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食之乐 [打印本页]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2:27
标题: 食之乐
本帖最后由 云盖山 于 2014-8-28 12:37 编辑

食 之 乐
      其实,好多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偏爱和嗜好,都是小时候培养的。我进城几十年了,乡音未改,饮食嗜好依旧,总也难脱旧时模样。
      曾有这么个说法,食欲从餐桌上来。我喜欢喝羊肉汤的喝欲,确是从羊肉汤的做法上来的。小时候,爷爷带我到出钧瓷的神垕街去赶集,随后带我去喝羊肉汤,惹出我一肚子不高兴。本来,我到神垕,最钟情于吃火烧夹牛肉喝胡辣汤,却偏偏叫喝什么膻得叫人受不了的羊肉汤。爷爷说,不喝羊肉汤咋能叫男子汉,男子汉咋能不喝羊肉汤?保准,我带你去喝的羊肉汤,你一喝就上瘾。他啧啧嘴巴,连声称赞:好喝,好喝!于是,爷爷带我来到一个挂有蓝色牌牌,写有清真字样并附有曲曲弯弯虫子似图形的羊肉馆,一进门就叫道:“掌柜的,来两碗,一碗肥些,一碗瘦些。”
       掌柜的是一个胖罗汉似的粗壮汉子,圆圆的脑袋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肩上搭一条油糊糊的蓝布巾。他应答一声“客官先吸袋烟,立马就上”。掂起火拄,嗵嗵捣开煤火,火堂里立即升起三尺多高的火苗,火苗里夹杂着哔啵作响的火星,火星直冲上黝黑的屋顶,熄灭了。我直担心把屋顶给点着了,爷爷说不要紧,屋顶是水泥板,不怕火。胖罗汉往火上放上铁锅,锅鼻子朝着自己,火苗又从铁锅周围升腾而起。胖罗汉一边从一条羊腿上拉下一片肉来片着,一边扭过脸来和爷爷搭讪,铁锅很快烧红了。胖罗汉用锋利的铁勺砍下一些白糊糊的油脂放进锅里,白糊糊的油脂呲呲喇喇响着化成了清油。生羊肉放进锅里,一声暴响,胖罗汉用他那锋利的勺子搅和几下,衬着一块黑得发亮的抹布把手伸进火里,端起铁锅耍杂技似的把肉簸起来又匀匀势势地落进锅里,放进些佐料,又拨楞几下,舀大半铁瓢白白的肉汤倒进锅里,一片白雾噗的升腾而起,锅里的白汤边上立即泛起一圈白泡泡,接着就咕嘟嘟地滚开了。胖罗汉把铁勺舀来一勺清水倒进另一个盛粉芡粉的盆里,左手伸进盆里捏巴捏巴,捏巴出一勺粉芡,均匀地淋进锅里,小心翼翼地搅和两遍,端起倒进一个大囤囤的碗里,抓一把斜切的长长的但又薄薄的葱段丢进碗里,一碗羊肉汤就做出来了。胖罗汉交代说,秦椒油在桌上,自己按口味调放。
我的食欲被胖罗汉的一系列表演激发了出来。羊肉汤被葱段激出一股子说不出但很好闻的气味,直冲荡着鼻腔,叫人发馋。用调羹勺小心地舀起一些尝尝,没有了羊肉往常的膻味,有一种醇醇厚厚的香味,喝下去浑身通通泰泰的,很好受。再尝尝羊肉,鲜鲜嫩嫩的。从此,到神后街喝羊肉汤,成了我当时最高级的享受,几乎取代了以往啃火烧夹牛肉喝胡辣汤。喝羊肉汤,成为我终生的嗜好。         
       再后来,爆羊肉汤又有了一些改进,加进一把当地用红薯粉制作出的粉皮,粉皮滑溜筋道,吃起来有一种卜溜溜的感觉,犹如吃当下街头热卖的凉皮,特有意思,更增加了吃的兴趣。可惜,现在城里的羊肉汤,都是冲汤羊肉,并不是爆羊肉汤了。
