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烟 发表于 2018-5-26 11:18
很成熟的词,读着很舒服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6 11:22
可能是对红楼的感触深的缘故吧。你的红楼看完了吗?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6 10:43
这是曾经组建潇湘诗社,开展活动中写的诗词,已成回忆,贴这儿存起来。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5-26 14:04
秋心怎愿风中老,着意问情情有无?
刘春 发表于 2018-5-26 13:04
感叹一声:写得比林黛玉她们还好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8-5-26 12:51
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5-26 14:04
秋心怎愿风中老,着意问情情有无?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始作俑者是谁?
作者:马经义
《红楼梦》中的人物,曹雪芹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字为其定位,例如“敏”探春,“慧”紫鹃,“巧”金莺等等。书中的薛姨妈,作者给了一个“慈”字。然而这个“慈”字并非字面意义那么简单,它既有作者对薛姨妈为人处世的肯定,也包含着对她玩弄心机的讽刺,其中还能窥见薛姨妈在传播策略中的一种技巧。
薛姨妈并不姓“薛”,她本是金陵王家的千金小姐,和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一母同胞,后来嫁到薛家,所以红楼梦中人都称她为“薛姨妈”。薛姨妈其实姓王,为什么作者不设计称呼她为“王姨妈”呢?依我的理解,这里面包含着作者对薛姨妈三从四德、恪守妇道以及为人处世的肯定。在《红楼梦》时代,女孩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完美“妇德”的彰显。曹雪芹让薛姨妈改姓薛,就体现了一个“从”字。我们不能用现代社会的眼光去审视“三从四德”,更不能用当今“女性权义”去评判“红楼妇道”的对与错,因为在那个时代,薛姨妈这样做,不但没错,反而是一种美德。
自从薛姨妈的丈夫去世之后,就由她一人带着一双儿女操持、经营着偌大的家务,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极其不容易。她的女儿薛宝钗性情豁达,端庄贤淑,为人处世随分从时,无人不赞叹。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写薛姨妈如何打理、周旋人际关系,但是从她女儿身上似乎能窥见她的影子。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用此句式如法炮制,我们也可以说:有其女必有其母。同样一个“慈”字,为什么在曹雪芹笔下既有“肯定”又有“讽刺”呢?这看似矛盾,却又顺理成章。因为薛姨妈一切行动、思维都被一层“慈爱”包裹着,当她处心积虑,玩弄心机之时也被“慈爱”美化着。就薛姨妈的行为理念而论,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美其名曰“具有薛姨妈式特色”的传播技巧。
“金玉良缘”是薛姨妈的杰作,在《红楼梦》中,薛姨妈始终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进行着她的传播。“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是《红楼梦》的中心议题,同时这也构成了一种对比,对比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有人为与天然的对比;有前世与今生的对比;有至情与至理的对比;有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有爱情与婚姻的对比。在众多的对比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是“真”与“假”的对比,这是一切对比的前提。
就真假而论,“木石前盟”是真,“金玉良缘”是假。在《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中就孕育诞生了“木石前盟”,这一点无人可以否定。然而“金玉良缘”完全是人为制造,它的主要设计与传播者就是薛姨妈。
薛姨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为自己的女儿寻找一个好的归宿。第二,看着家道逐渐衰落,希望通过与豪门联姻而起死回生。第三,亲上加亲,知根知底;郎才女貌,天设地造。从这三点来看,很难判断薛姨妈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而且这也并不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把眼光集中在薛姨妈对“金玉良缘”分众传播的技巧上来赏析。
美国的传播学家H.拉斯维尔曾经提出传播过程有五大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这就是传播学中著名的“五W模式”。在信息的传播中,首先分析、定位受众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这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和传播的目的。什么叫“受众定位”,就是明确传播的对象。往简单了说,就是你的信息要传给谁。
