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不过如此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4-8-4 02:00
标题: 不过如此
不过如此
■一百多年前,管老头一脸菜色,拖家带口来到碗城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曾是一个御厨。当他打开包袱,拿出几块野菜疙瘩感谢当地乡亲的时候,就更没人相信他了。好在碗城民风淳朴,行慈心善,父老乡亲纷纷拿酒肉馒头接济管老头,管老头吃着吃着忍不住老泪横流: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火连天,颠沛流离,就是良厨也不得而食,仗人济口啊。
幸好本地属三省交界地带,四面环山,与世隔绝,状如大碗,因此被称为碗城;得此地利,除了偶尔有散兵游勇及流寇骚扰,这里的百姓们倒过得太平。管老头为养家糊口,重操旧业,整了个简陋的小饭馆。碗城林茂水丰,食材丰富,管老头颇具慧眼,遍寻当地特产,山花野草,林鸟溪鱼,尝试拿来下厨。他厨艺高深,也善于创新,几年苦心经营,就成碗城第一名厨,并自创碗城菜系——管家菜。管老头临死之时,敦敦告诫子孙:“若无碗城,即无管家。尔等齐心合力,将管家菜发扬光大,为碗城百姓更增美味佳肴。”管老头逃荒多年,苦饿怕了,至死都不忘那点吃的事情,此话说毕,两腿一蹬,嗝了去了。碗城人听了,尽皆唏嘘。
一百多年过去了,管家恪守老管遗言,在碗城发展兴旺,成了当地有名的望族,管家菜也名扬百里。到了管老头曾孙这一代,管家却隐隐分裂,就厨艺的发展创新形成两派,悄然对峙起来。跟他们一起对峙的还有“闻香阁”和“知味斋”。
闻香阁在碗城东大街十字路口,纯中式三层建筑,白墙青瓦,古香古色。正门朝西,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黒匾,黑底涂金三个大字:闻香阁。随眼一看,即知是高档酒楼。酒店南山墙面,一溜开着十来个橱窗,里面摆着各式卤肉、熟食和凉菜,若值饭点时刻,附近居民排队争买,宛如闹市。橱窗顶部安置数个排风扇,一年四季往外呼呼吹风,方圆百米奇香涌动。十字路口人来人往,闻到此香无不食指大动,口角生津,个个吞咽动喉,一脸猴急馋相。传闻有乞丐行至此处,突遭奇香,竟然哭号晕倒。附近学生上下学,常绕道而来,仰头晃脑,将鼻子深深的一吸溜,一个说:“我吃了肘子。”另一个说:“我吃了红烧肉。”志得意满,咧嘴大笑而去。就在山墙顶部的白色墙面上,镌刻四个红色行书大字:“闻香下马”。
闻香阁的老板就是管老头的大曾孙——管吃。
知味斋位于碗城西大街十字路口,正门朝东,也是纯中式的三层建筑。在知味斋隔街对应有一个广场,广场上矗立一对大型青铜雕塑,高约丈半,非狮非虎,形若麒麟,与知味斋遥遥相望,意态相谐,格局极美。雕塑甫立之时,有博学之士信步而来,指之笑道:“此乃饕餮,善品鉴,喜美食。”抬头望见对面的知味斋,抚掌大笑:“饕餮知味来。高也,高也。。。”知味斋未曾设置外卖橱窗,但一楼大厅面积庞大,菜品价格低廉,以供普通食客日常消费。据说碗城卫生部门曾做调查,知味斋附近竟多出胖子,且个个红光满面,嗓如洪钟。有好事者暗中观察,发觉果真如此。就有碗城的家长,忧虑孩子瘦弱,每月常多给几百元生活费,热切交待:“学校的饭食要是不好,就多去知味斋,吃胖点”。知味斋山墙虽无橱窗,墙体上却也镌刻四个大字:“知味停车”。