       其实,啃火烧夹牛肉喝胡辣汤的兴趣,也是被老师儿们的手艺激发出来的。我们那里,管叫所有有手艺的人统统为老师儿,算作一种尊称。小孩子闲来无事,到街上看什么都稀罕,我能站在火烧就是烧饼炉子边从老师儿和面、揪面团、打火烧、烤火烧看一个全过程。火烧老师儿有一手绝活,就是揪面团,一揪一个准,放在案子一边的挂着的秤上称一称,高低都差不多,绝对童叟无欺。我好奇地问道:咋恁准?火烧老师儿笑笑说,凭手劲呗。他说的凭手劲,其实就是凭感觉。你不能不承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许就是从看火烧老师儿打火烧得到的启示,我一辈子都对手艺人保持着一种景仰,包括街上修车的、钉鞋的。我对每一个人,不管他或她是干什么的,都保持一份尊重,对社会职业的尊敬。打火烧老师儿教育我做人做事都要讲究诚信,启发我获得了一种平等待人的思想意识。
       拿着热腾腾的火烧,来到咸牛肉铺,你又可以欣赏另一种艺术。我至今仍不明白他们怎么把熟牛肉聚成高高的浑然一体的一垛。大师傅掂一把宽宽的切刀,一点也不耽误和人说话,一眼也不看牛肉垛,却飞快地叫人眼花缭乱地片出一堆薄如蝉翼的肉片,那肉片,似乎透明似的。我也曾问大师傅,干吗片得这样薄?的师傅说,片得薄堆儿大好嚼,味口好。看我不明白,他解释说,你想啊,不会人人的牙口都好,像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想开开荤换换味口,你也得叫他有这个口福不是!堆儿大,就把个火烧填的满满的,你看是不是?他呵呵笑了。
       火烧摊子和牛肉铺子紧挨着,不差几步路,谁也离不开谁。这两家生意,都挺好,成了当时神垕街上美食的代表作。也是好多年以后,我和也是离开家乡多年的神后人说起这两家店铺,他们竟也是记忆犹新,竟也是难以忘怀。
       当中学生去县城玩,县城广场东边的烧鸡铺,又深深地吸引我的注意。我们县城的烧鸡,不像什么道口烧鸡、德州扒鸡都是肚子开了口的,那是一只囫囫囵囵完整无损的烧鸡。偏偏烧鸡铺的大木盘子里,放着七零八碎的鸡子内脏,鸡肝啊,鸡脯啊,鸡胗啊一应俱全。烧鸡铺的老师儿说,鸡内脏都是从鸡屁股眼里抠出来的,把内脏掏空,为的是老汤水能均匀地滋润进去。那烧鸡的味道,当然是美不胜收的,令人发馋,越吃越馋。我深以为发明吃烧鸡不叫吃而叫啃的人,一定是个语言大师。这个啃,实在是用的太好不过了,不啃怎么能出享受美味的快感呢?
       当时,我禁不住问,为什么不把鸡肚子破开呢,那样不是作起来更省事麽?烧鸡铺的老师儿说:那样谁都会,那还叫本事吗?我至今不知道他的说法究竟是炫耀卖弄还是一种调侃。我干吗要弄个究竟呢?保持着一种神秘感,一种距离感,不是更好吗?
       近些年,兴起了什么食文化,有的人深不以为然。仔细想想,人们饮食的习惯和嗜好,还不都是来自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只不过,这种熏陶和培养,不是坐在教室里从书本上获得的。换一个角度讲,社会不就是一个大教室,历史习惯生活习惯不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吗?

