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鞋匠论史之:单于的女人(西汉卷第一,已完) [打印本页]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4 17:22
标题: 鞋匠论史之:单于的女人(西汉卷第一,已完)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8-27 08:12 编辑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叛汉,以其都城马邑投降匈奴。此时是汉高祖六年,距离刘邦击灭项羽,平定天下刚刚一年。
  
  这个韩王信并非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而是韩国王室子孙。因为跟从刘邦平定天下有功,项羽败亡后被封为韩王,所称王的地方是先前韩国的故地。韩王信此人很有勇略,另外根据史书记载也是相貌堂堂。所以刘邦担心韩信占据韩国要地后,将来可能对自己或是自己的子孙不利,于是第二年又借口防备匈奴,将韩王信由原来的韩国故地,迁徙到了太原。
  
  这一年,汉初三杰之一的楚王韩信,刚被刘邦收拾,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而历史上为了区别这两个韩信,就把马邑这位称为韩王信。按说,韩王信刚到太原时,是很忠心且有责任心的。他上书刘邦,为了更便于抵抗匈奴,将自己的都城从太原迁到了马邑。马邑是现在的山西省朔州市,距离太原二百公里,地处雁门关外。而雁门关外,就是八百里金沙滩,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此时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正处于极盛时期。出于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财富的觊觎,又或者出于对当年蒙恬北逐匈奴的报复。匈奴屡次侵扰刚建立的汉王朝边境,而马邑常成为战争多发地带。公元201年时,冒顿单于亲率10万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不得已一面派人向中央政府求援,一面假装与匈奴求和。
  
  这其实也算是一个拖延时间的不得已策略,并不能说明什么。可这种求和的举动,直接刺激了刘邦敏感的神经。所以,刘邦一面组织援军,一面派使者质问韩王信。而韩王信很直接地想到了另一位韩信的下场,所以干脆投降了匈奴,并配合匈奴围攻太原。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汉初时刘邦与异性诸侯王之间,是缺少基本的信任的。这也难怪,这些人不久前还是刘邦那位老对手西楚霸王项羽的“忠诚盟友”,而从刀头舔血,无数次众叛亲离状态下滚过来的刘邦,是很难对韩王信有多少信任的。所以,刘邦立即组织了32万大军,亲自北击匈奴,顺带讨伐韩王信。
  
  战争开始之前,刘邦应该是深信,凭借自己刚刚平定天下的精锐之师,势必会像当年秦始皇北逐匈奴一样,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他之所以亲自统军,应该也与对手下人不信任有关。战争一开始,汉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战线也延续到了马邑之北的平城(即今大同),而刘邦正准备乘胜追击时,却中了冒顿单于的诱敌之计。
  
  刚刚在国内战争中获胜的西汉政权,此时对于匈奴这个民族应该是陌生的。而作为汉初的杰出军事统帅,刘邦应该深谙兵法。他其实曾派出十几位使者刺探匈奴的虚实,以求知己知彼。只是这十几个人回来都说,他们在匈奴所见到的匈奴人尽是老弱病残,可以一战取胜。其中只有一个人表达了不同意见。
  
  这个人认为常理来讲:两国正在交战姿态,应该尽可能的炫耀自己的长处,威慑对手才是,而他在匈奴的领地上,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是很反常的情况,一定是匈奴人故意示人以短,以便于出奇兵伏击汉军。
  
  可刘邦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认为他扰乱军心,就将他抓起来,准备战胜匈奴后再回来治罪。而随后的战局证明了这个与众不同者的不凡见识,刘邦也终于在公元前200年,在大同附近的白登山被匈奴40万骑兵包围,史称白登之围。
  
