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摄影】雪后登泰山(2月8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4:55
标题: 【摄影】雪后登泰山(2月8日更新)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2-8 22:50 编辑

[attach]482391[/attach]


泰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泰山的石头,是有故事的石头,石头上的人,是有故事的人。
走进泰山,走进故事。2011年12月11日,我在泰山。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4:57

[attach]482393[/attach]

登泰山的前一个晚上我住在泰安一个宾馆里,夜里很冷,零下几度,只有一台据说可以制暖的空调无力的抵抗着寒冬。我早早的钻进被窝,捂了好一阵才有点暖。看手机说是当晚有月全食,我立刻来精神拿了相机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窗拍了几张有环形山的圆月亮就冻得不行不行的,赶紧溜回被窝,那时才6点半不到,一直躺到9点多,期间月亮渐渐的移到窗外某个位置,也就是说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月亮,这时我想起床前明月光的诗句来,心想这样诗意盎然的时刻人生也很难得遇见几回吧?特别还是异乡遇到月全食——想到这里忽然觉得不把月全食的过程拍下来会很遗憾,虽然那时没有三脚架,相机像素也只有五百万,天冷手还抖,已经估计到很难拍出满意的效果,然而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4:59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6:51 编辑

[attach]482394[/attach]


2011年12月11日上午,准备去中天门。

这是泰山脚下的天地广场,建于2000年,由一方一圆两个广场组成,上圆下方,据说这个设计创意是来源于一个古代理念,古时候帝王封禅分两部分进行的,一是在泰山顶设圆坛告天,二是在山下设方坛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的上圆下方暗合了这一理念,所以这个广场就叫天地广场~  广场中间设12根龙柱,代表了曾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的12位帝王,他们分别是黄帝、舜帝、周成王、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0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5:10 编辑

[attach]482395[/attach]

从景区大门到中天门有很长一段山路,为节省时间,旅行社给我们安排了一辆中巴上山,到了中天门之后有部分团友跟着导游坐缆车上南天门,我因为不想错过沿途的风景就选择了徒步登山。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1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5:10 编辑

[attach]482396[/attach]

迎天,就是快到天了,事实上离山顶还有很远,我后来计算了一下,走到这里是9点52分,到南天门是12点06分,花了两个小时。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2
[attach]482397[/attach]

其实像我这样走走拍拍的在开始阶段,或者说到十八盘之前还是很悠闲的,一点不觉得累。曾经在北京游某段长城,身边有个十岁左右的小朋友象打冲锋似的往上使劲跑,结果还没到半程就累得走不动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3
[attach]482398[/attach]

不来泰山不知道,石刻竟然这么多。此处刻字为“云路先声”,刻于宣统二年(1910),隶书。旁注:宣统庚戌二月,偕乌程章君祖僖、谢君毓洙同登岱顶,伯兄宗基命摩崖题字。海盐王寀基。王寀基(1872-1940),小名春明,号君择,清书法家。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4

[attach]482399[/attach]


刻于1850年,楷书。
石刻内容:道光丁未二月十七日,督学使者昆明何桂清,偕平湖高振镆、上元王至华、阳湖庄敏、萧山来献琛、固始元伟、无锡秦缃业、归安姜赓元同登,夜宿碧霞宫,次日黎明养云亭观日出。


我查了一下何桂清的资料,何是云南昆明人,道光进士,历任编修、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1857年何桂清任两江总督,1860年5月,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乘胜进攻何桂清坐镇的常州,因听从幕僚的建议,何弃城而走,致使常州、常熟、苏州失守,后被清廷革职查办,由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何桂清当时遭到弹劾,一派认为这是一品大员,罪不至死,主张用刑谨慎,这一派包括当时的皇帝、恭亲王、何案主审官吏部尚书祁寯藻等,主杀派代表是何的政敌曾国藩,当时率领的湘军屡屡打败太平军,是朝廷的红人,为了彻底铲除何在江浙一带势力,用我们广东话说是趁你病罗(要)你命,曾国藩岂能放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他慷慨陈词: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最终主杀派得逞,公元1862年,何被弃市处死。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6
[attach]482401[/attach]

山辉川媚,楷书。清代光绪癸卯年即公元l903年季春,泰安郡守恭曾题书。

泰山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山,文人墨客政客等等留下来的题刻碑文有上千处,他们的手迹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物,也是书法大观。一路向上,沿途石刻与山林地势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既让人一饱眼福,也是一场文化的熏陶。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8
[attach]482403[/attach]

