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读“红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8 09:32
标题: 读“红书”
首先声明,这个红书,不是红宝书那个红书,而是现在所说的正能量的红色小说。
当然,红宝书我也有,四卷合订本,部队发的,人手一册,现在还在保存着;诗词解释,文革中得到的;书信选集,二十年前得到的,还买了不少,一一陈列收藏。
我说的红书,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说的红色小说。我也说不全,但是肯定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小说,当年被批判,后来全部出版;当年作者受迫害,后来全部平反。
《青春之歌》,作者杨沫。主要人物林道静、余永泽。不写感想了,大概很多人读过,青年人举起革命旗帜,发扬革命精神,坚定走革命道路。当年很轰动的,不过书出版的时候,我还小,但是后来陆陆续续读过,受到很深的教育。
当然细节还是记得的,林道静小时候,被后妈虐待,穿的小棉袄长满虱子,被扔到火里烧,就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8 09:42
《创业史》,作者柳青。主要人物梁生宝。小后生,改霞。
这部书对我的印象非常深,读过不止一遍,甚至连后来出版的连环画都买了。这部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描写了梁生宝这个年轻人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成立互助组合作社的故事。作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写的生动深刻。梁生宝买稻种,梁生宝发展副业上山砍毛竹等情节,记忆犹新。由于形势所迫,作者曾经修改过,把学《修养》情节删除。文革后。作者又写第二部,可惜,可惜,就去世了。我还是买了第二部,但只有薄薄一本。柳青对于陕军文坛的影响,我认为是很大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8 09:44

这个,青春之歌,曾经广为传颂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8 09:45
刘春 发表于 2016-11-8 09:42
《创业史》,作者柳青。主要人物梁生宝。小后生,改霞。
这部书对我的印象非常深,读过不止一遍,甚至连后 ...


晨雾两个字,是谁加上去的?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6-11-8 09:59
青春之歌我是熟悉的,之前有个邻居大妈一看见我就和周围的人叨咕,快看这丫头是不是长得特别像林道静,,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6-11-8 10:00
柳青的这个创业史,是不是有一段在中学课本里有,其他的就不熟悉了。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8 10:00
本帖最后由 刘春 于 2016-11-9 08:40 编辑

《红旗谱》,作者梁斌。主要人物朱老忠(小名虎子)。
这部书描写的是我的家乡,河北保定一带。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特点。人物语言很是生动。记忆深刻的是,为了保护一口大钟,朱老忠的父亲率领乡亲不惜以死相拼。大钟最后还是被毁。父亲气死。朱老忠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走上革命道路上,觉悟不断提高,成为一位农民革命英雄。作品中,还有一个细节,是老朱得到一只很好看的小鸟,大概与百灵一样觉得好听,但羽毛美。地主冯兰池想霸占,但老朱宁可弄死,也不给。用现在的眼光看,老朱实在是心太狠。。。。人物中还有严家一辈。
红旗谱与创业史一样,是三部曲,创业史留下了遗憾,不能让我们得窥全豹,而《红旗谱》做到了。《播火记》上下,《烽烟图》,我都买了。播火记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看过借的一部上卷,正是批判毒草的时候,一狠心交了,还受到老师表扬,现在想起来心里还难受,因为那是我借的二叔的,二叔后来也没有要,不过,我的一部地方志,他借去也没有给我,心里就平衡了。
作者: 流水思静    时间: 2016-11-8 10:34
慕容锦上 发表于 2016-11-8 09:59
青春之歌我是熟悉的,之前有个邻居大妈一看见我就和周围的人叨咕,快看这丫头是不是长得特别像林道静,,

是像谢芳吧!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8 15:19
《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主要人物,刘洪,王强,李正,鲁汉,小波,芳林嫂。
一提起这部书,就想起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想起那首“微山湖便静悄悄,”我觉得,书与电影相得益彰,写得好,拍的也好。
这部书,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边游击队的故事,惊险,传奇,引人入胜。
所以,这部书一再版,马上收入我的购买计划。
年轻时候,就想如游击队员一样,扒火车,跳上跳下,够刺激,够威风。要是有了那一种本事,谁不羡慕?伸大拇哥?所以当兵,这也是一个因素。