作者: 残雪    时间: 2014-8-28 12:52
善于观察生活的细节
才有如此趣味盎然的描写
欣赏山哥贴近生活的文字
问好!{:soso_e16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3:16
残雪 发表于 2014-8-28 12:52
善于观察生活的细节
才有如此趣味盎然的描写
欣赏山哥贴近生活的文字

山哥缺乏艺术的想象力,只能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琐事,罗罗嗦嗦的。{:soso_e113:}
问好残雪!{:soso_e160:}谢谢雅赏!

作者: 端木    时间: 2014-8-28 13:33
色尖上的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趣。{:soso_e160:}
作者: 端木    时间: 2014-8-28 13:36
喜欢这样的文字,读着是一份享受。可惜俺不吃羊肉,那个火烧夹牛肉和胡辣汤到想去尝尝{:soso_e113:}
作者: 端木    时间: 2014-8-28 13:40
道口烧鸡和德州扒鸡我都吃过,老师说的你们县城的烧鸡令人垂涎{:soso_e113:}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3:52
端木 发表于 2014-8-28 13:36
喜欢这样的文字,读着是一份享受。可惜俺不吃羊肉,那个火烧夹牛肉和胡辣汤到想去尝尝

我在县里工作时,曾把烧羊肉汤这样的经历分别说给一位是回民的领导和一位回民同事听,他们都被我的叙述感染了,说光听做法就能认定绝对好喝。
去年,我带着女儿回到神垕,寻找曾经的记忆,对女儿说起那些往事,恰巧被一个人听到了,他就问我,你是神垕人吧?你咋记得恁清楚哩?
现在城市里随便都能找到火烧夹牛肉和胡辣汤,但再也看不到过去那样制作的手艺,吃不出曾经的味道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3:55
端木 发表于 2014-8-28 13:40
道口烧鸡和德州扒鸡我都吃过,老师说的你们县城的烧鸡令人垂涎

我就是因此而喜欢上了烧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开封坛子鸡、童子鸡还有叫花鸡。
现在不是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吗?{:soso_e128:}

作者: 舞婆娑    时间: 2014-8-28 15:09
{:soso_e102:}{:soso_e113:}

食之乐
鸡之苦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5:55
舞婆娑 发表于 2014-8-28 15:09
食之乐
鸡之苦


山哥突然发现,文中所写都和吃肉有关,什么羊肉、鸡肉,整个一肉食动物。{:soso_e113:}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8 16:00
我一直改不了爱吃蘸酱菜,喜欢吃大葱蘸大酱的习惯
只是改成晚上在家吃了
{:soso_e12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6:25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16:00
我一直改不了爱吃蘸酱菜,喜欢吃大葱蘸大酱的习惯
只是改成晚上在家吃了

大葱蘸大酱的习惯山东人的吧?
记得当年新四军到山东后饮食不习惯,就编了顺口溜说:“反攻反攻,反到山东,吃着烙饼,卷着大葱。”{:soso_e113:}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8 18:41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8 16:25
大葱蘸大酱的习惯山东人的吧?
记得当年新四军到山东后饮食不习惯,就编了顺口溜说:“反攻反攻,反到山 ...

东北也这样吃{:soso_e120:}
作者: 残雪    时间: 2014-8-28 19:03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18:41
东北也这样吃

东北许多人的根是山东的
闯关东中的大多数人是胶东半岛的
习惯一样就不足为奇了{:soso_e113:}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19:48
残雪 发表于 2014-8-28 19:03
东北许多人的根是山东的
闯关东中的大多数人是胶东半岛的
习惯一样就不足为奇了

是的,胶东闯关东,山西走西口,东南下南洋。1942年河南大旱,大批农民沿陇海铁路西去,远的跑到了新疆。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8 21:30
残雪 发表于 2014-8-28 19:03
东北许多人的根是山东的
闯关东中的大多数人是胶东半岛的
习惯一样就不足为奇了

黑龙江本土原居民不多
多是外来人口
但是不能说根是山东人
我小时候的邻居就是阜阳的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阜阳在哪里
她爷爷的一口安徽话我们也听不懂
我家邻居里还有江苏的
黑龙江人的根是满族白旗
大多分布在佳木斯和鹤岗市
我弟媳家姓赫
取满姓其中一个字!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8 21:31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8 19:48
是的,胶东闯关东,山西走西口,东南下南洋。1942年河南大旱,大批农民沿陇海铁路西去,远的跑到了新疆。