一只猫蹲在旁边眯着眼睛晒着惬意的太阳,待我走近猛的睁开眼,神情立刻变得警觉,宛若这石刻的守护神一般~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09
[attach]482404[/attach]

通常我们说曲径通幽,乍一看到曲径通霄就是纳闷了一下下就过去了,不会多想,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泰山的石刻,就是一字之差也都是有深意的,不是即兴乱作。比如这个霄就是指云霄,形容泰山之高直入云霄,曲径指的是弯弯曲曲的山道,登泰山是往上走,竖向走,通往云霄之巅,所以就叫曲径通霄,而曲径通幽一般是指在平地上七拐八弯的横向行至幽静处,一横一竖,指向不同,而幽和霄则是一字之差,遂成天壤之别。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11
[attach]482405[/attach]

走到这里,见“若登天然”四个大字,被吸引,驻足观赏,又见其下草书苍劲潇洒,心生欢喜,于是立此存照。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13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5:15 编辑

[attach]482406[/attach]

笑指齐州九点青,漫教治乱问山灵。
且将同梦生花笔,来写千秋泰岳铭。

这首诗是民国才女张默君与丈夫邵元冲(字翼如)同游泰山时所作并书写。据资料记载,张默君(1884—1965年),湖南湘乡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和秋瑾一起密谋革命,是近代著名妇女运动活动家,历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委员,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考官,口才诗画书法俱佳,精收古玉,是诗人、书法家,又是收藏家;邵元冲,(1890—1936), 浙江绍兴人,文笔了得,曾任黄埔军校第二任政治部主任,深得孙中山的赏识,做过孙中山的机要主任秘书,官至立法院代理院长,后来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不幸被流弹击中伤重去世。1924年,年已40岁的张默君和追求她13年的邵元冲走进婚姻殿堂,婚后两人感情甚好,1933年夫妻同游泰山,兴之所至,张默君在泰山云步桥南留诗一首,第一、二句述说了两人畅谈天下大势的情形,抒发了救国治乱的感想,后面两句谈到了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希望将两人的爱情经历铭刻在千秋万代的泰山上,让高山见证他们的爱情。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25
[attach]482409[/attach]

前面说了是几年前游的泰山,一直没整理成帖,趁建新版玩坛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压力变动力的机会去整理照片和配字,昨晚跟蓝心聊天,我说我想认真点去弄好它,然后老了可以当回忆录来消遣时光~ 还记得当时拍照用的是500万像素数码相机,那年刚买了单反,担心磕磕碰碰,没舍得带出门~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27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5:33 编辑

[attach]482419[/attach]

第一次看见冰挂~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32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7:01 编辑

[attach]482425[/attach]


山河变色,溪流静止。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34

[attach]482426[/attach]

静止的瀑布~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37

[attach]482428[/attach]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38

[attach]482432[/attach]

花果山的水帘洞结冰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44

[attach]482435[/attach]

冰珠子串成的冰帘子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45
[attach]482448[/attach]

遥看瀑布挂前川~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5:54

[attach]482451[/attach]

滴水成冰~
莫名想起多年前在一部电视剧里一位老伯吟的一首诗:檐前雨水滴滴下,点点滴滴似旧痕。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01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6:02 编辑

[attach]482455[/attach]

逍遥游

毛泽东手迹,泰安旅游局1989年重刻于泰山云步桥南。我对书法不是很了解,但是喜欢看别人写,比如对这次在泰山拍到的石刻会利用整理帖子的机会了解题字的相关背景,它是什么人写的,它的内容,它背后的故事,我发现这是一个弄帖子的切入口,它引发我对石刻的兴趣,对书法的兴趣,对历史的兴趣,我了解到的希望都能标注进去,比如它是什么字体,如果没查到相关说明,我会在字体转换软件上不厌其烦的再现和对比,说不清这是一种执着还是…… 然后,弱弱的问一句大家:这是狂草吗?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03
[attach]482456[/attach]

雪融化后的痕迹,湿漉漉的,走在这山道上,即使有阳光照着,还是有种清冷的感觉~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04
[attach]482457[/attach]

路边还有积雪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06
[attach]482458[/attach]

继续走,继续拍,前面就是云步桥。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07
[attach]482459[/attach]

高山仰止
高处有峰,眼前有瀑,我觉得这里可以用一句很应景的话来形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09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6:58 编辑

