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曹植墓 [打印本页]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3 20:17
标题: 曹植墓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7-12-3 22:32 编辑

                                                 曹植墓
   (一),客居聊城多年,因忙于生计,竟然没有拜谒近在咫尺的曹植墓,想来实是件憾事。冬日闲暇,选了个晴朗无风的好日子,驱车前往凭吊。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城南约二十公里处,现已开辟为公园。据说,曹植墓的发现还有些传奇色彩。一九五一年春天,平原省省委书记吴德,视察黄河水情路过东阿时,偶然看到一个在街头玩耍的儿童,手里挥舞着一把古剑。吴书记看到剑身上刻着“曹子建”三个篆书铭文。他向当地官员询问附近是不是有曹植墓。得到证实后,决定对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当年六月,曹植墓开始挖掘。打开墓门,墓内仅有一棺,棺已腐朽,棺内有部分骨骼。棺木周围除散落着少量的几件配饰外,墓室内还出土了陶灶、陶鹅、陶鸭、陶狗等极为简朴随葬品。
    一九八六年后,政府出资对曹植陵墓进行了重新修葺,并陆续修建了一些相关建筑设施。
    来到曹植墓,自极具汉魏风格的大门进入墓区,走过长长的神道,登上几级台阶,一座青砖砌筑,封土为茔的古墓便展现在面前。墓冢依山而建,朝向正西方,墓前左右各立着一块石碑。右边碑文用行楷书写着:东阿王曹植之墓;左边碑上篆书:魏陈思王曹子建之墓。
    墓的左侧有隋碑亭,自碑亭西行不远有一院落,高大的门楼上,书有“子建祠”三字。走进大门,穿过天井,迎面祠堂里背北面南端坐着一尊峨冠博带,双手持卷,似有所思的铜像。不用说,这便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了。
    铜像背后的墙壁上,书写着传说中曹植被身为魏文帝的家兄曹丕所逼吟出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无论此诗的可信度有多大,它都无疑给曹植那尊华丽的铜像蒙上了一层悲剧阴影。
   (二)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键,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同样在文学上极有建树的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成“三曹”。
    曹植所处的时代是世事纷乱的东汉末年。父亲曹操斩黄巾,讨董卓,灭袁绍,击乌桓,在群雄中脱颖而出,被汉献帝封为魏王。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称赞他:“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单单“横槊赋诗”四字,便使得古往今来多少文臣武将黯然失色。曹植生在乱世,自幼在军中随父亲东征西讨。曹氏父子最让后人敬佩的是,在戎马倥偬之际,写诗作赋,倡导文学,且对文士礼遇有加。唐代张说称他们“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白天冒着敌人的矢石率领将士冲锋陷阵,兵败时甚至割须弃袍,狼狈逃窜;等到夜色降临稍稍安定,又沐浴更衣恭恭敬敬地将文人名士请到装饰华丽的屋子里赋诗作文,这是何等的胸怀?纵观历史,这种胸襟也只曹氏父子所独有。在曹氏父子的倡导下,东汉建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感而发,情词并茂,慷慨悲凉的文学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建安文学。无疑,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
    曹植自幼聪慧,才华过人,人称“绣虎”。《三国志》载,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词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早年因聪颖好学,才华富瞻,深得父亲曹操宠爱,以致欲立他为太子。这一时期的曹植曾经踌躇满志,豪情万丈。在他的诗歌《白马篇》里大致可以看出:“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人以奇警飞动之笔表达出自己奋不顾身,驱除胡虏献身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那么,曾经“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骨气奇高,词采华丽,文武兼备的魏王公子,世之宠儿,怎么后半生落了个颠沛流离,衣食不继,最后竟然葬身于远离京都,穷乡僻壤的东阿鱼山呢?
    原来这主要是曹植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致。曹植是出口为论,下笔成章,令人敬仰的文人才子。但他也有文人特有的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狂傲自负,且饮酒不节。他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并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最终得立太子。
    曹操病逝后,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受禅称帝。曹丕称帝后,想起曾经与自己争夺太子之位的曹植,怕他威胁自己的帝位,又深忌他的才华,于是对他大加打击迫害。先是剪除曹植的亲信党羽,而后数次借故加害,且贬爵削邑改迁封地。在曹丕称帝期间他始终在忧惶恐怖,颠沛迁徙中度日。
    黄初七年曹丕死,其长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改元太和。这时,曹植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屡次上书,希望得到一个军职,以便叱咤疆场,建功立业。他在《求自试表》里写到:“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魏明帝对曹植的态度,虽然较之他的父亲宽容了很多,但他并没给自己的叔父曹植建功立业的机会。
