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漫说中华历史【092】苏东坡
[打印本页]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44
标题:
漫说中华历史【092】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4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4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5-21 12:48 编辑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4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5-21 22:46 编辑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
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
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
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
。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52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56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2:58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28
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29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1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2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3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4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5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5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7
杭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8
惠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39
惠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0
惠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0
惠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1
惠州苏堤: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5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是一座襟湖傍堤的名人纪念馆,位于闻名遐迩的西湖苏堤南隅,毗邻雷峰塔、净寺、花港观鱼,与章太炎纪念馆、张苍水祠、太子湾公园隔路相望。纪念馆于1989年建成开放,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由主楼展厅、碑廊、百坡亭、酹月轩等组成,粉墙黛瓦、玲珑可人。馆区曲径通幽,竹影婆娑,一尊苏东坡石雕像,立于苏堤入口左侧,衣袂飘然,昂首云外,仿佛还在与杭城百姓诉说着眷眷情愫。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7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8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9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49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50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51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55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
位于惠州西湖孤山。东坡纪念馆一馆1982年10月动工建设,1983年10月完工对外开放。一馆由前言、东坡足迹和东坡寓惠事迹组成,陈列有反映东坡生平的图、文、石碑、实物等。东坡纪念馆二馆于1986年动工建设,陈列苏东坡寓惠诗文、书法作品及有关书籍资料。东坡纪念馆共陈列苏东坡寓惠文物、图片资料200余件,较全面地反映了苏东坡在惠期间的创作与生活历程。在纪念馆前,还矗立有著名雕塑家唐大禧、林彬创作的东坡居士像。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56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5-21 14:58 编辑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58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4:59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01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01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0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8-5-21 15:07 编辑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遗爱湖畔。苏东坡纪念馆由著名学者余秋雨题名,主体建筑468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685平方米。该馆馆藏各类文物、字画数百件,全面展示了北宋文豪苏东坡谪居此间时留下的清风雅韵。
苏东坡谪居黄州4年,是苏诗的发展期、苏词的巅峰期、苏文的丰收期、苏书的辉煌期和苏画的杰作期。他在这里共写下了753篇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词两赋,其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贴》被奉为天下第三行书。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07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07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08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10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10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10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5-21 15:11
以上为网搜、编辑的资料和图片。欢迎浏览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