[attach]482460[/attach]

云步桥
原为木桥,名雪花桥,民国时改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题“云步桥 ”。 1936年石桥被洪水冲毁,1937年中国旅行社出资重建。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11
[attach]482461[/attach]

旁边的亭子是观瀑亭,又叫酌泉亭,清末泰安知县所建。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15
[attach]482462[/attach]

飞瀑岩,岩上有题刻,写着:霖雨苍生。据说雨水充沛的时候飞流直下的瀑布很是壮观,可惜我看到的时候是在冬季水少只呈现细流,所幸在网上找到关于飞瀑岩及周围景色的一首诗,是明代陈凤梧所作,正好脑补一下: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它还有个名字叫护驾泉,我猜想它跟一个传说有关,传说宋真宗曾在御帐坪小住,御帐坪如果我没猜错就是飞瀑岩上面比较平坦宽敞的一块地方,既然皇帝在此待过,那么旁边的山泉叫护驾泉便顺理成章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17
[attach]482463[/attach]

云步桥上,旁边是观瀑亭,原以为没拍到亭子的全貌,没想到居然出现在这张照片里。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19

[attach]482464[/attach]

雄冠五岳,庚午孟冬  皖泾王崇甲题。

古往今来关于泰山的诗作有很多,最著名的应该是杜甫的《望岳》,在网上了解泰山石刻的相关情况时意外发现以雄冠五岳四字开头的一首诗,是原山东省委书记、现代书法家、舒体创立者舒同写的《登岱》,在泰山某处也有碑刻,可惜没拍到。附上舒同的《登岱》诗欣赏一下:雄冠五岳天下名,绝顶攀登若步云。红日初出烧东海,晚电齐明照古城。汶河逶迤飘银带,玉岭峨巍出天门。秋高气爽人意好,他日得缘再来临。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20

[attach]482465[/attach]

关于飞来石民间也有传说,这传说有点长,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大概简要的编一下故事~

相传宋真宗来泰山封禅,到云步桥,被眼前美景吸引停留小憩,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留恋处突然一块大石头滚下来,吓得皇帝魂飞魄散之际还不忘大喊救驾,可是好像没人告诉过他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道理,大难临头各自飞还惟恐不及,谁也甭指望靠得上,这些话在封禅使王钦的身上充分的体现出来,危难之际他是钻到龙床下面躲避的,前面说了皇帝山间小憩,所以此处应有龙床,然后大家的命也是真好,大石头滚到旁边突然停住了,这时候就显出官场人士的机灵来了,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不失时机地大喊皇上不要怕,这是元君派来接驾的石叟云云,这时皇帝回过神来,觉得刚才自己太丢脸了,于是假装镇定来个顺水推舟挽回形象(此处省略nn个字,你懂的……),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马屁精王钦为了讨好皇帝,把这块石头取名为接驾石。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23
[attach]482466[/attach]

五大夫松,秦始皇封的~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26

[attach]482467[/attach]


据说关于五大夫松《史记》里有一段记载,我翻了一下书,真有~
另据了解,五大夫松是一棵松树,但是后人误以为是五棵树,即便如此,那五棵树也在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被雷雨或洪水毁掉。清朝雍正年间,钦差丁皂保奉旨重修泰山时补种了五棵松树,现存两棵。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40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1 16:41 编辑

[attach]482468[/attach]

泰山,百闻不如一见,身临其境感受更真切~

怎么说呢?我觉得泰山就像山东人,他外在不是很张扬,整个给人很质朴的感觉,如果只是萍水相逢擦肩而过,你甚至觉得跟别的普普通通的人没什么两样,当你深入了解,你就会看出他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就像这泰山一样,这是一座书法的宝库,历史的宝库,人文的宝库,这些底蕴和泰山的巍峨浑然一体造就了泰山的厚度和高度,因此泰山是厚重的,其质古朴,泰山是耸立的,令人高山仰止。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16:44
先发这么多,后面的照片还没想好怎么配字,来日方长,慢慢整~
作者: 薰衣草    时间: 2018-1-1 18:09
界内顶帖,一个箭步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20:21
神马云 发表于 2018-1-1 17:01
大饱眼福,好山好水好景好文好美好介绍。

还有呢,后面更美~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20:25
神马云 发表于 2018-1-1 17:03
能有楼主在景里的摄影就更好了

低调是一种美德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20:28
薰衣草 发表于 2018-1-1 18:09
界内顶帖,一个箭步