知味斋的老板就是管老头的二曾孙——管喝。
闻香阁和知味斋当然是碗城最好的酒楼;当地人曾调侃:知味瘦子少,闻香行人多。管家兄弟牢记祖上遗言,酒店虽然做得极高档,但为了回报碗城父老,都开设普通档次的大众消费项目,因此更受百姓青睐。物换星移,世事更迭,一百多年前的前城往事早已烟消云散,多数碗城新旧居民不知道管家菜的历史,更不知这两家酒楼的渊源。所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碗城人有说闻香阁好,有说知味斋好,也有人说两者都好。但去过知味斋和闻香阁的人都知道,在这两个酒楼的大厅入口屏风上,都有一溜金字——正宗管家菜。
那年碗城宣传部门欲推出当地文化品牌,管家菜当仁不让成为首选。闻香阁和知味斋在碗城齐名,不仅存在市场竞争,也有流派分歧,选哪家作为管家菜代表,成为两难。当地电视台有好事者提出,举办个碗城管家菜争霸赛,全程直播,哪家赢就选哪家做为代表。碗城百姓纷纷支持,碗城宣传部长批示赞同,一时全城沸腾。比赛的题目就是管家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七香莹鱼。
莹鱼是碗城特产,肉肥鳞少。碗城南山有个温泉湖。湖水上层水域温度很高,底部水域连通外界大江,水温相对较低。莹鱼即生长在湖底水域,因无法游到上层水域,常年不见阳光,莹鱼通体晶莹透亮,又因湖底四季恒温,水质奇特,其肉异常鲜美。只是打捞不易,必须通过深水垂钓捕获。莹鱼从水中钓出,经过上层热水猝然烫煮,活生生的鱼瞬间已然半熟,故而更加鲜美。而所谓七香,是碗城山中独有的七种香料,莹鱼入锅之前已然半熟,在稍加烹饪的过程中将香料完全融会其中,其味世间难寻,其烹饪技巧也极为考究。这道菜只有碗城有,在碗城也只有管吃管喝两兄弟会做。
比赛前几天,管吃在闻香阁收到一封来信,信里是一幅宣纸,龙飞凤舞写着四个字:“不过如此”。浓墨沉甸甸,衬着雪白宣纸,似有十分重量。秘书莫名其妙,管吃思索片刻,忽而一笑,带着秘书径直去了知味斋。秘书更加错愕,管吃已经有三年没去过知味斋了。在知味斋最高档的一间包房,管吃独独点了一份“七香莹鱼”。不久菜到,管吃尝了一口,秘书也跟着尝了一口。管吃问:“说实话,味道怎么样?”秘书略显尴尬的说:“说实话,我觉得还可以。”管吃微微点头,将那封信原封不动交给服务员,道:“把这封信亲手交给你们管总。”就此而去。路上管吃看秘书奇怪,就道:“我弟弟管喝来我们闻香阁尝了七香莹鱼,给我写了那封信。我们也来尝尝知味斋的,顺便将原物奉还。”半小时后管喝收到那封信,盯着那四个熟悉的墨字,捏着下巴,嘿嘿一笑。
比赛当天,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座无虚席。演出台上两侧各摆开一溜锅碗瓢盆及各式食材器皿,管吃管喝两兄弟各带一名助理,分居左右。台下正中是五名裁判席,宣传部长居中稳坐,其余四人也为当地文化名流精英。主持人是电视台一位漂亮的女主播。比赛开始,管吃管喝两兄弟,各持家伙,但见锅舞瓢飞,刀光铲影,火焰翻滚中阵阵奇香从台上两侧纷涌而来,观众评委暗暗叫好,寂静的大厅中吧嗒吧嗒的咂舌声此起彼伏。旋即,火熄铲停,盛菜入盘。