对于薛姨妈来说,传播“金玉良缘”的信息,受众定位有四个群体阶层。第一个群体阶层是“自家人”。薛姨妈创造“金玉良缘说”,首先要让自己家人知道,并且相信这一论调。在这一点上,《红楼梦》中有直接的证据。薛宝钗的金锁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的第八回。因为宝钗生病,贾宝玉过来探望,薛宝钗趁此机会细细观赏了贾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五彩宝玉”,并反复咏读上面的字迹,这时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听见了,主仆两人便有了对话,书中这样写道: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这段文字透露出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薛宝钗也有类似的器物,并且有字,还能和贾宝玉的凑成一对。二是这种器物薛家人众所周知,丫鬟也不例外,而且很熟悉,否则不识字的丫鬟一听是不会知道的,何况还能辨别文字的虚实对仗。在贾宝玉的再三央求下,薛宝钗拿出了自己脖子上的金锁。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在这段文字中,薛宝钗的表情很有意思,她打断了莺儿的话,为什么要打断,因为她知道后面的话是关于女儿家的隐私的,怎好意思当着一个男孩子说呢!而且这个隐私还和跟前这个男孩子有关系。到底是什么话,曹雪芹埋下了一个伏笔,一直到第二十八回才略有透露“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些信息,薛家人都是知道的,就连薛蟠都烂熟于心,书中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后,薛姨妈和薛宝钗都怀疑是薛蟠暗中“使坏”,于是就责备他,谁知道薛蟠被冤枉了,便对薛宝钗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我们且不论此时的薛蟠说这样的话合不合适,有没有伤害到薛宝钗,仅从其中透露的信息来看,他对“金玉良缘”也是了解的,而且明白无误,当着薛姨妈的面指出,这是母亲和我说的。所以从上面这些证据来看,薛姨妈在薛家已经把“金玉良缘”的信息传播到各个角落了。
薛姨妈为什么要把传播受众首先定位在“自家人”,其实这是她的一种传播策略和方法。首先要让自己家人从思维的潜意识中肯定这一点,只有自家人肯定了这一点,才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人。其次,她一个人的传播,其能力和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发动大家一起传播才是扩大传播途径的最好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来看,这一层面的定位与传播,效果甚佳。
薛姨妈传播“金玉良缘”的信息,受众定位的第二个群体阶层是“贾府的高层领导”。这一阶层非常关键,最终目的是否能实现,也取决于这个阶层。“贾府的高层领导”主要是指王夫人和贾母,自从薛姨妈客居贾府以来,她早就看出,对于贾宝玉的配偶选择,贾母是比较偏向林黛玉的。如果直接做贾母的思想工作,有风险,可能适得其反,一番审时度势之后,薛姨妈把工作的重心偏向了王夫人。王夫人虽然不是贾府的最高领导,但是她的女儿贾元春贵为皇妃,如果给她表明了意思,一道懿旨,贾府中人无人不依,也不敢不依。这一招不到万不得已,薛姨妈是不会用的。做王夫人的思想工作,主要考虑到她毕竟还是自己的亲姐姐,传播信息也可以直截了当,所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就有这样的文字:“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经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可见薛姨妈对王夫人传播“金玉良缘”的相关信息是赤裸裸的,她明明知道贾宝玉衔玉而诞,还偏偏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不是暗示,这完全就是明话。你可能会疑问:在那样一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薛姨妈在没有来贾府之前,完全有可能不知道贾宝玉是衔玉而诞的。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衔玉而诞”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京城内外早就风传开了,四大家族信息来往是非常紧密的,这样的奇事还能不知。想必亲戚间,书信来往也会提及,正因为如此,就连林黛玉在家的时候,就听她母亲说过,她表哥的奇闻。所以薛姨妈在这一点上装疯卖傻,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了。薛宝钗本人的为人处世深得王夫人喜爱,所以对于王夫人来说,无论是主动接受“金玉良缘”的信息,还是被动接受,都无关紧要了,因为她内心已经认可了这样的“传说”。薛姨妈对于这一个阶层的受众定位与信息传播,其实施效果也甚佳。
薛姨妈传播“金玉良缘”的信息,受众定位的第三个群体阶层是“贾府中的仆人”。广大群众的言论,其影响力是相当强大的。如果掌控了群众舆论的方向,往往能事半功倍。薛姨妈深知这一点,于是对于“金玉良缘”的传说,在她的调控和鼓吹下,贾府众人无不奔走相告,所以传播效果还是甚佳。
