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湘星外传(交流帖)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0 20:47
标题: 湘星外传(交流帖)
       夫湘星者,青帝妾也。原居波江之南,朝沐霞霁,晚承月华,幽微明秀,点眸流转。面若荑之初发,含汁带露,盈盈欲语焉。
  
  一日,银蟾悄缈,桂韵僝传,湘星持素纨,立于瘦石之侧,得见天地洪荒之象。忽一男声骤起,曰:妃,观夫久矣,不忍相扰,又恐伤心过甚,微有酸恻,故而出声相劝。霜风凄紧,而妃身单体弱,或有伤损,帝来携,同归华帐,可否焉?湘星半掩粉面,却又欠身行礼,曰:君前来,未有声息,妾不得知,礼有不周整,望君谅妾之无备。妾当于君同归,伺君身侧,端茶递水。” 语未详焉,帝舒袖而拥:语多反不美。遂携手同去。及至藏星小榭,湘星极尽人妾柔宛。帝眠焉,湘星究不得安眠,复起身,中庭月色朗朗,花木扶舒,泉林幽咽。参行西天,唯其黯黯,如将灭之火烛。湘星似有所思,喃曰:君如月,月将归,妾身何从之?默之良久。移步内室,取香案、檀炉,凭三支麝香,祷内腑之无助。不觉间,珠泪匝地,惊阶前落叶。想当日,元宵赏灯,天街如沸,湘星与婢遽失,行止交困焉。孑立人潮,茫无所顾。正花容惨淡,有青髯猎者夹弓上。与之言。猎者沉吟,嘱之阖眼,或可得路。俄顷,湘星只觉风过耳,层云厮磨,襟袂翩然。知猎者以其长,施穿林逐豹术,助焉。既达,则雾鬓参差,弱柳始定。湘星万福,感其恩。猎者笑而不语,唯度湘星像貌,恐有漏焉。及问名讳,告知。乃西山猎户。是夜,湘星风寒,冷汗涔涔,胡作乱语。唯见蛇蝎成群,困顿难脱。忽而又见一青髯客,亲昵狎抱,交颈而缠,却是春梦。如是忽冷忽热,辗转反侧。时帝忧,终夜不寐。山倒累月,湘星始愈。帝更娇宠三分,恨不得含其在口,呵之舌尖冰晶。竞日轻丝细竹,金雁银筝,是为安抚之意。忽到立秋,偶有黄菊灿于院,湘星慰,欲攀折。却闻疏竹后二婢闲语,曰:妃染疾许久,彼西山客日日户外逡而不入,何故焉?答曰:妃恙突兀,莫非与之有系?曰:恐有干系,彼客闻妃之染疾,情色俱颓,若丧考妣。兼之累月如此,绝非常情。答曰:帝封口舌,妃恐于鼓矣。另一又曰:彼西山客犹于门外徘徊,呜呼,一多情种是也。湘星闻此,面红耳赤,悲从中来,急转内室掩面而泣。此番望月朗朗,往历依依,湘星唯觉苦若黄连。莫非前世相欠,今生回赎,而行道迟迟,至失之交臂。思之愈哀,不觉东方之既明。
  
  岁月荏苒,催换年光。高墙内秋千空设,曲苑徒长。帝每见湘星郁郁寡欢,心如刀割,怜之惜之,百言不能及其一。终一日,帝取麾裹护湘星,挈其于宝马之上,奔往西山。西山万木葱笼,诸色杂陈,或绿焉,或黄焉,或红焉;间或有麋、鹿、獐,麂偶现于壑边松下,悠然自得。峰回路转,西山客赫然于路旁。帝不置一语,扶其下马,视之良久,逐现绝决神色。执其手置西山客之掌握。帝肃然对曰西山猎者:善待湘星,吾愿足矣。若非如此,定取尔首级!猎者亦肃然,答曰:帝之大义,永生难报。湘星吾命,息息相关。帝安心可也。若非如此,愿自奉首级!湘星听闻二人对答,只是以泪洗面,再不能语。刹那间,天昏地暗,日月无昭,沙飞石走,雷霆均怒。所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帝面色惨淡,茕茕凄凄,忍驱汗血,野道疾疾。
  
  至此,人间又添回肠传说。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0 20:48
哇,手好快。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05:12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0 20:48
哇,手好快。

版主有令,能不快吗?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1 09:49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7-21 10:51 编辑

  醉笑点评: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是自周至秦而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其实古人也不这么说话,据胡适考据,古人的口语也是白话,比如西北、东南偏远地区的民间口语,因为环境闭塞,百姓不识字,现代汉语对他们口语的影响甚少,他们的口语,基本保持了古代口语的原貌。也并不之乎者也的。

  上古时期,因为文字尚少,又收书写工具的限制,人们记录语言的时候,尽可能地简短、简练,形成了文言文特有的实词虚词和语法体系。连一千多年前的韩愈都嫌“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汉以后,出现了纸,才有了极尽铺陈的汉代大赋。但纸的产量不高,价格不菲,以至于左思一篇《三都赋》出手,洛阳的纸就供不应求了。

  到了唐宋,书写工具已经不成问题了,但文言文这种书面语言,代代传承,历经千百年,已经成为流传广泛、相对稳定的官方共同语。所以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我们读唐宋散文,有没有觉得比先秦散文和《史记》更佶屈聱牙,要啰嗦的多?