一个箭步冲过去……速度固然重要,刹车更重要,一转眼你都没影了。。。
作者: 薰衣草    时间: 2018-1-1 20:54
薇芸 发表于 2018-1-1 20:28
一个箭步冲过去……速度固然重要,刹车更重要,一转眼你都没影了。。。

又一个箭步冲向饭桌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20:57
薰衣草 发表于 2018-1-1 20:54
又一个箭步冲向饭桌了

这速度得换成铁饭碗才保险

作者: 薰衣草    时间: 2018-1-1 21:05
薇芸 发表于 2018-1-1 20:57
这速度得换成铁饭碗才保险

钛合金的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21:15
薰衣草 发表于 2018-1-1 21:05
钛合金的


可以用来亮瞎神经的眼
作者: 疏影轩主    时间: 2018-1-1 21:46
图文俱佳,看得我也想在冬天去登一次泰山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1 22:17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8-1-1 21:46
图文俱佳,看得我也想在冬天去登一次泰山了。


雪后的泰山很清新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8-1-2 08:40
昨天刻意没有点开这个帖子,留着今天电脑细细看。
作者: 慕容锦上    时间: 2018-1-2 08:43
总觉得春花秋叶中的山山水水才最美,原来冬天也有其独特的风致。
作者: 新解玉玲珑    时间: 2018-1-2 10:51
祝贺开版!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8-1-2 11:20
芸芸的图文并茂就是有料。赞赞赞。。。。。。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 14:32
慕容锦上 发表于 2018-1-2 08:43
总觉得春花秋叶中的山山水水才最美,原来冬天也有其独特的风致。


感受泰山的美跟了解一个优秀的人一样,逐步深入,你会发现他越来越多的闪光点。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 14:33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8-1-2 10:51
祝贺开版!


谢谢我家玲珑,虽然你是昙花一现,也很珍贵~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 14:34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1-2 11:20
芸芸的图文并茂就是有料。赞赞赞。。。。。。


你是我整帖的动力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8-1-2 15:36
  文、图俱佳,而且书法、景致做了功课,这个确实难得!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 22:19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8-1-2 15:36
文、图俱佳,而且书法、景致做了功课,这个确实难得!


没跟导游走的结果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8-1-2 22:22
登泰山而小天下,我还以为有更新,跑步进来欣赏观摩。芸芸,精彩继续哈。。。。。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 22:26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1-2 22:22
登泰山而小天下,我还以为有更新,跑步进来欣赏观摩。芸芸,精彩继续哈。。。。。


继续努力埋头整帖子,有更新我会在标题上注明~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2:06

[attach]487526[/attach]

登泰山对体力消耗非常大,幸好走上几段山路都会遇到一间出售饮料和食物的小店,尤其难得的是大冷天里店老板还提供热水冲泡的奶茶,一路上我都喝了几杯,就凭这个能量补充才最终撑到了山顶。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2:08

[attach]487527[/attach]

望人松,泰山一景~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2:12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20 23:18 编辑

[attach]487528[/attach]

    传说——long long ago,泰山朝阳洞附近一对夫妻救治过一位失足跌落山崖的花匠,为了感谢救命之恩,伤愈后临别,花匠以奇花异草种子相赠,嘱夫妻俩把种子撒到山间,第二年就会开出漫山遍野美丽的花,小两口照做,后果然如其所言。有一次下大雨,一位石匠到他们家避雨,夫妻俩倾其所有热情接待,石匠很感激,一夜之间凿通了上下山所有盘道,引来许多游人。故事说到这里,忽然醒悟,一个花匠一个石匠,这俩做的事很可疑,不似凡人所为,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感觉这俩非妖即怪,命中有劫,恰遇夫妻俩相助得以解脱,于是施展法力相报。话说整日在花花草草里陶冶情操,境界升华是必然的,这家的男主人觉得泰山还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立志要使泰山变得更美,于是告别发妻下山去学艺。夫妻俩一别数年,妻子望眼欲穿也没能盼回丈夫,终于在经年的守望中,有一天一场大雪过后,妻子消失了,在她消失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松树,后来丈夫学成归来不见妻子,神情恍惚间只觉得这树似妻子守望的身影,愈加悲痛,便在旁边修了一间小屋居住,将哀思寄托在这树上。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2:17

[attach]487529[/attach]

在这里发了一会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2:26

[attach]487530[/attach]