薛姨妈传播“金玉良缘”的信息,受众定位的第四个群体阶层是“木石前盟”,其实准确的说,是针对林黛玉一个人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情投意合,贾府众人无人不知。这也成为了实现“金玉良缘”最大的障碍。薛姨妈的传播手段总是那么老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林黛玉来讲,她早就知道了“金玉良缘”之说,并且为此伤心、生气乃至于惊恐,紧张,在《红楼梦》中这样的故事情节不在少数。从这一点上看,信息是传播到了的,也发挥了作用,但是还不够,薛姨妈还要从林黛玉的内心去解构她所信赖的“木石前盟”。最典型的例子在书中的第五十七回,其回目为“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薛姨妈和薛宝钗纷纷来到潇湘馆看望林黛玉,首先薛姨妈给林黛玉传递了一件喜事,邢岫烟和薛蝌定亲了。林黛玉十分的惊叹,对宝钗说道:“天下的事真是人想不到的,怎么想的到姨妈和大舅母又作一门亲家。”薛姨妈借此便展开了话题,说道:
“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这段话所传出的信息,其暗示性和针对性是非常强的。话语一开始就是月下老人设计的“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神话,薛姨妈首先为自己的故事套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同时在浪漫和神秘中又增添了一份“宿命”。所以她说:“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谁年年在一处?此时的林黛玉,在潜意识中定会认为她和贾宝玉的情况是完全符合的,黛玉的精神可能立即紧绷了起来。薛姨妈又接着说:“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如果前面的言语是泛指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实指了。薛姨妈最终要让林黛玉在心灵深处认知到,自由恋爱是不会有结果的。
故事讲到这里,突然又穿插了一段小情节,因为薛姨妈点到了女孩子的隐私,薛宝钗当着林黛玉的面在自己母亲怀里撒起了娇,这一反常的举动刺激了林妹妹,我们姑且不论薛宝钗这样做是有意还是无意,且看薛姨妈对林黛玉的一番安慰:
“也怨不得他伤心, 可怜没父母,到底没个亲人。”又摩娑黛玉笑道:“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了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
其实这段话有它真挚的一面,否则曹雪芹不会封薛姨妈一个“慈”字。她毕竟是母亲,有儿有女,知道父母的疼爱与呵护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她怜惜黛玉完全处于一位母亲的本能,这无可厚非,更不能因为她传播“金玉良缘”而否定这一事实。然而她接下来的话,就有试探性、暗示性以及逻辑的矛盾性了。当薛宝钗玩笑着说让林黛玉嫁给薛蟠时,薛姨妈说道:
“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遭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段话的试探性在于薛姨妈想看看林黛玉对“宝黛婚姻”的态度;暗示性仍然在于自由恋爱不会有结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道,你的父母双双亡故,谁给你做主?逻辑的矛盾性在于“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薛宝钗不就是最合适的人吗,怎么会没有人给呢?可见是假话,而且直到最后薛姨妈的这一想法也没有付诸实践。薛姨妈对林黛玉的传播,其定位是比较特殊的,这是她精明的一面。
从薛姨妈使用的“受众定位”传播技巧来看,她有这样几个原则,第一:一切传播策略都要为“金玉良缘”服务。第二,在实际传播中,技巧与攻略要有可行性。对于世俗来讲,金与玉的搭配是合符规范的,它既能满足人们对名利的虚荣,也能满足人们祈求美好的愿望。第三,传播技巧要合符受传者的接受习惯。所以对于林黛玉这种忧郁型人格来说,攻心是最重要的;对于贾府的仆人们来说,以“闲言碎语”的形式传播是最合适的,因为仆人们拉帮结派,背地里议论主人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8-5-26 16:57
贾琏:我虽公子哥
优渥环境中,我尙有做人的底线。世风日下,官场腐朽要务得什么正业,那日落的晚景,怎 ...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8-5-26 16:58
我这也是红楼活动写的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8-5-26 17:02
贾政:低处也不胜寒 1.员外不假 好歹司局级干部大小也是京官也想补苍天自知自律 案牍劳顿也想花鸟山水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6 15:29
好一篇赞咏黛玉的佳作啊,兰亭真有才!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8-5-26 19:30
云山误会了,这是前人写的诗,我只是拿过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8-5-26 16:57
贾琏:我虽公子哥
优渥环境中,我尙有做人的底线。世风日下,官场腐朽要务得什么正业,那日落的晚景,怎 ...
