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一个村庄:黑雪或胎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呆呆    时间: 2016-7-29 14:59
标题: 《一个村庄:黑雪或胎记》
《一个村庄:黑雪或胎记》

我要指给你看,恐惧在一把泥土里。
                        --艾略特




两年前我到过那儿。晚餐之后
坐在柳木板凳上,空气中弥漫着稻草慵懒,松弛的灰烬

女主人和我说起时间:收割的时间,祭祀的时间,嫁娶的时间
生养的时间,猫。鸭子。狗和喇叭花的时间

在时间中不可以打断时间
在时间中,说话要拿捏方寸

我心不在焉。为明天可预见的旅途沾沾自喜。相框里的人
改变了一下姿势
哦。他们只是睡了一个荒唐觉,那女孩探出小头颅。里头的花,开而不败
败了也不腐烂




十二点的额头
十二点荒凉的坡地

十二点。谈恋爱的男女俯身为一片流水
十二点抒情的钟摆停止走动。狗的叫声被堵在一个频率之上
那男人正要推开木门

却发现自己依然走在池塘边
刚刚。他对着一棵榆树,倒空了内心秘密。十二点的怨灵
躲在树皮
被风吹的越来越肥胖




月光落到地上
黑暗中枇杷树在寻找花瓣
黑暗中。一个人在刨着月光。新鲜的月光落到地上,蜷着小身体
马上要下雪了
一下雪。整条道都是黑的
看戏回家的人,听着自己的脚步在四下里复制脚步
整条道上都是脚步
整条道上,都是利器




在一扇窗子里。我看见我少年时的好友,躺在最后呼出的一口气里面
在隔壁的屋子里,我看见四个人围着桌子玩牌。其中一个长得像我,她举着一张看不见点数的纸牌,她努力想甩出去,她努力甩不出去




歌唱的嗓音不能停下来
歌唱的嗓音,要告诉我北方在哪里

歌唱的嗓音,在枇杷树枝头跳舞
歌唱的嗓音,领我找到父亲的骸骨,在一株年老的桑树底下

它像婴儿一般哭着,毫无节操,完全没有章法
每一节骨头往外汩汩冒着水

我要阻止这哭声,我要堵住这哭声
我要阻止。灯盏们醒来,向我打听从前的人类




豌豆花开在上午。
我回头就看见了这女人,这充满弹性的花朵,挂在篱笆上荡秋千
还有杨林木和沈肃肃。

杨林木:因为摸了邻村女孩的屁股,脑袋里被塞了一颗子弹
沈肃肃:老地主家三儿子,在某个大晴天拿一根麻绳套在了自己脖子上

杨林木帮我抓过青蛙
沈肃肃给了我两次五块钱毛票

我赶紧去摸口袋
我掏出木手枪,旧自行车,搪瓷杯子,钢筋锅,碎碗,碎碗,鞋子。鞋子。破纸片,破纸片一见到日光,就碎成粉末

我掏啊掏啊:瓦片,鱼的骨头。螺蛳壳,大把的螺蛳壳
我看见了豌豆花
这弹性女人,在黑的风里荡秋千





五点钟把我送到渡口
五点钟是安全的。五点钟没有面孔,只有影子

五点钟在等另一个五点钟
五点钟。有祖母陪我坐在渡口

祖母知晓一切,却喜欢用不相干的事物来解释
“为什泥土能洗掉
而日光不能?”