  其实,造成这次包围的原因,除了刘邦的轻敌之外,更大的因素是对敌情不明。而这个与众不同者的之所以会有如此意见,是因为他曾有个身份是陕西戍卒。
  
  刘敬,原名娄敬,在这次与众不同的意见之前,他曾劝当时准备定都洛阳的刘邦改都长安,因此被刘邦赐姓刘。刘敬以前的经历,他应该与匈奴人打过交道,因此,才能看出与十几位使者所看到的相同表面现象之外的不同来。但处于刘邦此时的立场,他即使相信刘敬所言不虚,恐怕也在内心坚信自己手下能征惯战的劲旅一定能击破匈奴。否则,他大可不必将刘敬关起来“秋后问斩”,完全可以将刘敬立斩于军前,因为大军已经蓄势待发,刘敬此时的言论,无异会动摇军心。
  
  只是,事实印证了刘敬的推断。而刘邦被冒顿手下的骑兵整整围困了七天,最后还是陈平出奇计,才得已脱围而出。
  
  关于白登之围中陈平的奇记,史书讳莫如深,陈平世家中说这个计策比较机密,世上人都不知道。通行的说法是,陈平建议刘邦派人送了很多金银财宝给冒顿的阏氏,然后通过单于阏氏游说冒顿才退了兵。但这个说法有些问题,因为冒顿是匈奴不世出的英雄人物,绝不可能因为自己老婆的几句话就放弃这个一举灭掉汉朝皇帝的机会,而作为匈奴的皇后,单于的阏氏也不大可能因为些金银财宝就成了敌人的说客。那么,这个计策于是后人就有了一些演绎:
  
  比如,刘邦被困白登山的是轻装骑兵,后面还有二十万步兵。而七天围困后,步兵大队应该已逼近白登。再比如,陈平知道嫉妒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对单于阏氏说,刘邦准备送美女给冒顿单于,阏氏担心汉朝的美女到来而使自己失宠,所以才力劝冒顿撤军。
  
  但还有个看起来有些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于陈平奇计的真相——大概一千年后的唐代,有一本书叫做《乐府杂录》,里面给出了白登之围的另一个匪夷所思的说法:
  
  陈平知道单于的阏氏很嫉妒,于是就造了个木偶美女,在围城的城头上翩翩起舞。而阏氏在城下看到,由于距离的原因,以为是真人。就认为城破后冒顿必然将此女纳入后宫,所以就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撤围而走。
  
  与前面计策的推论不同,更合理的因素在于,单于的阏氏是有自己所掌握的军队的。而陈平造机器人的说法,则显的有些超越当年的科技发展。但不管怎么样,阏氏率军撤围,更合理于她利用枕边风游说冒顿。
  
  而冒顿,因为自己老婆突然撤军的举动,再加上可能汉朝的援军确实逼近了白登山,所以不得已放过了刘邦。但这次大战,应该使双方都认识到了一口吞掉对方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于是此役过后,双方开始了近七十年的合战攻守,汉朝一直休养生息,直至汉武帝时国力强大,最终一举北逐匈奴。而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却不是安汉朝天下四百年的张良与六出奇计,并最终安刘氏天下的陈平,而是这个差点被杀的刘敬。
  
  史书记载陈平六出奇计,佐刘邦平定天下。而刘敬的总共四次献计,计策虽称不上奇妙,但却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一次是他劝刘邦定都长安,奠定了千年古都长安的历史地位。第二次就是劝刘邦不可与匈奴交战。第三则是建议汉朝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第四是征天下豪强迁居关中。
  
  和亲就是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联姻。说白了,就是利用女人换取暂时的和平与稳定。和亲行为在汉朝之前虽然也有,但作为国策真正确定下来,却是因刘敬的建议而始,并且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几年前一部热播的青春偶像历史剧《大汉天子》里,有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台词,应该是黄晓明所扮演的汉武帝所说:“只要我大汉还剩下一个男人,就绝不会让女人去和亲……”
  
  而这句虚构出的台词,热血程度在我看来,已超过那句真实存在于历史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当然,两句都发生在匈奴身上,而这个后来消失于历史深处,却影响中国历史甚至人类文明史的深远的民族,还是有必要简单说一说的。
  
  匈奴与其说是一个民族,不如说是一个民族族群。中国的史书记载他们是夏禹的后代,也就是说与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匈奴的风俗与中国不同,中国人讲究束发,穿衣服时左侧衣襟压住右侧,这叫束发右衽,而匈奴相反,则是披发左衽。
  