管吃管喝于两侧袖手而立,女主持人在碟子上做了暗记,左右调换几番,道:“这是一场公平公正的比赛,所有评委在品尝之时,都不知道这是哪家做的菜。”礼仪小姐将菜轮流端到评委处,五大评委伸筷品尝。各个初尝之际面色凝重,继而面带陶醉,继而眉笑颜开,显见很是受用。两盘菜轮番品罢,评委交头接耳讨论良久。宣传部长道:“我作为评委代表说两句。这两道菜,经我们评委组讨论,实在难分轩轾,无法取舍。不如这样,两位选手都是方家,让他们互相进行品评,评委组进行参考,随后做出最终的评判。”
选手互相点评,针锋相对,比赛当然更加热闹,提议受到全场热烈赞同。管吃管喝两兄弟听了,暗自准备说辞。主持人将两盘菜分别端到两人面前,两人各夹了一小口,管吃皱眉不语,管喝咂舌不言。主持人道:“有请两位大厨点评。”管吃缓缓道:“知味斋的七香莹鱼,主菜莹鱼的味道略显不足,香料的味道过于突出,有喧宾夺主之嫌。总体而言,不过如此。”管喝微微一笑道:“闻香阁的这道菜,有几味香料入味太浅,因为烹饪过程很短,未能良好掌握,所谓‘七香莹鱼’,若无七香,名不副实。总体来看,也不过如此。”台下观众听他们互相攻讦,一片嬉笑,都等着这场热闹的结果。
管吃管喝颇为紧张,拿眼看向女主持人,却见女主持人瞠目结舌,在两人中间愣愣发呆。忽然主持人一个机灵,左右看了看,矮声矮气道:“非常抱歉,刚才我一时马虎,犯了小小错误,把两个盘子搞错了,刚才你们尝的都是自己的参赛作品。非常抱歉~~”演播大厅瞬时寂静下来。忽然有人高声笑道:“这不是自摆乌龙吗?”大厅观众全反应过来,顿时爆发出一阵欢笑。管吃管喝站在台上,表情尴尬。
欢笑良久,评委代表宣传部长哈哈一笑,发言道:“管家菜是我们碗城的骄傲。闻香阁和知味斋是我们管家菜的骄傲。两位管总不仅都是管家菜的传承人,也是亲兄弟,你们的作品评委组分不出高下。实际上,现在来看这场比赛啊,毫无必要,这就是流派之争,意气之战。用你们的话说,不过如此吗。我只能说,有管喝这个弟弟,管吃这个哥哥不好当;有管吃这个哥哥,管喝这个弟弟不好当。所以,我建议,这场比赛不分胜负,因为闻香阁和知味斋都代表了管家菜,只有闻香阁和知味斋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管家菜。”宣传部长说完,大厅掌声雷动。管吃管喝都吐了一口气,互相对视一眼,拍肩握手,哈哈大笑。
这场比赛成为碗城一大乐事。赛后不久,管吃管喝兄弟共同成立了管氏餐饮集团,又过不久,闻香阁和知味斋的大门两侧都增添了一副对联,内容相同。上联:客旅闻香到;下联:饕餮知味来。经此比赛,两个酒楼名声更加远播,有很多外地食客专程到碗城品尝。最近,又听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即将来碗城拍摄管家菜,拍摄的主题就是——七香莹鱼。■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8-4 07:11
逍逍的文字历来是比较讲究的,这篇写得引人入胜,且非常扣题。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8-4 07:16
我不会写小说,但我知道,小说的写作过程一般是苦尽甘来的。
作者: 船泊浔阳郭 时间: 2014-8-4 07: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8-4 07:57
船泊浔阳郭 发表于 2014-8-4 07:43
比较站同落花生同学的观点。为什么叫《不过如此》?就是贬低百年老店也走平常路?兄弟反目、门派争斗··· ...
