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他山之石]传奇葱油饼(上海朋友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闲山静水
时间:
2017-8-26 17:20
标题:
[他山之石]传奇葱油饼(上海朋友文章)
传奇葱油饼
(作者:字母rlyuan)
今年中秋日脚蛮好,十月四号,连着国庆,管控节假日放假休息的领导不用费脑筋了。
说起来还早,不过市场经济,商家已经早早的开始打中秋的主意了。
主打的月饼,在去年“腌笃鲜”的基础上,又翻出新花样了。早些日子已经有消息报道,今年推出的是“牛蛙+梅干菜”月饼,稀奇得眼球都掉出来了。我去!如今大千世界、创新社会,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花样翻新,娱乐至上,貌不惊人死不休。
这样做下去,恐怕东北大拉皮、湖南臭豆腐、贵州酸汤鱼、重庆牛百叶、广州龙虎斗都可以、也应该做进月饼里去的。真应了原来邻居老宁波说的:“油多了,污沸沸其阿好切喔”(粪便用油炸炸都好吃)的笑话。
不过,这样的创新,总有点像战争片里手撕鬼子、科幻片里外星人入侵、武打片里降龙十八掌一样的味道,说正常,有点不合情理;说奇怪,又好像理所当然。
我觉得,我们吃的东西,应该用最基本的食材,最传统的手法,激发出最本真的香味,那才是烹饪的真功夫。单凭标新立异、离经叛道、想精想怪,总归有点勿入调。
所以,同样是饼饼,我最喜欢朴素简单的葱油饼。而且由来已久。
在饿饭饭的三年时,上海沾了大都市的光,饭饭还基本能够吃饱。只不过,从全是大米变成搭配百分之七十的面粉,季节到了,还需要搭配一点山芋。于是家家户户都学起了做面食。我那时不过十一二岁,父母亲上班忙,赶鸭子上架,发面蒸馒头花卷我都会的。
自然,烘烘葱油饼饼也会的。三楼陆家姆妈手把手教的。
说起来也简单,面粉加水在钢精镬子里揉揉揉,使劲揉匀揉透,盖上镬盖醒一歇。不用发酵,省却许多事。香葱捡了,洗干净切碎,小碗装了。另外用小碗倒点油,倒点盐,伸出食指捣捣匀,备用。家里吃饭枱子收收干净,揩揩清爽,撒点干粉,就可以开始了。
倒出镬子里的面团,再揉捏成长条,揪成大小合适的一个个小面团,用擀面杖擀开,伸手到小碗抠一点油盐、抓一小把葱花,在摊开的面上抹匀,然后卷起来、包起来、裹起来,只要油盐葱花不漏出来就行。再小心翼翼地揿揿平、揿揿薄就可以了。到最后一个面团,一定会用手指把小碗里的油盐刮得干干净净的才罢休。
家里的炒菜铁镬子烧烧热,滴几滴油,饼就可以下铁镬子烘了。一面有点黄了,用镬铲翻一面,几次一翻,香味就溢出来了;两面焦黄了,葱油饼饼就熟了。这事情,常常和妹妹分工,她来做,我来烘;或者我来做,她来烘。
也许是因为那时老是吃不饱,也许是因为自己做自己烘,只觉得这葱油饼无比的香,面香、葱香、油香、盐香,混合在一起,奇妙得无法形容。由此落下来葱油饼情结,让我怀念到如今。
现在的上海滩,这种很怀旧的葱油饼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在幺尼角落的小吃店还非常有市面。
脍炙人口的“阿大葱油饼”曲折的命运曾经直达天听,惊动了中堂李大人,给葱油饼饼抹上了传奇的色彩。
现时的葱油饼也改良了,油更多,常常还是橄榄油;还要加肉糜肉渣,加猪油酥;工艺上还要先烘后烤,精益求精。葱油饼饼出炉,就在路边捧一个,一圈圈地撕开、一层层地剥离,飘出的香味四五米外都会被勾引得垂涎欲滴。两个在手,既享受又果腹,一举两得。
自从西汉班超从西域引进的烧饼,传承到大唐盛世,已经名扬天下,唐玄宗、杨贵妃翘着莲花指都吃过,连白居易也赋诗称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呢。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中,还有大宋武大郎卖过炊饼,大明刘伯温写过“烧饼歌”;大清本家先贤的《随园食单》对烧饼列了专述;民国蒋老先生为吃到家乡奉化的千层烧饼,接了师傅到南京专门为他烤制;陈毅、粟裕对苏北黄桥烧饼赞不绝口;当今曾经的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还专程把蒙城油酥饼的师傅请到合肥酒楼做专卖呢。我们常州呢,喊这种烧饼叫“大麻糕”。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如今,各式烧饼一路演变到上海滩的葱油饼,这是千锤百炼、功到自然成的江湖传奇,这是脱胎换骨、集大成者的海派风情。
如今,在物欲横流、心气浮躁的社会,在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代,当着名目繁多的中西糕点面前,品尝葱油饼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神定气闲,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致远,是一份回味悠悠时光的闲情逸致,是一份《草根谭》式的澹泊明志。
一比之下,腌笃鲜月饼、梅干菜牛蛙月饼不过浮云耳。
我爱葱油饼,初心不变。心想之,伸往之,百吃不厌。
作者:
闲山静水
时间:
2017-8-26 17:22
朋友字母兄,上海人,为文幽默,甚有水准,所以推荐了来。
作者:
可可秋心
时间:
2017-8-26 21:49
我觉得,我们吃的东西,应该用最基本的食材,最传统的手法,激发出最本真的香味,那才是烹饪的真功夫。~~~赞同!
作者:
可可秋心
时间:
2017-8-26 21:55
葱油饼,八十年代末常买来做早餐,吃的最过瘾。现在的总感觉不如原来味道。
作者:
可可秋心
时间:
2017-8-26 21:55
好文!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7-8-26 22:34
心想之,伸往之,百吃不厌
—————————————
神往之?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7-8-26 22:35
可可秋心 发表于 2017-8-26 21:49
我觉得,我们吃的东西,应该用最基本的食材,最传统的手法,激发出最本真的香味,那才是烹饪的真功夫。~~~ ...
赞同。
作者:
锦瑟
时间:
2017-8-26 22:36
上好的文。
作者:
苏力
时间:
2017-8-27 16:08
越是普通的食材,简单的名称,越不容易做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