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杂谈2014 ● 秀秀你的文104】互联网时代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学书籍 [打印本页]

作者: 沧浪之水    时间: 2014-12-23 21:12
标题: 【杂谈2014 ● 秀秀你的文104】互联网时代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学书籍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4-12-23 21:18 编辑

互联网时代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学书籍

    前几天没有网络,用不了电脑,也看够了微信,便从书架上抽出沈从文的短篇小说集来看。将沈从文的文字与互联网时代催生出来的速食文化相比,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与没落,陡然生出鲁迅笔下九斤老太 “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从互联网普及以来,大概有十年时间没有认真看过传统文学书籍了,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知名作家的文章,更是鲜有问津。不仅仅是我,或许大多数人也有此同感。
    曾有人统计,说我们现在中国人读书少了。其实不是读书少了,而是阅读的纸质书籍少了,阅读的电子信息量却增多了若干倍。无论是车上、枕上、厕上,几乎人人都是手不释机(手机),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上网,或聊天、或看帖子,每天的信息量和阅读量都很大,但真正能够入脑入心的又有多少呢?大多数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成了过眼云烟,囫囵吞枣般看过就忘掉了,根本来不及思考和品味,就又被下一个帖子所吸引。如同匆匆奔走在职场路上的人群,看上去都很忙碌,但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认真观察和欣赏周围的风景?会抑制住浮躁的心态,认真思考自身的言行及前进的方向呢?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既没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情调,又没有了“拥炉围读”的温馨氛围,也看不到且读且吟的豪迈和掩卷沉思的肃静,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的争辩声,更多的是转向网络中无聊的互动。“孔乙己”作为读书人的典型代表,将不仅不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而且连“回”字怎么写,恐怕都要反复想过之后才敢动笔吧。因为有了输入法,根本不需要会写,会读、会认就行,提笔忘字将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读书人”的雅号也会被互联网思维所湮灭,成为过时的符号,被卷入到历史角落的尘埃里。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交流方式。读沈从文的小说,虽然句句都惜字如金,却常常不惜长篇累牍地用数万字来讲述一件事情。通过刻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维,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含蓄,需要去认真思考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才能理解人物的内心独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精雕细琢出来的精品。不像互联网文字那样直白,寥寥数语,便知道了事情的结局,甚至连过程都省略了。简捷是简捷了,但过于苍白和直接,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兴趣和咀嚼的味道。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积淀的语言和文字的魅力大打折扣,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将逐渐丢失。所以互联网文化很难再熏陶出温文尔雅又不失豪迈的男人、婉约典雅又秀外慧中的女人了,男女的社会特征将越来越趋向于中性化;所以才有了眼前忙碌的身影和匆匆的步伐,有了网络聊天多于面对面交流的尴尬,有了近在咫尺却懒得交谈的陌生,原本平常的天伦之乐也成为一种奢侈。这最终的罪魁祸首,就在于抛弃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互联网的普及,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既不能因噎废食、一味排斥,更不能完全依赖,视为万能。说到底,互联网就是个工具,借助工具,可以让双手发挥更多的作用,但不能舍本逐末、买珠还椟,更不能割腕断臂,依赖工具来完全取代双手。互联网正如段子中说“微信”的那样,微微相信而已,不要全信。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14-12-23 21:22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视力越来越差。
作者: 花若惜    时间: 2014-12-23 21:23
同感,平日里更喜欢闲暇时在安静的角落里,冲杯咖啡,捧本封面朴素的书,个中享受,是网络不能比的。
作者: 花若惜    时间: 2014-12-23 21:27
于心境而言,网络让人浮躁,倒是真的。网络最大的好处是交流吧。
作者: 逍遥风    时间: 2014-12-23 22:46
阅读纸质书籍是种享受。而网上阅读少了不少的道不明的味。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4-12-24 15:47
欢迎楼主!
互联网电子时代还有很大的好处是整合了我们的碎片化时间,这个是传统文化书籍难以给予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