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别名千秋岁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
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
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attach]495663[/attach]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
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望江楼》。
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望江梅》。
温庭筠有一首词,是晚唐词里的名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是写一个女子盼望她的情人而终于失望的心情——她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只,必有一只是载她的情人归来的,然而望到黄昏,依然落空。
创始于晚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沁园,也称沁水公主园田、沁水园,是东汉永平三年,明帝刘庄因为对其五女刘致(沁水公主)的格外宠爱,赐建的陪嫁园田。
其沁水公主府以五十五眼“红泉”和千亩竹林的自然景色,又以凤楼帷宫,琼阶玉觞的精美建筑,成为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皇家园林。
永平十八年,明帝退,章帝刘炟继位。窦皇后兄长窦宪依仗权势,霸占沁园。
章帝得知此事,罢免窦宪,将园归还妹妹。这个故事后汉书有载,后人以窦宪夺园,章帝罢宪的故事传唱出沁园春词牌。
相传,唐天佑三年初秋的一天,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进入沁园戏楼。
只见他银须飘然,清瘦文雅,眉宇间散发出一种谦和的淡定。
当古怀乐奏起,他慢慢的掂起长袖,拱手与众文客相示后,以河内方言略存太原口音,唱出了一首题为“沁园春”的词曲,颂明帝,讽皇后,歌章帝,讥窦宪,褒善美,赞沁园。
其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惊各路高人,就连洛阳来的文坛名手冯贽等一行也拱手相拜,赞叹不已。
他用一个多月时间写出了这首“沁园春”,全词共上下两片、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下片十二句,平仄有韵、朗朗上口、长短有致、结构疏紧顺理。
次日,冯贽一行又到王老先生家登门拜访,并将此词带回洛阳,渐渐在京城传开。以后的文人墨客以此词的格律平仄为母,填词咏吟。
“沁园春”的词牌从此产生,并以它的格构大势和豪放的节律受到大志之士欢迎。
[attach]495666[/attach]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以上说法都表明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神话有关。“鹊桥”的神话以东汉《风俗演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录为最早。
唐代民间传说更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词际产生。
而其中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最为出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attach]495670[/attach]
词牌的由来据资料整理,有两个来源。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色的花,后人便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其格律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
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想要下山。
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
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
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
回到家,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
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
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
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
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
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后来,刘、阮二人黯然返回山下,刘晨再次投入人世娶妻生子。阮肇则红尘看破,入山修道去了。
词牌《阮郎归》就取自这个故事,最早是唐代教坊使用阮郎迷的曲牌,又叫醉桃园。
词牌名来自于一个悲伤的故事。
唐朝书生度秘书,工于诗词。他的邻居有个小女儿,叫酥香,美丽聪慧,郎情妾意,私定终生,这件事被酥家仆人发现后,报告了主子。
书生被告官判刑,发配到河朔。临行前,他为酥香写了一首《永遇乐》诗,酥香拿着这首词,连唱三遍,声竭而亡。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由 来】
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美女,在河边浣纱时,河水映照她动人的身影,鱼儿看见,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由 来】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水烟 发表于 2018-2-13 21:41
并且还很美,看着也是一种享受啊
水烟 发表于 2018-2-13 21:40
云儿收藏的都是宝贝啊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2:07
哈哈,的确是宝贝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12:08
今天出太阳了。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2:09
我们这儿连日晴好。到初二开始转雨雪。
井冈 发表于 2018-2-14 14:34
初看一下,都是非常美的诗词。
井冈 发表于 2018-2-14 14:35
妹妹是有心人,辛苦了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15:05
绿叶成荫这个典故倒是第一次知道呢。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15:15
这些词牌名原来有如此多故事。真是闻所未闻啊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5:17
是呢,古来很多东西都因故事而流传下来.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15:18
多是感人的爱情故事。呵呵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5:09
哥也感兴趣呢么?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5:10
我也是收藏,却没有时间细细看完.
井冈 发表于 2018-2-14 15:54
嗯,有兴趣看。
井冈 发表于 2018-2-14 15:55
嗯,有时间再看。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15:56
是不是啊?感觉井老师很正统啊。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5:56
好的,我也下了,出去买点东西.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5:56
好的,我也下了,出去买点东西.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17:33
买啥好的,我也想出去逛逛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2-14 18:39
买了点饺子皮,给女儿买了双鞋.
水烟 发表于 2018-2-14 20:02
她们叫我出去,我实在不想出去。
明晚出去买点东西。
饺子皮不可以自己擀吗?自己擀的好吃。
熙儿 发表于 2018-2-14 20:41
印象里是红叶题诗了着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8-2-15 01:53
欣赏了、
既涨姿势,又感受美。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