  根据现代基因调查,匈奴人种有黄种人,有白种人,也有二者之间的混血人种,更符合民族族群的说法。这个民族强大起来,应该是在战国时期,他们逐渐吞并周围部落和民族,并开始侵扰中原王朝。赵国的李牧,曾经大破匈奴,而秦始皇更是派蒙恬率军30万北逐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匈奴的真正强盛,却是从冒顿单于开始的。
  
  冒顿时代,虽然匈奴刚刚崛起。但当时中国北方,最强盛的却不是匈奴,而是东胡。中国史籍认为,因为东胡居匈奴之东,故名为东胡。但现代语言学家与史学家认为,东胡其实应为通古斯,是后来鲜卑、乌桓以及后世女真的祖先,也是现代鄂温克族的祖先(俄称为通古斯人)。这个民族强盛时,拥有二十万骑兵。但在战国时却被燕国与赵国接连打击,实力已大不如前。
  
  东胡虽然实力在下降,但仍然是草原霸主,且不断依靠自身实力敲诈和勒索匈奴。当时的匈奴,大概游牧在现在的鄂尔多斯草原一带。东有东胡,西有月氏,处在夹缝当中。匈奴其时的首领是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
  
  头曼这人,应该是历史记载中匈奴的第一位单于。可以认为,匈奴人是在他带领下才成为一个为世人所知的民族。他的施政纲领很简单,就是敌强我退,敌弱我进。他本有原配夫人,生下的太子就是冒顿,但后来原配夫人去世了,而头曼的继室又生下了少子。头曼喜爱少子,所以想废掉冒顿立少子,于是想了个招让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可把冒顿送到月氏后,又立即发兵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杀掉冒顿,但冒顿却在月氏抢了匹宝马跑了回来。
  
  从头曼这个举动来看,他不直接杀掉冒顿而要假手月氏人,应该与冒顿的母亲家族有很强的军事力量有关,这也从旁印证了白登之围中冒顿老婆突然撤军的举动。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的习俗是弱肉强食。所以头曼认为冒顿是个勇士,就打消了杀死他的心,反而派他率领万人骑兵。但冒顿却对自己父亲的举动怀恨在心,就训练自己手下,以便于刺杀其父。
  
  训练过程是这样的:
  
  冒顿制作了响箭,命令手下说,自己的响箭射向哪里,手下人的箭也必须射向哪里,有不服从服命令的斩。于是,他用响箭先射猎物,不服从命令者都斩,又射向自己宝马,直到射自己的老婆,然后是自己父亲的座骑,最后利用打猎的机会,射死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过程,可能有几个需要思考的地方:第一是,经过这样训练的,冒顿手下的万人队还能剩下几人。第二是,作为单于的女人,这命真的是很贱啊。第三则是,在冒顿的残忍之下,可能隐藏着其他的目的。
  
  史记匈奴传记载,匈奴人的习俗虽然英勇好战,但基本上是逐利。换句话说,就是有利的时候就奋勇直前,无利的时候就作鸟兽散。并不以退却或逃跑为耻。而这样的军队,抢个劫是可以的,要大规模兵团作战,显然是不符合的。
  
  所以,冒顿大约依靠手下这支人数剩下不多,但却号令如一的铁军,以及自己母亲娘家势力的支持,杀掉了头曼的幼子以及自己的后母,自立为单于。
  
  一个强大,令世人畏惧的匈奴,自此屹立于北方草原。
  
  此时是公元前209年,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也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之年。冒顿自立为单于之后,当然会有更多的女人,而且,他首要解决的事情,也就是统一北方草原的问题。
  
  东胡听说匈奴换了首领,当然要试探一下这个新君对自己草原老大地位是否认可,于是派人向冒顿索要宝马,而冒顿居然给了他,又向冒顿索要他的老婆,冒顿也居然把自己最喜欢的女人送给了东胡王。东胡王大概对冒顿这种很配合的举动很满意,他们即使内心中认为冒顿惧怕东胡,但恐怕也不会认为敢于杀父自立的冒顿是省油的灯。所以,东胡王提出了第三个要求,要一块当时处于东胡与匈奴之间贫瘠的土地。
  
