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明宫史》里说,“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风领、狐狸等皮衣,食河豚、饮芦芽汤以解热。”这文字里写的,是皇家旧例。至于民间,一般人对于吃河豚极为谨慎。一方面,这道菜制作价值不菲;另一方面,吃河豚危险,弄不好是要丧命的。 河豚有毒。其肝脏、眼睛、卵巢等都有强烈的毒性。四百年前,日本军事天才丰臣秀吉准备讨伐高丽,驻军下关的时候,士兵们蜂拥而上争食河豚,引发大面积食物中毒,几乎溃不成军。因为这,日本人长期禁食河豚,直到近代另外一位权臣伊藤博文尝此美味后才得以解禁。 有作家到日本旅居多年,在伊豆半岛认识了一位大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央求好友做一顿河豚宴来吃。名厨慨然应允。在喝下几杯清酒壮胆之后,作家用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生鱼片放入口中。不久,他就感觉嘴唇和舌头发麻,脸上浮现出死亡的恐惧。还好,他只是虚惊了一场。原来,名厨有意开了个玩笑,用刀在剔下来的毒素上轻轻蹭了一下而已。 苏轼是个美食家,但仕途不顺。老先生谪居常州,有士大夫擅长烹制河豚,因久闻东坡大名,故殷勤相邀前来品尝河鲜。大诗人欣然前往。听说苏东坡嘴馋不要命,全城的人都蜂拥而至前来围观(都想看看名人之死与普通人有多少不同)。众目睽睽之下,苏轼埋头饱餐了一顿河豚肉,然后……然后面无表情地走出院子,仰头赞叹一声:“也值得一死!” 吃河豚犹如玩蹦极。既是一场生命的历险,更是一次行为艺术。今人玩蹦极,玩的是心跳。古人、今人吃河豚,则更是如此。有人曾经屡屡发问:“拼了命也要吃河豚。值吗?” 有尝过此等美味的人回答说:“只要没有死掉,就是值得的!” 对此,缺少见识的我半信半疑。 日本是个岛国,饕餮之徒众多。在下关,有许多以烹制河豚出名的老店。下关的河豚套餐中,极富特色的一道美味是河豚鱼鳍泡酒。具体做法是:老板娘先将鱼鳍用火烤过,烤出香味之后放入酒杯。据说,酒香与河豚的鲜香混合在一起,是寒冷时节的绝佳饮品。 下关人吃河豚,往往用生鱼片裹着细葱嚼食。鱼肉柔韧,细葱嚼起来咯咯吱吱,极有风味。这种吃法,很容易让人想起山东和东北人常吃的煎饼卷大葱来。很是过瘾、舒爽。 河豚有剧毒,中毒的人最快在十分钟内就会死亡。为此,有人四处寻找解药。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说,用芦根煮汁,喝了可以解河豚毒;唐人段成式则认为,苦艾的叶子能够解其毒;元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写道,“世传中其(河豚)毒者,以至宝丹或橄榄及龙脑浸水皆可解。复得一方,惟以槐花为妙,与干胭脂等分同捣粉,水调灌之,大妙。”这些方子的效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民间流传的解毒方法似乎不少,其中一个是饮大粪汤。其原理,则似乎在于催吐。据说,魏晋乃至明清时期的士大夫吃河豚,往往将餐桌安放在茅厕边。一旦有人中招,马上用大粪汤往嘴里猛灌。孙思邈说,“凡中其毒,以芦根汁和蓝靓饮之,陈粪清亦可。”这光辉的论断,至今无人能说清楚究竟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到了一种奇特的人文场景:一群群吃货在茅厕边上大啖河豚、扪虱而谈,谈笑风生中突然会集体抢着狂饮粪汁。 如此宏大的叙事,直让人瞬间顿悟:真实的人生,就在于永不停息地折腾折腾折腾!吃河豚,饮粪汁!吃河豚,饮粪汁!再吃河豚,还是要饮粪汁! 其乐无穷。 |
莫零 发表于 2016-3-11 17:31
我这回回南通一定买点河豚烧烧,一直没壮起胆子吃,其实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多少回了。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3-11 17:02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写字,我是指发表的那种字 ...
疯老爷子 发表于 2016-3-11 17:48
还是不冒险的好,真想吃,找我。
莫零 发表于 2016-3-11 18:15
海鲜市场的人帮忙杀好的,应该没事儿吧?
莫零 发表于 2016-3-11 17:31
我这回回南通一定买点河豚烧烧,一直没壮起胆子吃,其实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多少回了。
莫零 发表于 2016-3-11 18:15
海鲜市场的人帮忙杀好的,应该没事儿吧?
莫零 发表于 2016-3-11 18:15
海鲜市场的人帮忙杀好的,应该没事儿吧?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3-11 19:41
南通的刀鱼与河豚齐名。
疯老爷子 发表于 2016-3-11 20:30
刀鱼的刺太多。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