破脑袋也不得其解的河图洛书,就是远古宫殿的建筑图表。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07
南沙贝 发表于 2014-5-25 14:28
海南的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福佬文化的延续和变异,没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如此深厚

厚重是一种风格,新异也是一种风格。就像原来戏剧是大众娱乐,现在卡拉OK不照样更受欢迎吗?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09
禹州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11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12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13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28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29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30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37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37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43
具茨山岩画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48
具茨山天书 编辑本段
4.1 简介   1988年春天,河南省禹州市的刘俊杰为拍摄乡村风光题材图片,来到了具茨山禹州境内老山坪的山上。刘俊杰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山风很大,具茨山秀美的风光深深地吸引着他,他不断攀高,走过山脚的民房,爬到半山腰处,一块凿有几串整齐圆孔的大石头映入眼帘:“这是谁家孩子的杰作?”这是刘俊杰脑海中最先产生的念头,但仔细想想,这里海拔较高,人迹罕至,而且细细观察,那块岩石的外表已经风化,圆孔的外形也不太整齐,显然不是现代人的“杰作”。往四周瞧去,不远处的一块岩壁上也雕凿着奇怪的符号。再往远处看,刘俊杰不禁惊呆了,远处竟然有成片成片刻有不同符号的岩石,最大的一处符号竟然有两座房子那么大,最小的也有棋盘大小,有很多是刻在石壁上,还有一些是先在山体上凿成连体巨型石碑式、阶梯式形状后,再在上面刻满“长篇大论”。
4.2 请专家鉴定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刘俊杰在摄影之余经常守着这些“天书”细细品读,翻越每座山寻找这些神秘符号并拍摄下来。“这些石刻符号的总面积在400~600平方公里,我发现大约有5个峡谷都存在这些奇怪的符号。”
  刘俊杰告诉记者。一些岩石上的神秘符号和刘俊杰提供的照片完全一致,他也看到有些刻有符号的岩石面积很大,其中有一种铁燧岩十分坚硬,上面的神秘符号保存相对完好。

4.3 神秘符号无法鉴定   记者看到,刘俊杰拍摄的照片中,那些神秘符号有些类似现在的棋盘,有些类似甲骨文;有单个的符号,也有类似书法的成串题字,还有成行成篇的,以点、圆和几何图形组合居多,有些几何图形和古代布阵图十分相似。
  昨日,苦苦寻觅“
天书”答案许多年的刘俊杰在记者的帮助下找到了部分省内权威文物考古专家进行鉴定。河南博物院的专家们看了资料后的答复是无法鉴定。因为从未见过这样的符号,需要更高一级的专家来鉴定。
  随后,记者和刘俊杰又来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专家贾连敏看了照片后说,这些应该是符号,但单看这些符号很难断定年代,就是到了现场也很难判定年代,但不管年代是早还是晚,这些符号跟文字起源的关系不大。河南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认为,在中原地区以前没有发现过这类符号,大批岩石符号和以往外省发现的岩画也不同,从考古角度来说不好确定年代,需要请国家级专家来进一步鉴定。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博士生导师、古文字专家王蕴智看了照片后说:“我是专门收集早期文字符号的,但这些岩石上的符号与过去在陶器上发现的符号都不同,根据这些石头照片里的符号特征,我感觉像是人类早期的刻画符号,也可能是汉字出现以前的早期刻字符号,究竟如何定性,需要地理专家和历史专家一同到现场考察,首先需要地质专家对这处山谷演变的文化背景和痕迹年代进行考察,这样有利于文物考古专家考证这些符号的年代。”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专家郑杰祥看了照片后告诉记者,这些符号如果都是在岩石上所凿,那可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这是中原地区第一次发现山岩上的刻画符号。