因为征文活动的题目叫《不过如此》。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14-8-4 11:01
公务员宣传部长有水平!{:soso_e179:}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4-8-4 11:30
尽管不便于表明立场,但这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篇上乘之作。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14-8-4 12:59
好像崔永元也认为《不过如此》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4-8-4 13:30
这个版本的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好像有类似的,展开了那简直就是世纪情仇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4-8-4 16:30
最后一段值得商榷,有点画蛇添足。留下空白更好,画面过满就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小说的布局毕竟不同于散文纪实类文字,见好就收吧。个见。{:soso_e181:}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14-8-4 16:42
一部近现代史,或者再往老秦那边加长,浓缩到这“碗”里都能说明问题:智慧的脑袋、勤劳的身板、多艺的双手、多舛的命运......但自然(社会)环境于生存恶劣了些,只好讲求祖传亲传单传等,排斥社会化和工业化运作;竞争没有规则,有也等于没有;乐于互相拆台;社会管吃管喝太少,管人管事太多......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8-4 16:47
逍逍肯定舍不得,跟拍电视剧似的,他最后想要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4-8-4 19:25
呵呵,我也就那么一说,一家之言,一家之言。{:soso_e160:}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4-8-5 16:19
有道理,最后一段可以进行含而不露的处理。
再多写个2000字,增加一些情节,完善一些细节,这篇小说会好很多。
作者: 一过客 时间: 2014-8-6 11:47
生编硬造,不过如此。
点评略.........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4-8-6 20:22
{:soso_e179:}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4-8-10 18:39
闻香、知味,管吃、管喝,通俗故事。
还行,有点故事会的味道。
标题牵强,结局俗套。
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时间: 2014-8-10 18:42
就厨艺的发展创新形成两派,悄然对峙起来。跟他们一起对峙的还有“闻香阁”和“知味斋”。
----------------------
这句欠推敲。还以为是管家之外的两家饭店。
看后面才知道。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8-11 09:51
既然逍逍兄弟这篇小说不参赛,我来点评一下
以我的眼光看,这不是一个好的小小说,只是一个中篇小说的片段
接下来,我两句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8-11 09:55
这句话的衔接词有点问题,不算大毛病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8-11 10:35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4-8-11 10:42 编辑
应当说,逍逍兄弟的文字有韵律,句句段段之间的逻辑顺畅自然,大概已经是下意识的信笔拈花幽香暗传。可能文字人已经普遍认识到写字属于玩物丧志,撂下方格崇拜孔方兄是个趋势,逍逍兄弟不能免俗,不写是个方向,偶尔为之聊做休闲,这也难怪。
关于菜肴素材的写作,基本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情感派,一个典故派。逍逍的这个小说应属于情感派,对于管家菜渊源一笔带过,只能算是个引子。情感的延续也有很多手法可以演绎,但这篇小说的情感冲突过于平淡,实在是大忌。首先,管家菜的走向分歧冲突概念不明晰,也就是说厨作的方向没有明显冲突。既然厨作大同小异,波澜不惊,只是普罗大众的口感差异,那么冲突感荡然无存,小说减色许多。其次,管吃管喝的厨作分路缺乏合理逻辑,若没有历史的干预,没有外来的刺激,没有人性上的变异,一般情况下都会恪守祖训维护美味传承,是什么原因让两兄弟对一道菜的制作表示“不过如此”呢?第三,政府主导的评比因素介入的批判因素过于隐晦。这类冲突的产生很常见,但太多小说人的逻辑结论流于同化甚至献媚拍马。逍逍想说什么但又不能说什么,这种矛盾笔法直接刺激小说乱了方寸。第四,在某个毫无必要节点上非要弄出个第一名第二名,这种非必要的因素是作家们观察要点,能写出脱俗文字可能就是高人与否的分野之岭。当然,隐晦也往往是文人们的狡猾之处。逍逍的这篇小说最后走向和谐,我不由感叹,这前面的所有精美文字都毁于一旦。
