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杨柳——应和疏影轩主 [打印本页]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3-24 13:39
标题: 杨柳——应和疏影轩主
  看了疏影轩主的《春光乍泄》,有一种看柳的冲动,奈何大连柳树很少。


    意犹未尽,想起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说杨柳。
  
  找了半天没找到。
  
  最后在我的【锦衣夜行】系列帖子里找到了。
  
  这个系列的帖子是2013年在红袖写的,就是因疏影轩主当时的网名“锦衣夜行人”而起意的。

  世界真奇妙。
  
  ——题记。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醉笑于大连开发区。
  
  杨柳
  
  中午吃过饭,洗碗的时候想起一件事来:杨柳。
  
  古人离别时,常折柳枝赠别。故而“柳”就成了“离别”的意象,如“风、花、雪、月”,频频出现在古代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不胜枚举。
  
  我想的是:杨柳,到底是杨,还是柳,还是杨树柳树的合称?
  
  根据诗意,杨柳指的是柳树,那为什么叫“杨柳”呢?
  
  好像很早以前在《三言二拍》里看到过一个故事:
  
  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大运河,运河修好了,杨广乘船沿着大运河下江南,大运河沿岸种着两排柳树,杨广龙心大悦,下令赐柳树以皇姓:柳树从此就姓杨了,称杨柳。
  
  其实这个故事很不靠谱。
  
  《诗经》中早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
  
  《诗经》的出现比隋炀帝要早至少一千年以上。可知“柳”被冠以“杨”,跟隋炀帝也是一毛钱关系都米有。
  
  “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杨树笔直高大,跟温婉低垂的柳树是怎么参合到一块去的呢?
  
  再看这个成语——“百步穿杨”
  
  语出《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养由基射的明明是柳叶,留下来的成语却是“百步穿杨”。
  
  汉代有一部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说:杨,蒲柳。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柳,小杨也。
  
  ——原来古代汉语中,杨就是柳,柳就是杨,都指的是柳树。古代诗歌中,为了音节字数的需要,常用“杨柳”称之。
  
  至于古人为什么“折柳相赠”表达依依惜别?众说纷纭。
  
  我觉得应该起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恩,这就通了。继续刷碗。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18-3-24 13:59
这是打算蹭明月姐的热度了?

好吧,成全你


作者: 翰林探花    时间: 2018-3-24 17:34
我觉得应该起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可还是没解释清楚杨柳到底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呢,还是两树的嫁接呢。不明白,只能古为今用,沿袭成迷,见怪不怪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3-24 18:36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3-24 17:34
我觉得应该起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可还是没解释清楚杨柳到底是杨树和柳树的合 ...

 ——原来古代汉语中,杨就是柳,柳就是杨,都指的是柳树。古代诗歌中,为了音节字数的需要,常用“杨柳”称之。

作者: 隔窗看景    时间: 2018-3-24 22:10
我突然想到杨柳青年画!
作者: 肺话蛮多    时间: 2018-3-24 22:56
还有一说: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8-3-25 17:59
受教了。

还有一句也很有名: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关于柳的诗词太多了。
作者: 疏影轩主    时间: 2018-3-26 13:52
不好意思,才看到。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柳树很多,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而且大多是垂柳,春风摇曳的时候,显得特别婀娜特别多情。
希望有机会了醉大人能来看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3-26 16:07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8-3-26 13:52
不好意思,才看到。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柳树很多,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而且大多是垂柳, ...

我去过四、五次山东了。
其中济南只去了一次,匆匆而过。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