  文言文在读书人和平民之间挖了一道鸿沟。所以,唐宋时期的书面语言没有向口语转换,反而更加“文”,除了“约定俗成”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读书人想把与平民之间的这道沟挖的更深,更宽。以彰显读书人的高贵身份。

  我一直怀疑,这是统治者和知识分子合起伙来糊弄老百姓的一个套路。

  扯得太远了。

  再扯回来。

  不要说我们现代人,古人学习文言文也很费劲。必须“从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代人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孔门六艺,一般人只学习诗书。而我们现代人,从师学习的内容太多,就说高中吧,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还有个政治。这是最基本的,还没算体育音乐美术德育国学思想品德。

  语文,学的又大多是现代汉语,我们从小到大,学过的文言文,不超过五十篇。还都是文言文中比较简单易懂的。

  现代人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借助注释,大致看懂文言文的意思”。

  高中生和非文史类的本科生,也就这个水平。

  以这个水平,读文言文都费劲,去写文言文,写出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古汉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相当于一门外语。甚至我以为,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英语水平,绝对要超过他的古汉语水平,那么想象一下,他用英语写一篇小说,英国人看了会不会哭昏在厕所里?

  “知道”和“做到”之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我知道原子弹爆炸的原理,也知道宇宙飞船是怎么上天的,这只需要一点常识就行,但我要是“制造”一艘宇宙飞船,你们估计,能飞上天不?就算飞上了天,你们谁敢坐?

  所以,你写的这篇文言文,就相当于高中生用外语写的小说和醉笑制造出的宇宙飞船。

  我们于文言文,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开篇第一个字,“夫”:本义是男子,转义为苦力和丈夫(丈夫就是苦力)。用在句首,变成虚词,称作发语词,无实义。

  但是——问题来了——但是,不是所有的文言句子前面,都用“夫”来作为发语词。

  夫,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而“......者......也”是一种陈述,不可以用“夫”冠之。也不必用“夫”,可见,你并不知道这件事。故此画蛇添足。

  本文中间还有一个“夫”字:忽一男声骤起,曰:妃,观夫久矣,不忍相扰......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妃,(我)观察(你)很久了,不忍心打扰你......
      是吧?
  
      且不说这句半文半白的,好酸酸,就说这个“夫”,此处表示什么意思?

  《岳阳楼记》有一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估计你这个“夫”是从这句来的。

  但是——问题又来了——“夫”出现在句子的中间,表示“这,此”,但它“仅指不代”,不能当“代词”用,后面要有名词托着这个“夫”,否则就不通了。

  而且,夫的这两种用法,都要破读,不读第一声,而读第二声,读若“浮”。也许你知道,但我发现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仅一个夫字,就看出你文言功底。很多常识性的东西还没掌握。

  还有很多“硬伤”,比如“一男声”,“恨不得”这样的词语,类明清小说语,又与整篇语境不和。

  或绿焉,或黄焉,或红焉,这句的“焉”也用的不对。《师说》有句“或师焉,或不焉”,我估计,你的这句也是从这里来的。

      焉是语气兼指代,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指向的那个人或者那件事。相当于“于之”:有的跟从老师师学习,有的不跟从老师学习。

      我看不懂你这个“或绿焉或黄焉或红焉”,为什么要这么写。

  郑逸梅在《逸梅杂札》中说:“清末苏州府学中学堂国文教员是王鹤琴,学生作文滥用‘而’,王鹤琴批说:“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这篇,不过是用现代汉语语法拼凑文言词而成。看不到任何古汉语的文法。感觉就像看一件赝品的瓷器,顶部造型是宋代的,中间是元代的,底座却是民国的,而上面的纹饰是康熙的。

  所以,我是非常反对现代人写文言文的。

  也不是完全反对,现代人喜欢写文言的,首先要在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古汉语语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当然,自己喜欢写着玩的,也没什么。

  就如那么多人喜欢写诗。而写出来的算不算诗,实在值得商榷。

  乾隆爷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没有一首诗能让他成为诗人。





作者: 静水蓝蝶    时间: 2018-7-21 10:45
说句实话,文言文很费劲,中学的时候背诵文言文,得背几天功夫才不磕磕绊绊,先对美人的古文功力表示敬仰。
我数学老师,平时没研究过文言文,如果诗词我还能点评一二三,这个只说欣赏,对于文化我一直怀着仰望的心,不敢乱下妄语
作者: 静水蓝蝶    时间: 2018-7-21 10:4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09:49
  醉笑点评: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是自周至秦而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也要对醉笑认真去点评,翻阅的态度给予掌声,文化底蕴彰显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0:50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0 20:48
哇,手好快。

我刚来,现在才开始读你的评。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0:5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09:49
  醉笑点评: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是自周至秦而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首先,我要先给你的认真加个分,然后再来慢慢解释。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0:58
静水蓝蝶 发表于 2018-7-21 10:45
说句实话,文言文很费劲,中学的时候背诵文言文,得背几天功夫才不磕磕绊绊,先对美人的古文功力表示敬仰。 ...