我姥爷就是一路要饭去的东北
所以我一半是山东人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23:22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21:30
黑龙江本土原居民不多
多是外来人口
但是不能说根是山东人

正白旗还是满八旗入关后的上三旗呢。89年有一次和省水利厅的人一路出差,省厅办公室主任好像是姓萨,正白旗。我开玩笑说,怎么没弄个黄旗、红旗的,咋弄了个白旗?老萨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正白是上三旗,正红还不是呢!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8 23:36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8 23:22
正白旗还是满八旗入关后的上三旗呢。89年有一次和省水利厅的人一路出差,省厅办公室主任好像是姓萨,正白 ...

那我们是本家&
俺是正白旗
不过我现在姓李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23:40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23:36
那我们是本家&
俺是正白旗
不过我现在姓李

因这位老兄的姓比较特别,只记得原来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有个萨空了,我问起时省厅的伙计告诉我,老萨是满族。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8 23:42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8 23:40
因这位老兄的姓比较特别,只记得原来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有个萨空了,我问起时省厅的伙计告诉我,老萨是满 ...

满族人身上有标记的{:soso_e107:}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23:48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23:36
那我们是本家&
俺是正白旗
不过我现在姓李

我比较熟悉的几个满族人,性格都很直爽,且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令人佩服。
郑州市上街区原来有个外宣办主任、宣传部副部长,是满族,也不知道是什么旗,姓王,沈阳铁西人。王姓是她姥爷的姓,她姥爷抗战胜利后还当过国民政府的东北接受大员,但我查资料也没能查出个结果。我记得只有被封为铁帽子王的后裔才能姓王,也不知道对不对?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8 23:49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23:42
满族人身上有标记的

属私密吧?{:soso_e120:}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9 00:18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8 23:49
属私密吧?

也不算,也算!
满族人跟汉族人的小脚趾甲有些不同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1:23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9 00:18
也不算,也算!
满族人跟汉族人的小脚趾甲有些不同

是小脚趾甲分瓣不分瓣之分吧?
曾有一种说法,说分瓣的是地道的华夏民族,即祖先起源于黄淮河流域,不分瓣的是民族融合而来的。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9 12:14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9 11:23
是小脚趾甲分瓣不分瓣之分吧?
曾有一种说法,说分瓣的是地道的华夏民族,即祖先起源于黄淮河流域,不分 ...

是的
那天拍个脚趾甲发上来看看哈{:soso_e120:}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2:28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9 12:14
是的
那天拍个脚趾甲发上来看看哈

男不摸头,女不摸脚,只看不摸哈!{:soso_e120:}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9 12:59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9 12:28
男不摸头,女不摸脚,只看不摸哈!

问题是也摸不着啊
干着急
气死猴{:soso_e113:}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3:35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9 12:59
问题是也摸不着啊
干着急
气死猴

遥感!{:soso_e128:}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3:37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8 21:31
我姥爷就是一路要饭去的东北
所以我一半是山东人

我对山东人整体印象挺好的,豪爽是第一印象。{:soso_e113:}
作者: 桃花灿烂    时间: 2014-8-29 14:06
民以食为天,最近我对美食感兴趣。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4:35
桃花灿烂 发表于 2014-8-29 14:06
民以食为天,最近我对美食感兴趣。

一直以为,穿是主要给别人看的,吃到自己肚子里才是最实惠最实在的。{:soso_e120:}
有违先父“上等人争穿,下等人争吃”的训导,哈哈!

作者: 桃花灿烂    时间: 2014-8-29 14:42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29 14:35
一直以为,穿是主要给别人看的,吃到自己肚子里才是最实惠最实在的。
有违先父“上等人争 ...