  于是要求提出来后,匈奴的大臣见冒顿对东胡一贯的忍气吞声,连自己的宝马和媳妇都送给了东胡王,更何况东胡要的这块地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于是顺理成章地认为这地该给。
  
  可没想到冒顿大怒,他说,钱财和老婆是身外之物,送给东胡王也就送了,但土地却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够轻易送人?于是他杀掉了那些认为应该送地给东胡的大臣,立即举兵攻打东胡——东胡没有任何防备,所以这战被匈奴一举歼灭。
  
  冒顿对于东胡的一系列举动,完成了骄敌、示弱、成功激发国内对东胡人的怒气,顺带完成了内部清洗。只是在这过程中,倒霉的又是自己的老婆——当然,不太清楚这老婆最后是不是被冒顿抢了回来,也不清楚她是不是后来在白登之围中愤而撤军的那位。但可以猜测的是,即使不是,这位白登城下的单于阏氏也大概会很清楚单于身边女人的命运,也很清楚那位跳舞的汉族美女一但来到冒顿身边,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所以,她后来的举动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匈奴短时间内在冒顿率领下,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并趁中原内乱之际,重新侵占了当年被秦始皇收复的土地,史称控弦之士三十万,并直接开始面对刚刚建立起来满目疮痍的汉王朝。
  
  随后,这个民族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的困惑,继续存在了八百年,在以后的文章中还要不断的被提及。而白登之后的这一年,我们还是要继续说说那些被用来的亲的女人……
  
  或者直接称她们为单于的女人。而这些女人,很多人是没有留下名字与事迹的……
  
  在刘敬的建议中,他首先建议的是让刘邦派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前去和亲。因为刘敬认为,作为刘邦嫡女的鲁元公主嫁到匈奴后,一定会因为刘邦的缘故而被冒顿单于所重视,那么她必定被立为皇后,她和冒顿所生的儿子就会被立为太子。冒顿死后,鲁元公主的儿子就会成为匈奴单于,这样靠军事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会通过和亲的策略完成——因为刘敬认为:天下没有外孙打姥爷的道理。
  
  刘邦对刘敬这个建议是完全认可的。并真的准备让鲁元公主前去和亲。但却因为自己老婆吕皇后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没有派鲁元公主,而是在宗室中选了一个女子冒充鲁元公主前去和亲。
  
  其实,刘敬在建议中已预见到了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提前对刘邦提出,如果派宗室女的话,最终会被冒顿轻视,达不到和亲的效果。只是,刘邦的老婆的地位要大大强于单于女人的地位,皇帝所生女儿,怎么也不可能被派到匈奴那种不开化的地方去给别人作媳妇。所以,和亲最终没有如刘敬所期待。不过,从匈奴人的习性来看,他们对中原王朝财富的兴趣,要大于土地的兴趣。更何况,随着和亲公主所到来的还有大量匈奴人所期待的中原王朝的财富,所以,这个举动到是换取了一定时间内汉朝和匈奴间的安定和平。
  
  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问题,当刘邦开始决定以鲁元公主和亲匈奴之前,鲁元公主已嫁给了当时的赵王张耳为妻。虽然百度百科说,鲁元公主嫁赵王张耳是在和亲之后,但从她们的女儿张嫣十一岁成为孝惠帝皇后来看,显然生于公元前202年,那便是嫁于和亲事件之前——百度百科显然不足为凭,顺便提醒下爱百度的朋友。
  
  因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会讽刺刘邦这种以次充好,不讲信义,并夺他人妻(只是打算,并未实施)以嫁冒顿的行为。另外说一句,鲁元公主与张耳所生的女儿,后来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汉惠帝——这便是民间所传“脏唐臭汉”的由来,另外,从东汉卷可以看出,汉代对于后世所谓的乱伦,是不大讲究的,所以,“脏唐臭汉”是讽刺的这两代君主乱伦,而至于同性恋之说,那是中国古代一个普遍的现象,实在不足为证。
  
  这位被刘邦选中的宗室女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我们也更不清楚其人在匈奴的处境与遭遇,但汉朝中央政府却因此获得了短暂的休养生息机会。可畏纸中是包不住火的,刘邦用宗室女冒充公主的行为,终被冒顿发现。而且,历史经验表明,在国家利益的争斗中,血缘关系都未必靠的住,更何况是姻亲关系?
  
