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读《别董大》 [打印本页]

作者: 熙儿    时间: 2018-1-11 17:30
标题: 读《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挚友琴师董庭兰。唐玄宗天宝六年,董庭兰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离别之时,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以纯粹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惺惺相惜的情感。
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钰又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作者高适和董庭兰是好友,此时亦不得志,四处游荡,常处于窘境之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前半句“千里”运用生动,辽阔而豪放。这里着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愤,与诗后两句“天下”格调相应。这两句以白描手法直铺呈现在眼前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雪纷飞,雁阵南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今,别君之时常被引用的两句诗词。一个“莫愁”是作者对友人地慰藉,深情中又挥洒不羁。随着前两句铺垫,后面意境打开,劝志励图。诗人在荒凉壮阔的环境中,以雄健奔放和宽慰、豁达的笔锋送别友人,大有高山流水,同声相惜的感叹!又有对身怀绝技友人董大的赞美之情。
纵观全诗,诗人不畏困惑,大有激流勇进之势,苍凉慷慨而失其壮,虽环境萧然但没有半点颓废。继而表现了盛唐时期文艺方向,乐观豪迈,积极进取的精神
作者高适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被后人合称“边塞诗人”,其笔力雄健,气势奔放,从这首《别董大》诗中对友人关爱、相惜、宽慰也不难看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8-1-11 17:30
妞,哥么一个先
作者: 熙儿    时间: 2018-1-11 17:36
拍岸浪 发表于 2018-1-11 17:30
妞,哥么一个先

这速度,是国家队滴不
问候笑笑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8-1-11 17:38
熙儿 发表于 2018-1-11 17:36
这速度,是国家队滴不
问候笑笑

刚来,恰好秒了你的沙发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1 17:46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

我让二哥把它写了挂在电脑桌前面。一抬头就能看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1 18:11
高适厚积薄发,安史之乱后,高适以军功封渤海县侯。

有唐一代,诗人而达者,高适一人尔。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1-11 18:16
[attach]485323[/attach]

作者: 熙儿    时间: 2018-1-12 18:29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1 18:11
高适厚积薄发,安史之乱后,高适以军功封渤海县侯。

有唐一代,诗人而达者,高适一人尔。

他的诗读起来荡气回肠!四哥多多指教

作者: 熙儿    时间: 2018-1-12 18:29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1 18:16

赞,大赞!

作者: 熙儿    时间: 2018-1-12 18:30
逻辑游戏 发表于 2018-1-12 12:07
名篇,我学生证上曾写过后一句。赞!

来者是客,熙儿上茶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8-1-13 11:5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1 18:16


这字很洒脱
作者: 一池碎曲为谁弹    时间: 2018-1-13 19:09
后两句流传千古,并将千古流传。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8-1-14 10:55
不错,诗意中见精神。读《别董大》,熙儿赏析有致,欣赏。。。。。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