五点钟是我和祖母:两面镜子,两艘船,两个清晨两个黄昏
两张白纸,急速变换着字迹




养殖场里不长野草
养殖场里。没有驼背的饲养员,一张网拦在湖面
冬夜,我们谈起那个地方。无头鸭,无头鹅,无头房子
漂浮在水面上





这次不是雪。
这次是停车牌。离家的少妇提着行李

这次是桃花,这次是屋檐。旧屋檐
黑屋檐,提着灯笼

袖着双手,破棉褂里藏着一把刀。其实什么也没有
经过的那些人
摇摇头。又摇摇头。被掰开的半片月光,蹲在空屋子里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7-29 15:37
如此长篇故事情节驾驭起来难度太大,作者似乎没有露怯反而得心应手的样子。。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18:15
为了激呆呆,我说了要下狠手拍的。可呆呆给我弄来这么一个大部头来,把我震慑住了。呆呆成名,果然有非凡的本领。吃完饭再来说。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19:13
就说说这审题吧。泥巴写了两三首,都是直接破题,写成了叙事。国哥水平高些,写的是亲情,也是围绕着具体胎记。蝴蝶这一次发挥出色,写胎记写的是女人的莫名心思。但总归都是身上的胎记。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19:17
呆呆就不一样,视野显然开阔的多。把一个家乡的村庄当做人世的胎记来写。很出新却有艺术上的得当。然后诗歌和作者的立意又是匹配的,作者写出来了厚度和广度,个人的历史的沧桑感。呆呆把握大题材的本领非凡,我是拜服了。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19:19
本来说是拍砖的,但泥巴在呆呆的诗歌面前实在是太不够分量。举起砖头,砸自己头上得了。
作者: 唐诗三百首    时间: 2016-7-29 21:16
本帖最后由 唐诗三百首 于 2016-7-29 21:18 编辑

这已经不止是以胎记为题了。作者将题目整个的拉高了层次。整体厚重,文风成熟。显现了作者对文字极强的掌控力。这组诗歌无法简评,只能说,欣赏,学习了。但是还是有失控的地方,比如作者大量运用的排比手法,虽然显得阅读性强,但是拖慢了诗歌节奏,显得臃肿,而且陈旧。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22:16
笑看诗三百露怯。碰到硬骨头了吧。硌着牙没。哈哈
作者: 唐诗三百首    时间: 2016-7-29 22:30
二愚 发表于 2016-7-29 22:16
笑看诗三百露怯。碰到硬骨头了吧。硌着牙没。哈哈

也不是露怯吧。像这种水平的诗,不是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首先作者的诗歌水准已经超出了我的诗歌水准,其次,过于简单的概括性评论未免显得不慎重,最后,这组诗需要细读,怎么可能三下两下读完就评论的。评者毕竟要尊重作者的。
作者: 安麦    时间: 2016-7-29 22:38
一首诗的高度,体现的是一个人思维的高度。
在选题上呆呆显然更胜一筹。
没有被具象的胎记囿困,
而是从象征,隐喻入手,
从而使诗歌有了更多层的意诣。


作者: 安麦    时间: 2016-7-29 22:54
这首诗写了一个村庄的灾难,自然的------水灾。人为的------运动。人心的…浮躁。和自己童年的关于亲情和友情的记忆。
你仿佛可以透过这些人物和事感知到作者的沉重和悲悯,以及时代留下的烙印。它不仅留下历史的长柱上,更留在人的记忆里,如胎记不可磨灭。

作者: 唐诗三百首    时间: 2016-7-29 23:04
又读了一遍这组诗。确实很佩服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力。破题的角度,高明。这实在是学习了,教会了我们如何把一首普通的题目写出新意来。思想有多高,诗歌就会有多高。赞赏。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23:25
唐诗三百首 发表于 2016-7-29 23:04
又读了一遍这组诗。确实很佩服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力。破题的角度,高明。这实在是学习了,教会了我们如何把 ...

既然三百都低头了,我就当一下坏人。整体上这首诗很强大,但具体每一节拿出来都是可以商榷的,不得不说,呆呆诸多言语模糊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有混乱的感觉。
作者: 二愚    时间: 2016-7-29 23:27
二愚 发表于 2016-7-29 23:25
既然三百都低头了,我就当一下坏人。整体上这首诗很强大,但具体每一节拿出来都是可以商榷的,不得不说, ...

其实呆呆后来出了一版简化版,呆呆自身对这诗的纷繁也是有觉察的。既然呆呆没发,我也就暂且略过。
作者: 呆呆    时间: 2016-7-30 10:33
谢谢大家认真的阅读,呆呆在此抱拳,问候,上茶!
作者: 玛格丽特    时间: 2016-7-30 10:35
虽然中间读着有几个地方不解,但不妨碍整首诗歌给读者的视觉和心里冲击感受,这两天有点着迷呆呆的写作方式,虽然我只有她的旗袍,但足以学习到一些东西
作者: 半瓶没底    时间: 2016-7-30 17:56
读诗看评!
作者: 我是阿色    时间: 2016-7-31 02:01
呆呆 发表于 2016-7-30 10:33
谢谢大家认真的阅读,呆呆在此抱拳,问候,上茶!

诗剧。呆呆。暗夜里的长征。

作者: 窗窗    时间: 2016-8-2 22:55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