作者: 沧浪之    时间: 2016-11-8 22:34
这个帖子好~~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06:15
慕容锦上 发表于 2016-11-8 09:59
青春之歌我是熟悉的,之前有个邻居大妈一看见我就和周围的人叨咕,快看这丫头是不是长得特别像林道静,,

林道静,我也经常听说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06:17
刘春 发表于 2016-11-8 10:00
《红旗谱》,作者梁斌。主要人物朱老忠(小名虎子)。
这部书描写的是我的家乡,河北保定一带。作品具有浓 ...

播火记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看过借的一部上卷,正是批判毒草的时候,一狠心交了,还受到老师表扬,现在想起来心里还难受,因为那是我借的二叔的,二叔后来也没有要,不过,我的一部地方志,他借去也没有给我,心里就平衡了。
——
这段,好多情绪翻滚一阵子。。。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06:17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6-11-8 10:34
是像谢芳吧!

为嘛呢?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06:19
刘春 发表于 2016-11-8 15:19
《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主要人物,刘洪,王强,李正,鲁汉,小波,芳林嫂。
一提起这部书,就想起电影 ...

这个我看过的,还看过敌后武工队。。。。

作者: 流水思静    时间: 2016-11-9 08:45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9 06:17
为嘛呢?

林道静的形象,只有谢芳在电影里扮演过。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9 08:59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主要人物有少剑波,杨子荣,白茹等。
这部书是随着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让我逐步熟悉并且成为其粉丝的。
当然,除了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比如座山雕,八大金刚,一撮毛,栾平,老道,蝴蝶迷,侯专员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就相当吸引人,从中了解了大兴安岭的风光,知道了东北三宝,知道了滑板滑雪,也有了很多向往。可以说,非常喜欢这部书,不光是结构,情节,人物,还有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与狡猾的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所以说,不但小说引人入胜,就是京剧也脍炙人口,上中学的时候,我会其中很多唱段,当然,准不准确,那是专业人士的意见,反正我觉得我唱的很用心。由此攒了一年,买了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出版物,包括图片,全部唱腔,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曲波还写了《山呼海啸》、《桥隆飙》,没有一部与《林海雪原》媲美。看过,买了,忘了。虽然桥隆飙后来拍了电视剧,仍然无法看下去。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9 09:21
《保卫延安》,作者杜鹏程。
这部书被评为是一部战争文学艺术的史诗。可惜只记住了一个人物周大勇。
这部书是在部队的时候读过的,由此了解了陕北,陕北风情。文革中批判这部书的时候,说其中一个情节,是撤出延安的时候,书中说一个窑洞里灯光始终亮着,彭大将军还在指挥,彻夜未眠。批判者硬说最后撤离的是毛主席。
这个问题当然作者是对的,不过我当时相信了批判。因为保卫延安,就是保卫毛主席,毛主席最后撤离,难道不对吗?想当然不是历史,批判者造谣,谣言在特定的时期,人们还是相信的,包括我。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9 09:32
本帖最后由 刘春 于 2016-11-9 10:16 编辑

《红日》,作者吴强。这部书说实在的,我还真看过,还真觉得不合我意,主要是不过瘾,不如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看得热血沸腾,还是电影让人激动了一下,一个是插曲“一道一道青山......”,把人心唱醉了;一个是连长石东根大胜之后醉酒骑马,让人感到一个真实的战士,一个真实的人。当然大批判的时候,说歌曲在胜利之后唱的太凄婉,给胜利抹黑等。我还保存一部《堡垒》,也是他的作品。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10:10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6-11-9 08:45
林道静的形象,只有谢芳在电影里扮演过。


呃呃。明白了。可是,还是林道静最好吧。就像我们形容一个人林妹妹,不会说她像陈晓旭一样样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10:20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08:59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主要人物有少剑波,杨子荣,白茹等。
这部书是随着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让我逐 ...


这个最好玩,座山雕,杨子荣,这些形象,根深蒂固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10:22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09:21
《保卫延安》,作者杜鹏程。
这部书被评为是一部战争文学艺术的史诗。可惜只记住了一个人物周大勇。
这部 ...

