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带你认识一位农民 [打印本页]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19 22:57
标题: 带你认识一位农民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7-6-22 08:08 编辑

[attach]451816[/attach]

      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电视纪录片《一个农民的贡献》观摩招待会暨交响音乐会圆满结束。
       能为这样一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树碑立传做些工作,我视作荣幸。
       主人公彭兆旺何许人也?引用中国食用菌协会秘书长何海龙先生的一段文字:


                  彭兆旺先生发明的菌棒袋栽技术,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是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香菇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其中,上世纪70年代彭兆旺先生在福建古田发明的菌棒袋栽香菇技术,使香菇生产的周期从2~4年缩短为8个月左右,成本降低50%~60%,产量提高了8—10倍, 这直接推动香菇代料栽培在全国迅速普及推广,很快就打破了千百年来段木栽培香菇的历史,引来中国香菇产业发展中的“80年代春天”,并成为世界食用菌栽培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彭兆旺先生的无私引导与传授下,菌棒袋栽香菇技术被迅速普及到我国大江南北,成为多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武器,直接推动中国打破日本香菇生产的绝对优势地位。1987年中国香菇产量第一次超过日本,取代日本成为香菇产销第一大国,是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左右全球市场的农产品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彭先生的这种菌棒袋栽技术从香菇逐渐被扩大应用到多种食用菌栽培,形成多种类的袋式立体栽培,促进了产业效益的大幅提高:1978—1994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的总比重从5.66%上升到52.96%;1994—2003年间全球食用菌的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4.3%,增长主要来自中国;2002年以后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比重一直稳定在70%~80%之间,成为世界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短短几十年,这是足够令我们骄傲的成绩。

[attach]451817[/attach]
香菇菌棒种植发明人——彭兆旺

[attach]451810[/attach]
彭兆旺为人谦和,他的身上带有一种真正的农民风范,乡村礼仪。

[attach]451815[/attach]

[attach]451811[/attach]

[attach]451812[/attach]
晚间,长影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出的交响音乐会。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01
这排版没治了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02
欢迎孤鸿野鹤回归!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19 23:07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7-6-19 23:01
这排版没治了

都不会发帖了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12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7-6-19 23:07
都不会发帖了

还行啊,还能上图片,再配个乐就全活了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33
百度了下,彭兆旺,农民院士,纪录片还没上传,都是交流会的视频。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35
我真敬业,决定把置顶的活留给下个版主。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19 23:36
好多图片都发不了,这里能上传的图片太小。
麻烦死了,不发了。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37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7-6-19 23:36
好多图片都发不了,这里能上传的图片太小。
麻烦死了,不发了。

长期不上论坛的人智商有退化倾向。。。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19 23:45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7-6-19 23:33
百度了下,彭兆旺,农民院士,纪录片还没上传,都是交流会的视频。


不是农民院士,没什么头衔,但功勋卓著。

他的技术发明无偿奉献了,免费培训农民。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采用他的技术种植香菇,每个菇农每生产一个菌棒贴给他一厘钱,他的财富就多少个亿了。

老人很好,有时候还跟我视频呢。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19 23:48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7-6-19 23:37
长期不上论坛的人智商有退化倾向。。。


嗯,长期潜水造成了脑子进水。

作者: 花开富贵    时间: 2017-6-19 23:54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7-6-19 23:48
嗯,长期潜水造成了脑子进水。

哈哈,那你把脑袋先伸出来烘几天,烘干了再传图片。

作者: 晏晏    时间: 2017-6-20 18:21
回归是一种自然趋势。回归文字,重拾内心的宁静,非常好。问候野鹤!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6-20 21:36
楼主也有功劳,你使我们知道了袋栽香菇的创始人彭兆旺
恐怕很多直接受益者都不清楚这位无私奉献的人
作者: 临街卖酒    时间: 2017-6-21 10:38
喝水不忘挖井人,吃菇的人那么多还没几个知道有这么一位幕后英雄。
作者: 临街卖酒    时间: 2017-6-21 10:39
很久没见到楼主了哈。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7-6-21 13:00
孤鸿兄,你能回来就好!回来发帖就更好!排版这样的粗活我来做。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21 23:45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7-6-22 01:25 编辑
晏晏 发表于 2017-6-20 18:21
回归是一种自然趋势。回归文字,重拾内心的宁静,非常好。问候野鹤!