大概兄弟长篇理念耿耿于心,长篇对于连环套的发掘是重要的,但结尾是水到渠成的,而小小说刚好相反,只是一个环的多方观察,结尾就讲究呼应那只独环。有人曾经强调结尾的重要性,我想,那大概不是因为小说华丽的需要,而可能是作家们“义理”的落脚点。当然,这里说结尾的重要性是基于基础文本的艺术衔接,而不是单独阉割出来成为静止的结尾艺术论述。
小小说有它的演绎艺术和系统规范,外行人看热闹,此言非虚。
与逍逍兄弟共勉。
作者: 大脸猫 时间: 2014-8-11 11:43
宋朝。猫有事找。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8-11 19:54
感谢点评!令箭辛苦!在杂谈发小说吧,这儿影响大。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4-8-12 03:12
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14-8-12 03:14 编辑
看了令箭兄的评论,我挺高兴的。一是令箭兄能够知人论文,而不是单纯的拘泥于评论小说本身,这让我有“知我者令箭也”的意外惊喜;这本身就是人思想的沟通而不再是简单的文字交流。二是,令箭兄准确的指出这篇文章是中篇小说的容量,小小说的形式,故而不易合裁;并且,也能准确看出我动笔则有长篇创作的冲动与习惯。我觉得这样的评论是极具深度且难能可贵的。
对文章而言,共识之处在于,这篇小说完全就是中短篇小说的框架结构,受制于篇幅,缺乏充分的细节描写、矛盾铺垫、情节冲突,因此很不完美。作为小小说,如果铺垫太长,旁白太多,会显得臃肿繁冗,毫无疑问会使核心故事的描写缩水,降低情节变化而产生的阅读快感。因此,下笔之时,我省略较多,只于重点环节进行提点;这是我故意舍去的部分。同时,为保证文章的文化底蕴与原创格调,保留了较多的环境及其它元素的描写;这是我不忍割舍的部分,因为它完全体现了作者的文化追求与丰富想象,展示了作者更愿意展示的自我形象,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较好的阅读感应。因此,单纯就文章而言,如若更加完美,这篇小说至少需要增加两三千字的描写。
我对这篇小说也很不满意,自我评分也就70分,写到中半甚至有停笔罢写的念头。因为以上问题在创作中的体会十分明显,写下去吧,觉得不是这么个写法;完全改吧,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被比赛临时勾起的一个念头,彻底的敷衍应景之作,感觉不值得为此劳心费神;况且还要远超字数标准。就这么将就下来。
即便如此,令箭所质疑的几点关键环节,在文章仍有体现或暗示,只是囿于篇幅,未能在文中点明。或者说,有点关键点,作者也不想点明。
一、“管家菜的走向分歧冲突概念不明晰”。这个走向分歧应该是很明晰的。“知味斋”讲究“味”,“闻香阁”讲究“香”,这是他们厨艺的不同理念及走向,包括后来对决时两兄弟的相互攻击的言辞,也是落在“味”与“香”上。这一点我没有专费笔墨,因为一来字面体现的较为充分,二来也想省点笔墨。若能按正常篇幅描述,应对此做专门的阐述。
二、“管吃管喝的厨作分路缺乏合理逻辑”,若理解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两人分路可理解为对厨艺的认知不同,没有外来刺激,没有人性变化,就在于他们个人的坚持。同时,“两兄弟对一道菜的制作表示“不过如此””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他们相互不服,而互相斗气贬低。文中较为隐晦的提及,管吃尝了管喝的“七香莹鱼”,征询秘书意见,秘书给出褒奖,管吃微微点头。表示他也觉得管喝的菜味道也还不错,但不符合我的理念,我虽然觉得不错,但仍然表示看不起。这种歧视并非由衷而发的,而是囿于流派之争,门户之见,是一种不宽容不博大的低级行为。所谓高手,要么惺惺相惜,这是值得钦佩的;要么文人相轻,这是需要批判的。他们都是高手,心中可能互相肯定,但面上仍旧相互怒目,做相轻状。这也是很正常的人情世态,也是这篇文章最想批判的地方。也正是基于他们内心之中有相互肯定的基础,在外界的调停下,最终他们才有握手言和的可能。
另外,两兄弟并未放弃祖辈遗训,就是酒店中设置大众菜品,回报了碗城父老,坚守祖辈遗愿。
