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一个未经现代维修灾难的古村落(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1
标题: 一个未经现代维修灾难的古村落(上)
此次介休之行,遇到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师傅,王家大院和张壁村都是坐他的车去的。
介休地方小,出租车没什么生意,拉上我算个大活,师傅自然是非常热情。
当我表示不喜欢张壁村的假古董,喜欢原汁原味的古村落的时候,他极力地向我推荐他的老家,张村。
师傅是介休当地土著,不会说普通话,但听得懂普通话。这就让我难受了,他的话也就有三分之一我能连猜带蒙地听懂,我的话他却全能听懂。
所以他说他的老家如何好,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反正还有时间,就去看看吧。
从双林寺出来后,我们就去了张村。
张村真是古村落,到处都能看到当年辉煌时候的痕迹,但已经很破败了。村里基本没有年轻人,都是一些老人在看守老房子。
在残墙断壁中穿行,不时地看到相对完整的门楼,从上面的装饰可以想见当年的辉煌。虽然残破,绝对是原装。
这里的房子基本都是窑洞式,虽然在平原,房子也要按照窑洞的模样起圈,一圈一间,两圈之间填土,房子绝对冬暖夏凉。
据说张村已经被评为需要保护的古村落了,维修工程开始启动,村里的一个堡门和张氏祠堂已经焕然一新。
古村落也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任期自然破败,几十年后估计房子就塌完了;维修能够保住这些老房子,但历史感没了,一座座被剪断历史脉络的“古董”立在那里。

唉~~~

[attach]527074[/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3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8-7-24 17:55 编辑

[attach]527075[/attach]

大槐树下乘凉的老人,为了不至惊到村里人,我没把相机拿出来,只用手机拍照。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5
[attach]527076[/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6
[attach]527077[/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6
[attach]527078[/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7
窑洞式四合院


[attach]527079[/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8
[attach]527080[/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7:59
有房子就有土地爷的位置


[attach]527081[/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8:00
[attach]527082[/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8:02
窑洞也要镶上精美的砖雕


[attach]527083[/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8:03
热情好客的房东大婶

[attach]527084[/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8:04
[attach]527085[/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8:04
[attach]527086[/attach]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4 18:05
未完待续,谢谢浏览!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8-7-24 21:50
12楼的荒草、古墙、现代飘扬的衣服,让人心里一痛。

修旧如旧,是个难题,资金、百姓、维护都是不可回又一个难题。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8-7-25 05:35
  这里称得上古色古香!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8-7-25 05:36
  季风兄提到的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保护与开发确实是很难兼顾的。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8-7-25 08:52
这组是原汁原味的古村落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8-7-25 08:54
季爷幸亏用手机拍摄
否则村民们要围观你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8-7-25 08:55
我咋感到这手机拍摄没比相机差到那里.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8-7-25 08:56
不愧是个摄精,虽是手机但拍摄角度真是没话可说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8-7-25 08:57
好片片加精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03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4 21:50
12楼的荒草、古墙、现代飘扬的衣服,让人心里一痛。

修旧如旧,是个难题,资金、百姓、维护都是不可回又 ...

愿言说得有道理,确实是个难题。
其实一座古建筑,不管是宋朝的、明朝的还是清朝的,能够存活到现在,其间肯定经过无数次维修。
可为什么大家对现在的维修如此敏感、如此非议呢?
我以为就是维修的主体和维修的动机不同。
过去的维修,不管是庙宇还是住宅,维修的主体是民众,维修庙宇是积善,荫及家庭子孙;维修住宅是自家产业,在财力允许之内,必定要尽善尽美。
现在维修的主体是政府,动机不管是发展旅游、还是竖立当地形象,都是为了政绩。
主体的不同加上动机的不同,结果可想而知。
不用看别的,只看砌墙一项就可见一斑,老墙磨砖对缝,非常整齐,砖缝也就两三毫米。现在的墙省去了磨砖一项,有什么砖用什么砖,结果墙面残差不齐,颜色斑斑驳驳,砖缝有的竟达10毫米。
这样的墙居然还要称为维护古建,呜呼哀哉!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04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8-7-25 05:35
这里称得上古色古香!

确实是这样。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07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8-7-25 05:36
季风兄提到的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保护与开发确实是很难兼顾的。

烟兄说的是,我还是那个观点,主体与动机决定了结果。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08
从容 发表于 2018-7-25 08:52
这组是原汁原味的古村落

确实是原汁原味,但很多房子都已成为危房,不能居住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12
张村,以前还真的没听过这里。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12
从容 发表于 2018-7-25 08:54
季爷幸亏用手机拍摄
否则村民们要围观你

是啊,一进村我就有感觉,这里外人来的不多,村民对外人很敏感。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16
确是原汁原味的古村落。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17
从容 发表于 2018-7-25 08:55
我咋感到这手机拍摄没比相机差到那里.

手机拍摄我觉得有两点跟相机不同:一是画质差了不少,在网络和手机上看不出来,一放大就完了。
二是没有浅景深,由于感应器面积太小,所以景深特别大。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18
出行,经常看到的就是,有的古建因没有维护而破败不堪,却是原汁原味的。有的古建维护了,修旧如新,没啥看头了。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19
从容 发表于 2018-7-25 08:56
不愧是个摄精,虽是手机但拍摄角度真是没话可说

哈哈,工具不同,方法是一样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19
我所知道的情况,山西古建原汁原味的,全国第一。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20
从容 发表于 2018-7-25 08:57
好片片加精

谢谢轩版鼓励!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21
外来的人不多,才能保持这样的原汁原味。游客多了就商业化了,味道也变了。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24
井冈 发表于 2018-7-25 11:12
张村,以前还真的没听过这里。

山西这样的村子不少,没有什么有名的建筑,也没出什么名人,自然也没人注意。
能保留原貌至今,得益于交通的不变和贫穷。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26
井冈 发表于 2018-7-25 11:21
外来的人不多,才能保持这样的原汁原味。游客多了就商业化了,味道也变了。

没错,等维修好了,估计味道就变了。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27
井冈 发表于 2018-7-25 11:18
出行,经常看到的就是,有的古建因没有维护而破败不堪,却是原汁原味的。有的古建维护了,修旧如新,没啥看 ...

这就是古建的悲哀,不管修与不修,最终都是毁灭。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8-7-25 11:29
井冈 发表于 2018-7-25 11:19
我所知道的情况,山西古建原汁原味的,全国第一。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30
季风 发表于 2018-7-25 11:24
山西这样的村子不少,没有什么有名的建筑,也没出什么名人,自然也没人注意。
能保留原貌至今,得益于交 ...

正是这样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30
季风 发表于 2018-7-25 11:27
这就是古建的悲哀,不管修与不修,最终都是毁灭。

只有尽量维护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32
季风 发表于 2018-7-25 11:29
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是的是的。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山西保存的地面以上的古建,站全国的百分之七十。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8-7-25 11:33
季风 发表于 2018-7-25 11:26
没错,等维修好了,估计味道就变了。

是的是的。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