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重阳读诗【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打印本页]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10:07
标题: 重阳读诗【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7-10-28 10:59 编辑

  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叫李重阳,上大学的时候又有个同学叫刘重阳,都是农历九月九日生的。
  
  《易经》以“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即是重阳。古人非常喜爱这个日子,因其与“久”谐音,寓意天长地久。再有,九月寒霜降,秋尽冬来,九九是最后的艳阳天。再过几天就是立冬了。于是把这一天当做节日,亲友相聚,远足,登高,祭祖,赏菊,饮酒,当然少不了赋诗。
  
  古今每一位诗人,几乎都写过关于九月九的诗。最有名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标题说“忆山东兄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是山东人。古人称地名与现在不是一回事。王维所说的“山东”的山,指的是华山。王维的家在华山以东,故称。
  
  而现在的山东、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的。
  
  有意思的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山东跟山西不挨着,中间还隔着河南河北。
  
  王维是山西蒲州人,十五岁时就离家宦游,往来于洛阳长安,王维少年天才,诗文、书画、音乐无一不精,深受两京王公贵族的喜爱。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他十七岁的时候写的,寥寥数语,写尽游子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
  
  王维是开元十九年的状元及第,但他于仕途不很热衷,政治上没什么建树,四十岁后在长安城外的蓝田山下修了一处别墅,与三五好友一起吟诗作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继承陶渊明的恬淡风格,质朴平淡而感情浓郁,意境深远,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点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字摩诘。兄弟二人均笃信佛教。

       后两句写兄弟情深,还真不白写。王维有个小他一岁的弟弟王缙,当年兄弟俩一起少年游长安,名动天下。后来王缙也进士及第,官居刑部侍郎。
  
  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带着杨贵妃跑了,王维跑慢了几步,被安禄山抓住了,逼他做了伪政府的高官(具体什么职务没查到)。安史之乱后,王维被下狱。投敌叛国,这是死罪。他的弟弟王缙上书代宗,愿以自己的官职为哥哥王维赎罪。代宗感动于王缙兄弟情深,赦免了王维的死罪。
  
  不久,擢升王缙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唐代,这个职务就是宰相。
  
  再说说茱萸:读王维此诗之前,从不知茱萸为何物,读完此诗,以为茱萸就是艾蒿,插门上的。呵呵。近年才知道,茱萸是一种药材,可驱虫祛寒,旧时民俗,九月九重阳节爬山登高,要佩戴茱萸囊,里面插着茱萸。我问过我母亲,我们老家河北没有这个习俗,也没有茱萸这东西。东北好像也没有,你们有谁插过茱萸吗?
  
  还有一点也很奇怪,我的那两个叫“重阳”的同学,都是女生。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10-28 10:16
我们这里有端午节门前插艾蒿的习俗,没见过重阳节插茱萸的习惯。。。。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10-28 10:18
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7-10-28 10:21 编辑

重阳读诗有【一】就应该有【二】,这文字很应景哦。九九重阳今又重阳,祝醉笑和大家好运九九。不知能贴歌否?九九女儿红。嚯嚯。。。。。 手动播放。。。。。。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10:42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10-28 10:18
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7-10-28 10:21 编辑 重阳读诗有【一】就应该有【二】,这文字很应景哦。九九重 ...


呵呵,翰林爷。

这首歌是否应景?

九九女儿红,说的是不是重阳节的九月九?

好像有一首《九月九的酒》,倒是很应景。

我最喜欢的是“九九哪个艳阳天咯喂~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10-28 10:45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10-28 10:42 呵呵,翰林爷。 这首歌是否应景?
好的,九月九的酒,歌来了,喝一口。嚯嚯。。。。。 手动播放。。。。
九月九的酒 
歌手:陈少华

所属专辑:天上人间
作曲 : 朱德荣
作词 : 陈树
又是九月九
重阳夜 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
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 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
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又是九月九
重阳夜 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
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 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
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
举起杯 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
醉倒在 家门口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
没有问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7-10-28 10:47
这首诗是王维17岁写的?真是天才。

看了这篇文字,学到很多东西。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10-28 10:47
九九艳阳天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歌手:张振富 / 耿莲凤

所属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男)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
(男)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
(男)蚕豆花儿香呀 麦苗儿鲜
(合)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
(合)小哥哥为什么呀 不开言
(女)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女)十八岁的哥哥想把军来参
(女)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
(女)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合)风向不定那个车难转
(合)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
(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男)十八岁的哥哥告诉小英莲
(男)这一去翻山又过海呀
(男)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合)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合)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女)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女)十八岁的哥哥细听我小英莲
(女)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
(女)哪怕你十年八载不回还
(合)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哥哥)忘呀
(合)只要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合)只要你(我)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10:53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7-10-28 10:47
这首诗是王维17岁写的?真是天才。

看了这篇文字,学到很多东西。


是啊。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的,以前没注意。

原诗有王维自注:时年十七。

真了不起啊。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10:57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10-28 10:45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10-28 10:42
呵呵,翰林爷。


哈哈,这小曲,真喜庆。

谢谢。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7-10-28 11:01
东北有,假如茱萸是艾蒿的话。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11:03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7-10-28 11:01
东北有,假如茱萸是艾蒿的话。


不是艾蒿。



作者: 哈保奎诊所    时间: 2017-10-28 12:32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茱萸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地。山茱萸山陕山东一带质优。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15:32
哈保奎诊所 发表于 2017-10-28 12:32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 ...


嗯,很有可能。



作者: 烟雨竹城    时间: 2017-10-28 15:42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17-10-28 22:31
我们每年重阳组织老干部吃饭发纪念品,今年没发东西,老干部都说不象过节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17-10-28 23:44
茱萸有两种,山茱萸和吴茱萸,皆可入药。王维插的茱萸是吴茱萸
吴茱萸这东西南北皆有,尤以产于吴地(江浙)者最好,故名吴茱萸
《周处风土记》云∶ 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枝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又《续 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 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灾果解
可见九月九日遍插茱萸乃古人消灾辟秽的习俗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23:54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17-10-28 22:31
我们每年重阳组织老干部吃饭发纪念品,今年没发东西,老干部都说不象过节了。


这个可不好。建国前的老干部不多了,好歹给过个节啊。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8 23:55
泌水 发表于 2017-10-28 23:44
茱萸有两种,山茱萸和吴茱萸,皆可入药。王维插的茱萸是吴茱萸
吴茱萸这东西南北皆有,尤以产于吴地(江浙 ...


我是一种也没见过,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7-10-29 06:52
传播知识,好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7-10-29 06:53
歌曲贴得太多,变成几重唱了,烦!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7-10-29 10:04
昨天诺哥还考我这首诗呢

想老半天才背全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10-29 10:30
九天行舟 发表于 2017-10-29 06:53
歌曲贴得太多,变成几重唱了,烦!

不会吧,前面贴的两首都是手动播放和后面一首互不干扰才对啊。。。。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7-10-29 13:43
拍岸浪 发表于 2017-10-29 10:04
昨天诺哥还考我这首诗呢

想老半天才背全




这是非要把我跟你家诺哥扯到一起不可了。



作者: 东湖    时间: 2017-10-30 09:36
有个女老乡,在高校当官,名字叫向阳。呵呵。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7-10-31 23:07
提读,听歌。。。。。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