三、不大明白令箭兄说的“政府主导的评比因素介入的批判因素过于隐晦”意指何处。政府主导完全因为政府需推出当地文化品牌,推出管家菜最佳代表,既然是最佳代表,就要在“闻香阁”和“知味斋”中做出抉择。这是一个圆满的逻辑过程。作者也无意于批判政府(基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性格情怀,所有文章中极少出现批判现实尤其是政府的因素,作者固执的认为大多数的批判是一种执拗,是一种文坛的流俗甚至恶俗,对文章来说难以体现博大深沉之精神底蕴,同时丧失轻灵俊雅的阅读和创作享受。实际上,作者本人对生活,国家,政府一向充满信心。),反倒令箭兄的文章中常有批判政府的行为,或许是令箭兄拿自己创作习惯来进行揣摸,结果在此什么也没摸到。呵呵~~
四、理解第三点,第四点不攻自破。管吃管喝两兄弟分个高下一二,情节上需要,逻辑上合理。最终的解决方法是两家合并,不分彼此,也解决了情节上的矛盾,也满足了读者的情感寄托。这个处理是没有问题的。
同时需强调,文章整体格调是富含文化底蕴的,恪守古典美德的,信守家庭伦理的,这种描述在全文中是由内而外的,浑然一体的。基于此,此篇小说中矛盾走向必须是和谐的,必须是分久必合的,如此处理才能保持基调一致,不负前言。这符合基本的美学原理,也符合作者的审美倾向(作者并未考虑大众审美情绪及标准)。
令箭兄所提议的,有较为惨烈或不谐的结局,在创作思路上也是保持他的一贯批判性、悲剧性的风格。这种手法,必须在文章中进行若有若无的暗示及铺垫,才能保持整体基调,不至于笔下紊乱,转变突兀。《红楼梦》中前半部繁花似锦中,仍有各种暗语、细节暗示灰败、悲剧色彩;读来才觉得顺理成章,即便败兴也不知不觉。而本篇从头至尾,由内及外均是文雅、和谐、积极、瑰丽的。实际上,为保证整体基调,作者对“闻香阁”和“知味斋”的市场竞争一面只做简略提及,进行了相当的弱化,在现实中,这可能是两人真正的矛盾点。故,这篇小说本身就不是现实性很强的小说,而是象征性很强的小说。
另外,文章中有几个较为隐晦之处需说明。
第一个就是管吃管喝互赠“不过如此”,并不真的代表他们对对方的真实评价,而是他们互相斗气的体现。本来作者不想讲述那封信的来龙去脉,那是高雅含蓄的写法,留白丰富,余音绕梁,怕多数读者难以体会,方才明说,实际很是败笔。如果按正常篇幅描写,那一段将是极富东方神韵的一段。
另一个,当他们在比赛中品尝七香莹鱼时,是否尝出来是自己的作品?他们说那些攻击的话语时,又是怎样的心态?作者心中自有设定,而读者可自行琢磨。这是体会本篇文章主题的根本之处。如按正常篇幅描写,此处两人的心理描写和实际行为将有极大反差,很具喜剧性,并能很好的体现批判主题。
第三,就是两房对峙有较为现实的市场竞争因素,前文已说明弱化原因。
以上以作者角度进行评鉴,可做更详尽的阅读参考。哪日有了闲情,我会把这篇文章进行充盈修改,相信会完美很多。
作者: 开的是寂寞 时间: 2014-8-12 11:00
都老有才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8-13 14:56
{:soso_e160:}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8-13 15:05
去一个版块玩,总得给自己找点理由
比如来杂谈,表面上的理由是找杨逍逍侃侃小说
其实我的真实目的是看看春江爬墙头没有,或者看看加菲猫来没有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4-8-13 15:25
管家菜的冲突设置,可能兄弟有自己的主张,只是我没看明白,这个不仅仅是厨作名称或做派的分野,需要内存力量
什么是内存力量,我的理解是两兄弟对菜品渊源的认知程度,可以展开,可以简约,但不能省略
御厨是有点力量的,后代们是不是深得三味是很悬的,甚至在某些时候不仅仅是菜品的传承,而是哲学的传承
比如有大厨说,知己,知天地,知众生。这个小说的众生追求略微有点狭隘,不是知天地之后的那个普罗大众
当然,小小说想展开这个是有些困难,那种探幽的过程不可避免被篇幅压制,是很遗憾
关于政府主持官家菜的某些设置可以当闲笔处理,作为重要桥段来描绘对小说的味道有太大冲击
这与是不是反政府没有关系,就像坚决主张和日本开战的人未必是爱国一样,没有讨论价值
自己内心真实的东西是否印合小说之美,阳刚阴柔皆为审美倾向,个人喜好而已
从阅读上看,毛泽东选集和蒋介石日记并读才有思想的宽度,有自己的比较才有厚度,形成自己的主张才有可能有高度
那些单纯的标签都是比较可笑的,比如生死朗读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可能在卫道士眼里就是色情影片,而不是艺术品
和兄弟交流不累,有机会再说话
{:soso_e160:}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8-13 18:08
令箭 发表于 2014-8-13 15:05
去一个版块玩,总得给自己找点理由
比如来杂谈,表面上的理由是找杨逍逍侃侃小说
其实我的真实目的是看看 ...
春江不是在墙头上,就是在墙头下,要不就是正在爬墙头。
作者: 五十学易 时间: 2014-8-19 10:20
写得不错。
但我对于七香莹鱼半熟后再加调料烹调一说很是置疑。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14-8-19 11:33
小说里的问题,就交给小说里的人去解决。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