说得是,俺们就图个吃喝玩乐呗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5:06
桃花灿烂 发表于 2014-8-29 14:42
说得是,俺们就图个吃喝玩乐呗

是啊,上网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首先就是要开心快乐,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作者: 三棵树!    时间: 2014-8-29 19:14
看着文字就能闻到香味。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19:47
三棵树! 发表于 2014-8-29 19:14
看着文字就能闻到香味。

听这话心里就会美滋滋的,窃喜!{:soso_e113:}
作者: 怜花绣屏    时间: 2014-8-29 19:52
三棵树! 发表于 2014-8-29 19:14
看着文字就能闻到香味。

我在山西陕西的几年里,几乎是天天羊肉泡馍,太爱这口了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29 21:58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9 19:52
我在山西陕西的几年里,几乎是天天羊肉泡馍,太爱这口了

吃羊肉泡馍不来劲儿,我喝冲汤羊肉,就是单称半斤精肉,加热后冲汤,放葱花、香菜。如果要吃面食,就是饼丝--油饼切成的细丝,放在汤中泡软了吃。{:soso_e113:}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30 12:56
能吃出文化,那才叫档次、品位!{:soso_e128:}
作者: 里西湖的王维    时间: 2014-8-31 20:47
美味。呵呵。文字也可解馋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31 23:04
里西湖的王维 发表于 2014-8-31 20:47
美味。呵呵。文字也可解馋

文革初期的66年秋收时节,县城里的中学生参加“三结合”支农大军到农村帮助秋收。吃饭时,房东大嫂一个劲儿地劝学生多吃点,总以为吃得太少了,没有外手们(家庭的男人)吃得多。房东大哥很理解地对大嫂说,你也别劝了,他们的饭量小,肚子里吃的都是字。
作者: 里西湖的王维    时间: 2014-8-31 23:11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31 23:04
文革初期的66年秋收时节,县城里的中学生参加“三结合”支农大军到农村帮助秋收。吃饭时,房东大嫂一个劲 ...

{:soso_e113:}。就是。弄文字的小男人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8-31 23:15
里西湖的王维 发表于 2014-8-31 23:11
。就是。弄文字的小男人

快乐自己,愉悦别人,多好啊!{:soso_e189:}
作者: 残雪    时间: 2014-8-31 23:18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8-31 23:04
文革初期的66年秋收时节,县城里的中学生参加“三结合”支农大军到农村帮助秋收。吃饭时,房东大嫂一个劲 ...

吃字一说让我想起儿时
儿时贪玩,放学总是把书卷吧卷吧就放进书包
总是一学期没完,书就已经破烂不堪
母亲如是便说我那是上学呢,是吃书
我也总是回嘴:吃进肚子里咋就不好了呢
唯一让母亲高兴的是,我的成绩马马虎虎也总能说的过去{:soso_e127:}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9-1 00:05
残雪 发表于 2014-8-31 23:18
吃字一说让我想起儿时
儿时贪玩,放学总是把书卷吧卷吧就放进书包
总是一学期没完,书就已经破烂不堪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想明白,小时候我怎么总是喜欢把每一页的书角都卷起来呢?所以书本就总弄得破破烂烂的,还会影响到阅读。不知道弗洛伊德学说该怎么解释?{:soso_e132:}
作者: 残雪    时间: 2014-9-1 07:43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9-1 00:05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想明白,小时候我怎么总是喜欢把每一页的书角都卷起来呢?所以书本就总弄得破破烂烂的, ...

这个和心理意识有关联吗
我感觉就是一种习惯
一种随随便便的生活习惯
这样的情况女孩子就基本上没有{:soso_e113:}

作者: 云盖山    时间: 2014-9-1 11:46
残雪 发表于 2014-9-1 07:43
这个和心理意识有关联吗
我感觉就是一种习惯
一种随随便便的生活习惯

肯定和心理意识有关,但我想不起是在什么状况下有了这样下意识的动作。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