有游客停下歇息~
这山道修的,还有两旁的树,好眼熟,感觉跟千佛山的某一段差不多~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2:40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20 23:15 编辑

[attach]487531[/attach]

冠盖五岳
刻文标注:光绪三十一年清和中浣,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暨泰安府知府吴筠孙、泰安县知县李于锴游此泐石。(楷书)
查了一下李于锴,是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字叔坚,甘肃武威人,史学家李铭汉次子,近代文学家,再查,居然还跟一个历史事件有关,那就是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事件,当时有一千多举人署名,还有数千名市民响应前往官府请代奏皇帝,据说李于锴曾参与起草那份《上今上皇帝书》。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3:26

[attach]487537[/attach]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一个脚印走,看背影,前面的人已经显出疲态。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3:36

[attach]487538[/attach]

回过头来看这雪地里,乱石与小径,萧杀的树林子,斑驳的树影,想象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一只吊睛白额大虎猛地扑过来……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0 23:52

[attach]487540[/attach]

这张照片细细品,跟国画似的,峰峦叠翠,层次分明,颜色丰富,和谐自然,很耐看,有种说不出的韵味。


作者: 李熙    时间: 2018-1-21 11:15
泰山,我还没有去过,哪一年在山东,因时间紧,没去,一晃好多年了,还没有去。
泰山,值得去呀。
作者: 柒月    时间: 2018-1-21 13:35
虽然很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过去,今年,还是算了,春年花开再考虑吧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1 23:06
神马云 发表于 2018-1-21 19:46
整理并配文字解说很累,不用那么认真费劲,你又不是导游。


主要是乐在其中~
只要我想做的,能做好的事我是不会放弃的。。。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1 23:08
柒月 发表于 2018-1-21 13:35
虽然很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过去,今年,还是算了,春年花开再考虑吧


感觉和泰山有缘,它的四季我都想感受一下。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1 23:14
神马云 发表于 2018-1-21 19:44
没爬过,爱人去过,孩子没去过。


如果去的话建议爬山,因为坐缆车上去太轻易的就到山顶会少很多乐趣和见闻,还有感受。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1 23:18
李熙 发表于 2018-1-21 11:15
泰山,我还没有去过,哪一年在山东,因时间紧,没去,一晃好多年了,还没有去。
泰山,值得去呀。


在山顶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好些景点没看,被导游催的,他们坐缆车上去已经逛了两小时我才走到上面的。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8-1-22 00:27
薇芸 发表于 2018-1-1 14:57
登泰山的前一个晚上我住在泰安一个宾馆里,夜里很冷,零下几度,只有一台据说可以制暖的空调无力的抵 ...


除了左下方PP象500万像素,其它几张都拍出了5000万以上像素成相的效果,厉害!!
作者: 剔透玲珑    时间: 2018-1-22 00:31
看日出没?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2 00:35
剔透玲珑 发表于 2018-1-22 00:31
看日出没?


下午就赶回济南了,没在泰山那里过夜,自然也没看到泰山日出,连那个看日出的景点都没去到,后来才发现远远的拍了张照片有个点。。。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9 21:24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29 21:26 编辑

[attach]490724[/attach]

有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费这劲整图文解说,这么说吧,明明有舒舒服服的缆车坐,省时省力,我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劲徒步登上泰山呢?其实帖子开头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不想错过沿途的风景,同理,图文解说就是我不想错过整理帖子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那些回忆,那些看照片写字的心情,都是心里的一道道风景,我想把它们和图片一起定格下来,我想让这一个个瞬间的心动成为永恒。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9 21:40

[attach]490726[/attach]

海拔1000米,泰山,我,我们互相见证,我来过,你见过,这一路的交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9 23:06

[attach]490727[/attach]

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此处景观呈双峰对峙,峰岩间松树极多,松海茫茫,有万松之说。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9 23:19

[attach]490729[/attach]

远处悬崖上一块方布似的石刻就是万丈碑,碑文内容是乾隆游泰山时所作的《咏朝阳洞》,据说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29 23:31

[attach]490731[/attach]

太远了,碑文看不清,网上搜了内容复制过来,看看皇帝写的诗咋样~~

回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
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
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
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牌牖。
万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
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0 22:47

[attach]491049[/attach]

南天门,明明近在眼前,没想到山路十八弯,愣是走了一小时才到。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0 22:53

[attach]491050[/attach]

游山看雪观石~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0 23:13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30 23:17 编辑