其实贾琏这个人虽然也被归在了浪荡公子的行列,但是他本质并不坏,他是被惯坏的大家公子,虽然他和贾宝玉一样不喜欢读书,但是他没有贾宝玉的才华,也没有贾宝玉叛逆的思想,他是那个时代中规中矩礼教的守护者,他甚至有着值得学习的地方。
贾家有权有势,但是贾琏没有干过任何欺压下人的事,旺儿的儿子想娶彩霞,来求王熙凤,但是贾琏知道了旺儿儿子品行不好,怕耽误了彩霞的一生,因此就尽力阻止这段婚事,旺儿是王熙凤娘家带过来的仆人,他做不了王熙凤的主,但他几番周折求情,最终把旺儿的儿子教育了一番再让他娶媳妇,他始终不愿意造这种婚姻的孽,即便对于当时地位低下的下人,他也是这种态度。
很多人说贾琏总是偷情,用贾母的话就是“香的臭的都往自己屋里拉”,这是当时的男权社会赋予男子特殊的权利,这种情况如果在现在是很严重的罪过,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过错,只是好说不好听的事,有失大家公子的风范,但是对于娶回家的人,他一直秉着公平尊重的态度来对待,虽然偶尔有点喜新,但并不厌旧,他惧怕王熙凤,不敢宠爱平儿太多,平儿似乎比王熙凤要了解他,偶尔还帮他来躲避王熙凤的刁难,对于尤二姐他是真心的对她好,虽然在秋桐初来的一段时间有点冷落尤二姐,但他并不是寡情的人,在尤二姐被王熙凤害的吞金自尽以后他哭的肝肠寸断,在后来看见尤二姐生前的衣物时他睹物思人,久久不能释怀,在对待女子方面他有那个时代所有公子哥身上的弊端,虽然没有贾宝玉对待女儿那样的钟情,但是他虽多情却并不滥情,虽处处留情但并不寡情,在贾府那堆纨绔子弟中,他也算一股清流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6 17:01
好啊。扮过琏二爷吧,好!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6 22:47
贾府的男子,除了贾宝玉,贾琏算是另一股清流
其实贾琏这个人虽然也被归在了浪荡公子的行列,但是他本质 ...
江南一叶 发表于 2018-5-27 07:15
还是少读红楼好。
江南一叶 发表于 2018-5-27 07:17
再入潇湘醉一回,心中自然有芳菲。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8-5-27 11:26
红楼是囫囵吞的,几乎翻残的图书馆线装本。那时年少,读不出深味,后见红学满眼,偶有再读之心,也因遇不着 ...
井冈 发表于 2018-5-28 14:57
写得好啊!
井冈 发表于 2018-5-28 14:58
配乐也好。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8 15:47
过奖了,哥下午好!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8 15:48
是吧,是个伴奏曲,为了避免牵动低沉气氛,没用有声歌曲。
井冈 发表于 2018-5-29 09:19
妹上午好!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9 10:57
嗯,好,愿哥也好!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29 12:32
问贤妹,黛玉临终之际说了半句话,“宝玉,你好……”
你觉得她要说啥啊?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9 17:41
我觉得她想说,宝玉,你好狠心。因为她带着绝望而去的,宝玉是她生命的全部,如今听说金玉良缘要成真了,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29 21:48
你也这样想吧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0 08:22
我也是有这个猜测。还有个猜测是“宝玉你好好活着……”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09:29
不可能说这种废话吧,宝玉肯定活着啊,最多去出家,不可能殉情的,黛玉是聪明人。只有现代剧才常说这种废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09:29
不可能说这种废话吧,宝玉肯定活着啊,最多去出家,不可能殉情的,黛玉是聪明人。只有现代剧才常说这种废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09:29
不可能说这种废话吧,宝玉肯定活着啊,最多去出家,不可能殉情的,黛玉是聪明人。只有现代剧才常说这种废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09:29
不可能说这种废话吧,宝玉肯定活着啊,最多去出家,不可能殉情的,黛玉是聪明人。只有现代剧才常说这种废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09:29
不可能说这种废话吧,宝玉肯定活着啊,最多去出家,不可能殉情的,黛玉是聪明人。只有现代剧才常说这种废 ...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0 11:54
我的意思是好好活着,别为了她的死太伤心难过……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19:22
她不会这样想的,没听说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嘛,这个时候她只有满腔怨恨无处诉,哪会想那么多想那么好,至 ...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0 20:09
我想信你说的对。
一部《红楼梦》,千般女儿愁。
书中千万个女子,命数各不同。在她们的故事里,我们总能品出人生的酸甜苦辣,若能读懂这些道理,也足够我们受用一生了。
01
薛宝钗:才华是女人最大的底气
薛宝钗八面玲珑,有人夸她识大体,有人说她圆滑世故。无论你喜不喜欢她,你都必须承认,她是一个才华过人的女子。
每次开诗社,她的作品总能赢得喝彩。她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让人佩服不已。
生活中我们总不能做到人人喜欢,但你若真有才学,别人自会敬你三分,胸中有丘壑,又何惧别人的眼光。
02
贾探春:出身不能决定命运
人们常说,贾探春是飞上枝头的金凤凰。她的生母赵姨娘身份低贱,她却出落俊俏,气度不凡。