蝶是个实诚的人,先表示欣赏你的表态。我先回复榆园去。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1:24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09:49
  醉笑点评: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是自周至秦而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关于文言文中“夫”字的用法。

1.字形

“夫”字是象形文字。象个站着的人形“大”再加上“一”,就表示头上插一根簪子。指的是成年的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丈夫。故加“一”做为一种标志。本义是“成年男子”的通称。

2.读音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以下几种

夫:读阳平,也就是第二声。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代词。 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还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还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还表示所有的,大家的。如: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告》


(2)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的意思。如:本文的首句。再如: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如: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战国策·齐策》;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如: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清·方苞《狱中杂记》

夫:读阴平,也就是第一声。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旧时指成年男子。如:万夫不当之勇。
  (2)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如:夫役。
  (3)旧时对学者、老师、丈夫、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的称呼。如:夫子。
  (4)与妻结成配偶者。如:夫妇。

因此,对于本文中“夫”的使用及读音还有理解,就是这几种了。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8-7-21 11:33
写的真不错,弄得我也手痒,想写一篇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1 11:38
老虎与小鱼 发表于 2018-7-21 11:24
关于文言文中“夫”字的用法。

1.字形

给我百度这个干吗。

我以为你想说说,开边第一句为什么要用“夫”字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1:45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7-21 12:02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11:38
给我百度这个干吗。

我以为你想说说,开边第一句为什么要用“夫”字


至少要先说明“夫”的几个意思与作用,才能展开我的话题。就是文言文的句首发语词。如“夫天地者。”当然还有盖字,用夫主要是个人感觉比较通顺些。用盖读起来感觉怪怪的。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1:48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1 11:33
写的真不错,弄得我也手痒,想写一篇了。

。也涂鸦一篇,大家一起,才有气氛啊。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1:54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09:49
  醉笑点评: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是自周至秦而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我午睡先。有什么要交流的就直接跟帖。等三点半了我再来读。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2:0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09:49
  醉笑点评: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是自周至秦而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以后我在这个版块发读评比较好些。就这么定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1 12:08
老虎与小鱼 发表于 2018-7-21 11:45
至少要先说明“夫”的几个意思与作用,才能展开我的话题。就是文言文的句首发语词。如“夫天地者。”当 ...

夫在句首,后面需是议论。

这是重点。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1 12:09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7-21 12:12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1 12:08
夫在句首,后面需是议论。

这是重点。


嗯。你说的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我不觉得夫字放在开头,后面就一定得需要大篇幅的议论。我也可以把“夫”去掉。这样可能就不会有疑议。可以说某某某者,什么什么也。我想我需要多读几篇“夫”字放在句首的文言文,才能来判断你下的这个结论。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1 12:12
老虎与小鱼 发表于 2018-7-21 12:09
嗯。你说的是一个方面。我想我需要多读几篇“夫”字放在句首的文言文,才能来判断你下的这个结论。

好的。



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时间: 2018-7-21 22:10
老虎与小鱼 发表于 2018-7-21 11:24
关于文言文中“夫”字的用法。

1.字形

搂着俺打听一下,要是骂街,夫字啥音调?
比如
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位。
这句就是你行二里解释的夫役吗?

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时间: 2018-7-21 22:14
楼主手机满嘴错别字
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时间: 2018-7-21 22:17
有时跟帖像前列腺似的,
一直点确认
等发出去了就是重复好几条一样的文字
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时间: 2018-7-21 22:20
也不知道子菁的后台咋做的,说多了子菁还生气含沙射影的说话不痛不痒的叫你听着不舒服。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2 08:05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8-7-21 22:10
搂着俺打听一下,要是骂街,夫字啥音调?
比如
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位。

“役夫”,读第一声。指服身份卑贱的人,旧时服劳役、供使唤的,都是下人。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2 08:06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8-7-21 22:14
楼主手机满嘴错别字



跟错帖了么?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8-7-22 08:07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8-7-21 22:20
也不知道子菁的后台咋做的,说多了子菁还生气含沙射影的说话不痛不痒的叫你听着不舒服。

子菁是谁?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7-22 10:40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7-22 10:43 编辑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8-7-21 22:10
搂着俺打听一下,要是骂街,夫字啥音调?
比如
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位。


阴平,是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