[attach]491053[/attach]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明隆庆五年(1571)中秋山东按察使吴文华题刻,楷书体。“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出自《礼·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0 23:19

[attach]491054[/attach]

毛主席手迹~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0:28

[attach]491363[/attach]

踏雪,拾级而上。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0:34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1-31 21:34 编辑

[attach]491364[/attach]

石刻,人工巧劲与自然散漫的结合,就那么不动声色的融入周遭景色,没有丝毫的违和。




作者: 李熙    时间: 2018-1-31 20:50
薇芸 发表于 2018-1-20 22:12
传说——long long ago,泰山朝阳洞附近一对夫妻救治过一位失足跌落山崖的花匠,为了感谢救命之恩 ...


这张拍得不错,只是这样对着太阳拍,眼睛容易受伤。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1:05

[attach]491365[/attach]

整理照片,再一次目光所及,有些话,或许只能藏进照片里,藏进石头里,树影里,雪里,想起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那石刻上的名字,那名字对应的人,他们也是很寂寞的吧?一腔深情都付与这泰山的石头,千古流芳,千古同寂。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1:22

[attach]491366[/attach]

举足腾云、独立大夫,行书体。处士松,楷书体。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1:37

[attach]491368[/attach]

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楷书体,楚图南题书。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2:06

[attach]491369[/attach]

前面一块大石头上的题刻是杨辛所作《泰山颂》,草书。杨辛,重庆人,当代美学家、书法家,北大教授,著作有《美学原理》等。他曾26次登泰山,这个记录真是令人佩服。

《泰山颂》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1-31 22:11
李熙 发表于 2018-1-31 20:50
这张拍得不错,只是这样对着太阳拍,眼睛容易受伤。


快速取景构图闭眼按快门~
作者: 李熙    时间: 2018-2-1 09:45
薇芸 发表于 2018-1-1 15:06
山辉川媚,楷书。清代光绪癸卯年即公元l903年季春,泰安郡守恭曾题书。

泰山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名 ...


对,泰山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可惜我那年与泰山擦肩而过,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去去。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2-3 21:48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2-3 22:24 编辑

[attach]492471[/attach]

岱岳雄姿,行书~
看字查人物查典故特别有意思,比如说这几个字是何海霞所书,何海霞何许人也?查了一下,是国画家,早年曾师从张大千学画,我们知道张大千这个名字,如雷灌耳,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何海霞画功怎么样呢?籍着网络搜索欣赏了他的画作,知道了他创作的特点是将青绿工笔和水墨笔意相融合,怎么融合法呢?看画作的时候就有了个直观的印象,原来是这样。这么一来二去的在搜索中了解,在了解中学习,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在开拓视野中熏陶,在熏陶中提高审美水平,以此类推,收获颇丰。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2-3 22:20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2-3 22:23 编辑

[attach]492472[/attach]

能成其大,楷书体,熊克武题书。
话说熊克武也算是一个风云人物,早年参加同盟会和孙中山、黄兴一起闹革命,广州起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等都出现他的身影,手握兵权,是四川军阀,就连贺龙和刘伯承两元帅也曾是他的部下,但是和大名鼎鼎的秦朝丞相李斯比起来还是名气小了点,不错,“能成其大”这四个字就出自李斯写的《谏逐客令》: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作者: 李熙    时间: 2018-2-4 11:01
薇芸 发表于 2018-2-3 22:20
能成其大,楷书体,熊克武题书。
话说熊克武也算是一个风云人物,早年参加同盟会和孙中山、黄兴一起闹 ...


是的,泰山,名人痕迹很多!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2-7 15:40
神马云 发表于 2018-2-3 21:56
谢谢,向你致敬。


谢就不必了,你不嫌我弄个帖子磨磨蹭蹭就行。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2-7 15:43
李熙 发表于 2018-2-1 09:45
对,泰山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可惜我那年与泰山擦肩而过,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去去。


有些地方它出名是有原因的,不是浪得虚名,所以只要稍微用点心去游泰山,一定是不虚此行。
作者: 薇芸    时间: 2018-2-7 16:02
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18-2-7 16:04 编辑

[attach]493909[/attach]

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觉得这个樊笼就是红尘俗世里琐碎事情编织成的一张无形的网,只要你心里装着这些事,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还是被这个樊笼罩住,但如果游玩时能暂时抛却俗事杂念,则身心就会像放飞的鸟儿一样,那种纵情于山水的自由自在和专注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并在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自己的诗或远方。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