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媒体报道]三位河南老兵 亲历的卢沟桥烽火 [打印本页]

作者: 失败的匈奴    时间: 2015-7-8 08:26
标题: [媒体报道]三位河南老兵 亲历的卢沟桥烽火
本帖最后由 失败的匈奴 于 2015-7-8 08:28 编辑

[attach]350811[/attach]

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
[attach]350812[/attach]
宛平城内的中国军队出城作战
[attach]350813[/attach]
北平学生乘车前往卢沟桥准备誓死守卫国土

78年前,卢沟桥畔响起枪声,中国守军英勇抗击侵犯的日军。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29军近10万人中,有不少于2万的河南籍将士。
在河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亲身走访、确认了多名参加过卢沟桥之战河南老兵身份的洛阳红山石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磊(网名“最后的匈奴”),提供了他和志愿者整理出来的老兵口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抗日序幕拉开的历史时刻。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实习生 孙逸璠
[attach]350814[/attach]
两军相逢勇者胜
“那时候,‘老日’很坏,没事就挑衅,记得我在颐和园站岗,‘七七事变’前不久,几个‘老日’非要进去,告诉他们是军事禁区不能进,还在那里胡闹。我不再说话,把背后背的大刀抽出来,横在那儿,他们这才感到害怕,灰溜溜地走了。”
“当时‘老日’在北平地区也驻有军队,与我们29军摩擦不断。知道我们搞军事演习,他们就也搞军事演习。晚上演习回来两支部队碰头了,谁也不让路,面对面,头碰头,肩膀扛肩膀,就是不让。我们29军武风盛行,日本兵扛不过我们!”
赵金典 1919年生,驻马店西平人,1935年因长城抗战慕名参加29军,被选入37师特务团手枪营。2008年10月去世。

[attach]350815[/attach]

老百姓争着给抗战将士送瓜
“7月27日,我们团接受命令,连夜进入天津。到天津后,天已经黑了,部队越过三马路、四马路,到了日本运兵车集中的老车站。经过四五个小时战斗,到早晨六七点钟,我们消灭了敌人,撤出了战场。这时天亮了,群众开门看到我们露宿街头,马上邀请我们到自己家里休息。”
“老百姓给了我们很多吃的东西,当时西瓜多,老百姓争着给我们切瓜送瓜。我是卫生员,双手都是血,一名老奶奶就喂我吃,我很感动。老百姓是希望打日本的。”
赵新立 1919年生,漯河临颍县人,因二叔在29军132师,1935年就加入29军,被分到机枪连,后调到团卫生队当护理员。
[attach]350816[/attach]
顶着鬼子枪火抢救战友
“卢沟桥跟鬼子作战,我们躲在一个大冢(大坟墓包)后边,当做掩体。有个战友被击伤,伤势严重,在离我们不远的两冢中间,大概有30米的距离。连长看了半天,对连里的一个人说:‘你去,把人救回来,枪拿回来。’那人不敢,连长让另一人去,这人也不肯。我们这些当兵久了的人都知道,鬼子特意把人打伤,等人来救时再打救兵。连长没再吭声,只是看着我们。我看不下去了,没等连长问就冲了出去,刚扶起伤员,鬼子的枪就响了。我头上的帽子被打飞,伤员也再次被击中。最后人也没救回来,只把枪拿了回来……”
李运从 1916年生,驻马店西平人,19岁入伍29军38师2营8连,步兵,2010年2月去世。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这是一首当年创作的歌曲,今天听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
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隳突真逍遥;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
(本版历史图片来自新浪,老兵图片由志愿者提供,感谢洛阳红山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著名作家方军的大力支持)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