  所以刘邦死后,冒顿再次向中原王朝挑战,并给当时执政的吕皇后发来一封现在看来充满了挑逗、侮辱与猥亵的国书。这封信的核心内容大约是:我是个孤独的草原君主,你也寡居很久了,我俩不如过一起吧。
  
  这种堪称奇文的国书,纵观中国历史,实在是少见。
  
  吕后看到此信后,当然是大怒——换成任何人也会大怒。但她却因为季布的一席话,居然忍下了这个最严重侮辱。因为也没办法,打不过……
  
  所以,吕后回书:我已老的不成个样子,单于估计也不会感兴趣,还是派个年轻的陪您过吧……
  
  好像后世的中原王朝,还没有这样读来让人心酸和愤怒的国书。但吕后杰出女政治家的本色,却千载之后仍然让人所欣佩。
  
  我们同样不太清楚这位和亲的宗室公主的名字与她在匈奴的遭遇,更不清楚她是否与先前那位公主相遇。但,本来怀着挑衅或者泄愤心里,准备因此事和汉朝大干一场的冒顿单于,却因为吕后出乎预料的举动,心里有了愧意。
  
  于是吕后以及被埋没名字的两位公主的隐忍与牺牲,再次换来汉朝数年的平安——当然,以匈奴人的天性,边境小规模的摩擦与抢劫还是有的。
  
  从汉高祖刘邦至刘武帝北逐匈奴之前,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六朝,共派出十位和亲的宗女,而这些女人一律没有名字流传下来。而最先流传下来名字的和亲公主是汉武帝时嫁于乌孙王为妻的刘细君,她是江都王刘建之女,我们可以从她身上管窥一下这些和亲公主在异域的遭遇:
  
  刘细君的父亲刘建,是西汉有名的恶心诸侯王,当时大臣评价他的行为是禽兽不如。他的罪行是:与自己父亲的姬妾乱伦,强奸自己的妹妹,逼迫宫女人兽杂交……
  
  刘建后来因谋反自杀。她的女儿细君就被派到了乌孙和亲。
  
  乌孙大概在现在的新疆伊梨河流域。刘细君时代,汉王朝已对匈奴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将匈奴王庭逐至漠北。而作为先前匈奴的附庸,后来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汉与乌孙的联姻是起着抗击匈奴的意义的。
  
  所以,细君公主在乌孙的待遇,肯定是好于先前和亲匈奴的那些公主的待遇的。但乌孙虽然强大,在西汉与匈奴面前可称的上是不值一提。所以,乌孙势必采取首鼠两端的政策。匈奴听说乌孙娶了汉朝公主,也送了个女人给乌孙王,乌孙照单全收——两个女人,一左一右两个王后。
  
  刘细君到达乌孙后,面临的局面是言语不通、饮食不便。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所嫁的乌孙王年老,两人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夫妻之实。史载,公主自己建宫室独居,一年只与乌孙王相会两次,只是喝个酒吃个饭之类。
  
  所以,在悲苦之中,激发了她的思乡之情,她曾作诗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音毡,意同)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史载武帝闻而怜之。但怜悯归怜悯,汉武帝所作的不过是多派使者慰劳,并送上一些中原的器物以安慰这个悲苦女子的内心。
  
  乌孙王应该对细君公主又怜又爱,鉴于自己年老,不能给公主男人的疼爱,所以就想让公主嫁自己的孙子为妻。由前可知,刘细君多才多艺,在汉武帝大兴儒学的前提下,应该受过很良好的儒家教育。所以对这种行为坚决不从。但汉武帝命令她遵从乌孙风俗,所以,细君公主不得已又嫁了乌孙王的孙子,二人有一女名叫少夫。
  