照理说,庶出的小姐应该想迎春那样唯唯诺诺,但探春却懂得追求上进,成为众小姐中最闪耀的一位。
父母能力有限,已经竭尽所能给你最好的条件了,往后的人生,要靠自己去创造。出身只能决定起点,决定终点的,只有你自己。
03
王熙凤:太强势的婚姻不长久
论管家,王熙凤一流;论人际,王熙凤左右逢源;但论婚姻,王熙凤却很失败。她在家里占尽上风,对贾琏处处打压,这样的结果就是把贾琏越推越远。
婚姻最好的关系是两人心心相印,互相扶持,不是精明也不是权威,而是理解和尊重。一味的强势,只能加速婚姻的破裂。
04
李纨:懂得为自己而活
李纨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婚后服侍丈夫公婆,丈夫早逝,便把心血都花在儿子身上。
虽然儿子考取功名了,但李纨也心力交瘁,油尽灯枯了。李纨是无数中国妈妈的缩影,只知为家庭奉献,不知爱惜自己,她们的一生可敬、可悲。
05
史湘云:生活再难也要乐观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又赶上家族落败,虽贵为大小姐,却要跟丫头们一起干活。
但她走到哪里,都是笑脸盈盈,上至贾母,下至丫头,无人不喜欢她。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与其哭哭啼啼惹人厌,不如笑着面对。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06
贾元春:嫁得好未必过得好
红楼梦的女子里,贾元春或许是嫁的最好的一个,被选为贤德妃,享尽荣华富贵,贾府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但是,贾元春过得并不幸福。最后不明不白死在宫里。
嫁入豪门是多少女人的梦想,但鞋子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婚姻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07
贾迎春:你的善良,有点锋芒
迎春不争不抢,心地善良。但她的善良,并没有给她带来好处。不仅丫头婆子不把她放眼里,就连丈夫也对她又打又骂,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人需要善良,但善良过了头,就是懦弱,只会让坏人更加肆无忌惮。
对于不合理的行为,必须学会拒绝。
08
刘姥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刘姥姥本是乡野之妇,明知游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是故意戏弄她,但她也不生气,干脆配合他们演了一出戏,逗得她们前俯后仰。
难得糊涂,就是让人不较真。无伤大雅的小时,大可一笑置之,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风平浪静。
09
贾母:优雅的女人,无惧衰老
女人应该如何优雅地老去,看看贾母就知道了。
她有过人的理家之才,却把管家大权交给后辈,自己只管享受天伦之乐。她有着不俗的艺术品位,听戏、品茶、赏月。
贾母一生优雅,懂得放手,不动怒,贾府上下无不爱戴。每个女人都会老去,美貌、健康和财富都会被带走,只有优雅的气质能永存。
与其担忧容颜衰老,不如提升优雅气质。
10
林黛玉:一片真心诚可贵
世上从不缺才女,更不缺美女,但却像林黛玉这样的真女子。她待人真诚,用情至深,一旦认定对方,便掏心掏肺。
有人说林黛玉刻薄小气,但她初进贾府,面对一大帮你认识的亲戚,却能做到言行妥帖,说明她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林黛玉以真性情待人,才能让宝玉至死不渝地爱着她。人世间,只有一片真心最可贵。
红楼女子很远,就像画里的美人。红楼女子很近,就像身边的朋友。
从她们身上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生如梦,愿君珍惜。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20:12
绝不是说黛玉心胸狭窄 ,真的是爱之深恨之切,那时候应该无法释怀,无法淡然的。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20:43
《红楼梦》教给女人的10个道理,个个走心1天前 用户1914896417
一部《红楼梦》,千般女儿愁。书中千万个 ...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0 21:01
我读了一遍,很有道理!
尤其是黛玉绝不是真的小心眼,她很性情!她不像宝钗为了迎合别人来修炼自己。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0 21:01
我读了一遍,很有道理!
尤其是黛玉绝不是真的小心眼,她很性情!她不像宝钗为了迎合别人来修炼自己。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0 21:32
你感觉这里面我像哪个?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1 03:37
李纨的责任感,迎春的性格,黛玉的才情。(个见,不必相信哦!)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1 09:30
以为我像一个,没想到像三个,不错,哈哈。还有黛玉的性格也像我
刘春 发表于 2018-5-31 10:54
我看最好结果的是巧姐。生于贵族,归于平民,平淡过日子去,平安一生。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1 10:16
水笔老师觉得宝琴是怎么样的女子呢?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1 09:30
以为我像一个,没想到像三个,不错,哈哈。还有黛玉的性格也像我
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18-5-31 12:36
我仔细掐指一算你与三人又有不同,李纨一世孤独,你是众星映月;迎春无能常受虐,无为叹命苦,你是老公宠 ...
云山曾见 发表于 2018-5-31 13:07
只说对了三分之一,有空了和你细说道。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