4.4 千古之谜亟待考证   是不是蜿蜒40余公里的具茨山上只有几处峡谷拥有神秘“天书”?这些符号究竟诞生于什么时代?这些符号是否和星象、水利有关?千古之谜亟待人们去发现。
  《水经注》里记载:“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庄子》中记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见之。”巧合的是,具茨山脉还真有一座崆峒山(位于
禹州市浅井乡,现有逍遥观遗存)。《拾遗记》里记载:“轩辕始造书契。”而《淮南子》中又载:“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文字起源究竟和这些神秘符号有没有关联,都有待于地理、历史专家们进一步考证。
  “具茨山上的‘天书’,不排除有黄帝时期的遗留。”昨天,在考察完具茨山后,著名黄帝文化研究专家张松林接受采访时说。其是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黄帝文化研究专家。11月4日,他带着其他专家来到具茨山进行了一天的考察。
  对于具茨山先民聚落遗址,张松林说:“具茨山的两处城堡遗址都建在山顶的开阔地带,三面均是悬崖,易守难攻,规模之大,设施之全,全国罕见。尤其是禹州老山坪城堡有2000多间房屋,城墙坚固耐用,绝不是一般的山寨和城堡。”他分析,这些城堡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的遗留。
  在老山坪城堡,留存下来有大型祭坛和一个日晷。张松林说:“日晷只能在帝王所在地使用。这个城堡的考古价值很重要。”
  关于具茨山神秘符号,综合专家组的意见后,张松林说:“从其外在特征来看,有些和早期的岩画有联系,有些则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这需要多学科研究才能弄清楚。但他认为,这些符号处于黄帝文化的核心区,因而不排除有黄帝时期的遗留。
  题图即是具茨山天书。目前具茨山岩画已于2008年被列为禹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5 具茨山岩画发现大事记   1、1988年,禹州市青年摄影家刘俊杰在具茨山采风时,发现了山巅峭壁的岩刻。
  2、2002年,具次山“神秘符号”通过《许昌日报、许昌晨报》首次公之于世。
  3、2004年,北京、郑州等地媒体联合有关专家探访具茨山。
  4、2008年,秋,禹州市成立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
  5、2008年11月,有关专家在具茨山找到了具茨山岩画。
  6、2009年1月9日到11日,由省文物考古学会、禹州市政府主办的具茨山岩画研讨会在禹州召开。
  7、2009年1月29日,河南省省委书记价徐光春作出“加强具茨山岩画研究和保护很有必要”的重要批示。
  8、2009年2月,新郑市组织专家举行具茨山岩画研讨会。
  9、2009年3月,在具茨山西部禹州境内,发现中史前巨石文化遗迹。
  10、2009年7月,新郑市政府、中央民族大学文博系、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驻新郑工作站联合组织开展对具茨山岩画的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按照国家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标准,采用了最现代的科学方法,区域与重点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并现场测绘,建立了详细的具茨山岩画电子档案,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49