  由前所述,可以想象细君公主的心境,所以,这个真的让人既怜且爱的女子,在乌孙生活了五年后就去世了。活了多大史载不详,但应该是美一样的年华……
  
  那么,可以由此推测那些在国家弱小时,被派往匈奴和亲的女子的遭遇,她们甚至没有支言片语流传下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牺牲自己的幸福与生命,但却坚决地完成了自己的和亲使命。
  
  细君公主之后,是解忧公主。这位是当年七国之乱时谋反而被处死的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嫁给刘细君第二任丈夫时二十岁。解忧公主虽不见有细君公主那样的才华,但绝对是一位比细君公主更令人敬佩的女性。
  
  她在乌孙前后五十年,嫁了三位乌孙国王,为汉王朝在西域政策推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和亲公主的地位和遭遇,永远是和她身后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随着武帝之后,汉王朝对西域策略的转变,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所幸的是,刘解忧终于在宣帝时得已返回家乡,并受到了朝廷礼遇,不久后去世,年七十一。
  
  她终于叶落归根。
  
  不过,前面所说的那十位公主,连叶飘落何处,何时飘落都不得而知。但她们一如既往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付出的,怕是无法用言语评说。
  
  《汉武大帝》里虚构的那位汉武帝的姐姐,她的遭遇应该是所有和亲公主的缩影。不过,至汉武帝之后,除了那位著名的王昭君自愿和亲匈奴之外,汉王朝从未与匈奴和亲。
  
  一个国家的强大,似乎是与这些国家光影之外隐藏的女人的悲苦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而之所以用《单于的女人》作为西汉卷的开端,是因为,这个后来成为民族印记的王朝,是很值得一写的。
  
  结束时,将百度上一段看来很有意义的文字作为本篇的结尾,也作为西汉卷的开篇,略有改动:
  
  历史是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既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也需要柔弱女子的牺牲与付出扭转局势,英雄的鲜血与美人的热泪,写成了千古青史。汉代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大将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程不识,壮士傅介子、陈汤的事情至今广为传诵;信使张骞、苏武、班超的事迹令人赞叹不已。
  
  我们也应记住,在这过程中也饱含女人的血泪和血汗,她们更应该被我们所尊敬。
  
  (完)

作者: 王幼君    时间: 2015-8-24 19:04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4 17:54
  其实,造成这次包围的原因,除了刘邦的轻敌之外,更大的因素是对匈奴这个民族的不了解。而这个与众不同 ...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很有趣
作者: 王幼君    时间: 2015-8-24 19:05
给闲师喝个彩,加个精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4 21:10
好!好!!好!!!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4 21:11
看到西汉开篇字样,就知道闲过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俺最喜爱的西汉那段历史。
定当细读拜阅
作者: 游戏专用林徽因    时间: 2015-8-24 21:46
来读~
作者: 游戏专用林徽因    时间: 2015-8-24 21:47
王昭君?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25 10:33
好,好,好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25 10:34
好久不见了,闲过首版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5 10:35
水烟 发表于 2015-8-25 10:34
好久不见了,闲过首版

这才几天,就好久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5 10:35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5 10:35
这才几天,就好久

想我就明说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25 15:07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5 10:35
想我就明说

哈哈哈,含蓄点啊,你要。

作者: 水烟    时间: 2015-8-25 15:08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5 10:35
这才几天,就好久