关于谣言的分析,想起来一个话题:某些时候,该愚民还得愚民,是吧是吧~~~~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10:22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09:32
《红日》,作者吴强。这部书说实在的,我还真看过,还真觉得不合我意,主要是不过瘾,不如铁道游击队、林海 ...


我看过一本《红日》,看春春这么说,感觉好像不是同一本呢~~~~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10:24
我看的红日,跟战斗无关的,好像是跻身上流的话题:有人打肿脸充胖子,有人极尽阿谀逢迎,总之是各种丑态~~~
作者: 流水思静    时间: 2016-11-9 12:47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9 10:10
呃呃。明白了。可是,还是林道静最好吧。就像我们形容一个人林妹妹,不会说她像陈晓旭一样样的~~

这是当然,不过也是二者合一。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9 18:59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9 10:22
我看过一本《红日》,看春春这么说,感觉好像不是同一本呢~~~~

没听说过另一个红日?人物?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20:18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18:59
没听说过另一个红日?人物?

我记错了。刚查对了一下,是《日出》。

《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
剧本用人像展览式结构,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9 21:41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9 20:18
我记错了。刚查对了一下,是《日出》。

《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 ...

嗯,与红无关。这是话剧。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9 21:52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21:41
嗯,与红无关。这是话剧。

很早以前看的,没记准确。(*^__^*)。。。

作者: 沧浪之    时间: 2016-11-9 22:22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21:41
嗯,与红无关。这是话剧。

【第二次握手】属于红书不?

作者: 沧浪之    时间: 2016-11-9 22:24
刘春 发表于 2016-11-9 09:32
《红日》,作者吴强。这部书说实在的,我还真看过,还真觉得不合我意,主要是不过瘾,不如铁道游击队、林海 ...

我年轻的时候什么小说也没有读过,甚至都没有读过武侠小说。只把一部红楼梦读了七八遍。

作者: 沧浪之    时间: 2016-11-9 22:26
沧浪之 发表于 2016-11-9 22:24
我年轻的时候什么小说也没有读过,甚至都没有读过武侠小说。只把一部红楼梦读了七八遍。

还有三言两拍资治通鉴这些书,要是连环画也算是小说的话,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等倒是都看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0 06:29
沧浪之 发表于 2016-11-9 22:24
我年轻的时候什么小说也没有读过,甚至都没有读过武侠小说。只把一部红楼梦读了七八遍。

我青年时候把言情、武侠、侦破看了个七七八八。就是红楼梦不太懂看得我憋气。。。。。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0 06:29
沧浪之 发表于 2016-11-9 22:22
【第二次握手】属于红书不?

这个好熟悉。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0 06:31
沧浪之 发表于 2016-11-9 22:26
还有三言两拍资治通鉴这些书,要是连环画也算是小说的话,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等倒是都看过。

三言二拍是很厚实的书啊。你看的是剪裁少儿版?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1 15:22
沧浪之 发表于 2016-11-9 22:24
我年轻的时候什么小说也没有读过,甚至都没有读过武侠小说。只把一部红楼梦读了七八遍。

比毛主席要求的还多几遍,厉害。这就历史学家的水平了。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1 15:41
《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大概不属于红色经典的十部小说。这都是描写抗日战争中冀中残酷斗争的故事。
《敌后武工队》,我家有一部,还是父亲买的,但是找不到了。现存一本《保定外围神八路》,是武工队的简本,很是生动。魏强,汪霞,刘太生,小秃,贾正等,反面人物如哈巴狗、刘魁胜也很有性格。
烈火金刚,有,也不见踪影。烈火金刚是评书,写的很有特色,史更新单枪匹马与鬼子拼刺刀,描写栩栩如生,其他如飞行侦察员肖飞、骑兵战士丁尚武、女区长金月波等人都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肖飞为治疗史更新的伤,冒险到县城买药,惊险万分,最后完成任务。
《平原枪声》,描写马英受命回到家乡组建抗日武装,政委是杜平。先是与红枪会斗智斗勇,后与日寇作殊死斗争。苏建梅牺牲,苏建才叛变。这部小说,父亲说写得孩子气,当时我不理解,现在看来是写得比较活泼,或者是文字不很老辣。
作者: 风花    时间: 2016-11-12 00:25
红书我不大爱看看着头疼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2 13:41
风花 发表于 2016-11-12 00:25
红书我不大爱看看着头疼