5 具茨山城堡 编辑本段   山溪尽头,巨崖当道。在具茨山禹州境内的山顶还有一个庞大的聚落群。
  暴雨之中,过齐腰深的草丛,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行走了两个多小时后,接近山顶,此时小道紧贴崖壁,下临深渊,稍一滑足,不堪设想。小道尽头,为一两丈高的石砌山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拾级而上,到得山顶,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依山势垒起一块一块平整的梯田,错落有致地罗列其间。刘俊杰说,这些梯田有五百多亩,都相当肥沃,以前,有一户因赌博输掉全部家产的人家来到这里生活,住了四五代人。令人称奇的是,梯田的一侧还有河道,雨水顺着河道流下峭壁,河道里长满丰美的水草,河岸上则是葱茏的果木。 河道另一侧的山上,则聚集着大片的石屋残迹。这些石屋都已经没有屋顶,仅留半截墙壁或者根基,而且墙壁都是石头砌成。它们相距很近,排列得也十分规整,好像精心规划过一样,间隔相同,大小一样,还有狭窄的街道和胡同,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城镇。
  在山顶最高处也是最平坦处,石屋的格局变得格外阔大,仿佛政府的会议大厅。刘俊杰说,在这一带的五个山头上,分布着七个这样的聚落,其中六个聚落围绕着一个聚落布局,总共有500多座1000多间石屋,足够两三千人居住。石屋之外还有外城墙和内城墙两道城墙把五座山头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严密封闭的世界。比较特殊的是,这个叫做老山坪的山三面均为悬崖绝壁,通往山顶的只有我们刚才走过的那条路。在半山腰西北方向的一个隐蔽之处,我们还发现了一处天然的自然泉,这里应该是一个取水点,证明以前山上应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保障居民正常的生活。
  这些石屋建造于什么年代?它是一座天然的军事要塞,还是一座大禹时代的都城遗址?
  很难有人说得清楚。
  刘俊杰推测这里是大禹时代的都城遗址。这种推断的唯一证据是,山顶上发现了一个类似碾盘的日晷,上面刻满了神秘的符号。
  刘俊杰带领我们,在山顶另一侧的丛石中,找到了一个碾盘一样的石块。这个石块被几个大石头压着,仅仅露出了一角,有符号的一面则朝向了地面,要想翻过来,得五六个人合力才行。我们只好作罢。“这是唯一的证据,恐怕有人偷走,我才藏起来。”刘俊杰说。
  2008年禹州市政府在具茨山城堡设立具茨山城堡遗址保护碑。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5:51
具茨山巨石
  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秘书长、具茨山岩画发现者刘俊杰在具茨山进行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在具茨山南坡的部分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巨石文化遗址。这个发现如能确证,连同20多年前发现的“具茨天书”,必将给具茨山这个古文明荟萃地增添无尽的魅 力和无穷的神秘感。
  是谁在这里布下巨石阵?假如是我们的先民,这些巨石如此措置又有何种用意?
  巨石阵体量巨大,让人叹为观止
  时光回到上古,在具茨山一个空旷的山巅,一群先民将五根数吨重的粗大的石柱并排直立在一起,直指苍穹。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这样做的意图又是什么?这些
问题,作为今人我们无法揣度清楚,但从巨石排列的方式来看,却与人类已经发现的巨石阵有异曲同工之处。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等,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每块约重50吨。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另一处巨石阵位于智利复活节岛,这个岛上矗立着600多尊巨人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仅一顶帽子就重10吨之多。这些石像,每每令游客产生许多遐想。
  为了一探具茨山巨石阵真容,今年3月22日,我们趁着大好春光,在刘俊杰的带领下向具茨山走去,向远迈我们的先民走去。
  具茨山,东西走向,横亘在新密、禹州、新郑3市交界处,绵延40余公里,禹州境内最长,属于伏牛山余脉。
  在禹州境内,这座山横贯苌庄、浅井、无梁3个乡镇。我们驱车首先来到苌庄乡属于具茨山系的九里山。这个时节,尽管乍暖还寒,山风正劲,但山上却是一片春光,桃花吐蕊争艳,嫩黄嫩黄的油菜花迎风摇曳,让人赏心悦目、暖意盈胸。经过几十分钟的攀爬,我们来到高高矗立的主峰背后。这个山峰上,朝南建有一座庙,名字叫祖师庙,据说供奉的是秦汉时期韩信的母亲韩湘子。相传这里是韩信活葬其母处,不承想韩湘子在这里却修炼成仙,世代享受后人供奉。刘俊杰指着山后一组堆砌在山巅、北临峭壁的巨石让我们看。从外面看,看似凌乱的巨石好像随时可能滚落山崖,内里巨石却组合成一个个幽深的空间,顶部被一块巨大的石板覆盖组搭成石棚。刘俊杰带领我们钻进巨石堆内部,一一指点其中奥秘。我们惊奇地看到,几块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巨石,居然凌空安放在1—3块小石块上,小石块之间距离均匀。刘俊杰告诉我们:“这些小石块的存在,打破了巨石的自然排列,使巨石获得了新的平衡点,显示了先民不可思议的创造力。这种中原巨石文化区别于西方之处在于就地取材加工,不事雕琢,体积巨大,高度、体积和建造难度要高于西方巨石文化。”
  因为久疏于野外活动使踏访范围受到限制,我们当天踏勘的第二处巨石文化遗存位于浅井乡境内崆峒山上,但每一处遗存都会让我们看得血脉贲张,惊异于古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刘俊杰说,在数百平方公里的具茨山山区里,巨石文化的遗存有数千处,散布于荟萃山、九里山、崆峒山、大鸿寨、龙门、大牧场等地。发现的一些用石头摆放的圆形大石圈,有的周遭长达几公里,一些山上还散布着难以计数的堆石,类似藏传佛教信徒堆放嘛呢经石现象。从巨石文化遗迹所处的位置和石头堆积的朝向判断,可能与祭祀、天文等早期人类社会行为有关。
  刘俊杰说,这种巨石文化遗存的发现,不仅在中原,而且在国内都是仅见。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5 17:21
有机会的话定去你的家乡看看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7:27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5 17:21
有机会的话定去你的家乡看看