一日不见么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5 18:32
闲过,你把俺的瘾勾上来了,俺都把读第三遍的鬼吹灯放一边了追你这个,你可不能烂尾啊,而且更新要及时啊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5 18:38
对匈奴我也一直心存好奇心,不管他的凶残与战乱,我看到的都是霸气、不屈和抗争。
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点也不为过。
他们的历史一如当年的西域般璀灿,他们的消亡一如当年的西域没于黄沙。
文明种子的优劣不能以战争的成败而论,它们曾如此闪亮,足令我们这些后人名仰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20
关于冒顿这段故事好像看过,这个人有些谋略。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25
关于匈奴这样一个以游牧为生的马上民族群,以崇尚武力为第一要素,天性臣服一切具有力量的强者,并且优胜劣汰特别明显,对老弱病残从来不遵从仁义孝道,他们犹如自然界的野兽。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31
第二,这样的民族以勇猛果敢为荣,以退缩为耻,这应是崇拜武力的天性,在以狩猎为生的生涯里锻炼出来的,“逐利”使自我利益最大化是这个民族本质。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39
第三,逐水而居,自然环境成为第一生存根本,不像汉化民族的刀耕火种,养蚕纺布裁衣,有充足的食物和衣物,他们需要拿生命与自然野兽搏斗,才能获得少量的食物裹腹,毛皮取暖,所以,他们只能抱团作战,短期迅疾致胜。这也就是他们经常骚扰边境的缘故吧。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47
还有就是他们接受汉化的程度低,或者说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从来都是沸腾的,不安分是他们的本性,和平对他们只是短暂的歇息,很快,他们又如一头雄狮投入战斗了。而汉民族在统治者长期的教化中驯服了,或者说已经丧失了血性,所以,面对战争,他们更喜欢用计谋取胜。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51
所以这样的民族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他们只适合作为个人崇拜对象而存在,统治一个文明程度远远高于他的国家,远远不够,只会比流星短暂。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5 22:54
武力只能是短暂的肉体疼痛与征服,而精神的控制却是最高的手段,这个汉民族的那些统治者很早就明了,要不孔圣人不会如此高大上。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6 11:26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8-24 21:11
看到西汉开篇字样,就知道闲过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俺最喜爱的西汉那段历史。
定当细读拜阅

结束了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6 11:26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8-24 21:11
看到西汉开篇字样,就知道闲过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俺最喜爱的西汉那段历史。
定当细读拜阅

瘾来,一起也整篇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6 11:27
青芜 发表于 2015-8-25 22:25
关于匈奴这样一个以游牧为生的马上民族群,以崇尚武力为第一要素,天性臣服一切具有力量的强者,并且优胜劣 ...

不是说王昭君,说女人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6 11:46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15-8-26 19:10
没看完不影响我顶贴。我先吃饭去,有空再来!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6 19:58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6 11:27
不是说王昭君,说女人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6 20:44
大开大阖,怎一好字了得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6 20:47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6 11:26
瘾来,一起也整篇

惭愧,这个真整不了
作者: 过气柴禾妞    时间: 2015-8-27 08:24
闲姐近来发帖的速度比我看帖的速度还快。真真让人惊叹!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27 08:28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5-8-27 08:24
闲姐近来发帖的速度比我看帖的速度还快。真真让人惊叹!

爱我不?
作者: 过气柴禾妞    时间: 2015-8-27 10:50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27 08:28
爱我不?

我以博爱为己任,爱你是小菜一碟。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7 11:39

作者: 青芜    时间: 2015-8-27 18:07
生活的意义或许就是倒墨水的过程,多多益善哦。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5-8-27 19:13
青芜 发表于 2015-8-25 22:47
还有就是他们接受汉化的程度低,或者说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从来都是沸腾的,不安分是他们的本性,和平对他们 ...

精辟
作者: 城北三棵树    时间: 2015-8-30 21:28
匈奴人对汉来的公主们其实都很疼爱的。因为汉来的女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修养,如天上的月亮,而他们本土的女人浑然天成,笨拙强壮,无滋味,如满草原的牛羊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31 08:04
城北三棵树 发表于 2015-8-30 21:28
匈奴人对汉来的公主们其实都很疼爱的。因为汉来的女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修养,如天上的月亮,而他们本土的 ...


作者: 闲过信陵饮    时间: 2015-8-31 08:04
城北三棵树 发表于 2015-8-30 21:28
匈奴人对汉来的公主们其实都很疼爱的。因为汉来的女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修养,如天上的月亮,而他们本土的 ...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