我喜欢。哈。时代差异吧?我接受父辈熏陶,红歌爱唱,红书爱看,除了抗日神剧外,其他战争题材的,基本来者不拒。。。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2 13:42
《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大概不属于红色经典的十部小说。这都是描写抗日战争中冀中残酷斗争的故事。
——
这几部我都知道。印象最深的,是敌后武工队。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2 13:43
女区长金月波等人都让我钦佩不已。
——
哇哇,我们金氏家族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2 13:45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1 15:41
《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大概不属于红色经典的十部小说。这都是描写抗日战争中冀中残酷斗争 ...

那会儿,感觉每部剧情里,总需要一个叛徒。。。其实换个角度认真想,叛徒虽然可恨,也是可怜——若不是扛不住人性的弱点,谁又愿意。。。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3 10:41
《吕梁英雄传》、《战斗的青春》也是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一是山西吕梁,一是冀中平原。可能是战斗的青春艺术价值不太高,或者作者不太著名,所以,这部小说已经湮灭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之中。这部书主要一个女主人公,最后牺牲让人惋惜不已。作者雪克,文革中受尽折磨。
而描写吕梁的抗日小说就比较有名气了。前几年以此拍的连续剧,也不错,主要描写农民组织抗日武装,由弱到强不断壮大,觉悟不断提高,取得胜利。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3 10:53
《红岩》,是红色经典小说的出名的一部。描写重庆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大致都有原型。那年去了白公馆参观,爬上山,看到那个环境,想到革命先烈宁死不屈的精神,一种神圣的责任油然而生。那时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新中国诞生,解放就在眼前。而他们却倒下了。书中的人物江姐,许云峰,刘思扬,成岗,以及小萝卜头,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任谁都会为他们惋惜。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3 11:03
《晋阳秋》《满山红》,三部曲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第三部就不见出版,只听到是《汾水寒》、还有之四《自由花》。这就是四部曲了。
这是描写山西太远一带的一部抗日战争期间的小说。主要是建立牺盟会,利用阎锡山的地盘和队伍,成立人民武装。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3 11:20
本帖最后由 刘春 于 2016-11-13 11:53 编辑

说起读小说,就必须提到小说中爱情。好像听人说,小说如果没有爱情就不会引人看。大概就是无爱不成书的意思。爱有了,多了,就发展三角恋爱。以至于打开现在写作的小说,爱,泛爱,乱爱,偷情,泛滥成灾,甚至走向了歧途。书里的描写极尽详细,比之《金瓶梅》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推之,如果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必定是靓男俊女,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完全忘记了身在何处,甚至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也不忘记啃一回。好像这就是佐料,是油盐酱醋,导演就要加进去,才会有味道,才会有收视率,神剧大概就是这样诞生的。
红色经典小说里也有爱情。《创业史》中,梁生宝与改霞的恋爱,非常含蓄,非常引人遐思,但是遗憾的是,最后二人还是分手了:梁生宝执着于事业,农村的发展,而改霞心里的理想不是这样,招工进城当纺织工了。
到现在,我还在牵念着,假如三部曲都写完,二人还有可能结合在一块吗?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是建立在革命的基础上的。当她看清余永泽的假面后,毅然决然分手,去寻找自己的革命伴侣,那是一个有为青年的抉择,既然不能同志,那肯定不会同心。
《敌后武工队》魏强、汪霞的恋爱也是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由此弥足珍贵。我们没有看到谈恋爱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种爱是打心底产生的,不是一见钟情的虚幻,是共同的经历,是历尽生死的考验才得到的真正的爱。
这大概就叫做纯洁吧?不掺杂一星点杂质,纯洁无瑕,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清澈,透明。
肯定不是金钱,跑车,别墅之类的东西,那只有的是理想,信念。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4 07:30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3 10:53
《红岩》,是红色经典小说的出名的一部。描写重庆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大致都有原型。那年去了白公馆参观,爬 ...