你乘火车到郑州,我带你去禹州。禹州还有出钧瓷的著名的瓷都神垕呢!可看的不少。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5 17:34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17:27
你乘火车到郑州,我带你去禹州。禹州还有出钧瓷的著名的瓷都神垕呢!可看的不少。

好!那去河南首选郑州去拜访老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8:08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5 17:34
好!那去河南首选郑州去拜访老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随时欢迎老弟到来!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4-5-25 18:38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4 23:02
我的寻根之一。

    父亲在世是让我寻母亲家的根,说他们家家大业大根基厚是中医世家,有自家的老祖宗传下来的竹板中医药书,
祖爷爷上辈子一直嘉陵江上的船老大,所有的船支是他们家的,祖籍重庆,姓任,39年后到迁陕西略阳买地建房
又成了大县太爷啦,只听父亲说过,但没去了解,去年回略阳听家里老人也说过,我都不知从哪里寻起{:soso_e122:}
    山哥的文化底蕴深,历史地理军事加文学,写得真是宏大巨作之感,敬佩敬佩,俺象看历史剧一样{:soso_e183:}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4-5-25 18:44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17:27
你乘火车到郑州,我带你去禹州。禹州还有出钧瓷的著名的瓷都神垕呢!可看的不少。

前年焦作的客户送我一个张飞造型的汝窑青瓷,看到他办公室满房间都是红木家私甚感古气弥香的氛围,也有很多地方出的瓷器品{:soso_e142:}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4-5-25 18:48
禹州具茨山岩画,真有中原文化考古价值{:soso_e179:}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19:59
剔透玲珑 发表于 2014-5-25 18:38
父亲在世是让我寻母亲家的根,说他们家家大业大根基厚是中医世家,有自家的老祖宗传下来的竹板中医药 ...

感谢玲珑的喜欢!{:soso_e163:}
你姥姥家的历史如果考证起来,更会是鸿篇巨著才能容纳,我感觉是一部很有故事的奋斗史、创业史。{:soso_e182:}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20:04
剔透玲珑 发表于 2014-5-25 18:44
前年焦作的客户送我一个张飞造型的汝窑青瓷,看到他办公室满房间都是红木家私甚感古气弥香的氛围,也有很 ...

禹州出钧瓷,汝州出汝瓷,汝瓷以青为主,钧瓷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禹州、汝州和那个有少林寺的登封,三市交界。我曾爬上西大鸿寨山,踏在一块分界石头上,就所谓“一脚踏三县”了。{:soso_e113:}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4-5-25 20:14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20:04
禹州出钧瓷,汝州出汝瓷,汝瓷以青为主,钧瓷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禹州、汝州和那个有少林寺的登封 ...