   (三)太和三年,曹植由雍邱迁封东阿王。来到东阿后的曹植深感“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已无望。于是,“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曹植在东阿待得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三年。令人不解的是他对此地情有独钟,以至于死在陈地,却葬于鱼山。
    自墓冢西北沿当年曹植登山的小路向上攀行不远,有一块大石横于树丛中,其状似羊,人称“羊茂台”。相传是曹植当年读书的地方,故又称曹植读书台。自羊茂台继续向西北攀登,路边有洞,名“梵音洞”据说是曹植当年闻听梵呗之处。以上这两个景点,平淡无奇,毫无古意。让人很难与魏晋时期的大文豪曹植联系起来。特别是梵音洞,谁也不会相信中国佛教音乐“梵呗”的发源地竟然会是这里。不知道一九九六年,日本僧人怀着虔诚之心,漂洋过海来到鱼山寻根溯源,看到自己向往已久的梵音圣地,竟是这样一个肮脏不堪的小洞穴时,心中会作何感想。从梵音洞折回,向东南方向一路攀爬,不久便来到鱼山之巅。
    据说当年曹植经常登上鱼山,向远处眺望沉思。我想今天鱼山周边的山川地貌与一千七百年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吧。黄河自鱼山正南方奔涌而来,在离鱼山一箭远处突然急转东去,然后又在离鱼山约一公里处转弯缓缓向北流去。黄河东岸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是泰山的余脉。黄河西岸除了鱼山外,再没有任何山峦,是坦荡无垠的鲁西平原。或许当年曹植喜爱鱼山,是触景生情。因为此山像极了自己的处境:形单影只,孤立无援。
    曹植向西南远眺沉思,是不是在思念黄初三年过洛水时相遇的“柔情绰态,明眸善睐”使他心旌摇荡的宓妃?沉思之后,也许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困厄半生的真正原因——帝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或许他深深的认识到,一个文人缺少了政治权利的支撑,将会百无一用。于是,他放弃了自己治国开疆的志向,在这荒凉孤寂的鱼山上闻天籁,创梵呗,读佛经,拜释迦,意欲与世无涉,终老此处。然而,他那亲爱的侄子曹睿,连这一小小的愿望也未能让他实现。太和六年二月,一纸圣谕使他再度迁往陈地。不久,四十一岁已现出一些晚景的曹植,在衰草夕阳里,依依惜别了鲁西鱼山,在颠沛流离中悲愤而死。死后谥号“思”,后人称其陈思王。其子曹志尊其嘱,将他葬于鱼山西麓。
    从鱼山的南端走下来,北行不远便是陵墓南侧的碑林。碑文皆是现代人书丹镌刻,实在乏善可陈。到是墓北侧矗立在碑亭里的隋碑让人眼前一亮。这块碑是近些年疏浚黄河时偶然发现的,碑文篆、隶、楷三种书体相杂,记述了曹植生平,及其十一世孙曹永洛,于北齐建皇二年,重修曹植陵墓,建灵祠和祭祀的情况。其中有“兆莹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的句子。大概是说:曹植墓在南北朝时就曾崩塌,而且墓内传出了很响亮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得到。我想,如果真有此事,自墓中发出的绝不会是平和祥瑞的梵呗佛音,应该是曹植因空怀旷世奇才而得不到施展,压抑了一生的悲愤哀伤又无可奈何的呐喊。
    自南北朝那阵喧嚣之后,鱼山又归于沉寂,这一沉寂就是一千多年,以至于连它脚下那抔黄土里竟无人知晓究竟埋葬的是谁,更不知这墓中只有几件寒酸的陶器相伴的逝者,当年写出了多少文采斐然的华章。其实这本是曹植的宿命,一个文人生前本不得志,死后又有什么可张扬的呢?
    离了隋碑亭,我又一次走进了子建祠。对着持卷端坐的曹植铜像,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不为东阿王,也不为陈思王,只为才高八斗的失意文人曹子建。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17-12-3 21:21
拜读兰亭老师大作。
恰好我今天就唱了一曲《洛水梦会》。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17-12-3 21:22
等上照片。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3 21:44
曹植墓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3 21:45
曹植墓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3 21:46
子建祠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3 21:52
曹植墓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2-3 23:04
随文随图一游,亦长知识。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7-12-4 09:40
曹植的七步诗可谓家喻户晓。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7-12-4 09:41
原来曹植墓在聊城。才知道。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4 21:25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12-3 21:21
拜读兰亭老师大作。
恰好我今天就唱了一曲《洛水梦会》。

沈版多才多艺,景仰!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4 21:27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7-12-3 22:00
写的详尽有序,拜读老师作品

感谢左兄临帖鼓励,问好!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4 21:28
井冈 发表于 2017-12-3 23:04
随文随图一游,亦长知识。

井冈老师好!
作者: 兰亭流觞    时间: 2017-12-4 21:34
张典 发表于 2017-12-4 09:41
原来曹植墓在聊城。才知道。

据说河南、安徽也有曹植墓,不过目前业内根据古墓出土文字及比照《三国志》记述,确认聊城鱼山古墓是曹植真墓无疑。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7-12-4 22:02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7-12-4 21:28
井冈老师好!

问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