这个脍炙人口的,估计看过的人不少。。。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4 07:31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3 10:41
《吕梁英雄传》、《战斗的青春》也是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一是山西吕梁,一是冀中平原。可能是战斗的青春艺 ...

这个比较似是而非,记不清楚看过没有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4 07:32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3 11:20
说起读小说,就必须提到小说中爱情。好像听人说,小说如果没有爱情就不会引人看。大概就是无爱不成书的意思 ...

这个解说,待会儿慢慢阅读。先准备上班去。。春春更新辛苦。。。。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5 09:01
那时的作者似乎有一个禁区,就是写爱情放不开,浅尝辄止,但是总会有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里面,让人去猜测,去琢磨,让读者用心去体会。有时候,从书中传达的爱,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比如,《铁道游击队》中,刘洪与方林搜的爱情,爱的很深,但都没有表达过,人们只能从打趣中了解。但是,当芳林嫂面临死亡的时候,刘洪飞骑相救,快马加鞭,比火车还快,那种爱,岂是几句话几个拥抱所能替代。《林海雪原》中,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写得很含蓄了,但是一旦爆发,也不是亲啊啃啊,而是用一首诗表现那种刻骨铭心:万马军中一小丫......
总之那个时候,作者的身份很是上档次的。
反观现在的作者,写起爱情、乱情,简直是大开大合,不但写深写透,还写得淋漓尽致,描写精细入微,如身入其境,不如此,就不能吸引读者,所以,美女作者呢,是用身体写作,男作者呢,就是用体验写作。把爱情写成这个样子,不但糟蹋了爱情,还给爱情这个词儿蒙上了一层阴晦的影子:这爱情就得上,不上,就不是爱。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5 09:58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5 09:01
那时的作者似乎有一个禁区,就是写爱情放不开,浅尝辄止,但是总会有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里面,让 ...

时代特色吧。现在不是跟国际并轨么,(*^__^*)。。。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5 09:59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5 09:01
那时的作者似乎有一个禁区,就是写爱情放不开,浅尝辄止,但是总会有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里面,让 ...

解放思想,先从解放身体,打开欲望起步。哈。。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5 10:02
昨儿晚上,我好像在哪里看见,这类书籍,包括小人书收藏,有很大升值空间。。。春春你搜索一下这方面的话题呢?不要暴殄天物才好呢。。。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18 09:42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15 10:02
昨儿晚上,我好像在哪里看见,这类书籍,包括小人书收藏,有很大升值空间。。。春春你搜索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

在乎吗?心里在乎,其实也不在乎,反正是旧书一堆而已。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8 10:17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8 09:42
在乎吗?心里在乎,其实也不在乎,反正是旧书一堆而已。

哈。在你,或许是旧书,在别人,可能是收藏啊。。。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18 10:19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3 11:20
说起读小说,就必须提到小说中爱情。好像听人说,小说如果没有爱情就不会引人看。大概就是无爱不成书的意思 ...

爱情这玩意儿是很难解读的。这就好像人生,猫猫狗狗的,也是人生。只能说,各有各的价值观取向吧。

我记得哪部片子里,有句经典台词:你若爱我,你最重要,你不爱我,钱最重要。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20 06:33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3 11:03
《晋阳秋》《满山红》,三部曲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第三部就不见出版,只听到是《汾水寒》、还有之四《自由花 ...

阎锡山我知道。但这几本书没看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16-11-20 06:36
刘春 发表于 2016-11-13 11:20
说起读小说,就必须提到小说中爱情。好像听人说,小说如果没有爱情就不会引人看。大概就是无爱不成书的意思 ...

那会儿的不叫爱情,叫过日子。现在的也不叫爱情,叫扯眼球。。。

作者: 刘春    时间: 2016-11-21 09:13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20 06:36
那会儿的不叫爱情,叫过日子。现在的也不叫爱情,叫扯眼球。。。

过去是过,现在是混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