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果然,看了一些片片,的确漂亮{:soso_e142:}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4-5-25 20:22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19:59
感谢玲珑的喜欢!
你姥姥家的历史如果考证起来,更会是鸿篇巨著才能容纳,我感觉是一部很 ...

后来我问过母亲,说过她舅舅曾随张学良在云南当童子军后去台湾;说最可惜的是那些祖传
中医家书解放初期土改四清时被收出来烧了,爷爷哥哥枪毙了,他在场,后不愿意再提家事。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5 20:30
剔透玲珑 发表于 2014-5-25 20:14
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果然,看了一些片片,的确漂亮

北宋时初是汝钧官哥定五大名词,后来北宋变成南宋,汝官南迁,钧瓷一家独秀,便变成了钧汝官哥定了。
作者: 晓雾    时间: 2014-5-26 06:42
拜读山老师宏片学到很多知识。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6 08:48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18:08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随时欢迎老弟到来!

淡定淡定。咱兄弟随意随缘小打小闹。随意小吃就行了{:soso_e112:}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1:39
晓雾 发表于 2014-5-26 06:42
拜读山老师宏片学到很多知识。

文章太长了,读起来就费劲了,没有耐心就读不下去了。{:soso_e127:}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1:40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6 08:48
淡定淡定。咱兄弟随意随缘小打小闹。随意小吃就行了

去有特点的小店,吃著名的小吃,(*^__^*)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6 15:07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6 11:40
去有特点的小店,吃著名的小吃,(*^__^*)

那是最好不过的啦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5:11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6 15:07
那是最好不过的啦

郑州的名小吃还是很有一些的。羊肉烩面不用说,还有全省各地的名吃。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6 15:22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6 15:11
郑州的名小吃还是很有一些的。羊肉烩面不用说,还有全省各地的名吃。

是的,特别是那个什么胡啦汤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5:32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6 15:22
是的,特别是那个什么胡啦汤

逍遥镇胡辣汤。还有开封的灌汤小笼包,开封冲汤羊肉,杨记牛肉拉面,东来顺涮羊肉,老郑州烤鸭,信阳大鱼头,新疆大盘鸡,黄桥烧饼,多了。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6 15:49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6 15:32
逍遥镇胡辣汤。还有开封的灌汤小笼包,开封冲汤羊肉,杨记牛肉拉面,东来顺涮羊肉,老郑州烤鸭,信阳大鱼 ...

烩面也不错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5:55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6 15:49
烩面也不错

郑州烩面好些的有好几家呢!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6 16:14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6 15:55
郑州烩面好些的有好几家呢!

我们这也有挂着这样牌子的店铺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6:28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6 16:14
我们这也有挂着这样牌子的店铺

据说烩面原为西安名吃,经过郑州的丰富完善,就另有了一番风味,西安街头还曾出现“正宗郑州烩面”的招牌,有的打出了“真正郑州烩面”。(*^__^*)好吃就得。{:soso_e128:}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6 16:54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6 16:28
据说烩面原为西安名吃,经过郑州的丰富完善,就另有了一番风味,西安街头还曾出现“正宗郑州烩面”的招牌 ...

我们这也有挂这这样的招牌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6 18:27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6 16:54
我们这也有挂这这样的招牌的

合记烩面是中华老字号。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7 08:35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6 18:27
合记烩面是中华老字号。

那价位也高吧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4:13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7 08:35
那价位也高吧

是的,我不喜欢合记,好几年都没去了。我喜欢萧记。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7 14:39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7 14:13
是的,我不喜欢合记,好几年都没去了。我喜欢萧记。

只要味道正宗合乎咱的口味就行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4:40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7 14:39
只要味道正宗合乎咱的口味就行

萧记现在和合记齐名,非常地道。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7 14:43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7 14:40
萧记现在和合记齐名,非常地道。

也许胡同里的也很地道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4:49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7 14:43
也许胡同里的也很地道