晏晏好!
注意到你多次写到回归,这是个会让人目光停留,脚步放慢的词汇。
是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山重水复、灯火阑珊、千回百转之际不期而遇的一条幽径。
喜欢这个耐人寻味的字眼,理性、平和、宁静,古典一点的表达或许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论是找到了新的角度,还是发现了新的维度,回归,会让人找到应有的自足。

向二师兄学习,不行就分行李回高老庄。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21 23:50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7-6-19 23:54
哈哈,那你把脑袋先伸出来烘几天,烘干了再传图片。


小说《三体》就有类似的描述,灾难来了就赶紧脱水,变成皮纸,你的回复很科幻。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21 23:52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7-6-21 13:00
孤鸿兄,你能回来就好!回来发帖就更好!排版这样的粗活我来做。

仁厚啊,宋朝兄!贵族气质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21 23:56
临街卖酒 发表于 2017-6-21 10:39
很久没见到楼主了哈。


久违了!一壶浊酒喜相逢

作者: 孤鸿野鹤    时间: 2017-6-22 01:37
泌水 发表于 2017-6-20 21:36
楼主也有功劳,你使我们知道了袋栽香菇的创始人彭兆旺
恐怕很多直接受益者都不清楚这位无私奉献的人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崛起可以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当年在极左路线的禁锢下,有很多有担当的专家、学者、还有基层干部
为发展食用菌产业遭受打击。有的学者坐过牢,还有的专家受迫害自杀付出了生命。活动期间交流的时候,老人们不胜唏嘘。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17-6-22 10:22
中国食用菌的发展之路的确十分曲折,基本上都是从无做起,白手起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做过园艺特产类的工作,所以对于这段历史还是略知一二。菌棒袋栽技术的实际推广,不仅体现在香菇生产,还在平菇、木耳、猴头菌等菌种生产上得到应用和普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九十年代末,日本的松茸面临毁灭性灾害,我国的松茸填补了日本市场的空缺,并且货源不断,特别是吉林延边地区,这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松茸在日本只能是自然生长,它是寄生在赤松林下的一种菌种,是赤松的衍生物种。东北师大生物系的王振堂教授经过几年的技术攻关,解决了松茸人工培育技术,而这仅仅是作为退耕还林的项目之一。目前,东北林区灵芝生产也已经普及了人工栽培技术。
所有这些,都与老一代食用菌和药用菌的科研工作者,多年来辛勤努力,默默奉献分不开。作为一个农业工作者,我深知理应向他们致敬!
作者: 晏晏    时间: 2017-6-22 12:19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7-6-21 23:45
晏晏好!
注意到你多次写到回归,这是个会让人目光停留,脚步放慢的词汇。
是在人生的某个节点—— ...

人生总会在某个节点上迷失或者迷茫。碌碌几乎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可以这样一生到老,也可以在某个重大的日子或者事件上幡然醒悟。
回归,可以以人性为途,也可以以灵魂为主。当我们忽略外在,会倾听到内心真正的需要与诉求。
只要能够使我们心情宁静而祥和的回归,都是美好的。
对于喜爱文字的人来说,重拾便是回归。当下,能够让我们重新燃起热情的东西已经太少。
喜欢看你的文字与评论,所以也喜欢看你的回归。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6-22 13:13
把现代科技直接作用于国计民生的人都值得我们敬仰
国家不要等到这些老人们不在人世了再去旌表追认
物质利益要重重的给予才对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