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媒体报道]洛阳志愿团队发起众筹为800余名抗战豫兵“作志” [打印本页]

作者: 失败的匈奴    时间: 2015-5-14 22:06
标题: [媒体报道]洛阳志愿团队发起众筹为800余名抗战豫兵“作志”
□记者段伟朵

  本报讯11日,洛阳民间关爱抗战老兵组织——洛阳红山石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失败的匈奴”(本名李磊,以下简称“匈奴”)在网上发出“众筹出书,为豫兵作志”的信息。记者联系“匈奴”了解到,自2004年至今,经志愿者走访已发现河南抗战老兵800余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志愿者们希望将抗战老兵的图片和讲述以出版物的形式刊印,遂发起众筹活动。


[事件]发起“众筹”,为800余名抗战豫兵“作志”

“这些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曾经在民族危亡之际,用自己羸弱的青春守护过这片山河……目前我们编辑了第一册抗战老兵的图片和文字,将以正规出版物的形式刊印。现向大家求助,为河南八百位抗战老兵募捐每人一册35元的《豫兵志》。”11日早上10时许,“匈奴”在朋友圈、微博以及论坛上发出了众筹活动的通知,随后一整天,他不断接到回复,大家以各种形式给予帮助。
  11日晚上7时,记者在洛阳市红山石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地点——洛阳市老城区一间地下室里见到了“匈奴”。据介绍,目前河南范围已发现抗战老兵800余位,健在的最大105岁,最小83岁。《豫兵志》分为“枪响卢沟桥”、“鏖战淞沪”、“大战台儿庄”、“浴血中条山”、“远征滇缅”、“会战中原”、“日落西峡”以及“出兵图”8个部分,由亲身经历过的老兵真实讲述,“还原”不同阶段的抗日战役。
  为啥要出这本《豫兵志》?“匈奴”介绍,据统计,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有189万豫兵应征入伍,奔赴前线,但目前没有正规的“豫军”说法,也没有系统的著作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匈奴”表示自2004年走访至今,每当空闲闭上眼睛,老人们的音容笑貌宛在。“有些老兵找到两三个月,甚至一周后就去世了,这是我感到最遗憾的事。”“匈奴”说,有一次他提前一天与老人约定次日前往,到达时等待他的却是一挂灵幡。
  [感触]莫名的责任感与快乐让他坚持至今
  记者也曾采访过几名抗战老兵,由于地域、高龄等原因,不少老人几乎已无法与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匈奴”如何打入老人内心,让他们敞开“心扉”呢?
  “很多时候,沟通不仅要用声音,更要用心,老人们不想听的东西,他就可能听不到,反过来也是这样。”“匈奴”说,常年与老兵们对话,已经让他“摸熟”了当年的一些口语、土语。此外,他还善用老兵们容易理解的肢体语言,比如,拍拍肩膀,就是问军衔的意思。
  有一次,他跟老兵交流时,说到了老人熟悉的军长、团长,老人被彻底带到了过去的年代,对着30多岁的“匈奴”说,“你咋都知道?我当时咋没见过你?”
  “支持我走下去的,除了莫名的责任感,还有很多快乐,这是其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匈奴”说,与老人们的“无障碍”交流让他收获更多信息,老人们对他的信任,有时候就跟亲人一样。此外,一些特殊兵种的发现,也让他有一种“拾到宝贝”的欣喜,比如在河南省发现的第一个飞虎队员、第一个坦克兵、第一个伞兵、第一个女兵等。
  [进展]已“众筹”近4万元,初稿已整理完成

  2004年至今,“匈奴”作为一名民间的志愿者,走上了寻访、援助抗战老兵的路,11年间,他接触抗战老兵400余位;不少在洛阳的抗战老兵,“匈奴”一年要去拜访六七次,他还在抗战老兵人数较为集中的驻马店西平县建立了“老兵活动中心”。
  “这种走访坚持久了,就会有一个连锁的效应,通过媒体宣传或者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老兵被发现。”“匈奴”回忆,2013年的走访达到一个“顶峰”,他辞掉了工作,“全职”走访老兵,一年“新发现”141位老兵。
  今年,“匈奴”又忙开了出书的事情。他认为,这些老兵在抗战中的事迹闪耀荣光,值得传播。“我们的照片也许粗糙,文字也许有偏差,但我们保证只做最原始的记录。”
  截至13日晚记者发稿,“匈奴”已收到了百余位朋友给予的援助,“众筹”到资金4万余元。“比想象中的更顺利,初步计划出2000册,从目前‘战况’看,已完成计划过半。”
  他希望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能将《豫兵志》送到老兵手中。目前,这本书初稿已整理完成,交由南京市的一个出版社,首批资料共100名老兵,出版社将根据编辑情况进行整理,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出版。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