也有几家很不错的,但离我远,没去过。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7 16:03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7 14:49
也有几家很不错的,但离我远,没去过。

嗯嗯,我去北京吃烤鸭同学领我进去的就是胡同里的,据说不亚于全聚德。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7:26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7 16:03
嗯嗯,我去北京吃烤鸭同学领我进去的就是胡同里的,据说不亚于全聚德。

据说北京烤鸭真正地道的还有两家,一家在市内,一家在市郊。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7 17:33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7 17:26
据说北京烤鸭真正地道的还有两家,一家在市内,一家在市郊。

我吃的那一家里北海公园不远,据说是全聚德里的师傅出来自己干的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7:34
虾壳有梦 发表于 2014-5-27 17:33
我吃的那一家里北海公园不远,据说是全聚德里的师傅出来自己干的

现在这种事多了,很难分辨的清,但只要好吃就行了。
作者: 虾壳有梦    时间: 2014-5-27 17:38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7 17:34
现在这种事多了,很难分辨的清,但只要好吃就行了。

嗯嗯,反正同学领着我也不知道东西南北的跟着吃

作者: 罗兰    时间: 2014-5-27 18:15
拜读学习了!{:soso_e179:}
作者: 罗兰    时间: 2014-5-27 18:18
河南的开封、洛阳,郑州我去过。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8:39
罗兰 发表于 2014-5-27 18:15
拜读学习了!

有点学术味道,虽然以散文笔法写出,但也不太好读。
谢谢啦!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7 19:15
罗兰 发表于 2014-5-27 18:18
河南的开封、洛阳,郑州我去过。

要说吃喝玩乐,开封、洛阳好些。
欢迎再来,山哥给你当向导。{:soso_e113:}

作者: 牛芒    时间: 2014-5-28 14:46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5 14:14
旧作,在知己网上也发过。现在重发,算是给小娘子和小胖哥交的作业吧

记得在知己网时您曾玩笑说过;开封话应是中国国语普通话.
据有专家考证,现在的普通话,包括整个北方语系都不是正宗汉语,都参杂了胡音.
正宗的汉语据说是广东客家话.
如此说来,公爵他们说的才是真正的中国话{:soso_e120:}


作者: 罗兰    时间: 2014-5-28 15:19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5-27 19:15
要说吃喝玩乐,开封、洛阳好些。
欢迎再来,山哥给你当向导。

河南地理位置好,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值得一去,
开封的龙亭、相国寺,宋都御街,
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牡丹公园,
郑州的少林寺、嵩山、黄河风景区,都溜了趟。{:soso_e12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8 15:40
罗兰 发表于 2014-5-28 15:19
河南地理位置好,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值得一去,
开封的龙亭、相国寺,宋都御街,
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 ...

俗话说五千年历史看河南,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百年历史看北京。
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陕西刚好翻了个个儿。
罗兰说的这些地方还算好玩,没看过的也值得一看。
近些年全国大兴旅游,河南好多被封存的山水都成了至宝,万仙山、白云山、重渡沟,旅客趋之若鹜。
但整个大别山的开发还远远不够,横亘豫、鄂、皖的大别山,绝对另具一番风情,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就非常诱人。

作者: 虎步漫游    时间: 2014-5-28 18:58
先读挥动鞭儿响四方,很纳闷,这口语咋恁熟悉哩!再读此文,哦,原来是老乡!{:soso_e128:}
作者: 虎步漫游    时间: 2014-5-28 18:59
虎步漫游 发表于 2014-5-28 18:58
先读挥动鞭儿响四方,很纳闷,这口语咋恁熟悉哩!再读此文,哦,原来是老乡!

文字厚重!{:soso_e179:}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5-28 19:06
虎步漫游 发表于 2014-5-28 18:58
先读挥动鞭儿响四方,很纳闷,这口语咋恁熟悉哩!再读此文,哦,原来是老乡!

网上遇老乡,无需泪汪汪。老乡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